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治疗为肺癌患者带来“生’’的希望9 1、我国肺癌患者多为非小细胞癌。 欧美研究者发现,肺癌分为两类,一类是小细胞癌,占患病人群的15%的小细胞癌;一类是占85%的非小细胞癌。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效果相对较好。 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有早期的手术治疗,中后期的放化疗,和最近两年开始广泛应用治疗的靶向治疗。临床实践证明,对于吉非替尼等靶向治疗药物的优势人群,抑制肿瘤效果亚洲患者优于西方患者。 2、肺癌发现时大多已到晚期。 与小细胞肺癌相比,非小细胞肺癌生长和扩散的速度相对较为缓慢。肺癌的预后(治疗结果)较差。整体而言,5年生存率约为15%。五年生存率指在确诊后第5年时仍然存活病人的比例。肺癌的预后取决于癌症扩散的范围和初次发现的时间,如果非小细胞肺癌在扩散至其他器官之前就被发现,则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47%。 治疗肺癌一般有三大手段一手术、放疗、化疗。据介绍,由于肺癌早期没有症状,70%的患者确诊肺癌时已是晚期,失去手术和放疗的根治机会。 3、靶向治疗让肺癌变成慢性病。 是不是得了肺癌就只能坐以待毙?伍教授表示,最近几年来,靶向治疗异军突起。临床实践证明,部分女性肺癌患者、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非吸烟所致肺癌患者,已经从靶向药物中受益。 所以,不要把肺癌看成绝症,要把肺癌看作慢性病,肺癌患者自身的良好心态非常重要,协和医院就有服用吉非替尼的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还重新走回工作岗位。肺癌并不可怕,伍教授强调说。 尤其是吉非替尼作为靶向药物的代表已经进入中国市场两年多时间,据伍教授介绍,其在肺癌患者中应用较多,临床有很多成功病例,许多患者已生存达5年以上。 4、肺癌患者需提高生活质量。 传统放化疗疗效非常有限,却常伴难以忍受的药物毒副作用,通常放化疗失败的次数越多,后续治疗的效果就越差。 而靶向治疗这项新技术由于直接抑制肿瘤生成的靶点,在获得抗肿瘤疗效的同时很少引起传统化疗药物的全身陆副反应,比如恶心、呕吐、脱发等症状。 因此,靶向药物吉非替尼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其毒副作用小,特别适合体弱的患者;由于其服用方便,只需每日一片口服药物,患者可以回家治疗。有些年老的患者癌细胞已经转移,胸口疼痛难忍,在服用吉非替尼后,疼痛感消失了,提高了其生活质量。 肿瘤医学界已达成共识:对肺癌的第一次治疗,体质差或年纪大,可考虑选择靶向治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