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联合治疗:肺癌有望变成慢性病

 nizijun 2014-10-27

联合治疗:肺癌有望变成慢性病

  “分子靶向药物和化疗的联合应用已成为肺癌治疗的新方向。抗EGFR的单抗类靶向治疗药物的上市及其联合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用于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以显著提高病人的总体生存期。”6月,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第44届美国临床肿瘤年会(ASCO会议)向全球肿瘤专家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作为第一个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药物,抗EGFR的单抗类靶向治疗药物有望将肺癌从“死亡癌症”转化成为一种类似于糖尿病、高血压等的慢性病。“这一临床研究结果将为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提供新的选择,无论哪种肿瘤都会从新的治疗方案中获益,这也将成为一线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新标准!”作为这项临床研究的牵头人,奥地利维也纳大学临床肿瘤专家Robert Pirker教授在ASCO大会发言中表示。

  医学指导/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所长吴一龙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首席专家、上海市胸部肿瘤研究所副所长廖美琳教授、上海胸科医院肺部肿瘤医学中心主任陆舜

  肺癌的5年生存率只有16%

  在全世界范围内,肺癌是男性人群中第一位的癌症死亡原因,是女性人群中第二位的癌症死亡原因。每年大约975000男性和376000女性死于肺癌,每年新增135万病例。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学类型包括鳞癌、大细胞肺癌和腺癌)占全部病例的80%~85%。大多数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诊断时就已经到了晚期,表现为肿瘤局部转移或出现全身疾病而无法手术。在5年生存率方面,相比于肠癌的65%、乳腺癌的89%和前列腺癌的99%而言,肺癌的5年生存率只有约16%。

  据介绍,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手段包括外科手术、放疗和化疗。一般来说,完全的外科切除是早期(主要是指Ⅰ和Ⅱ期)病人的标准治疗,而对Ⅲ期以上的病人会采用包含放疗和化疗的综合治疗。“细胞毒药物全身化疗是目前对这类患者的标准选择,但是化疗药物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杀伤人的正常细胞,所有化疗的副反应都很大,一方面病人常常不能耐受,另一方面,完全缓解率和长期生存结果依然很差,经常会带来我们不希望看到的过多的治疗相关死亡病例,因此寻求一种有效且低毒的治疗方法一直是近年来肺癌治疗研究的热点。”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所长吴一龙教授表示。

  联合方案可使患者

  生存期延长1.2 月

  随着对肿瘤生物学认识的加深,科学家发现,靶向治疗已成为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亮点。

  靶向治疗是针对可能导致细胞癌变的环节,如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细胞因子及受体、抗肿瘤血管形成、自杀基因等,从分子水平来逆转这种恶性生物学行为,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甚至使其完全消退的一种全新的生物治疗模式。拿杀虫剂做比喻,传统治疗(放化疗)是“雷达牌杀虫剂”(杀灭多种害虫),而靶向治疗“专杀蟑螂”。

  抗EGFR的单抗类靶向治疗药物除了能够抑制细胞增殖、血管生成和转移、促进细胞凋亡,还能发挥免疫学抗肿瘤作用。研究发现,这类靶向治疗药物和顺铂、紫杉醇等细胞毒药物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抗肿瘤的效应,不仅可以延长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还可以降低肿瘤转移的可能性。

  在这项重要的多国参与的III期临床研究中,1100多名临床评价为III期或IV期的病人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单抗类靶向药物联合标准的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的治疗,一组进行单纯化疗方案的治疗)。研究结果证实,用第一组治疗方案的病人获得了显著的生存期延长,对比于单纯化疗组,联合治疗组的生存期延长了1.2 月。 

  未来肺癌有望变成慢性病

  “千万不要小看了这1.2个月!”上海胸科医院肺部肿瘤医学中心主任陆舜表示,从数字上看,1.2个月好像不是太长,但是,这小小的进步的重大意义在于,分子生物学已经影响了我们的临床决策,而且部分病人的标准治疗也可能会因此而改变。“2006年的时候, 单抗类靶向药物在美国批准上市,在美国治疗的病人可以享受到新治疗方法,而当时这种药物在中国却没有被批准上市。如今,中国也有了这种靶向药物,对于不适合单纯化疗的病人来说无疑多了一种治疗上的选择,也突破了整整束缚了我们10年的瓶颈。过去整整10年,我们只能在韩国的两药方案中选择,不管你用什么新的化疗药物,怎么组合,病人的生存期大概就是8个月到10个月左右,而现在很轻易就可以延长1.2个月!”  

  “以前很多肺癌患者只能活6个月到8个月,现在的病人很多都能活过1年半,随着靶向治疗药物的增多,一线治疗多1.2个月,二线、三线等治疗又多1.2个月,加起来肺癌患者未来多活两年三年已不是奢望,肺癌完全可以成为一种类似于糖尿病、高血压等的慢性病。”

  陆舜介绍,今年4月份中国卫生部公布的有关数字显示,我国肺癌的发病率比上世纪70年代增长了460%,足足增加了4倍多,而连续几年的ASCO会议肺癌都是大热点,也从侧面说明了肺癌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严峻问题,“因此,这1.2个月对成千上万的肺癌患者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陆舜表示。

  “肺癌是个很难治疗的肿瘤,这一研究结果的公布非常激动人心——因为它代表了10年以来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面取得的一个非常重大的进步!” Robert Pirker教授表示。

  用新方案治疗

  病人可照常上班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首席专家、上海市胸部肿瘤研究所副所长廖美琳教授表示,新的药物的上市和新的治疗方案的实行,不仅能使肺癌患者活得长,而且能活得更好。廖美琳介绍,靶向治疗药物的最大优点就是可以改变病人的生活质量。因为化疗的副反应都很大,很多病人一做化疗就病病歪歪的,虚弱、呕吐、掉头发等,只能待在家里,不能上班。但是现在用联合治疗方案,由于新的靶向治疗药物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副作用小,其最常见的副反应是痤疮样皮疹,而皮疹可以通过外用皮质类固醇、外用抗生素、口服抗生素和剂量调整来控制,并且一般会在治疗结束后消失,所以并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病人甚至可以照常上班。

  “另外,单抗类靶向治疗药物可以增加化疗的疗程,之前的小分子药物是不可以增加化疗疗程的,所以,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整体上加强了肺癌的疗效。”廖美琳表示。

  “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还在于患者的‘等死感’被大大弱化了。”吴一龙介绍,以前遇到晚期的肺癌患者,就给他打针4到6个周期,化疗完了就停下来。等到病人复发之后,就再给他药物。在病人没有复发的中间的这段时间病人是很难受的,很多病人问医生,“不让我做治疗,是不是让我在这里等死啊?”“以前,中间这段时间我们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病人延长生存。而现在有了单抗类靶向药物,如果应用效果好的话,我们就可以一直使用这个药物来维持治疗,控制患者的症状,中间根本就不需要停顿。患者的症状得到控制,其生存期就会延长,生活质量也会更高。”吴一龙表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