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农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报告

 ok青年 2013-01-12

一、前言

“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公民整体阅读水平。”阅读,为精神打底,为人生奠基!阅读不仅是最好的提高语文素养的方法,也是增进儿童创造力,奠定终身学习基础,提高国民人文素养的最佳方法。

国家教育部制订的《语文学科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第二学段(3——4年级)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第三学段(5——6年级)要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我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发现,农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有名无实,不但学生的阅读量达不到《语文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而且学生的阅读内容五花八门,不乏有一些不适合学生阅读的内容。

二、调查目的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全方位开放的社会,学生需要获得丰富的知识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课本不可能全面包含学生应该掌握的各种知识,而课文阅读又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教学手段。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创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背景下,对此做深入的调查,为有关部门更好地解决问题提供参考,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三、调查情况

1、调查时间:20083102008410

2、调查对象:崔家央子小学3——6年级全体学生,央子小学、横里路小学、走马岭小学3——6年级部分学生,共涉及13个教学班,165名学生。(另有个别领导、部分学生和学生家长)

3、调查内容:课外阅读的兴趣、内容取向、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地点、阅读来源以及学生藏书情况、课外阅读的习惯。

4、调查方法:问卷调查、谈访调查、实地考察相互结合。(其中以问卷为主)

5、调查步骤:(1)向学校领导说明调查目的要求;(2)抽样向学生发放问卷,学生根据课文阅读情况实际填写;(3)回收问卷,确定有效问卷;(4)进行数据统计汇总;(5)简要分析,找出问题,制订对策,撰写对策报告。

6、问卷情况见下表

调查对象

发问卷数量

回收有效份数

三年级学生

18

15

9

6

四年级学生

62

58

31

27

五年级学生

37

35

17

18

六年级学生

48

47

25

22

   

165

155

82

73

 

学校性质

中心小学

村办小学

   

学生数量

27

115

13

155

所占比例

17.42

74.19

8.39

100

四、调查结果

1、阅读兴趣的总体情况

数据显示,有59.35%的学生喜欢阅读,有14.84%的学生不喜欢阅读,有7.10%的学生不知道,有18.71%的学生对课文阅读持无所谓的态度。就百分比来看,喜欢阅读的学生占总数一半以上。

统计时发现,中心小学的学生阅读兴趣最高,一般村小的学生次之,教学点的学生最低。

2、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取向

课外阅读内容是构成课外阅读的基础,本次调查课外阅读内容的情况如下:

阅读内容

传奇故事类

童话

寓言类

军事题材类

作文类

订阅报刊类

科幻

科普类

儿童小说类

其它类

合计

阅读人数

89

82

64

58

52

36

21

59

 

所占比例

(%)

57.41

52.90

41.29

37.42

33.55

23.23

13.55

38.06

100

(备注:人数有交叉)

从学生心理发展状况来看,学生正处于身体、心理高速发展的时期,这个年龄段是学生思维(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时期。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过渡的一个转折点,他们的思维尽管还有具体形象性,但是开始具有抽象逻辑思维了。童话故事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读物,所以,无论是哪个年级的学生在阅读内容取向上,都偏向于它,使童话故事占了最大比例。但是在男性学生中,喜爱阅读传奇故事类和军事题材类的比例远远高于女性学生,性格活泼、好动的学生中,喜爱阅读传奇故事类和军事题材类的比例远远高于文静、内向的学生,这与他们的性格爱好以及生活背景都有很大的关系,学校领导、班主任以至于任课教师都要高度重视这个差距。

学生对作文类书籍的阅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题目,以阅读文章做参考,而后进行仿写而已。

3、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地点的实际状况和心理需求

课外阅读时间是否充足,是否得到了充分运用,在本次调查中有所体现。

学生对课外阅读时间的心理需求与实际状况的差异非常明显,大多数学生的心理需求每周课文阅读时间为20小时以上,而实际只有每周6——10小时;少数学生实际阅读时间在2——5小时;甚至极少数学生在两小时以下。照他们的阅读速度,每年阅读字数和《语文学科课程标准》相差甚远,阅读量根本就达不到。

阅读地点

家里

阅览室

教室

别人家

其它地方

合计

人数(实际)

89

22

25

8

11

155

所占比例

57.4

14.2

16.1

5.2

7.1

100

人数(想去)

64

72

5

12

2

155

所占比例

41.3

46.5

3.2

7.7

1.3

100

从上表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课外阅读是在家里进行的,其次是在学校的预铃前这一段时间,但是学生大都希望能够在学校的图书室阅读。

另外,只有27人(占总数的17.4%)的学生在家能够有自己读书的专用房间,其余学生是在家里的客厅、卧室或者其它地方读书,别人的谈话,电视的声音,都会对学生读书造成干扰,使之注意力不够集中,阅读效果不够理想。

4、学生藏书情况

数据显示,学生的藏书非常少,适合学生阅读的就更少了。大多数的学生是借别人的书来阅读、通过自己的藏书和别人交换阅读这两种方式。因为学校图书室开放时间的关系,很少有人能从那里借阅图书阅读,这成了制约学生阅读的瓶颈之处。而一部分学生的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根本不理解,不给孩子购买图书,学生不好意思向别人借书或借不到书,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丧失了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5、课外阅读的习惯

课外阅读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学生获得多方面知识的重要途径。要想获得阅读物中涉及到的知识,就要在阅读过程中有质量的阅读。因此,我们进行了学生做读书笔记的调查。结果发现:经常做读书笔记的学生只有12%左右,偶尔做读书笔记的学生有30%左右,这些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原因是老师曾经要求过的。过半学生根本不做读书笔记。

在调查的155名学生中,自己主动阅读的32人,占学生总数的20.65%;大部分学生是按照老师或者家长的要求被动地阅读,甚至有15%左右的学生根本不进行课外阅读。

能够主动阅读的32名学生中,26人藏书在20册以上,属于藏书量较多的学生。可以看出,藏书量的多少会影响到学生是否主动阅读。

五、通过调查发现的问题

1、学生阅读的兴趣不高。

阅读兴趣是阅读活动中最直接、最活跃的意向心理因素,它对于维系儿童注意力,增加理解和记忆,激发联想和创造思维,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都具有积极主动的作用。阅读一旦有了兴趣,才会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阅读中去,阅读的效果才会突显出来。否则,只将阅读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只为了阅读而去阅读,丧失掉了阅读的兴趣,阅读将失去意义,也就不会有什么收获。

2、  学生阅读的内容有一些不符合少年儿童年龄特点。

学生的阅读格调层次不高,从课外书籍中所获得的知识也很少。不能掌握好的阅读方法,有些学生只能浏览、粗读,满足于故事情节的欣赏。

这样造成学生知识面不广、视野不宽。如果不切实抓好小学中、高年级的课外阅读的训练与指导,长此以往的不良后果是学生知识贫乏、思路狭窄、高分低能。

3、  学生的阅读量达不到要求。

根据我的调查,学生的阅读量只能达到教育部制订的《语文学科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

4、学生藏书量少。

毕竟学生在家时间长,如果他们有充足的藏书,就会多阅读,在阅读量相对增加的同时,各个封面均会有不同程度提高。

5、学校图书室开放时间不足,开放时间过于呆板,语文教师不能及时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学校举行的有关阅读的活动还不够……诸多因素都影响着学生的课外阅读。

六、针对现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和研究,我认为目前农村少年儿童在课外阅读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语文素养的提高,遏制了儿童创造力,对学生养成终身学习习惯造成重大的不良影响。要想改变现状,当务之急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  开展读书活动,培养少年儿童的读书习惯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阶层、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综合需求,举办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如读书报告会、读书交流会、诗文朗诵、阅读讲座等。这些活动要紧扣少年儿童心理特点,活动有计划,有组织,有效果,使孩子们充分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快乐,把阅读变成一种自发的行为,变成一种享受型的学习过程。

2、加强阅读指导,提高少年儿童的阅读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针对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一定的条件,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首先要解决读什么书的问题,老师可以介绍一些符合少年儿童年龄特征和知识现状,而且具有趣味性、知识性和教育性的读物给学生,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其次要介绍给学生一些好的阅读方法。可以开展阅读知识讲座,向学生传授好的学习和读书方法;还要让学生懂得“读书如同采蜜”的道理,培养学生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另外还要对学生阅读情况进行监控跟踪,让学生有一个课外阅读的目标,使学生向着阅读目标前进,不至于偏离方向,减少学生阅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3、加强课内外阅读的相互联系,保证学生有充分的阅读时间。

阅读量不足的问题,是整个农村小学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学校可以把学生阅读纳入课程计划,列在校本课程之内,例如在每周三下午拿出两节课作为专门的阅读时间。还可以把上下午预铃前的时间利用起来,集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语文任课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为课外阅读留出适当的时间,安排适当的阅读任务,把课内课外阅读科学地结合起来。

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让他们在假期、双休日自由自在地翻阅书籍,阅读自己喜欢的故事、小说、诗歌、散文等多种题材的文章。

建立课外阅读兴趣活动小组,使学生互相沟通,消除偏见和隔阂,建立以同年级或者家庭居住地集中的学生的“阅读圈”,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4、拓宽学生课外阅读渠道,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广阔而自由的阅读天地。

学校图书室要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规定,按时开放,简化学生借阅图书的手续。同时要及时补充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对一些可以集体借阅的图书,可以让文综之家班主任同时借阅数十本,发放给学生集体阅读。比如学《草船借箭》一课的时候,可以集体借阅《三国演义》。

沟通家长,为学生购买图书,可以把为孩子买图书作为奖励孩子的一种手段,以此增加学生的藏书量,同时号召学生把自己把家里的藏书带到学校,充实“班级书架”,实现图书资源共享。

学生之间相互推荐读过的好书,交流读同一本书的心得体会,在一定范围内开展读书笔记交流活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教育部颁发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培训手册(语文)》   潍坊市普教教研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