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设计数学导学案

 粉畔悟尘 2013-01-06

如何设计数学导学案

导学案是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自主合作、快乐探究、幸福成长是导学案设计的根本出发点。一份完整的数学导学案应包括课前教材解读、课中活动设计、课后教学反思三个部分。

一、课前教材解读。

教师设计时要明确以下要求:

1学习内容:课题名称+教材页面。

2、课时:数学课采用一课时一份导学案,分课时编写。

3、课型:一般分为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评讲课、综合实践课五种。

4、教材分析:对照课标和教材,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编者编写教材意图等。

5、学习目标:内容上一般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来表述,要求要明确、具体、可操作。

6、重点、难点:重点即教材要求学生着重要理解和解决的问题;难点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

7、教学准备:包括教师的教具准备和学生的学习准备。

二、课中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分栏预设,其中学生的活动是课堂活动的主体,在设计的理念上应遵循“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的原则。目的是通过导学案设计强化学生在教师心目中的主体地位,强化教师的服务意识。在操作上采取“以情境为依托、以问题为导向、以独立思考为基础、以合作探究为动力”的策略。学生对某一知识的学习大致经历“自学——探究——测评”三个阶段。与之相对应的教师活动的预设包括“准备诱发”、“点拨导思”、“反馈测评”三个部分,与之相对应的学生活动预设分为“我会自学”、“我会探究”、“我能达标”三个部分。具体设计要求如下:

1、教师活动预设:

(1)准备诱发:本环节主要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做好思想上、知识上、心理上的准备,同时提出要研究的内容及相关要求(或目标)。包括启发谈话、激发兴趣、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等内容。

(2)点拨导思:在学生学习研讨过程中需要教师随机发挥主导作用的活动预设,重点设计四项内容:一是学生在交流、研讨、展示过程中需要教师进一步追问、启发、点拨的问题;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采取的策略和方法,即学法指导活动预设;三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过程中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如:重要的数学概念、定律、公式、方法、规律等数学模型要写清楚;四是与新知识相关的背景资料链接。如:在教学圆周率时,向学生介绍圆周率的发现、发展过程,像我国著名数学祖冲之的伟大贡献等资料。

(3)反馈测评:主要反映知识的归纳和整理;面对学困生而设计的辅助性问题和练习。

2、学生活动预设:

1)我会自学:学生在经历自主学习阶段需要重点解答的问题和练习题。这是组织学生有效学习的第一阶段,可以围绕学习目标和教材(或情境)设计一些基础性的问题和练习题,课前完成或者课中完成都可以。“我会自学”栏目设计应有利于引导学生阅读和思考,有利于引发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一是问题数量不宜太多,太碎,这样不方便小学生阅读和思考,也不利于解决主要矛盾,应该分层设计问题;二是问题指向不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应该具体明确,学生一看就懂;三是不要设计书本上有现成答案的问题,避免学生养成不假思索照搬课本的不良习惯。要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仔细也不行,只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从而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2)我会探究:这是学生发生学习的第二阶段,主要是通过交流展示和探究研讨进一步学习相关内容,在问题和练习设计的要求上应高于前一个阶段。首先,让学生交流展示在前一阶段学习的主要收获,可以按组序轮流交流,也可以自由发言,可以上讲台前讲解、演示,也可以在座位上回答、讲述。其他学生认真倾听,随时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或补充、或修正、或提出新的观点和解题思路。接着,让学生解答具有拓展性、综合性、应用性的练习题,有条件的尽可能在黑板上展示,这样反馈的信息比较全面、及时、准确。老师可以根据学生解答情况有针对性的启发、引导、讲解。启发引导时注意抓住学生学习重点、矛盾的焦点、认知的升华点进行疏导,切不可面面俱到。

3)我能达标:即针对学习目标而设计的达标检测题,要求学生课内独立完成,一般5分钟能完成为宜,答题情况将作为教师了解学情的重要依据。

三、课后教学反思:

记录本节课教学的主要收获,成功之举、遗憾之处、课堂生成、独到见解、不解之谜、再教设计等等。重点是寻不足、找原因、想对策。如:教学设计不妥之处,教学过程处理不当之处,理解教材不到之处,解读学生不透之处等等都可以作为教学反思话题。分析造成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同时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和再教建议。课后反思尽可能围绕一个问题或者两个问题来写,有问有答,自问自答,不能只有问题而没有答案,或空发议论。

四、操作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发挥合作学习功能。学习小组应按照“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设计,每组四至六人为宜,要求每生要明确在本组中的角色定位,主动承担各自的学习责任和义务,同时选聘好小组长加以培训。活动时要形成“组内互助、组间竞争”的学习态势。这样可以发挥群体智慧,促进信息的多向交流,促进学生深度研讨。

2、把握数学学科特点,经历知识建构过程。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更多的是让学生理性地经历数学思考过程。自主预习的时候以默读、观察、实验、思考为主,不要让学生盲目的讨论和交流,经历独立思考后的预习才是交流,努力让学生达到自我消化、自我理解、自我掌握的效果。交流的时候,简单问题要放在小组内解决,典型问题要在全班交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思考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价值。

3、重视行为养成教育,培养乐观自信品质。课堂是一个自主学习、真情互动、自我展示、精彩表达的舞台。学(自主学习)——说(小组交流)——听(倾听发言)——辨(质疑争辩)——展(成果展示)——研(问题研讨)——评(精彩点评)是学生经历课堂学习的一般过程,阅读、观察、实验、倾听、发言、合作、辩论都是学生课堂学习基本功,应当让学生随心所欲、尽情表现,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张扬个性,让学生逐步养成缜密思考、认真倾听、大声说话、大胆质疑、敢于争辩、清楚表达的良好行为习惯。
文章来源:谷城名师工作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