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保护都江堰灌区 让城市走向丘陵

 文山书院 2013-01-10

保护都江堰灌区 让城市走向丘陵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08日 15:31
来源:求是理论网   作者:李后强 林彬
 

  都江堰工程不但是古蜀人造就“天府之国”美誉的杰作,而且具有无法估量的文化与生态价值!遗憾的是,近年来都江堰灌区却逐渐被城市扩张所吞噬,人们大声疾呼:保护都江堰灌区,让城市走向丘陵!

  其实,在远古时期,成都平原经常遭受来自岷江和沱江洪水的灾难,因此,民间具有“古岷江是祸水,古沱江是灾江”之说。直到公元前256年,“李冰任蜀郡守”时,率领蜀地各族人民,从本能到理智地疏通河道,治理洪灾,创建了都江堰这项彪炳史册千古不朽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从此成为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有人感慨地说:“天府之国”就是都江堰灌区,都江堰灌区就是“天府之国”,这确有一定的道理!

  都江堰水利工程,不但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而且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更是世界水利史上的璀灿明珠,她以其“历史跨度大、工程规模大、科技含量大、灌区范围大、社会经济效益大”的特点享誉中外、名播遐尔。其最伟大之处是建堰2260多年来,功能和作用经久不衰,而且愈来愈大突出。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环境为前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变害为利。都江堰水利工程采取的是“深淘滩、低作堰”,“乘势利导、因时制宜”,“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等治水方略,有着极其深刻的系统学和辩证法思想。

  都江堰灌区主要分布于成都平原,是四川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四川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区域,“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无论世间“天干”,还是人间“水旱”,都江堰的各项工程,都各施其职,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或引水灌田,或分洪减灾,惠泽川西7市37县(市、区),确保1030多万亩良田稳产增收,以占全省5.9%的土地面积,解决了27.5%人的吃饭问题,支撑了占全省44.3%的国民生产总值,造就了世界闻名的川西粮仓,创造了“天、地、人、水”和谐共荣的光辉典范。都江堰灌区内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都市华彩及城镇风光,异彩纷呈,美不胜收。都江堰灌区,各项大小配套工程星罗密布,各展风韵,各具特色,呈现出“长龙地上走,银河天际流;彩虹起深谷,高峡出平湖”的壮丽图景。

  广义的成都平原东南侧为龙泉山脉、西北侧为龙门山脉、大巴山脉和邛崃山脉之间,北至绵阳市的江油市,南至乐山市五通桥区,共覆盖五个市的29个县(市、区),总面积约为22,900平方千米,包括成都市除金堂县、蒲江县、龙泉驿区的16个县(市、区);德阳市的旌阳区、广汉市、什邡市、绵竹市;绵阳市的游仙区、涪城区、江油市、安县;乐山市的市中区、五通桥区、夹江县;眉山市的东坡区,彭山县。狭义的成都平原仅指以都江堰为顶点、以成都市区为中心的岷江、沱江冲击而形成的扇形平原,面积约7,340平方千米,是构成盆西平原的主体部分。成都平原是“袖珍平原”,1.24万平方千米的成都市(包括所辖各区县镇)位于都江堰灌区的核心地带,因此城市的扩展都有“消灭”都江堰灌区的“嫌疑”。但是,由于外地人口进城“务工经商”,本地人口在“农民向城市集中”思想指导下,“下山进城,集中居住”,城市随着人口的增长而向周边扩展。有人估算,近年来,成都及其成都平原周边的城市扩张最低减少都江堰灌区面积200万亩以上。成都在改革开放初期修建了一环路,现在已经有了二环路,二点五环路,三环路,以及绕城高速,这些环路和高速以内区域当时大多数都是农田。伴随成都平原土地的大量减少,大量的城市人口拥挤在密不透风的由钢筋水泥构成的森林和街道中,城市的“热岛效应”也随之高速累积,导致市区高温持续,二氧化氮超标,空气严重污染,府南河臭味弥漫,负氧离子大量减少,噪音此起彼伏,电磁辐射不断等,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和身心健康,继“富贵病”之后,出现了大量的亚健康现象。

  四川省委、省政府已经意识到都江堰灌区对于建设“天府之国”和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重要性,采取“引大(大渡河)济岷(岷江)”和“再建一个都江堰灌区”等措施,以确保城市发展和农业生产用水的需要。但是,根据四川省“十二五”规划,到2020年,四川总人口将达到9200万人,城市化水平期望达到58%,力争达到60%。也就是说,全省有1700万人将进城进镇居住。其中,将有500-600万人到成都(含成都平原)工作、生活及居住,这可不是一个小数,成都的居住压力将日益增加,必然促使成都的城市继续扩张,以满足城市化发展的需要。我们可以预测,在人类推进城市化的大背景下,再过几十年,成都将会发展成为2000万人口的超级特大城市;到那时,成都将建设四环路、五环路乃至六环路,成都平原大多数区域必将高楼林立……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因此,我们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既要加快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又要严格保护良田和耕地,保证城乡居民有饭吃。“中国粮食出了问题,连上帝也没有办法解决”。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绝不辜负李冰父子的厚望,本着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把城市和工厂都建在山坡和丘陵上吧,把成都平原这个“方寸之地”留给我们的子孙耕种。“天府新区”建设尽量保护都江堰灌区,向丘陵和山地平移,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都江堰工程是人类骄傲,旷世绝唱。都江堰灌区水系交润,良田万顷。“保护都江堰灌区,让城市走向丘陵”,既不是城市对成都平原的否定,也不是成都平原对城市的畏惧,而是减轻“土地母亲”的负荷,给“天府之国”永续存在的空间,给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生长的机会,确保“一千年一万年”后,李冰修造的都江堰仍有为美丽四川创造奇迹的“用武之地”。

  (李后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林彬: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综合室主任、副研究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