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科院报告称总体社会信任降到“不信任”水平 2013年01月12日 07:50:22 (3)

 国魂001 2013-01-12

  给社会心态注入“正能量”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当前民众的价值观念越来越多元化,有必要采取多种措施消除社会日益泛滥的负向心态。

  首先,民生工作既要满足民众衣食住行等生活需求,也要重视其社会性需求。

  北京市社会心理研究所陈珊副研究员认为,以下方面工作有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满意度。一是有效控制通胀发展,控制物价水平,减轻居民基本生活费用支出。二是加强食品安全监督,让居民吃得放心。三是控制房价及通过其他措施,让住房支出不再成为生活的沉重负担,切实可行地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四是提高家庭收入水平。

  其次,保障中低社会阶层的权益,关注弱势群体,用社会公平淡化阶层意识。

  杨宜音建议,政府部门要关注社会阶层意识,关注社会中低层认同群体的心态和处境,切实保障他们的权益。

  “关注不同群体、身份、民族、阶层等的认同问题,研究化解群体矛盾、民族矛盾、阶层矛盾和身份地位矛盾的有效策略,避免群体和社会冲突的发生,避免社会的割裂。”杨宜音说。

  第三,建立制度层面的社会信任机制,摆脱社会信任困境。

  王俊秀说,“公共权力是建立社会信任机制的核心。社会信任能否重建关键在于公权力信任的重建。”

  “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社会信任水平。”王俊秀建议,“其一,消除公共权力执行者权力的滥用,提高公共权力的诚信度;其二,鼓励民众的公共参与和社会监督,让权力在监督下运行,通过信任民众获得民众的信任;其三,打击背信、失信的组织行为和个人行为,健全相关法律,确立政府公信力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中立、公正地位,形成信任良性运行机制。”

  第四,关注社会情绪,消解负向情绪,积聚情感正能量。

  王俊秀建议,要消解负向的社会情绪,就要依靠对正向情绪的激励,靠切实满足民众的基本需求,建立公平有序的社会秩序,提高民众对社会的满意度。发挥社会情绪的动力机制,实现社会团结,努力创造一种鼓励社会成员正向情绪能量释放的氛围。”

  第五,从建立共享的价值观开始,逐步建立社会共识。

  王俊秀说,就目前的社会心态来看,民众的价值观念越来越多元,在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下,社会在学习形成基本的价值判断。应该鼓励提倡和正向激励那些对社会有利的基本价值观念,引导它们逐渐固化为全体成员的核心价值,成为社会稳定的坚实基础。□记者李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