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川贝母

 植物札记 2023-07-24 发布于四川

        今年大概是个果树丰收年,吃了樱桃吃枇杷。枇杷树更大,果实也耐放,吃了大半个月,眼看鸟儿又一窝蜂的来了,实在吃不赢,于是决定,做枇杷膏吧。【关于枇杷枇杷~枇杷花里闭门居

      百度一下枇杷膏的做法,都说最好加些川贝,可以止咳化痰。于是跑去药店买川贝,不买不知道,川贝还挺贵,品质好的1g能卖近10元。

       这还未磨成粉的川贝颗粒,实际是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的干燥地下鳞茎,不似百合鳞茎有多枚,这川贝母的鳞茎只2枚,而且大小如绿豆,不知如何干燥的,质地还略坚硬。川贝母名带川,但并非仅于四川分布,川滇藏都有,而且据说形态也有诸多变化。包括花色,都有紫至黄色。

     我在野外见过的川贝母,花和茎都是紫色微带黄绿方格。茎上也只几对叶片交互对生,然而花下部的叶状苞片(非对生)有3枚,比图片上的更多。从药店中如绿豆大小的川贝鳞茎可知,川贝母的地面部分应当不大。确实如此,川贝母虽长得不矮,最大的可长至60cm,但整体十分细弱,一根独茎,叶似线条,花也只手指头大小一朵。 

 但就这一小朵花,从种子萌发到开花结果,一般要4-5年时间,秋季种子下土后,次年春天发出一片针状的叶,叶枯萎后地下留有一个直径3-4毫米的鳞茎第二年从小鳞茎发出1-2片披针形的叶子,鳞茎继续膨大,直径达7-8毫米;第三年一般能长出几片更大的基生叶,少数还有主茎,地下的鳞茎多为一个,少数为两个,直径可达1.5-1.8厘米;第四年一般都有主茎并具花蕾或能开花,但不结果,地下鳞茎萎烂,重新生成两个新鳞茎;五年则大多数都能开花结,地下生成的两个新鳞茎都比较大,可供药用。完全长成的鳞茎,通常在次年能发出两个主茎,地上部分枯萎后旧鳞茎也逐渐萎烂,留下两个新鳞茎。群众把只具1-2片子的植株叫“一片草”或“双飘带”;有茎无花的叫“树儿子”;有花而不能结果的叫“气死花”;能结果的花叫“灯笼花”,果实叫“八挂锤”。  
由于生长周期长而用价值大生的川贝母类容易人连根出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已经将整个贝母属划为国家二级百合科贝母属Fritillaria spp.旗下有60余种贝母,我国产20种和2个变种,其中以四川(8种)和新疆(6种)种类最丰富。药材“贝母”为本属植物的干燥鳞茎,在我国有悠久的使用历史。最早的记载当为汉代《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通常用于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有浙贝、川贝、炉贝、伊贝(生贝)和平贝之分。浙贝苦寒,多用于外感咳嗽;川贝苦甘微寒,多用于虚劳咳嗽;炉贝、伊贝、平贝通常均作川贝使用。

      将十余斤枇杷洗净至无毛,切去头尾后横切去核,将带皮果肉放入铝锅中,加水和冰糖小火熬至膏状,后加川贝粉再熬二十分钟。药店告诉我3斤枇杷10g川贝,我将20g全放了进去。川贝粉有一股药味,但是加到枇杷膏中,就尝不出来了。

      挖了一大勺来吃,不愧是自家的枇杷,香浓可口味道绵长。

      明年接着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