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伤,谁懂编者按:文章开篇介绍的案例,让人感动,让人忧愤,让人无奈。作者发出的困惑,也是今天关心教育和孩子成长者们的困惑。文章提出的三点看法,值得我们思量。很多孩子豪强霸道,形成的因素很多,特别是我们的家长更应该反思。
近日,上海某小学生脚踢同班同学,老师的出面阻止却被该生“拳脚相加”,脸部被打肿,随后引发心脏不适,赴医院打点滴。事后,老师表态,说不怪孩子。一句淡淡的“不怪孩子”,道出了老师的多少心酸与苦楚,也反映了现在这个社会的教育问题的种种弊端。有网友感慨,“挨打无助,现实哀伤,痛苦难慰,徒自无奈,生活依旧,心酸犹在。”此类学生殴打老师的事件屡屡发生,这让人愤懑、令人寒心的一幕幕就这样发生在本该被无限敬仰的神圣的三尺讲坛上。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不是自古以来尊师重教的优良美德吗?缘何这种本该大力弘扬的社会风气正受到这等丑陋行为的肆意侵犯和极尽侮辱?是谁给了孩子这么霸气的权利和跋扈的气焰?是谁又把老师的儒雅尊贵剥落了一地?是谁在事实面前总是软弱无为、一味息事宁人,导致事件层出不穷? 老师,在这个社会已然处于一个弱势群体了。面对学生的嚣张谩骂,要忍;面对家长的无理取闹,要忍;面对领导的频繁指责,还是要忍。这其中,发人深思,实施综合性和整体性的教育模式,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1.老师的自救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根本,先于授业解惑。道,即思想教育,一个人只有具有良好的品行,才能成为利于社会的人才。老师的授课好坏,不在于传播知识的多少,而在于你能使多少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老师,应该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魅力,素质修养,能让社会、家长、学生发自肺腑地对你由衷的赞赏和钦佩。 在强调青少年合法权益的今天,很多老师都发出了不敢管,不敢批评的无奈。那么,当学生屡教不改,老师该怎么办?适度的惩戒与体罚,不仅是可以的,而且是必须的。言理为主,谨慎措词,单独轻打,不伤自尊。承认并宽容个体的差异性,平时多关爱、鼓励,有悔意知错即可。 2.管理的完善 领导下指标,“清华北大,奥赛评优,升学率”等等,老师学生俨然成了一台台制造分数的机器。老师,为了自己的生计,就这样一步步沦落成学校领导的卖命者。对上,领导的咄咄逼人;对下,家长的殷殷期盼。老师,就这样,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学校,不是一个行政机构,而是一个教育机构。要给予老师足够的权利,选择教育方式的权利。社会也应表现出对老师的宽容和理解,适度的体罚也是教育方式的一种。要多多给予老师正能量,安全感,树立老师尊敬爱戴的好形象。 3.家庭的理解 教育不是商业行为,老师也不是商业工具。你把孩子交给学校,不是叫老师给你孩子制造高分数,而是应该嘱托老师,协同你一起管理好你的孩子。家长不应该把孩子的成绩看成全部,给老师施压,而是应该着重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孩子的教育,不是老师的全部责任,更多的是在于家庭的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是先于知识的接受的。如果家庭没有严格科学的管理,多度溺爱、袒护、放纵自己的孩子,再好的学校教育也是无济于事的。孩子的犯错,在所难免,理应受人管教,这是老师的职责,家长应该尊重老师的教育方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