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仁爱心

 茶香飘万里 2013-01-06

   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有一位叫樊迟的同学问孔子:什么是仁?回答就两个字:“爱人。”关于这个问题,孔子其实被许多人讨教,他的解释每每不同,但“爱人”却点出了仁的精髓。“仁爱”自此结合一体,成为出现频繁极高的词汇。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是自然人,又都是社会人,因而需要处理各种关系。仁,按字会意,即两个人在一起,颇有亲密无间之意。爱的繁体中间有一“心”字,体现了发自内心的情感。总之,仁爱传递着对他人、对外界的友善,如果说某一样东西,你给予人家越多,自己拥有就越少;唯独仁爱,你给予人家越多,自己拥有也越多。因为它不同于任何物质财富,是由真诚维系、与良心相伴的人格情怀。

    若以历史和世界的眼光看,仁爱思想源远流长。它首先是儒学的主线。11000多字的《论语》,“仁”被提到109次。按照儒家伦理,仁爱起于亲亲之情。孔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指对父母的虔敬,悌指兄弟间的友爱,它们以血缘为纽带,无疑是人类最本原的情感。但仁爱始于亲情,又超越亲情,讲求“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纵然素昧平生,仍应亲近友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并且仁爱不限于人类,即使对禽兽也抱“恻隐之心”。可见,儒家仁爱广泛而包容,具有由近及远、由亲至疏的层次性。而站在整个人类文明的高度,从老子的慈爱到墨子的兼爱,从基督教的博爱到佛教的慈悲,虽然旨义各有不同,崇尚仁爱的基本精神却相通。比如,耶酥在答诚命中哪条第一要紧时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神,其次就是要爱人如己。”假如不谈对神的态度,这与孔子“爱人”的回答是何等相近!可以说,仁爱体现了人对生命乃至万物的尊重和关怀,从本质上具有普适价值

    仁爱是人的自然情感,也是社会的和谐纽带。如果将人的性情分作人性、兽性两部分,怀仁爱心,便是光大人之所以为人的仁慈本性,去除残忍、贪婪的动物本能。换句话讲仁爱为怀就是展现人生、拒绝兽性事实上,仁爱是人与人感情最好的“粘合剂”。当彼此友好相待,便会避免许多磨擦;即使出现矛盾,与人为善的沟通也最有效。马丁路德·金有句名言:“仇恨不能驱逐仇恨,唯有爱可以。”同样的意思,释迦牟尼更早就说了:“恨不止恨,唯爱止恨。”在利益冲突面前,也许利益问题可以由利益解决,人心的隔阂却只能用真情弥合。仁爱的实质是推己及人,这便是儒家忠恕之道。何谓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也就是说,凡自己希望去做或喜欢获取的,也应给予别人。何谓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凡自己不愿承受的事,切莫强加给别人。当大家都根据内心的体验来推测别人的感受,希望给人方便、成人之美,社会必然进入良性循环。

    怀仁爱心,早已是社会重要的价值取向,像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等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不容回避,物质文明的发达并没有带来精神文明的升华,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在当下反变本加厉。现在人们做事,往往先惦量是否划算,以致仁爱成了得不偿失的赔本买卖,越来越变得不合时宜。这种倾向的可怕,在于人们精神世界的沦丧,灵魂和良知都被放上了货架。一个社会假如失去仁爱,必然人情冷漠、相互疏离,最终败坏了整个社会生态,令谁都受损伤。所以仁爱是一种公德,是给社会也包括给自己一分关怀。在现实生活中,要做一个百分之百的仁者或许很难,但可以先做一个不见利忘义的好人,或至少做一个有不少缺点却仍存着爱心的好人。人间毕竟需要温情,你我也需要暖意,大家都多一点仁爱,世界将光亮许多。

    怀仁爱心,本质上是一种付出,是真情的无私让渡。应该看到,世上不乏作秀式的仁爱,他们先拨“算盘”、再献“爱心”,只是为了求名图利而做善事。毫无疑问,这是仁爱的异化,充其量是对仁爱的算计与经营。真正的仁爱,发自人的本心,它超越功利得失的权衡,如古人所言“非求其报也”。惟有在单向给予中由衷感到快乐,才是仁爱的本色。当然,任何事都不是绝对单向的。“爱人者,人恒爱之。”虽然不求对等回报,可人心相通,自有善意的回应,而这种互动怎是一般的利益交换所能比拟?它带给人们的愉悦弥足珍贵,此份心理的满足可谓千金难买

    仁爱的意义无需多言,但绝非做老好人,时时处处满脸堆欢。孔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怀仁爱心,并不放弃原则,务求分辨是非曲直。一个人常需微笑,可不能没有钢牙。尤其在大非大恶面前,重拳也是一种仁爱,是“以霹雳手段,行菩萨心肠”。但怀仁爱心的惩治,讲求对事不对人——对事不饶恕,对人可宽恕。凡真心改过的,应给予更多的理解与包容,不置之死地而后快。这也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仁爱体现。

    需要指出,仁爱植根于传统文化,但与当代社会的价值观同样契合。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涵不应固守某位先哲的片言只语,必须与时俱进吸收现代文明的元素。今日之仁爱,不是古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条框中的仁爱,不是由宗法规范所预设和推行的仁爱,而是公民在彼此尊重人格和权利基础上的仁爱,完全是一种自由、自在、自愿的奉献,是现代意义上一个大写的“人”所展示的爱心。怀仁爱心,也不限于个人处世,自古就有“行大仁”的追求。作为现代治政者的仁爱,是践行以人为本,珍视公民权利,切实体现民主、自由、开明、开放的博爱情怀。而从治政者到普通人都心存仁爱,这个社会自然有蓬勃向上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让人人更好享有做人尊严和幸福的和谐社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