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母按产地和品种的不同,可分为川贝母、浙贝母和土贝母三大类。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地下鳞茎。因主产于四川而得名,但在西藏、甘肃、新疆、华北、东北均有出产。贝母为多年生草本,鳞茎圆锥形,茎直立,高15~ 贝母性微寒而味甘苦,入心肺经,功能润肺、止咳、化痰,临床常与沙参、麦冬、天冬、桑叶、菊花等配伍用于热痰、燥痰、肺虚劳嗽、久嗽、痰少咽燥、痰中带血以及心胸郁结、肺痿、肺痈等病症的治疗。但属寒痰、湿痰者则应禁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川贝母含有川贝母碱等多种生物碱,川贝母碱有降低血压,兴奋子宫等多种药理作用。 【平贝母栽培技术】 平贝母又称平贝,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主要分布于长白山脉,湿润的山角坡地阔叶林带。人工栽培平贝我省主要产于尚志、五常、铁力等地区。 平贝母以鳞茎入药、味微苦,性微寒。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的功能。 一、栽培技术 1、选地与整地:栽培平贝母应选择疏松、湿润、肥沃的腐殖土或油砂土。在这样的土地上栽培的平贝母质量好、产量高。在秋季或春季深翻,除净残碎根茎和杂质,耕翻深度在20~25厘米,耙细整平。保持土壤疏松、平整,有利于平贝的生长发育,获得高产。 平贝母多采用畦作,长度根据地形确定,宽1. 平贝母是喜肥植物,应施足底肥,有利于平贝的生长发育,否则会影响产量。粪肥以腐熟的猪粪、鹿粪和马粪为好,但忌用生粪及鸡鸭、鹅和人粪,否则使用后发酵生热烧伤磷茎及根而导致腐烂。 2、繁殖方法:平贝生命力强,繁殖率高,即可有性繁殖,又可无性繁殖。有性繁殖一般需要6年左右才能收获,无性繁殖1~2年即可收获,所以生产上多采用无性繁殖,即用磷茎栽培的方法。 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平贝母地上植株枯萎时挖取鳞茎,按大、中、小分开,随挖随栽,如不能及时栽种应用湿沙或湿土埋藏。栽培时间应在新根及新生芽分化前栽培完,否则影响新根、越冬芽及子贝的生成及分化,而影响来年的生长及产量。 栽前将种子用筛子筛选,分大、中、小三个等级,挑出破损、有病的鳞茎。分级栽种,鳞茎大小一致,植株的生长一致,采收期也一致。一般大贝栽后一年采收,中贝栽后二年起收、小贝栽后三年起收。平贝母植株矮小,又无分枝适宜密植。适当的密植能增强平贝的抗旱能力,提高产量。 栽培方法:在施完底肥,铺好畦土的畦上栽培,采用横畦条播,大、中贝行距5~10厘米,株距 3、种植:遮荫作物平贝母是早春植物,喜凉爽湿润气候,怕干旱炎热、早春温度在 遮荫作物以大豆,矮生豆角类为好,一般不影响平贝生长,其根瘤还可以提高土壤中氮的含量,有利于平贝母生长。同时大豆枝叶繁茂遮荫能力强,能控制杂草生长。 4、摘花蕾:不作为留种的平贝母,要掐花打蕾,以免浪费养分,促进鳞茎生长发育。 二、病虫害防治 1、平贝母菌核病。又名黑腐病。是危害平贝母鳞茎最严重的病害。病发区有零星无苗斑块区。感染本病的鳞茎全部变黑腐烂。并顺水流向方向传播感染,造成大面积缺苗,造成减产绝产。染病植株早期叶片边缘变紫色或黄色,整个叶片逐渐变黄变紫,叶缘向下卷曲,下部叶片卷曲严重、顶部叶片、叶卷须及时尖萎蔫,最后全株枯死。 预防方法: 一是通过有性繁殖建立无病种子田生产无病种载。 二是引种时要严格检疫,绝不引种有病源的种子。 三是发现发病植株要把病株和土壤一并挖出用石灰粉消毒换上新土补种新的种茎。 四是平贝出齐苗后要结合叶面喷施丰贝、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7~10天喷一次进行预防,并结合喷施叶面肥增强免疫力。对已发病的植株可结合叶面喷施杀菌剂和灌根处理。 2、平贝母锈病。又名“黄疸”,是危害平母较重的病害之一。主要危害茎叶,首先在叶片背面和基部呈黄锈色病班,孢子成熟后呈黄锈色粉末,随风飘扬,传播迅速。茎叶病斑部位出现组织穿孔,逐渐枯黄,造成死苗。防治方法:发病前7~10天喷施杀菌剂防病。发病时用萎锈灵或粉锈宁叶面喷施,每5~7天喷一次,连喷3~4次。 3、主要虫害。平贝母主要害虫有金针虫、蛴螬、蝼蛄、地老虎等地下害虫。主要是因用未腐熟好的粪肥而引起。 防治方法: 一是毒饵诱杀。用敌百虫粉0. 二是用敌百虫和辛硫磷喷拌腐熟肥料,闷24小时后再施用。 |
|
来自: jls1953图书馆 > 《1原创-林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