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握中心 走出误区

 林如老师图书馆 2013-01-03
  把握中心 走出误区

  ——小语教学高耗低效的原因及对策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 陈林如(原创)

  内容提要:

  小学语文高耗低效的原因是什么?本文通过对课堂教学现状的分析,对照小学语文学科性质和大纲要求,认为关键是偏离了听说读写能力培养训练这个中心,提出了克服教学的政治课倾向;弱化专业知识的教学;改革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围绕听说读写能力培养这个中心进行教学的对策。

  关键词:把握小学语文教学中心

  对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尖锐地指出:“十年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事实确是如此。

  镜头一:××小学三年级,讲台上摆满了各种实验材料,教师一边做演示实验,一边讲解:潜水艇为什么会沉入水中又能浮出水面……

  镜头二:××小学四年级,学生正在高声背诵:“太阳离我们有三万万里,表面温度六千度……

  镜头三:××小学五年级,教师指着小黑板说:“这节课我们要理解掌握这两个问题:这个故事表现了邱少云什么高贵品质?我们要怎样向邱少云叔叔学习?”

  有人会问:这是不是在上物理课、自然课、思想品德课?不是,这是在上小学语文课。

  几年来,笔者曾听到省内外不同教师一百多堂小学语文课,也研读过多种版本的《教案集》,反复分析思考,越来越感到:长期以来,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陷入一种侧重对课文中各学科知识的教学,偏重指导学生理解掌握课文内容,忽视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培养这样一个误区,不少语文教师,无论是时间的分配,教法的选择,教具的运用,都把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了学生掌握知识、理解课文内容上。小学语文教学不自觉地承担了非语文学科的很多教学任务。无怪乎有的同志一针见血地批评这种语文教学是“百科知识教学”、“十万个为什么专题讲座”。这是造成小学语文教学费时多,效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么,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是什么呢?

  根据《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的明确规定,我们认为,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培养应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中心,其理由是:

  ·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学科的“特定目的”,是语文作为基础工具学科的本质特征和具体体现。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才能发挥语文学科的基础作用和工具功能。

  ·听说读写能力是衡量小学生学习语文质量高低的主要标准,是评价小学生语文是否过关的主要标志。不能设想,一个不具有初步听说读写能力的学生被认为已经学好了语文。

  ·语文课具有思想教育和发展智力的教学目的,但都是“在听说读写训练过程中”来实现的,而不能游离于语言文字训练之外,否则就失去了语文学科的特征。

  ·语文教材中含有的各学科专业知识,是为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服务,为实现语文教学任务的目的服务的,而不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

  小学语文教学要走出上述这个误区,提高效率,首先就要树立这样一个观念:培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进行听说读写训练是语文教学的特定目的,特定任务,而思想教育,智力发展则是语文教学的“一般目的”和“副产品”。张志公先生在《掌握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一文中精辟指出:“语文课,它的特定任务是培养和提高人们运用语言文字工具的能力。不过这个基础工具身上背负的东西比较多:有思想意识,有文学艺术的修养,有逻辑思维能力,有做人的行为标准,有零七八碎的各种常识等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还会有多种副产的效果……这里就有一个处理好特定任务与连帮功效的关系问题,既不能喧宾夺主,热热闹闹搞了许多品堂,却没有把语言文字训练本身搞好,也不能唯主独尊,不其余。”(张志公《掌握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文汇报,1992年6、12)所以,语文教学要提高效率,就要转变观念,大胆改革,把握中心,紧紧围绕听说读写训练来组织教学。针对目前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落实。

  一、冲破左的思想禁锢,克服语文教学的政治课倾向

  不少语文教师有这样一种心理,似乎语文教学不加重思想教育的份量,增加用于思想教育的时间就是不重视德育。特别对一些思想教育内容明显突出的课文,更是整堂课的教学都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为中心,以学生懂得道德知识,掌握道德准则为目的来组织教学。片面强调思想性,忽视工具性,这实际是一种“左”的思想的影响。

  不应否定,语文课应加强政治思想教育,这也是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之一,但语文课有自身的学科特点。语文学科的“思想性”需要通过“工具性”来实现。试问,一个连一篇文章都读不通、读不懂的人,又怎能理解文章的理想性,又怎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语文课的思想教育无论是目的、内容、途径、形式都不同于思想品德课。其一、语文课中的思想教育是教学的一般目的;其二,语文课中的思想教育内容是分散的而不是系统的;其三,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只能在听说读写训练过程中进行;第四,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主要是采取有机渗透,潜移默化的形式进行。

  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语文课中加强思想教育与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关系。既不能彼此对立割裂,又不能主次不分,更不能以突出政治为由,淡化听说读写这个重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两者的辩证统一,在听说读写训练过程中加强思想教育,以听说读写训练为中心组织思想教育的教学。

  二、弱化课文中专业知识的教学,突出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培养这个重点

  语文教材中涉及到各学科的许多专业知识和科学常识,正如张志公先生所说,这是语文学科基础工具身上背负的东西和“连带功效”。语文教学应该向学生传授这些知识,但如果语文教学把指导学生专门死啃这些知识,弄懂弄通这些知识作为教学的目的来组织教学,则是“喧宾夺主”、丢了根本。这是因为:首先,掌握这类专业性学科知识不是小学语文的根本目的;其次,这些知识的系统学习和真正掌握,有的是小学其他学科如历史、地理、自然、思想品德等学科的任务;有的可留待将来上中学专门学习;有的可从课外其他途径如影视、报刊、社会实践等方面获得。因此,语文教学应适当弱化这些专业性学科适应听教学,而相对突出听说读写这个重点,具体做到:

  1、与小学其他学科内容相同的知识略讲。2、不应该要求一堂课就使学生完全掌握课文中那些专业性的学科知识。3、不应强求全班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和弄懂课文中的专业性知识。4、要把专业性知识的教学重点放在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精神和兴趣上。5、专业知识的教学要围绕听说读写训练进行。

  三、改革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听说读写训练为中心来组织教学的全过程

  1、备课优先考虑。备课时首先要考虑:这一课书听说读写训练的项目有哪些?达到什么目的和要求?通过什么形式训练?在什么时间进行?怎样进行指导?同时,还要从整个教学目的通盘考虑,如何在训练过程中加强思想教育,进行智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2、训练贯穿课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是教学的指导思想。要把听说读写训练贯穿在全堂课的教学中,以训练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做到有目的、有重点、有层次、多形式地进行听说读写训练。

  3、作业相应配合。作业设计要为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这一目的服务,一些单纯为了掌握专业性知识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练习题应少做或不做。例如,反复抄写背诵诸如“鲈鱼”、“测地卫得”、“雷达”、“仪仗队”一类的解词;诸如“我们受到了什么教育?”、“我们要怎样向英雄学习?”一类的问答题。这类作业,一是偏离了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地理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语文教学能不事倍功半吗?

  4、考试列为重点。目前语文考试的内容,仍旧偏得的检测,忽视语文能力的考核。比如,写字,把字写得正确、规范应该是小学生一项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但几乎各种类型的考试,都没有把这一内容列为考试的内容,只要题目答对了,字写得再差也不会扣会。我们说,既然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中心,那么,它也应该是考试的重点内容。这样,才能形成正确的导向,促使师生重视听说读写的教学。

  (原载《小学语文教学》1993年第5期,在江西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第六次年会上交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