分享

排毒就是排除含二氧化碳的酸水

 蔡灸哥 2013-01-02

 

3.水肿的五个阶段

如果不要H与HCO3在细胞间质中产生,就要压低CO2在组织中的浓度,并尽快地将它带走,回到肺脏去,经过呼吸送到身体外面。

CO2在微血管中的浓度与细胞间质中的浓度是平衡的,因为CO2可以自由穿过细胞膜。在微血管中有大量的红血球,红血球中有大量的血红素,红血球拥有一种酵素,可以降低微血管中CO2的浓度,能迅速地把CO2与H2O结合成H2CO3如此一来,红血球就可收容大量的CO2,而达到降低微血管中CO2浓度的目的。但是如果H与HCO3的浓度太高,溶解后又变酸(碳酸的PK=6.1),则化学平衡就会把化学反应往“生成CO2与H2O”的方向推,那么红血球就不能再收容更多的CO2了。而为增加收容CO2的容量,血红素就演化出大量吸收H的功能,将H由红血球的内部吸走,抑制红血球的酸化,也就抑制了CO2的产生。但是血红素对H的吸收力终究是有限度的,一旦H遇到更多的HCO3,还是会生成CO2的。

于是演化又更进一步,由红血球之外,将身体中很多的离子Cl与红血球之内的HCO3进行交换。大量的Cl因而集中在红血球之中,而HCO3留在红血球的外面,跟随着红血球一起运送。在CO2送出身体的过程中,跟随着红血球运送的HCO3是最主要的将CO2带走的方法。而HCl     H+ Cl的平衡酸度是1,所以红血球中又可容忍更多H,而让红血球之外的微血管不要酸化,也就可以容忍更多的HCO3

上述的各种巧妙方法,都是为了不让组织酸化进而水肿,我们可以了解到身体是多么努力来阻止这个事件的发生。当然这是演化了几亿年之后所选出的最佳机制。

但是,如果血流停滞了,红血球没有流动,不能经由静脉回流,这个装满盐酸的小球已经饱和了,又没有援兵——新的血红素——前来,CO2终于送不走了,组织就会开始酸化涨水,这是第一阶段的水肿,这时组织可能酸到PK=6.1左右。

如果新的血液仍旧供应不上,组织下一阶段的能量就只能依靠无氧代谢了,那就是葡萄糖不再转化成CO2与H2O,而只能变成二分子的乳酸。这些反应是在细胞内发生的,而乳酸(PK=3.8)将使组织更加酸化到PH值=4左右,同时进入第二阶段的水肿。

如果新鲜血液再次供应不上,组织的能量无以为继,细胞膜的电压就不能维持而变小了。这时神经细胞就会失去稳定度。所谓的交感神经失调、焦虑、易怒、失眠·····等等问题都将发生,这是水肿的第三阶段(参见图2—2)。

如果再恶化,细胞膜开始漏液,蛋白质流出,这就是一般人们所熟悉的水肿了。这是水肿的第四阶段;如果更恶化,细胞就溶解了,那是水肿的第五阶段。

我们俗称的水肿大多已到了第四阶段,这时皮肤下都是水液,压下去就弹不回来

但是站在保健的立场,我们的防线应该设在第一阶段。而我和同事们会发现第一阶段的水肿,是一个偶然,也是一个意外。当时我们正在研究如何以非侵入方法测量血糖,结果发现在台风来袭期间,所有人的数据忽然之间都乱了,经过一个多月的分析,发现只要天气一好,一切又恢复正常。我们都听说过,一刮风下雨,老骨头就酸痛,这是大家都感觉得到的。凡是受过伤、不健康的地方,只要阴天下雨就会酸痛

因此,我们在仔细分析之后发现,只要新血供应不足,组织就会酸化涨水,也就是第一阶段的水肿。这可是潮来潮去,来的,陕,一旦新血到了,去的也急,是完全可逆的。

天气是大环境,大环境改变时身体也会跟着调整。像四季变化影响人的循环,在冬天天气冷时,为了保暖,血液就会向内移动,流注内脏骨骼多些,皮肤腠里少些;到了夏天,天气热了,皮肤腠里就多些,内脏骨骼就少些。这是四季脉的变化,也是按时令进补、作息的根据。

刮风、下雨时气压低,湿气重。换言之,气压低是空气的总量变少了,湿气重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多了。气压低、湿气重,也就是空气少了,而其中又混了许多水气,所以氧气就更稀少了。大家都知道高山症,到了高山上,因为空气少了(气压低),氧气密度降低,就会出现各种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引发脑水肿、肺水肿而死亡,这是急性的氧气不够的症状。

在氧气不足时,如果身体挺得住,总是呼吸深些,多吸些氧气进来,红血球的制造也同时加速,希望血液中多些红血球,以增加运输氧气的能力。运动员的高原训练就是希望达到这个效果以增加体能。但如果一时调整不及,第一个反应就是老骨头酸痛,此时已进入第一阶段的水肿。

当我们有了仪器进行测量,就会发现只要把手指的血液以外力阻断约20秒钟,就可明确地量到手指中水的含量显著增加。同理可以推论,太紧的衣裤、太紧的空间、不好的椅子使人不舒服,甚至经济舱症候群,可能都与这个现象有关

 

中医中的水肿与水毒

这个由排除二氧化碳能力不足所产生的生理难题,在中医的典籍中有记载吗?

我们找了《内经》,在《素问卷十六》,骨空论篇第六十一黄帝问曰:

黄帝问曰:少阴何以主肾?肾何以主水?歧伯对曰: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肺者,太阴也;少阴者,冬脉也。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帝曰:肾何以能聚水而生病?歧伯曰: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地气上者,属于肾,而生水液也。

《内经》已知道肾脏是水肿的主要来源,因为肺主皮毛,而可以表现在皮肤之下。

实用的例子多在《伤寒论》之中,例如《伤寒论·卷三》: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另一个提到由水致病的: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卷六真武汤症)。

其他如《伤寒论·卷四》:

···伤寒十余日,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

《难经·四十九》:

难曰:“有正经自病,有五邪所伤,何以别之?” ······久坐湿地,强力入水则伤肾······何谓五邪?然:有中风,有伤暑,有饮食劳倦,有伤寒,有中湿。

在日本人大壕敬节所著的《类证鉴别皇汉医学要诀》中可以找到一些有趣的描述。在第一编“病证学”的第四章“水毒”中:

汉法医学,有所谓水毒,此狭义之解释则为喀痰,是非生理的体液之总称,可为至当。虽然所谓水毒,何因而停滞乎,虽研究发达之西医尚不能明了此理,大抵以排除身体中所发生之老废物。

大壕敬节又进一步说明“痰之意义”:  

古书怪病为痰,此痰即为淡,汉法医学有所谓水毒之意,此以狭义解释则为喀痰,就是非生理的体液之总称,可为至当,又古书称湿家平生之痰,即为多水毒之人。有皮肤呼吸器,泌尿器及消化管,此种器能,如有略生障碍,而其他之器官,不得十分代偿时,其必然之结果,致咸水毒之停滞,为理之当然也。   

据今之西洋医报,人体百分之六十到七十为水,其中百分之四点七包含于血液中,百分之五十六点八包含于筋肉中,百分之六点六六包含于皮肤中,而为健康体,则保持此等之调节也。

然则此等之调节,一朝有破坏时,其水分仍留于体内,或与热结,或与血毒合,或混于食毒,以至停顿于各处,而为水毒之主因,其停滞之部分及病状有如何之差异,分类如下。

饮亦有水毒之意,在名医方考,稀者则曰饮,稠者则曰痰,有此二者之区别,然则痰饮云者,为留饮之意,今见胃下垂症,胃扩张等,谓之胃内饮水,水悬饮为留水于胸下而有引痛者,适与今之湿性肋膜炎及肺炎相当。溢饮今日所谓水肿,在金匮要略,则为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支饮,为水停心下,气息喘满者,适与气管支炎及喘息等种种相当,而所谓伏饮,则为水毒潜伏,当观其他之外证,脉状,(脉多沉紧)腹证等,而可知其病之所在矣。

田家五行,六月有水,谓之贼水,为不当有也。水毒,即为不可有之贼水,停滞之处,成非生理的体液,此病之原因,有三个机转,第一、因水毒自身有毒素致起自己之中毒症。第二、浸润于全身之组织,使减弱其机能,且使组织膨化弛缓,容易细菌之浸入及繁殖。第三、若水毒之停滞及于高度,因物理的作用,至于诸种脏器,起压迫症状。故在皇汉医学,排除水毒有诸种之药剂,就其见证,以用发汗剂,有时用利尿剂或吐剂及泻下剂,于此各从其皮肤,泌尿器及消化器,各个排泄之。例如因为皮肤排泄障碍,发为水毒停滞,而成头痛喘鸣者,当以发汗之麻黄汤治之,又如同样之症,致起下痢者:当用发汗之葛根汤救之。或因停水于胃内,其毒上冲犯脑,致呈神经衰弱症状者,则当用苓桂木甘汤,除去胃内之水毒,症状即能全治。各从其证,施以适当之方,水毒既得排除,疾病亦即消退,然当临床之际,其因本于单纯之水毒,而为疾患者,殊不多见,最普通者,为与瘀血结合,或与食毒并合,呈为复杂之症状,故此种治疗,亦非简单之事也

这是我能找到的中医古籍中,对水毒描写最传神的。

 

4.排毒就是排除含二氧化碳的酸水

当细胞间质中有H及HCO3(碳酸氢根离子),就会因为渗透压变化而积水,加大了细胞间质的空间,输送氧气到细胞时发生困难,因而细胞被迫进行无氧代谢而产生乳酸。因为乳酸可以自由出入细胞膜,细胞间质中的乳酸含量也随之上升,此时在细胞间质中的乳酸可解离为H与乳酸根,则渗透压大大减少,将引来更多的水液进入细胞间质,细胞间质就更进一步酸化,更进一步水肿。此时,细胞间质的PH值可达到4左右。这是第二阶段的酸化,同时诱发更进一步的水肿。此时如果新鲜血液开始供应,组织仍能在几分钟之内由静脉带走乳酸,带走二氧化碳,将酸性的细胞质中和为微碱性,PH值便会回到7.4并消弭水肿。

但如果新血仍不来,则体液继续变酸,水肿也越来越扩大,细胞内的能量(ATP)也供应不继,钾离子、纳离子的交换也无法进行,细胞膜电压将越变越高,由-200mv变成-100mv,甚至高于-100mv。此时细胞的稳定度就严重受损,尤其是神经细胞,这个最需要ATP来维持细胞膜电压的细胞就会不稳定(参见图2—3)。所谓交感神经失调二焦虑、失眠等等精神虚弱的症状,就容易发生在这种生理状态之下。风吹草动就心神不宁,杯弓蛇影、疑神疑鬼。而且这种症状会恶性循环,稳定度就更差。这种细胞间质的水肿到这个阶段为止,都很容易恢复,只要血流顺畅带来氧气,带走二氧化碳,新的氧气提供粒线体生成新的ATP,几个小时后就能天下太平。酸性的水肿由静脉血管带走,细胞膜电压下降,并恢复正常的稳定状态,人也就神清气爽、乐观进取了。

这个阶段的水肿最容易发生在脑子,其他如关节、肌肉深部也是最容易积酸水的病灶。因为二氧化碳很容易在细胞间游走,而脑子又是二氧化碳产量最高的地方。皮肤是不会产生这种酸水的,酸水到这里会直接穿过表皮流到空气中去。浅层的腠里也有汗腺可以帮助排酸,就像肾小球一样,把酸与水一起用出汗的方式排出了。

第一、第二、第三阶段的水肿都不容易由外表看见,即使全身都发酸了,仍不易在皮肤下看到积水。要到了细胞膜漏了,大分子也由一些细胞中漏到细胞间质中来,又不能由淋巴带走,这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水肿,此时水肿已进入第四阶段了。如果更严重,细胞就死了并溶解了。长时间的压迫常会造成横纹肌溶解,其实不止横纹肌,什么细胞到了要死的时候都会溶解的,因而扩大身体内的化外    之地,成为不肖之徒活动的天堂。

第一、二、三阶段的酸化及水肿,是保健最重要的功课,然而现代医学仍未能注意和察觉,我们则是在研究身体组织的光谱时,意外地发现了这些水肿的现象。

由于二氧化碳是废料,是身体产生的最大量的毒素,由此我们做出一些推论。

血红素是带走二氧化碳的主要载体,所以贫血的人容易水肿,女性也比较容易水肿,尤其是生理期期间,因为女性血红素平均为12,而男性为14

排毒是我们不断要努力的,而主要要排的毒就是含二氧化碳的酸水。很多胖子,身体肿肿的,号称喝水也会胖,可能是真的,因为他们在遗传上可能有些弱点。例如红血球中催化二氧化碳与水结合的酵素效率不彰,进而将二氧化碳收集凝聚在红血球中的功能就变差,因而无法与一般人一样有效地排出二氧化碳。也可能是红血球细胞膜上的氯离子与碳酸氢根的交换载子(为蛋白质)的效率不如一般人,因而红血球四周收集凝聚二氧化碳的效率也会变差,便容易变酸水肿。这两种蛋白质的变异都可能造成遗传性的水肿肥胖症。

这类水肿是缺氧造成的,二氧化碳因而在身体堆积,如不清除则水肿会继续扩大,造成整个组织的酸化,进而丧失功能,甚至溶解。水肿更会造成细胞间质空间变大,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微血管间的交通都变得困难,不论营养的交换、废物的排除,都会逐渐衰退。

细胞间质是没有什么抵抗力的,如果成了一个大空间,很容易成为细菌或病毒盘据的根据地。由此繁殖、扩散,会造成严重的疾病。或是长期盘据此地,成为慢性病,不断散发毒素,于是器官功能退化,组织酸化发炎,细胞衰弱、突变,进而各种老化造成的疾病,甚至癌症、脑中风······各种更可怕的疾病追随着,酸化水肿就沿着这个轨迹一步一步地在体内发生。

由此看来,人的老化由这个酸化的过程踏出第一步。我们要战胜衰老就要守住这第一道防线

 

第3章   减水肿计划

我们可由身体的新陈代谢来了解一下二氧化碳的来源。

所有的营养成份,在身体代谢时,只要是含碳的最终就会变成二氧化碳,如含氢就会变成水。这个氧化的过程与在自然界中的燃烧并没有两样,只是生理上这个过程是缓慢而有秩序的。因为在生理上,我们经过这个缓慢而有序的燃烧可以产生最多的ATP,也就是以自由能的形式转换最少的热能,这与汽油转换燃烧驾驶汽车一样,可能有40%的能量是可以使用的能量,由引擎转换成汽车的速度动能,而60%的能量就以热的形式随着二氧化碳及水等废气一起排出去。

生理上,我们生产ATP作为自由能,这个ATP可以自由地转换来做生理上任何需要能量的工作。所以生成的ATP就像促使汽车往前开的动能一样是有用的能量,而产生的热能——二氧化碳及水——就是废料了,一样需要排除。其中二氧化碳需要红血球携带,循着静脉回流到心脏,再由肺脏或肾脏排出体外。

 

1.脂肪是比碳水化合物更好的能量来源

身体中常用的燃料有两大类,一种是碳水化合物,一种是脂肪。碳水化合物以葡萄糖为代表;葡萄糖是个六碳六氧、十二氢的环状化合物,一个分子的葡萄糖完全代谢后,可产生38个ATP,占总能量的66%,而其余的34%就是不能使用的热了。葡萄糖完全氧化后制造出28个ATP,同时生成6个二氧化碳,所以每个二氧化碳产生可以有效产出的ATP为38÷6=6.3,即每个碳原子燃烧成为二氧化碳,生成约6.3个ATP。

如果是脂肪在身体中燃烧,每个碳原子转化成二氧化碳分子可产成约8.4个ATP,占总能量约86%,热能占14%。

由以上的计算可以知道,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每产生6.3个ATP,即产生一个二氧化碳;由此可确定,如要减少二氧化碳产量,同时不要减少产生的有用的ATP,就该多食用脂肪。因为产生同样的能量,脂肪产生的二氧化碳是碳水化合物的75%,也就是25%的减量

所以为了减少酸化水肿,脂肪是较好的能量来源

其实脂肪还有一个更大的优点。脂肪热能只占总能量的约14%,而碳水化合物代谢时热能占34%,如果再考虑6.3:8.4的ATP产生量,则生成一个ATP,碳水化合物所产生的热量,可是脂肪的约三倍以上。

这里我们得到一个十分意外的结果:

夏天如果怕热,食物中脂肪的比重就要提高。

脂肪不妨提高到20%以上(正常饮食之脂肪量约为20%),而碳水化合物为20%以下,其他为纤维(25%以上)、蛋白质(15%以下)o如此一来,自然凉爽。而且皮肤也十分干爽,因为身体内二氧化碳少了,热量也少了,汗自然跟着减少。

这个多吃油的推论似乎与我们常识中要少吃油的概念不相符,但就能量供应的角度来看,却是不争的事实

 

2.饱和油和不饱和油的正确食用方式

在饮食的种类中,油一直是人类又爱又恨的食物,经过油料理的食物就非常好吃,但是吃多了又怕引起心血管疾病。

油脂又有三大类:饱和油、不饱和油和转化油。到底要怎么选、怎么吃才好?为了回答这个困难的问题,我想把2006年8月10日,刊登在《华尔街日报》A9版的马里兰州营养学会理事玛丽·恩尼格博士写给编辑的信的内容转述于下:

雷蒙·索科洛夫对转化油的辩护(《油,油,油》,7月27日)遗漏了很多重点。转化油用做植物的膨松油是比较便宜,也的确延长了经过它处理的食物的存放期。但是许多科学的证据不断地证明,转化油脂造成一大堆健康问题,减少人们的寿命,对健康造成重大损害

转化油会抑制细胞膜的功能、干扰酵素系统(这个酵素系统是用来消除致癌物质、清除毒素的),并抑制胰岛素的变体(造成第二型糖尿病)、降低荷尔蒙的生成(导致不孕症),最悲惨的是转,化油脂在孕妇体内易引起新生儿重量不足,阻止视觉及神经的发展,更会降低母乳中油脂的含量,抑制由孕妇喂食子女的学习能力,特别是在有压力的情况下。

索科洛夫先生辨称:转化油与其他油脂一样让我们肥胖。但是最近维克森林大学的研究却发现,转化油比其他油类更会令人肥胖,况且当食物以转化油煎炸后,更多的油存留在食物之中。以转化油煎炸的食物,比动物饱和油、羊脂或猪油,都油腻多了。

食品工业为了理直气壮地使用转化油,就宣称如果用天然的饱和油来代替转化油,会增加胆固醇,而导致心脏病。这个假定是完全错误的

在转化油引进食品工业之前,美国人食用大量的饱和油,牛油、猪油、羊脂、椰子油和棕榈油,但是心肌梗塞的疾病是很少听到的。今天,一些食用饱和油最多的欧洲国家(法国、瑞士、荷兰、冰岛、比利时、芬兰和奥地利),心脏病的比例都是最低的,反而是最少食用饱和油的国家(乌克兰、马其顿、克罗埃西亚、摩尔多瓦、阿塞拜疆、塔吉克斯坦与格鲁吉亚),有最高的心脏病发生率。饱和油中的动物油,能够提供许多营养成分来保护心脏。最近一些研究发现,饱和油实际上能帮助恢复硬化的血管

索科洛夫先生认为,我们会继续食用煎炸的食品,也会继续为了食用油、部分氢化的植物油(转化油)煎炸食品而付出昂贵的代价,这个看法是正确的。而液态的不饱和植物油,不是一个好的替代品,它们在加热后会产生危险的腐臭,难以下咽。比较适当的做法应是重新使用稳定、健康的饱和油,例如棕桐油、椰子油、牛油、羊油、猪油

由恩尼格博士的文章,我们已看出一些线索。这三种油中,转化油是最不好的。而不饱和油似乎是比较好的,因为胆固醇较低;但是不饱和油不耐高温,一但用来煎炸,不仅产生异味,难以下咽,也可能产生转化作用,而变成转化油。所以高温处理食物,并不适合用不饱和植物油。

在细胞燃烧时,第一优先是碳水化合物,第二优先是饱和油,第三才是不饱和油。我们配合恩尼格博士的卓见,提出以下建议:

少吃碳水化合物。

一天之中,饱和与不饱和油都需要食用,但如何分配呢?饱和油用来做高温的料理,不饱和油用来做凉拌沙拉、沾酱、冷盘等不需要高温的料理。而这三种食物,碳水化合物、饱和油和不饱和油的总量,不要超过自己需要的总量。

细胞用完了碳水化合物,就会先用饱和油。而我们食用的饱和油加上不饱和油,才足够一天的燃料用量。所以只要油品中有二三成以上是不饱和油,那么每天吃进来的饱和油几乎都烧光了,不会沉积在身体内。

所以真正的要点还是不能吃得、过多,这个分配法只是给了我们更大的安全空间

 

①转化油是由多元不饱和脂肪酸(例如某些植物油),经过氢化反应处理后所得到的脂肪;氢化反应的程度越大,脂肪就变得越饱和。生活中常见的转化油采源有人造奶油、起酥油以及由这些徊晶做出来的食物,包括饼干、甜点、零食等。——作者注

②燃烧脂肪时,一定要用到代谢碳水化合物的中间物,所以一定要吃碳水化合物,脂肪才能燃烧、有名的阿特金斯(Atkin8)减肥法,主张完全不吃淀粉,以阻止脂肪的燃烧,结果产生高血酮症,同时身体只好燃烧蛋白质,造成肌肉萎缩、肝肾衰竭。此减肥法后来修正为最多只能严格执行两周,两周之后则以少吃碳水化合物为诉求。——作者注

自注:实为异生糖生产线所致!

 

3.为什么要多吃纤维素

生物能量的应用依循物理与化学反应,这是生物化学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之一。我们日常用的能源有煤与石油两大类;煤是由碳水化合物脱水而来,多由植物产生;而石油是由脂肪转化而来,多由动物产生。活的动物在燃烧产生能量时,先烧碳水化合物,后烧脂肪;而储存时,先存脂肪。如果碳水化合物太多了,也是转化成脂肪再储存的。

而叶类植物的主要成份是纤维素,也是碳水化合物;动物储存的多是脂肪。因为我们不消化纤维素,所以叶类植物就成了最好的食物填充料,可以用来塞饱肚子

营养过剩可能是现代疾病的主要成因。在人类演化的过程中,大部分时代是吃不饱的,就像狮子一样,打到猎物饱餐一顿之后,接下来可能挨饿三天,所以身体就学会了储存营养以备不时之需。这个无时无刻都在储存脂肪的机制,本是生存竞争中的优势,而今天却成了最大的杀手

如果把生物能量与营养储存两个机制放在一起来考虑。我们最重要的课题就是不要吃太多。麦当劳、肯德基、汉堡王不是罪魁祸首,我们的贪吃才是真正的元凶。这些速食店应标示每种食物的总热量,碳水化合物是几克、脂肪是几克。现代人一定要会计算这些食物所含的能量,1克脂肪是9个大卡,1克碳水化合物是4个大卡。一天的总摄取量看身材大小,总体在2 000~3 000大卡之间。如果觉得不饱,就多吃肠胃的过客——纤维素——来当填充物。纤维素不论是可溶或不可溶,对身体都只有好处少有坏处

在摄取的总热量(不是吃下的总热量,每个人肠胃的吸收能力不同,此处所说的是吸收的总热量)方面,在不超过上限的前提下,1/4以上的油、1/4以下的碳水化合物,是比较健康的比例

这与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能源是同样的观念;煤是能量比较低的燃料,产生二氧化碳较多;油是能量比较高的燃料,而产生的二氧化碳较少。所以油是比较好的能量来源。

纤维素是食物中最好的填充料,脂肪是较好的能量来源。由此可知,纯化的糖制品是非常不好的食物,因为全是碳水化合物,完全没有纤维素。果汁比较好一些,因为除了糖水还有纤维素与其他维生素、矿物质,但是这些维生素与矿物质可能因为久置空气之中,已被氧化或充满二氧化碳了,这还没考虑制作过程中的污染问题和防腐用的添加料。

新鲜水果,尤其是不太甜的水果,就是碳水化合物的最佳来源了,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都多。牙齿不好的人,则可以改喝现榨的新鲜果汁。

蔬菜也有相似的效果,而且糖分更少,是最佳的纤维素来源。中国人的吃法多是煮过或炒过来吃,虽然破坏了一些活性分子,但单就纤维素来说,这可是增加食用纤维素分量的最好方法。尤其是以饱和油快炒,将大量菜叶体积缩小,纤维素与油一起吃,又好吃又健康

 

4.健康饮食两大重点

在考虑饮食时,有两个大原则:一、不要热量过多,这一定会召采肥胖,进而引起各种现代文明病,糖尿病、脑中风、癌症,等等;二、减少体内二氧化碳的生成,也就是减少毒素的产生。其他只要饮食均衡也就能远离医生。依照以上两个原则,  我们仍可享受美食,不论年龄大小。

最差的食物是含碳酸气的糖水,大部分市售的汽水、饮料都是这类产品,小孩子喝多了保证变成圆滚滚、全身酸性水肿、白白胖胖的小胖子,又怕热又没有体力。整天躲在冷气房里,什么正事都不想做,也没有力气做。最不健康的食物是糖果,这类纯糖的制品都是最不划算的碳水化合物,一下子就占满了碳水化合物的理想配给量,但却不能提供任何其他方面的营养素。其实蛋糕、精制西点这些高糖低筋制品也比糖果好不了多少

印度人、犹太人这两个古老的文明常吃没发酵的面饼,作为他们的主食,这也是有智慧的。我们看到的犹太人、印度人多像爱因斯坦一样,瘦瘦干干的没有水肿,眼睛炯炯有神,虽然不高大,但精力充沛,而且长寿。这与他们的主食可能有些关系,没有发酵的面饼会是主要原因吗?

发酵过的面,就营养的立场来说,应是比较多样性的,细菌发酵后,可以产生更多的维生素等细菌自行制造的许多营养素(放发粉的面食就没有这种功效,也没有这个优点),但是同时也会放出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也就是面包会变松变软的原因。一旦经过发酵并大量产生二氧化碳,食物中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的元素,就已被消耗了。这些食物不仅不能为身体减少二氧化碳,反而因为二氧化碳的饱和而增加了身体的负担

如果营养不足,例如在古老的中国,细菌发酵过的面食,可以增加营养成份,因为吃的本来就不够,二氧化碳根本不是问题;但是如果已经营养过剩了,还是学学印度人、犹太人的智慧,多吃没发酵的面食,为体内的二氧化碳减量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