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寒地冻 深冬防摔有“诀窍”

 红花绿叶园 2013-01-06

天寒地冻 深冬防摔有“诀窍”


本报记者 刘伟
    正值一年中天气最为寒冷的时节,天寒地冻,尤其在雪天之后更是凝冻路滑,极易引起行人不慎摔倒而造成骨折。对此,专家提醒,冬日出行特别要增强防跌倒意识,加强防跌倒知识和技能学习;并坚持参加规律的体育锻炼,以增强肌肉力量、柔韧性、协调性、平衡能力、步态稳定性和灵活性,从而减少跌倒的发生。

摔伤患者增加,以上班族和老年人居多
    冬季,是滑倒摔伤的高发季。尤其是前一段时间,接连到访的降雪天气,让地面结冰更加严重,多家医院门诊摔伤病人明显增多,主要以上班族和老年人居多。针对以上情况,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创伤急救中心副主任侯志勇特别提醒,中老年人骨质疏松者容易发生骨折,这一人群在冬日出行应该特别小心,谨防出现滑倒摔伤。“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骨质疏松一般是老年人摔伤骨折的直接原因”,侯志勇表示,由于老年人的骨头相对脆弱,肌肉弹性差,同时骨骼弹性差,加之天冷路滑,很容易在摔倒和发生碰撞事故时造成骨折。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为手腕骨折。这是因为摔跤后手腕易下意识率先触地,这样很容易造成手腕骨折。而手腕骨折属于比较复杂的关节内骨折,经常是呈粉碎性的损伤,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当,便会留下关节畸形、剧痛等后遗症。此外,老年人常见的骨折还有:椎体压缩骨折、股骨胫骨折、肩关节部位骨折等。
    由于老年人常伴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或其他脏器疾病,病情复杂,骨折愈合能力相对较差,治疗也比较复杂。因此,预防跌倒对于老年人尤为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预防跌倒有哪些讲究?
    “我们曾经对社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过有关调查,该调查显示,跌倒是导致65岁以上老人因外伤去医院就医的首要原因。跌倒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日常活动及独立生活能力,也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石家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所专家董会敏建议,公众尤其是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应通过以下措施预防跌倒———
    ▲增强防跌倒意识,加强防跌倒知识和技能学习。
    ▲坚持参加规律的体育锻炼,以增强肌肉力量、柔韧性、协调性、平衡能力、步态稳定性和灵活性,从而减少跌倒的发生。适合老年人的运动包括太极拳、散步等。老年人可选择适当的辅助工具,使用合适长度、顶部面积较大的拐杖。将拐杖、助行器及经常使用的物件等放在触手可及的位置。
    ▲衣服要舒适,尽量穿合身宽松的衣服。鞋子要合适,鞋在保持躯体的稳定性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调整生活方式。特别是老年人应避免走过陡的楼梯或台阶,上下楼梯、如厕时尽可能使用扶手;转身、转头时动作一定要慢;走路保持步态平稳,尽量慢走,避免携带沉重物品;使用交通工具时,应等车辆停稳后再上下。
    ▲有视、听及其他感知障碍的老年人应佩戴视力补偿设施、助听器及其他补偿设施。
    ▲防治骨质疏松。由于跌倒所致损伤中危害较大的是髋部骨折,尤其对于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因此,老年人要加强膳食营养,保持均衡的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绝经期老年女性必要时应进行激素替代治疗,增强骨骼强度,降低跌倒后的损伤严重程度。
    ▲将经常使用的东西放在不需要梯凳就能够很容易伸手拿到的位置。老年人尽量不要在家里登高取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