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奇证新编(16)

 学中医书馆 2013-01-08

中医奇证新编(16)

时间:2010-07-23 16:46点击: 2399
[编者按]血虚风燥作痒多见于皮肤,而本案发于诸窍,表现有奇,故搜集于此,以广见识。
64.诸窍作痒案(二)
奚XX,女,50岁。一年前,先是前后二阴瘙痒,继则头巅、耳、目、鼻部皆奇痒难忍,久治无效。脉弦,小便黄。此肝火游行干厥阴之络,用龙胆泻肝汤主之。
龙胆草3克、黑山栀10克、当归10克、白芍6克、丹皮6克、大生地10克、柴胡(盐水炒)2克、泽泻10克、车前子10克、滁菊花6克、木通3克、生甘草2克。
上方共服七剂,七窍作痒渐消。(《许履和外科医案医话集》,江苏科技出版社1980年12月)
[编者按]痒之原因,约有风、火、湿、虫之分。本案断为肝火游行于厥阴之络,用龙胆泻肝汤取效。其所以七窍发痒,主要与肝经循行部位有关:①肝脉络阴器,②肝开窍于目,③鼻为肝肺相交之部,④足厥阴肝经与督脉会于巅顶,⑤肝胆相表里,而胆脉入耳中。《内经》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心肝火平,其痒自止。本证用药轻清达表走络,有“轻可去实”之妙。
65.口唇奇痒案
钟XX,女,40岁,成都市无线电机械学校教师。自述口唇奇痒难忍已半年,内服扑尔敏、B族维生素以及中药等,均未获效,于1979年5月8日来院初诊。证见唇色红而干燥,口气臭秽,脘腹胀满,大便干结,小便色黄短少,舌苔白腻,舌质红,脉象濡数。辨证为脾胃湿热壅遏,浊气上泛。治以清泻脾胃湿热,用平胃散加味。
黄芩10克、黄连6克、苍术10克、藿香10克、陈皮10克、厚朴6克、酒军6克、甘草6克。
二诊(5月15日):口唇奇痒、口臭和脘腹胀等症均已减轻,大便已通。但口唇颜色仍红,且干燥发痒,自感灼热,舌苔白腻渐退,舌质红少津,脉数。治以清热生津,仿泻黄散之意。
焦桅于10克、石斛18克、藿香10克、防风10克、玄参18克、玉竹10克、花粉10克、甘草3克、荷叶10克。
三诊(5月31日):病人满面笑容,陈述唇痒已经消除,请再开方巩固疗效。诊得口唇仍微显红燥,苔白,舌质红减退,脉象徽数。嘱其再服上方四剂,后即痊愈,未再复发。(成都中医学院宋鹭冰供稿)
[编者按]口唇属脾,结合舌脉诊为湿热壅遏作痒,治之而效说明中医治病,不管病证表现千奇百怪,只要抓住了病机,针对病机治疗就能取效。
66.舌瘙痒案
周XX,女,59岁,农民。
患舌痒证一年余,经治罔效。发作时伴有干咳吐血,面色潮红,心烦少寐,舌红少津,脉弦细数。初疑其心火炽盛,灼伤肺金,予泻白散加黄连、黄芩、栀子。服药三剂,舌痒咳血大有增剧之势,更添口干,舌涩津伤之兆。详参病机,患者常遇怒则发,先觉脘胁灼热,继则舌痒而热,终酿咳血之患。自思服清热泻火剂后,病进舌痒夜甚,当系阴虚火旺无疑。拟滋阴降火法,予黄连阿胶汤增损。
生白芍15克、麦冬10克、炙百合10克、阿胶(烊化)10克、鸡子黄(兑服)2枚。
进药五剂,病去大半。宗上方加生地15克凉血滋阴,又服五剂,诸恙咸安。惟舌质略红,脉细数,病根未除,恐再复发,服丸剂缓图。予麦味地黄丸,每次9克,日服二次。一年后询访,舌痒症已愈,未再发。(山东省阳谷县十五元医院葛仰山;《辽宁中医杂志》1932年第10期)
67.舌表面瘙痒案
蒋XX,女,44岁,1980年1月16日就诊。自述患神经官能症十年之久,经常头昏头痛,胸肮痞闷不舒。1979年8月起,感到舌表面瘙痒难忍,除睡眠外,无好转之时,常以牙刷刷之亦无济于事。皮肤无瘙痒感,兼有咳嗽喉痒,咯痰不多,食欲减退,有时泛恶。曾服用中西药,未见明显效果。察舌体有散在性瘀斑,苔薄白,无其他异常征象。脉象弦细,周身皮肤无过敏性皮疹。脉症合参,乃瘀之为患。拟理气活血化瘀通络之法,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丹参12克、当归10克、枳壳9克、桃仁10克、川芎7克、红花5克、橘红7克、桂枝7克、赤芍9克、白芍9克、杏仁10克、桔梗7克、茯苓10克、柴胡5克。
服上方五剂后,舌瘙痒已见明显好转,舌瘀斑亦见消退,食欲略振,仍有咳嗽喉痒。予原方加旋覆花10克(包煎)。服十剂后,诸症均愈,乃停药。同年9月随访,未见复发。(江苏丹阳县延陵中心卫生院郭庭和:《中医杂志》1982年第8期)
[编者按]舌痒之证,古书未载。主治者从舌有瘀斑断为瘀血所致,以调气化瘀治愈。虽说此乃“神经官能症”,但解除了病人的痛苦,总是有价值的。所谓“神经官能症”,因目前之仪器手段不能查出客观异常而被医家所不重视,甚至对病人持讨厌态度,而病人的痛苦是客观存在,且此等病人为数颇多,已是临床上最常见疾病之一,医者以“济世活人”为天职,岂有不重视,不同情、不研究之理!
68.舌尖奇痒案
谢XX,女,48岁,本局机修厂家属。1974年2月26日就诊。
患者自述近几年来,舌尖奇痒难忍,反复发作。虽涂擦土谨皮酊(癣药水)或以针挑破痒处再敷以食盐,亦仅能稍减片刻,复如故,曾经西医治疗,未能获效,乃随夫前来就诊:
患者无寒热,但觉舌尖部发痒,痒时彻心,坐立不安,难于忍受,无奈何乃取剪刀剪去舌尖少许,欲定其痒。但剪去后痛痒交加,苦痛万状。余无别苦,纳稍减,尿清利,大便自调。神清、形瘦,脉缓弱,舌尖稍红,苔黄。拟清心降火法治之。
麦冬15克、生地15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白术10克、盐炒黄柏10克、防风10克、槟榔片10克、甘草6克。
二诊(2月28日):自述进药三剂,舌尖痒减轻,心稍安。胃纳渐增,二便正常。脉缓细无力,舌尖稍红,苔淡黄。原方继进六剂。
三诊(3月12日),舌尖痒大减,但有痒时,其症亦轻,心神安静,胃纳可,二便调,舌脉同前,继用原方加减。
知母10克、盐炒黄柏10克、麦冬15克、地骨皮12克、丹皮10克、泽泻12克、荆芥10克、防风12克、百部12克、乌梅10克、甘草6克。三剂。
四诊(3月15日),舌尖痒继续减轻,一般情况可。脉缓,舌淡红,苔薄白,继进原方三剂。
五诊(3月19日);自述舌尖痒全部消失,心安神爽,食欲正常,二便自调。惟稍觉咽干,舌微有胀感。脉缓,舌淡红,苔薄白,再拟养阴方善后,
麦冬15克、知母10克、沙参15克、地骨皮15克、百部12克、乌梅10克、陈皮10克、甘草6克。三剂。
患者共服中药十八剂而舌痒病除,迄今近二年,经随访未见复发,舌尖部亦长满如故。
[原按摘要]患者年近半百,肾气当衰,脉细无力,心肾阴虚之候。舌者心之苗,尖应心肺,此证无肺经见症,故当责其心。舌不红绛,溲不短赤,脉不弦数,故非实火。肾阴不足,虚火上炎,风邪乘之,风火相搏,故痒极。经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故病在心肾,邪为风火(虚火)。处方重用麦冬,以其最清心火,用冬、地以滋阴,知、柏以降火,荆、防、部、草以祛风解毒,竟收速效,(湖南资兴矿务局职工医院黄惠安:《新中医》1976年第3期)
七、渴证
69.精神性渴饮案
夏XX,女,32岁,教员。
患者燥渴多饮,小溲日四、五十行,于1982年9月29日前来求诊。经尿常规、蝶鞍照片、血常规及相关生化检查,均无异常,诊为“精神性多饮多尿症,神经官能症”。并给于维生素B1、谷维素等西药治疗,效果不佳。
初诊(10月6日):患者消瘦,面色不华,少气神疲,口干引饮,小溲半小时一行,腰臀重坠,小腹胀满。舌边尖红,苔薄黄,脉象细数。脉症合参,属肾阴亏损之下消证,兼中气下陷。予滋阴益气法治疗。
熟地15克、山药10克、枣皮6克、茯苓10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知母10克、黄柏10克。四剂。
补中益气丸,每日18克,分三次服。
二诊(10月9日):药未中病,诸恙如故,舌燥咽干,口苦口臭,小腹迫胀,尿频愈甚,大便秘结,舌红苔黄根腻,脉细数。思之良久,匪病虚也。一诊铸实实之误,拟八正散加减。
瞿麦12克、藕蓄12克、石韦10克、泽泻10克、前仁12克、枳壳10克、丹皮10克、滑石18克、黄柏10克、山楂肉10克、甘草梢3克。三剂。
三诊(9月12日):患者喜述其多饮多尿之苦十去其六,小溲日仅十数次行,惟苦便结也。苔薄黄,脉滑缓。效不更法。
大黄10克、萹蓄12克、瞿麦12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前仁10克、茯苓15克、滑石18克、牛膝10克、山楂肉10克、甘草3克。三剂。
上方服三剂后,多饮多尿之症状消失,观察一周后痊愈出院。(吴训之:《湖南医药杂志》1983年第2期)
[编者按]本病以多饮、多尿为主证,似属消渴范畴,但滋阴清火不效,二诊时主治者根据病人尿频尿急,口臭便秘、多言烦恼等证侯,辨为膀胱湿热,施以八正散加减,对其下焦湿热引而竭之不期而愈。说明消渴也有属实者,临床不可概以阴虚论治。《景岳全书?三消干渴篇》对此论述比较全面,可供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