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天目”瓷,

 兰黛公主 2013-01-10

收藏鈥溙炷库澊桑教趾谔瘴幕
正视图

收藏鈥溙炷库澊桑教趾谔瘴幕
俯视图

    天目瓷,也称“天目釉”,主要指古代福建建窑和江西吉州窑的黑釉窑变瓷器。此外河北磁州窑、定窑、山东博山窑、河南、山西、陕西也有出产。约在日本镰仓时代(1185年—1333年),日本僧人来我国留学,从浙江天目山带去建窑瓷盏,并称这种瓷盏为“天目”。后来人们把黑瓷统称天目瓷,并在国内外有关陶瓷的论著中普遍使用。这种黑色并略带青紫、酱褐色的瓷器,在宋代就全国各地均有出产,只是由于日本人最先在建安的天目山发现它并带回日本,与日本讲究含蓄清修的“和”文化极相适应,才在日本大力发展开来。墙外开花墙内红,“天目瓷”名声大振!

天目瓷不可能是凭空产生的,它应该是中华黑陶在烧造时产生窑变形成的,是中华黑陶文化发展派生出来的一枝奇葩。

    黑陶,诞生于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已四千多年,是黄河中下游原始文化的杰作。1928年,我国著名考古学者吴金鼎,在山东省章丘市龙山镇的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了这一史前遗存,故被命名为“龙山文化”。因以黑色陶器为主要特征,又称为“黑陶文化”。黑陶的烧成温度达1000度左右,黑陶有细泥、泥质和夹砂三种,其中以细泥薄壁黑陶制作水平最高,有“黑如漆、薄如纸”的美称。这种黑陶的陶土经过淘洗,轮制,胎壁厚仅0.5-1毫米,再经打磨,烧成漆黑光亮,有“蛋壳陶”之称,表现出惊人的技巧。黑陶采用轮制,器形浑圆工整,造型优美,装饰精巧,具有"黑,薄,光,纽"的艺术特点。黑陶文化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人文内涵,构成中华思想文化的渊源龙脉。随后,黑陶在鲁、陕、晋、豫、冀以及安徽、江浙等地均有发现。

    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之后,取代了此前吴国的霸主地位,从此横行于江、淮之东。周元王(前476-前469年在位)又赐予勾践“伯”的称号,也就是承认他拥有处置诸侯之间事务的权力。于是勾践北上中原,迁都至琅琊,与齐、晋、楚、秦等大国争胜。据《吴越春秋》载,勾践平吴次年(前472年)既开始在琅琊兴建馆台。估计就是这个时候,北方黑陶在勾践统治时期得到大力发展,并迅速地在江南等地也建窑烧造起来。经过战国及秦汉隋唐上千年的发展,到宋时,黑陶技艺已达炉火纯青的地步,所以就有了后来的“天目瓷”。
    天目瓷种类也较多,以油滴釉、兔毫釉、木叶天目釉最为名贵。此外,还有玳瑁釉、剪纸釉、鹧鸪斑等品种。油滴釉属于结晶釉,由于烧成时铁的氧化物在该处聚集,冷却时这些局部形成过饱和状态,并以赤铁矿和磁铁矿的形式从中析出晶体,从而形成"油滴"斑。特征是黑釉上有小型晶体形成的斑点,闪出金色或银色的光芒,由于其斑点在釉上分布似油滴飞溅,因而得名。兔毫在宋初出现。它的特征是在黑色釉中有带丝毛状黄褐色或银色条纹,由釉料熔融向下流动时析晶形成的似兔毫状而得名,它的形成原因是在烧制过程中,釉层里的气泡将铁质带到釉面,在 1300摄氏度高温下,釉层流动,富含铁质的部分流成条纹,冷却时便从中析出赤铁矿小晶体,从而形成绚丽的兔毫斑。木叶天目釉的形成原理与其它灰釉的装饰原理类同,是利用树叶里的碱性成分溶解底层的黑釉,使其色泽与周围的部分分离,使黝黑色的茶碗中平贴着一片天然的叶纹,都是非常珍贵的结晶釉,是黑釉中的奇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