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觀大小便察健康

 金朝陽宮 2013-01-10

 
 

《黃帝內經》說:「凡病必察其下」。年長者可根據大小便的情況判斷自己的健康程度或具體病症──健康人的糞便是棕黃色的,柔軟成形,如果排便的次數、性狀和顏色等與平常不同,這就表明糞便出現了異常。脾胃出了問題,或者腸道的傳導失常,都會引起糞便異常。另一方面,正常尿液顏色為淡黃色,呈透明狀,無沉澱混濁現象。如果腎與膀胱氣化失常或津液代謝失常,小便的次數、數量、顏色、氣味等都會異於平常。

小便通暢能實脾

膀胱是腎之腑,是貯尿的器官,尿液是津液所化,在腎的氣化作用下,使津液濁中之濁者下輸於膀胱。膀胱有貯尿和排尿的功能,全賴於腎的氣化,如果氣化功能失調,那麼水液就會直走大腸而導致泄瀉。蘇東坡《養身雜記》說:「要長生,小便清;要長活,小便潔。」《南華經》則表示:「長壽之道都在大、小便裡。」大小便有怎樣的長壽道理呢?這是因為大小便都與腎的氣化功能密不可分,而它們在體內氣化情況的難易和快慢都不可預知。臟腑自己是不會說話的,所以養生與調攝之道,可以透過大小便的情況來獲得。

想小便就解,不要強忍,也不可用力去解。愈用力就愈頻尿,每次小便的量都很少,這樣會讓腎氣窒塞,導致癃閉(編註:中醫指小便困難,量少點滴而出,甚則閉塞不通為主要表現的病症)。孫思邈說:「忍小便,要引起膝冷成痹。」

有人問,小便的通、調之道怎樣才能施行呢?我認為,吃得少,消化快,那麼清、濁就容易分開,這是其一;味道清淡,不要吃黏而油膩的食物,才會滲泄通暢而不澀滯,這是其二;飲食久了然後飲水,胃部空虛,那麼水就不歸脾,而會直接到達膀胱,這是其三。通、調之道不過如此而已。如果這樣還不通、調,那就是生病了。如果病了還能這樣去通調,病也會漸漸痊癒的。

留心大小便

人到中年,五臟俱衰,氣血衰弱,身體抗禦外邪的能力下降。如果年長者的大小便出現異常,就表明有風寒、濕、暑、燥、熱等六淫邪氣侵入機體,引起五臟病變。

  • 小便太清且太頻,多為寒邪(主要分:陽氣不足的內寒和寒氣逼體的傷寒雨者)。
  • 小便太赤且短促,就多為熱邪(指為濕熱的邪氣所傷)。
  • 小便赤而且昏濁,撒在地上一會兒,顏色就變得像淘米水一樣,那就說明體內熱邪太重了。
  • 大便溏稀,顏色或者淡白,或者深黃,也是寒熱錯雜所致。
  • 如果大便呈黑色膏狀,表明脾已經出現嚴重問題了,因為脾主統血,陳久了的血即成黑色。

應當隨時留心體察大小便的情況。

大便與真氣有關

《六硯齋三筆》說:「養生必須禁止大便時泄氣,遇到腹中發出響聲,要用意忍住,十天半月,不要讓它走泄,氣也就安定了。這種氣是水穀精微所化生的,與人體中的真氣相連,留下它就能使身體內的真氣日漸變得壯盛。」我認為頻頻泄氣誠然耗費體內真氣,但強忍不泄則容易造成大腸火氣積鬱。

孫思邈說:「大便時,強忍著不放屁,會讓大腸裡的火鬱積在裡面,成為痔瘡。」何況忍的時間愈久,糞便愈難排出,而排便時又必須用力,這樣反而更傷氣了。總之養生之道,只貴在自然,不應有絲毫刻意。了解了這一點,則顧慮也就超過一半了。

──摘自《不老力》,柿子文化出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