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训教师三要素

 阡陌躬耕 2013-01-12
研训教师三要素
 □ 高玉安

  研训教师承担着教师培训、教科研指导等任务,其队伍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师群体素质能否提升和课改是否可以深入实施。研训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下列三个要素:

  教学实践——研训教师的“土壤”

  一名优秀的研训教师必须来自于教学一线,必须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而且永远不能脱离教学实践。脱离教学实践,研训工作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会纸上谈兵,华而不实。教学实践是“肥沃的土壤”,有了它,研训教师的成长才会有坚实的基础,才会有各种养料。研训教师应当经常深入教学一线,听课、上课、调研,那样研训工作才能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研训教师自身的成长也才有了可能。

  当前,很多研训教师在深入基层时,多是以一名指导者、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听的多,看的多,讲的多,而参与其中的少,亲自执教的少,这是一个亟须改进的问题。不亲口尝,不可能知道梨的滋味;不下水,也永远学不会游泳。研训教师必须以一名普通教师的身份融入到教师中去,和他们真诚地对话、交流,和他们一起备课、上课、研讨,从而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为自身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了解教师的所缺、所需、所思,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研训工作。

  教育教学理论——研训教师的“高效复合肥”

  研训教师必须有教育教学理论作为支撑。教育教学理论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高效复合肥”。只有把实践经验与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历经“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反复过程,研训教师才能真正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研训工作者。

  研训教师必须了解和掌握常见的教育教学理论。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群体动力”理论,以及杜威的“做中学”教学理论、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理论、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等等。

  研训教师必须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政策法规以及最新的教改经验,如高效课堂教学理论、杜朗口中学和洋思中学的教改经验等。这样,才能首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摒弃传统的教学思想。当前,研训教师必须树立起“以学为主”、“以学促教”、“以学评教”的思想,指导教师彻底转变角色,做学生学习的“助产婆”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只有这样,才能不囿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才能打造真正的高效课堂。

  研训教师应通读若干本教育学、心理学著作,如《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书籍,特别是最新的教育学、心理学书籍。虽然许多人在上学期间学过教育学、心理学,但那时毕竟没有实践经验,只是纸上谈兵。当从事教学、教研、培训工作若干年后,再回过头来研读这些理论,才会理解得更深更透。

  教育科研——研训教师的“黄金航道”

  教不研则枯,研不深则殆,教研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的。若不进行教育科研,没有自己的研究专题并为之努力,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凡是感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的教师,则最有可能变成教育工作的能手。”

  进行教育科研最重要的是要做好行动研究。所谓行动研究,就是一种以解决某一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导向的现场研究法,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研训教师要善于在工作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提高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可以是报告、论文的形式,也可以是叙事、随笔的形式。不要刻意去追求那些“成果”和证书,一定要远离那种形式化和功利化的科研。

  为了做好行动研究,研训教师应坚持写好研训日记或研训反思。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你搞教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每日就寝前,静坐灯下,写上一段或几段,日积月累,效果可观。

  (作者单位系辽宁省铁岭市银州区教师进修学校) 

来源:中国教师报2012年11月14日第7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