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警惕城镇化的“三大陷阱”

 指间飞歌 2013-01-12
警惕城镇化的“三大陷阱”
文章来源: 理论网 [作者:周跃辉] 发布时间:13-01-08 10:04:38 153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2012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扩大内需战略做了进一步的部署,并明确将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最大载体。我国近十年的城镇化率从39.1%增长到51.3%,应当说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反观中国城镇化的实践以及世界城市化两百多年的历史,我们认为,在加快城镇化的过程中,需要警惕城镇化的“三大陷阱”:

    其一,“土地陷阱”。城镇化是实现农业产业向非农产业、农民向市民、农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进行转变的一个复杂过程。在完成这种转换的过程中,首当其冲的便是土地的扩张。城镇化进程中,不管是产业的扩散还是人口的迁移,必然需要更多的土地供给。从西方国家的城市化历史来看,城镇化对土地的需求,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完成的,有关因为土地而引起社会纠纷的案例较少;从中国的历史来看,土地问题则是导致社会动荡乃至王朝更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对土地资源的分配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因此,如果在城镇化过程中,行政的力量过于强大,而失去土地的农民没有获得相应的补偿的话,那么就会很容易引发农民与政府之间的矛盾,进而激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这是我国城镇化过程所必须警惕的。

    其二,“城市病陷阱”。我国的城镇化体系构建的是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的中国特色城镇化体系,但大城市对人们的吸引力无疑远远高于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大城市给予人们带来的种种福利以及各种生活工作的便利,成为人们努力融入大城市的重要动力。但是,应当看到,不管是西方国家还是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以“人口拥挤、交通堵塞和环境污染”为特征的“城市病”在不断蔓延,“城市病”的出现显著地降低了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的福利,并影响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其三,“房地产陷阱”。城镇化能够极大地拉动消费与投资需求,具有明显的经济增长效应。而城镇化的过程,很容易被人简单地理解为造城运动,以为城镇化就是房地产行业高峰期的到来,激发房地产商们的投资冲动。这是一种对城镇化的误解。这种城镇化模式,一方面会造成各种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可能带来房地产泡沫,并最终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应当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宏观经济层面逐步由短缺经济过渡到剩余经济,在此背景下,城镇化对于消化我国过剩的产能无疑具有极大的拉动作用。但是,如果将城镇经济演变成了“地产经济”,则是应当避免的。

    当然,城镇化过程中还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上述“三大陷阱”应当是我国在加快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应当避免的。首先,要有效地处理好农村土地问题,在农村土地转变为城市建设用地的过程中,要参照土地二级市场给予农民以相应的补偿,并加快建设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的步伐;其次,要有效地加强城市规划与城市管理,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城镇化的建设中来,处理好“城市病”问题,真正让城市居民享受到城镇化所带来的福利;再次,要进一步改善城镇化的质量,通过优化城镇投资结构,构建中国特色的城镇体系,引导城镇化有序健康发展,从而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的城镇化进程。

     (责任编辑:钟佳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