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文发文审核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

 cbrc001 2013-01-11
公文的审核,是公文稿付印之前的全面审核、把关,是各级行政机关的文书处理综合部门的核稿人员对承办处、科(室)草拟的文稿和部门代拟稿的审查、核对、把关,并提出审核意见或写明审核情况,最后呈领导人审签的全过程。 公文审核是公文处理工作中的关键环节。虽然《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对公文审核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是长期以来,一些部门和单位拟制的公文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不仅直接影响着公文的权威和效力,而且影响着党政机关的工作效率。
一、公文审核中的常见问题
(一)重视不够。公文审核,既包括审核公文内容,看有没有政策方面以及语言文字方面的漏洞或错误,又包括审核公文格式。而在公文制作中,很多人认为写文比审文更重要,更难,写文章是“动笔杆子”,而公文审核无非是文件校队,涂涂抹抹,改几个错别字和标点符号而已,其实是对公文审核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另外,许多人只重视审核公文的内容,往往忽视审核公文格式等其它细小要素,结果制作出来的公文差错太多,致使公文的严肃性、科学性、规范性和约束力大大下降。
(二)效率低下。首先,在公文审核中,由于职责不清,分工不明,手续繁琐,程序混乱导致公文运转存在两种误区。一种是“文件倒签”,有些职能部门不重视办文程序,越过文秘部门直接将文件呈送领导同事签发;另一种是“文件分送” ,一文多送,当然,这不包括不需要批示决策的参阅件。这两种做法,表面看是为了提高文件运转效率,其实是忽略了领导之间的责任关系,反而导致效率低下。其次,由于一些地方的工作人员审核能力不强,导致送到领导那的文件错误太多,领导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纠正,导致审核时间增加。最后,由于领导公务繁忙,抽不出时间签署意见,导致审核程序卡壳,延误时间。
(三)质量不高。一是因为一些地方审核人员甚至领导由于精力或知识面的缺失,对一些错漏的地方审不出问题来,导致质量不高的文稿也能下发。具体表现在:文种使用不当,如混用“请示”和“报告”;标题不规范,如有的公文标题出现两个以上“关于”,两个以上“通知”;因核对不细、印刷等导致语言、标点符号、数字、计算单位及字体不符合要求等现象。二是于经济社会事务的不断增多,加之缺乏有效的控制,致使公文数量增长过快,有形成“文山”之势,这就使公文审核工作量大增,出现错误的几率增加。三是抓大放小,部分审核人员对一些格式、打印等方面注重不够,使质量不高的稿子能够逃脱审核。
二、做好公文审核的对策分析
公文审核是确保公文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项非常细致而又严谨的工作。它要求公文核稿人员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文稿从内容、文种、格式到会签手续等方面严格衡量,逐字逐句审核,严格把关, 杜绝不准确、不规范的文件印发。做好公文审核工作,首先要领导高度重视,其次要把好“三道关”,最后要有“三不怕”的精神。
(一)领导要高度重视
领导重视是做好公文审核工作的关键。部门和单位领导同志一是要充分认识到公文审核的重要性,明白公文审核出来的稿件最终代表整个机关的公文水平,公文审核不过关,可能会使签发的文稿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质量不高,从而影响整个机关的权威。二是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公文审核人员大胆开展工作,做公文审核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带头人。三是要对文件审核安排充足、专业的人员,确保公文能够多重审核,最大程度避免错误。
(二)要把好“三道关”

1
、把好程序关,做到规范有序。一件公文从动议、起草、到签批、审核,必须按照规则走完程序,才会有法定效力。要进一步完善公文处理工作制度,切实做好公文起草、内部审核、办公室审核、相关部门会签、领导签发、排版印制、盖章发送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公文审核要严把程序关:一是变核对为核审。要学会从文字层面上升到从政治层面看待公文,只有把好政治关,才能把好文字关。核对文件,是为字眼儿挑错;核审文件,是为内容挑错。只有做到由表及里,从形式到内容进行全面把关,审核出的文件才有可能是高质量的。二是多设几道关口。一个人再有经验,也难免会出疏漏。让公文多过几个人的手,多走几个环节,是纠错最简单也最管用的办法。在公文审核上,往往不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更多时候需要的是“过五关、斩六将”。三是领导要安排专门的时间进行文件审核,确保审核高效有序。
2、把好责任关,做到务实高效。公文运转是公文审核的第一步,一般程序是拟稿人→拟稿部门负责人→办公室分管领导→部门分管领导→单位主要领导。运转的每一程序都要签上相关人员名字以示负责。逐级传递文件,实际上也是领导之间相互沟通、参考、酝酿的过程,上级集合了下级意见,才能更好地决策。少数部门搞文件直送,有的是图快,有的是想在文件中“挟私货”,比如捎带上原本不必要的编制、职数、经费等事项。上级领导不一定对所有政策、细则都心中有数,公文核审就要替领导把好这道关,始终做到让公文在制度中、程序中运行。“文件分送”,从协调处理领导关系上讲,很容易造成彼此之间意见不一致的现象,最终办事部门想快也快不了,只能是“好心办坏事”。


3
、把好文字关,做到质量过硬。有这样一个典故, 当年曾国藩统领湘军讨伐太平天国,初期在战场上一败再败,其幕僚所写报告中提到的战况是“屡战屡败”,曾国藩改为“屡败屡战”。两个词的顺序一颠倒,就给人一种截然不同的印象。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用词是否准确。如“关于表彰“十五”期间全处农业科技创新获奖单位的决定”中“获奖”就用词不准,宜改为“先进”。所以,我们搞文件审核,既要注重“文以载道”,又要讲究成文之法。既要“抠字眼儿”,使文字表达“准、实、新”,又要在文件格式、文体样式等细微处“挑毛病”,最大限度地避免失误。
(三)要有“三个不怕”的精神
搞文件核审,要细致、周密、反复、耐心、深入实际,要“不怕麻烦、不怕返工、不怕得罪人”。不怕麻烦指的是要深入实际,了解情况。如果平时不关注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点部署,在审核政策性、指导性文件时就抓不住要领,只能被别人的表述牵着走,失去参谋工作的主动权;如果不深入接触基层群众,看不到他们的困难,听不到他们的诉求,就无法对文件中关系到民生问题的措施有正确的判断。不怕返工指的是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文件起草为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会不断出现新内容,我们不能一味拿以往的经验来审核今天的文件,出现新的情况、新的疑问,要及时与职能、业务部门取得联系,退回重新处理。不拍得罪人指的是不要迷信领导,不能认为领导已经签发的文件就不会有错误。同样,对于他人已经校阅过的文件,也不能迷信,不能满足于“他人审过,几位领导签过、文件内容核校过”。要始终谨慎小心,拿起放大镜挑别人的错和自己的错,这是文件核审人员应有的态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