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仁爱,快乐之源!

 本净妙圆yz1jms 2019-01-24

  爱心是道德的源泉。孔子说:“仁者爱人”。“仁”是孔子全部学说的核心,爱是一切伦理道德之所由出。父母爱子女,子女爱父母,兄弟之爱,姐妹之爱,夫妻之爱等等,家庭的天伦之乐,温馨与幸福,无不是从爱心产生的。由近及远,由于爱自己的父母,推而至于爱他人的父母;由于爱自己的子女,推而至于爱他人的子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扩充起来,爱同胞,爱所有的人,他人的痛苦,便是我的痛苦,他人的灾难,便是我的灾难。正如古人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语),这便是由于一般的爱人而升华为圣佛的慈悲了。
  爱心又是一切力量的源头。比如一个女人在未做母亲之前,胆量是很小的,但有了小孩之后,为了保护孩子,便可与猛兽搏斗,迸发出不可思议的勇气。一位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人,可不辞辛苦,废寝忘食地工作。孔子为爱道德,重学问,培育人材,推行仁政,奋斗不息,竟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耶稣为爱世人,救世人,不惜牺牲自己,被钉在十字架上。凤仪先生为了拯救广大女子出苦得乐,倡办女子义学,奔波数十年,历尽千辛万苦。他们的动力是什么呢?无不是大爱力的驱使。由此看来,不论从事什么工作,缺乏爱心,不能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便等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断难有所成就。尤其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如果没有爱心做为纽带,不论家庭、群体、社会,其现状与后果都是不堪设想的。
  “爱”是“仁”字的大用,是生命的原动力,所以说“仁者爱人”。《易经》说:“天地之大德曰生”。又说:“生生之谓易”。而“仁”即是生机之所在。所以仁与爱同出而异名,在人之元性中,乃是最根本的东西,是成圣成佛的总根。即使在植物界,“仁”也是其生命繁殖、发展和延续的根本生机。如桃的果核中有桃仁,杏的果核中有杏仁,瓜籽里有个瓜子仁,类似等等,都是反映了生生不息的机理,突出一个“仁”字。在此,也可以看出古人用字之妙。
  我们常把仁和爱连在一起用,称作“仁爱”。人要保养这个自性中的生生不息之机,就必须培育发展这个“仁”-爱心。爱的反面即是杀。所以佛家提倡不杀生,其中一个最根本的原因,乃是戒杀,可以不伤害人类自性中的“仁”。如把仁字扩而充之,即是佛的大慈大悲,也正是体现了爱的升华和爱的究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