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诗为什么不押韵

 指间飞歌 2013-01-06

新诗为什么不押韵

  最先提出疑问的不是我,是读大学二年级的女儿。那天她翻着一本诗歌杂志,嘴里禁不住嘟哝着:“不是说押韵是诗歌的基本特征吗,怎么这些诗……”

  我没有回答,伸手要过那本杂志,发现上面的头题、二题都是竖排的短句,没有一句是押韵的。联想到前段时间读过的几篇诗歌评论,文中引用的所谓“妙句”也全是这一类句子,疑问也就成了我的,并且被带到了全国作代会上。

  那是在北京饭店的电梯上,当有人介绍一位诗人时,我便不失时机地提出了疑问。诗人回答得很干脆,说:“新诗从来就不押韵。”

  怎么可能呢?记忆中的新诗,从胡适的《鸽子》到郭沫若的《天上的市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从臧克家的《老马》、郭小川的《团泊洼的秋天》到贺敬之的《回延安》、余光中的《乡愁》,都是押韵的,只不过韵押得不是那么严格罢了。我有心提出异议,但我所在的17层到了,只好摆摆手告别了事。

  第二天大会,我与一位颇有名气的西部诗人坐到一起,我又把疑问提到他的面前。他看了我一眼说:“你是写古体诗的吧?” 不等我回答又说:“新诗追求的是内在的韵律。”

  我明白他的意思,却并不认同只有写古体诗的人才重视押韵,以及只有新诗才追求内在韵律的观点。因为我知道,不少好的散文和小说作者,都是把追求语言的音韵美和节奏美视为目标的。至于我个人不仅写古体诗——新古体诗,也同样写过新诗——当然是押韵的新诗了。

  我把两次请教的情况说给山东两位代表听,没想到他们跟我一样不以为然:“诗不押韵还叫诗吗?”

  “就是叫诗有多少人会读呢?”

  “有人说外国诗歌不押韵,那其实是翻译上的问题,是误读。”

  “泰戈尔的诗不押韵,可通篇都是诗的节奏、音韵和意境,与咱们的新诗完全是两码事儿……”

  从北京回来,一次诗人聚会,我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立刻得到了几位在场的新诗作者的赞同:

  “新诗当然得押韵,只要别刻意就行。”

  “说从心灵里流出的都是诗没有错,但你押韵和不押韵效果是不一样的。”

  “该不该押韵应该以读者的欣赏习惯和要求为标准,没有音韵美、节奏美人家为什么要读诗?这应该是常识才对。”

  “现在新诗的读者越来越少,古体诗的读者反而越来越多,这跟押不押韵和有没有音韵美、节奏美绝对是分不开的……”

  由此我得出结论,主张新诗不押韵的只是一部分作者,更多的新诗作者还是赞同押韵的;而最最重要的是,如果不押韵,新诗的上帝也即众多读者的离去确是难以避免的。

  接下来便是胶东之行了。那是为了参加一个作家们的书画活动,活动中我对当地一位小有成就的女诗人说起了我的思考和看法。她听后说:“也真是,经常觉得自己是在写一些有意断开的句子,可有时想押韵又觉得太麻烦,太费脑子。”

  我说:“写诗是创作性劳动,怕麻烦和费脑子怎么行呢?”

  她说:“你说得对,可现在不押韵的诗最时尚,很多报刊和评论、评奖推崇的都是这类作品,你让我们怎么着呢?”

  话到这儿,我便无言以对了。

  据实而论,我算不上诗人,可作为一名诗歌爱好者和关心文学发展的人,我真心希望大家都能够来关注和回答这个也许算不上太小的问题:新诗为什么不押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