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体运作之舞

 健康生活管理馆 2013-08-01
人体运作之舞--水肿与老化的关系

我们常听说身体不好的人体质偏酸,慢性病人、癌症病人身体的组织多是酸性的。而大家一再强调的排毒,多是排除农药、重金属等环境污染带来的毒素,这些毒素如果累积,一定会造成中毒。可是一些身体衰弱的病人身体变酸,又与这些毒素有何关联呢?我们也常听说自由基——也就是钾、钠、氯等人体必须的离子之外的一些其他离子,尤其是活性高的离子,是细胞病变的元凶,到底身体中有哪些有害的自由基,最大量的有害自由基又是什么离子?而毒素、自由基、体质变酸和我们即将淡到的“水肿”,又有什么关联?

以心脏衰弱的病人为例。所有心脏衰弱的病人,心脏输出不足,几乎都会水肿。依据最权威的盖顿的《医学生理学》中的解释,心脏衰竭病人的水肿是由于下面几个原因造成的:

(1)心脏无法正常运作,将血由静脉送回动脉,导致静脉血压、微血管血压都随之上升;

(2)动脉血压倾向下降,因而降低了泌尿系统排除水与盐的能力;

(3)流至肾脏的血流减少,导致分泌肾素,肾素促进血液中升压素之生成,引起肾上腺素分泌血浆醛固酮(Aldosterone),最后升压素与血浆醛固酮直接造成肾脏保留更多的水与盐。由于这些综合现象,造成心脏衰竭者的水肿现象。其实不止心脏衰竭的病人,只要轻微局部受伤,就会造成局部水肿。

水肿似乎是组织变弱或局部供血不足的共同现象,那么,不论你身上有什么毒素或什么疾病,身体虚弱就容易水肿。心脏衰竭是极端的全身供血不足,引起的是全身性的急性水肿,同理,局部的供血不足,就会引起局部的水肿。这种水肿是共通的,只要哪里供血不足,哪里就会水肿。

在正常的老化——也就是没有外力致伤、外在毒素、外在诱因、情绪、压力等导致急性老化的情况下,我们随着年龄增长、各种机能逐渐退化而导致的自然而然的老化,多与这种水肿有着很高的相关性。换句话说,自然老化就像是慢性的心脏衰弱厂心血管系统逐渐老化,而分期地走完急性心脏衰竭的过程。

如果我们能多了解一些局部的水肿——也就是局部自然老化——的原因及发展的规律,对我们维持健康、促进健康,都将会有极大的帮助。
 
人体运作之舞(二)人体下水道系统
 

任何一个可以永续不断的系统,一定要周而复始,一定不能让废料堆积。汽车要排废气,都市要有收垃圾、排污水的,否则城市一定停止。

细胞的废料处理是如何进行的?就像垃圾回收车、污水下水道一样,这可不是都市光鲜亮丽的一面,但却不可或缺。

细胞将红血球带来的氧气用来氧化葡萄糖或脂肪,生成二氧化碳及水,再由红血球及血液将二氧化碳带回去,随肺呼出,同时将红血球装满氧气,送到细胞来,如此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如果我们是健康的,当然一切都好,但是,如果我们不是那么健康呢?

这里我们讨论的重点是废料处理,也就是二氧化碳(CO2)的运送。氧气(O2)会与血红素里的铁原子结合,血红素由4个蛋白质构成,由于它们的相互合作,所以氧气与血红素结合有加乘效果。要嘛,4个氧分子一起上,否则就一起下。这大大提高了氧气与血红素的结合能力,也大大提高了红血球输送氧气的能力。这些知识在生物学中都教过,但是二氧化碳是如何回收的?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血红素会与二氧化碳结合吗?

常识似乎是“氧气放出后,二氧化碳就取代了氧的位置,与血红素结合”,然后被红血球循着静脉带回心脏来。真是如此吗?二氧化碳是3个原子的分子,比氧分子这个两个原子的分子大多了,怎能挤进血红素并与铁原子结合呢?大家都听过一氧化碳(CO)中毒,一年之中总有十几起这类意外。

一氧化碳也是2个原子的分子,而碳原子比氧原子小一点点,所以一氧化碳与血红素中的铁原子的结合力非常强,甚至比氧气还强。因此一氧化碳中毒是非常危险的,即使氧气比一氧化碳多,血红素还是会满载一氧化碳而失去携带氧气的能力。如此一来,虽然提供了高浓度氧的空气供病人呼吸,如果血红素都被一氧化碳占满了,氧气还是无法经由动脉血管送到各种组织去,组织也就因此窒息而死了。

二氧化碳是身体生产能量时所产生的废气,就像汽车要有排气管一样,身体也要有排气管。汽车的废气一定要在引擎的燃烧室中发生,所以只要在引擎处接个管子,引导废气到汽车后方,排出去,就大功告成了。可是身体有亿万个细胞,就有亿万个引擎,每个细胞都产生废气,这该如何是好?

因此身体的排废气系统要设计得比较像下水道系统,各家要有分管,逐渐接到大管,再接到主管,这才处理,放流。人体中负责此项任务的是静脉系统。静脉系统将细胞中的废物收集、回流,送回心肺处理后——可不是放流,而是再生——重新注入氧气及补给品,又送回到数以亿计的细胞中去。而一个好的排污水系统,废料要先经过处理才能送人下水道,以提高效率、减少阻塞。人体也是。

人体运作之舞(三)酸水的形成

细胞燃烧后的废气二氧化碳,一定要从组织中带走,这是最高指导原则,否则细胞不能生存。二氧化碳有这么可怕吗?二氧化碳是人体中最大量最普遍的废气。排毒!排毒!!排毒!!!最重要的就是要将这个大量产生的废气排出体外。

先反思一下,如果二氧化碳无法由静脉排出,在组织中会产生什么后果:

CO2+H2O     H2CO3      H2CO3     H++HCO3—

根据以上的化学方程式,细胞中,尤其是细胞间隙中如有CO2的存在,就会生成H+和HCO3—的离子而变酸。

这里我们必须介绍一下渗透压。细胞膜是包围在细胞外围的一层膜,有了这个膜,细胞就有了内外之分;细胞内是组成成分稳定的细胞质,外面的空间各有不同。一般而言,细胞总是把好东西留在细胞内,而把坏的东西排到细胞外。细胞膜就是这个隔绝体、城墙,而城内是细胞。墙外是细胞外,也就是城外,可是人进人出,毫无管理。这个细胞膜对小分子,尤其是最多的水分子(H2O),就像城门开个小口,是自由通透的;但是比较大的分子,多是有用的东西,就不让它们溜出去了。至于二氧化碳和氧气可溶解于细胞膜,可从城墙中直接穿墙而过。

在液体中,每个分子都在动,撞到细胞膜的机会均等。水是小分子,一撞上细胞膜就通过了,大分子则会弹回来。如果细胞膜两边分子总数一样多,哪一边大分子多,就会有多一些分子被弹回来,而水分子多的那一边的水就会渗到大分子多的那一边,因此使得大分子多的那一边因为水分子的增加,而导致分子总密度增加,也就是压力变大。

CO2与H2O分子都是可以自由通过细胞膜的,可是一旦变成了H+和HCO3—,成了离子,有了电性,就不能穿过城墙了;同时,因为吸引水分子吸附而变成较大分子又带电性,更不能通过细胞膜的小口了。如此一来,H+与HCO3—在哪边,哪儿就会吸引更多水分子,而产生积水(参见图2—1)。在细胞中有很多蛋白质大分子,加上磷盐酸浓度为细胞外浓度的十几倍以上,PH值非常稳定。但在细胞外的细胞间隙中,多是纤维、玻尿酸及水泡,碳酸(H2CO3)就成为酸碱变化的主要角色,一但H+与HCO3—在细胞间质的水池中形成,由于突然增加了大量不能通过细胞膜的成分而破坏了原有的压力平衡,则水分子就会由微血管及细胞内渗到细胞间质来,而让其中的水泡长大,同时也变成酸性。

这个变酸而又涨水的现象对身体的功能是有害的,人体演化的过程中就一直选择抑制这个现象的各种聪明方法。
人体运作之舞(四)水肿形成的四个阶段
如果不要H+与HCO3—在细胞间质中产生,就要压低CO2在组织中的浓度,并尽快地将它带走,回到肺脏去,经过呼吸送到身体外面。

CO2在微血管中的浓度与细胞间质中的浓度是平衡的,因为CO2可以自由穿过细胞膜。在微血管中有大量的红血球,红血球中有大量的血红素,红血球拥有一种酵素,可以降低微血管中CO2的浓度,能迅速地把CO2与H2O结合成H2CO3如此一来,红血球就可收容大量的CO2,而达到降低微血管中CO2浓度的目的。但是如果H+与HCO3—的浓度太高,溶解后又变酸(碳酸的PK=6.1)①,则化学平衡就会把化学反应往“生成CO2与H2O”的方向推,那么红血球就不能再收容更多的CO2了。而为增加收容CO2的容量,血红素就演化出大量吸收H+的功能,将H+由红血球的内部吸走,抑制红血球的酸化,也就抑制了CO2的产生。但是血红素对H+的吸收力终究是有限度的,一旦H+遇到更多的HCO3—,还是会生成CO2的。

于是演化又更进一步,由红血球之外,将身体中很多的离子Cl—与红血球之内的HCO3—进行交换。大量的Cl—因而集中在红血球之中,而HCO3—留在红血球的外面,跟随着红血球一起运送。在CO2送出身体的过程中,跟随着红血球运送的HCO3—是最主要的将CO2带走的方法。而HCl    H++ Cl—的平衡酸度是1,所以红血球中又可容忍更多H+,而让红血球之外的微血管不要酸化,也就可以容忍更多的HCO3—。

上述的各种巧妙方法,都是为了不让组织酸化进而水肿,我们可以了解到身体是多么努力来阻止这个事件的发生。当然这是演化了几亿年之后所选出的最佳机制。

但是,如果血流停滞了,红血球没有流动,不能经由静脉回流,这个装满盐酸的小球已经饱和了,又没有援兵——新的血红素——前来,CO2终于送不走了,组织就会开始酸化涨水,这是第一阶段的水肿,这时组织可能酸到PK=6.1左右。

如果新的血液仍旧供应不上,组织下一阶段的能量就只能依靠无氧代谢了,那就是葡萄糖不再转化成CO2与H2O,而只能变成二分子的乳酸。这些反应是在细胞内发生的,而乳酸(PK=3.8)将使组织更加酸化到PH值=4左右,同时进入第二阶段的水肿。

如果新鲜血液再次供应不上,组织的能量无以为继,细胞膜的电压就不能维持而变小了。这时神经细胞就会失去稳定度。所谓的交感神经失调、焦虑、易怒、失眠·····等等问题都将发生,这是水肿的第三阶段。

如果再恶化,细胞膜开始漏液,蛋白质流出,这就是一般人们所熟悉的水肿了。这是水肿的第四阶段;如果更恶化,细胞就溶解了,那是水肿的第五阶段。

我们俗称的水肿大多已到了第四阶段,这时皮肤下都是水液,压下去就弹不回来。

我们都听说过,一刮风下雨,老骨头就酸痛,这是大家都感觉得到的。凡是受过伤、不健康的地方,只要阴天下雨就会酸痛。

在仔细分析之后发现,只要新血供应不足,组织就会酸化涨水,也就是第一阶段的水肿。这可是潮来潮去,来的,陕,一旦新血到了,去的也急,是完全可逆的。

天气是大环境,大环境改变时身体也会跟着调整。像四季变化影响人的循环,在冬天天气冷时,为了保暖,血液就会向内移动,流注内脏骨骼多些,皮肤腠里少些;到了夏天,天气热了,皮肤腠里就多些,内脏骨骼就少些。这是四季脉的变化,也是按时令进补、作息的根据。

刮风、下雨时气压低,湿气重。换言之,气压低是空气的总量变少了,湿气重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多了。气压低、湿气重,也就是空气少了,而其中又混了许多水气,所以氧气就更稀少了。大家都知道高山症,到了高山上,因为空气少了(气压低),氧气密度降低,就会出现各种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引发脑水肿、肺水肿而死亡,这是急性的氧气不够的症状。

在氧气不足时,如果身体挺得住,总是呼吸深些,多吸些氧气进来,红血球的制造也同时加速,希望血液中多些红血球,以增加运输氧气的能力。运动员的高原训练就是希望达到这个效果以增加体能。但如果一时调整不及,第一个反应就是老骨头酸痛,此时已进入第一阶段的水肿。

当有了仪器进行测量,就会发现只要把手指的血液以外力阻断约20秒钟,就可明确地量到手指中水的含量显著增加。同理可以推论,太紧的衣裤、太紧的空间、不好的椅子使人不舒服,甚至经济舱症候群,可能都与这个现象有关。

 当细胞间质中有H+及HCO3—(碳酸氢根离子),就会因为渗透压变化而积水,加大了细胞间质的空间,输送氧气到细胞时发生困难,因而细胞被迫进行无氧代谢而产生乳酸。因为乳酸可以自由出入细胞膜,细胞间质中的乳酸含量也随之上升,此时在细胞间质中的乳酸可解离为H+与乳酸根,则渗透压大大减少,将引来更多的水液进入细胞间质,细胞间质就更进一步酸化,更进一步水肿。此时,细胞间质的PH值可达到4左右。这是第二阶段的酸化,同时诱发更进一步的水肿。此时如果新鲜血液开始供应,组织仍能在几分钟之内由静脉带走乳酸,带走二氧化碳,将酸性的细胞质中和为微碱性,PH值便会回到7.4并消弭水肿。

但如果新血仍不来,则体液继续变酸,水肿也越来越扩大,细胞内的能量(ATP)也供应不继,钾离子、纳离子的交换也无法进行,细胞膜电压将越变越高,由-200mv变成-100mv,甚至高于-100mv。此时细胞的稳定度就严重受损,尤其是神经细胞,这个最需要ATP来维持细胞膜电压的细胞就会不稳定(参见图2—3)。所谓交感神经失调二焦虑、失眠等等精神虚弱的症状,就容易发生在这种生理状态之下。风吹草动就心神不宁,杯弓蛇影、疑神疑鬼。而且这种症状会恶性循环,稳定度就更差。这种细胞间质的水肿到这个阶段为止,都很容易恢复,只要血流顺畅带来氧气,带走二氧化碳,新的氧气提供粒线体生成新的ATP,几个小时后就能天下太平。酸性的水肿由静脉血管带走,细胞膜电压下降,并恢复正常的稳定状态,人也就神清气爽、乐观进取了。

这个阶段的水肿最容易发生在脑子,其他如关节、肌肉深部也是最容易积酸水的病灶。因为二氧化碳很容易在细胞间游走,而脑子又是二氧化碳产量最高的地方。皮肤是不会产生这种酸水的,酸水到这里会直接穿过表皮流到空气中去。浅层的腠里也有汗腺可以帮助排酸,就像肾小球一样,把酸与水一起用出汗的方式排出了。

第一、第二、第三阶段的水肿都不容易由外表看见,即使全身都发酸了,仍不易在皮肤下看到积水。要到了细胞膜漏了,大分子也由一些细胞中漏到细胞间质中来,又不能由淋巴带走,这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水肿,此时水肿已进入第四阶段了。如果更严重,细胞就死了并溶解了。长时间的压迫常会造成横纹肌溶解,其实不止横纹肌,什么细胞到了要死的时候都会溶解的,因而扩大身体内的化外之地,成为不肖之徒活动的天堂。

第一、二、三阶段的酸化及水肿,是保健最重要的功课,然而现代医学仍未能注意和察觉。

由于二氧化碳是废料,是身体产生的最大量的毒素,由此我们做出一些推论。

血红素是带走二氧化碳的主要载体,所以贫血的人容易水肿,女性也比较容易水肿,尤其是生理期期间,因为女性血红素平均为12,而男性为14。

排毒是我们不断要努力的,而主要要排的毒就是含二氧化碳的酸水。很多胖子,身体肿肿的,号称喝水也会胖,可能是真的,因为他们在遗传上可能有些弱点。例如红血球中催化二氧化碳与水结合的酵素效率不彰,进而将二氧化碳收集凝聚在红血球中的功能就变差,因而无法与一般人一样有效地排出二氧化碳。也可能是红血球细胞膜上的氯离子与碳酸氢根的交换载子(为蛋白质)的效率不如一般人,因而红血球四周收集凝聚二氧化碳的效率也会变差,便容易变酸水肿。这两种蛋白质的变异都可能造成遗传性的水肿肥胖症。

这类水肿是缺氧造成的,二氧化碳因而在身体堆积,如不清除则水肿会继续扩大,造成整个组织的酸化,进而丧失功能,甚至溶解。水肿更会造成细胞间质空间变大,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微血管间的交通都变得困难,不论营养的交换、废物的排除,都会逐渐衰退。

细胞间质是没有什么抵抗力的,如果成了一个大空间,很容易成为细菌或病毒盘据的根据地。由此繁殖、扩散,会造成严重的疾病。或是长期盘据此地,成为慢性病,不断散发毒素,于是器官功能退化,组织酸化发炎,细胞衰弱、突变,进而各种老化造成的疾病,甚至癌症、脑中风······各种更可怕的疾病追随着,酸化水肿就沿着这个轨迹一步一步地在体内发生。

由此看来,人的老化由这个酸化的过程踏出第一步。我们要战胜衰老就要守住这第一道防线。

人体运作之舞(五)酸水聚集处
老人们常说脚上有湿气,所以容易得香港脚。香港脚是霉菌感染,与湿气有什么关系?

这种在细胞间质生成的酸水,也就是湿气的主要来源,是会流动的。感冒或是鼻子不好的人,如果向左边侧着睡,则左边鼻孔会塞住,而右边鼻孔会畅通(当然这是比较轻的鼻塞,否则两侧鼻孔都不通);如果转成向右侧着睡,那么右侧鼻孔不通,变成左侧鼻孔畅通了。这就是细胞间质中酸水流动的结果。

身上所有气血不顺畅的位置,一定有酸水堆积,这些堆积的酸水并没有阻隔,都是细胞外的空间,几乎是完全相连的。在健康的部位,这个间隙是很小的,表面张力会将液体或胶体吸住,就像一个细管子中的水不会因为地心引力而流出是一样的道理;但在不健康的部位,这个空隙变大了,外来病源就会在身体内流动。而脚——尤其是脚趾,刚好是身体的最下端,各地的酸水最后都流到这里来集合,也就成了酸水的集中地,难怪成为霉菌滋长的温床。

在身体之中,酸水产生最大量的部位是脑子,因为脑子正常时只使用葡萄糖。这也是自然设计的,脑子中有各式各样的传导物质,负责各神经细胞间的沟通以及各种精密的计算,一旦混进了许多相似分子进来,就能产生各种假信号,制造错误的计算结果,根本扰乱了我们整个大脑的运作。这可是指挥中心,脑子一错乱,一定天下大乱。为了避免这种可能性,脑子与血之间有一个严格的管制站,所有可疑分子一律不准进入,为了避免不良分子混进来,脑子也就只好用葡萄糖了。葡萄糖比脂肪多产生32%的二氧化碳、三倍的热量,因而脑子产生的二氧化碳与热量都是最多的,因为脑子只能用比较没有效益的葡萄糖。这些二氧化碳如不及时排除,就立刻变成酸水。

头部——尤其是脑子,是最容易水肿的器官之一,高山症、受伤······脑子就涨水。即使不受伤,脑子也容易涨水,这些水的排除还得依靠脖子。颈部为了左右上下的活动自由度,颈椎是不容易直的,但肌肉的垂直排列却提供了很多垂直的细胞间隙,让头上的酸水可以顺流而下。这里也长了许多淋巴结加强帮忙收集酸水或异物,以维持我们的健康。但是一旦脖子歪了,其影响就是新血上不来,酸水排不去,可是要出大事的;重则高血压、脑中风、老年痴呆,轻则交感神经失调、失眠、焦虑、健忘······

好好保养颈部是现代人最重要的日常功课。头脑长在身体的最上面,一则散热容易,一则好排废水往下流。由此看来,想以侧立来增加脑子血循环的人,可是缘木求鱼了。

在身体中,下一个集水区就是下腹腔,这里刚好也是膀胱与生殖系统所在的位置,所有腹腔产生的酸水,都会集中在此地,如果没有阻隔,这些酸水应该顺流而下到脚去,甚至由脚趾排出体外。脚会臭、有异味的人有福了,表示你的脚有能力将这些废物排出去。如果排出不顺或排出的能力不足,就容易长细菌成了香港脚。在上肢,手也有相似的功能,酸水会变成手汗排出体外,所以为什么会有富贵手。在人的下腹腔有一段向前弯曲的脊椎及尾椎,如果屁股不后翘,这段向前弯曲的脊椎就会盛满了腹腔顺流而下的酸水。掌管膀胱直肠、生殖系统以及下肢的神经节及神经,都浸泡在酸水之中,功能一定大减,造成大小便、性功能、下肢障碍,甚至前列腺肥大、痔疮等,不一而足。此外,下体的确比较不干净,容易收集酸水长湿气,湿疹、皮肤病都容易发生。

前述提到翘屁股,其实翘屁股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屁股一翘,命门就容易松,因而心脏会更强。奥运金牌得主纪政女士认为,所有好的田径选手屁股一定要翘,应该也是经过许多观察之后得到的结论。

这些酸水不会在皮肤表面,因为二氧化碳可以穿皮而出。也不会留在腠里——也就是汗腺所在的那一层肉,因为可经由汗排出。酸水最容易留在肌肉深层及关节之中。这里离体表很远,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一定要由静脉带走。一旦循环不顺,气不到,新血不来,旧血送不走,就在肌肉中、关节中产生酸水堆积,尤其是关节中的滑囊及四周韧带,于是五十肩等等各种肌肉疼痛就会发生。

我们身上的二氧化碳如果排不出去,就堆积在细胞间隙之中,如果堆积更多就会以油的方式把这些酸水包起来,与身体重要器官隔绝,必定妨害功能。如此一来,就像卡奴一样,本金欠了一大笔,还要生利息,于是利上加利,这种高利贷一定会压垮我们的身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