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的脏腑理论——五脏的关系

 易医文化 2013-01-13

中医的脏腑理论——五脏的关系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脏腑虽然有各自的生理功能,但它们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密切联系,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中医五脏分:肝、心、脾、肺、肾。
      五脏之间的关系如下:
①心与肺。心、肺同居上焦。心主血,肺主气、朝百脉。心虽行血,但肺主宗气,贯通心脉,两者配合,才能保证气血的正常运行。
②心与脾。心主血而行血,脾生血而统血。心血赖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以化生。血液的正常运行,除心气的推动外,有赖于脾气的统摄。
③心与肝。心主血,肝藏血;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调节精神情志。心肝配合,能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和调节,保持精神情志活动正常。
④心与肾。心属火,肾属水。在生理状态下,心火下行,肾水上济,两者间维持着动态平衡关系,称为水火既济。
⑤肺与脾。肺主气,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肺主行水,脾能运化水湿,肺脾配合,才能保证人体气的生成充足,津液代谢正常。
⑥肺与肝。肝主升发,肺主肃降,肝升肺降,才能保持气机调畅,气血运行正常。
⑦肺与肾。肺主呼气,肾主纳气;肺主行水而通调水道,肾主水,有气化水液的功能,肺肾相互协调,能保持正常的呼吸,完成水液代谢。
⑧肝与脾。肝主疏泄,有助于脾胃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
⑨肝与肾。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互生。肝血依赖肾精的滋养,肾精依赖肝血的补充。
⑩脾与肾。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两者相互资助,相互促进。

五脏之间这些关系如果失去协调,就会产生各种病理变化。如肺气虚,推动无力,心脉瘀阻,出现胸痛、紫疳。心肾不交,则出现失眠、心烦。肝脾不和,出现腹胀、泄泻。肝肾阴亏,出现头晕、目眩、腰酸、遗精。脾肾阳虚,出现腹泄、水肿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