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绚丽星迹:手把手教你如何拍星空大片

 云中公子 2013-01-14

地点:远离市区,避开光污染。

时间:避开日光和月光。日落后一个半小时到日出前一个半小时都适合拍摄;农历十五,满月左右那几天基本无法拍摄,而每月初一左右那几天几乎整晚都可以拍摄。

设备:一款具有一定高感水平、具备长时间曝光功能的相机,广角、大光圈镜头、三角架、快门线等附件,以及野外过夜的御寒衣物,甚至露营的帐篷等装备。济南七星台:

在中国你能看到的最美星空

2011年,是我星空拍摄生涯中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

这年9月,在我还没有购买尼康D7000之前,随着Lincoln Harrison的一张彩色星轨在网上的广为流传,叠加法星轨进入了我的视野,使我如获至宝。我至今还记得,当时,我连夜杀去外文网站500px仔细研究了他所有的片子,并将里面关于拍摄方法要点的留言翻译成中文,自学了叠加法星轨。

这之前,我早已购买了定时快门线,并零零星星拍摄过一些星空照片,因此手头有现成的片子可以用来尝试这种后期方法。我发现叠加法的效果确实很好,星轨甚至还能处理成彩色的,不仅技术上更容易,而且效果上也更壮观。

七星台上空,满天繁星

七星台上空,满天繁星

传统的星轨拍摄方法是单次长曝法,由于夜晚光线很暗,可以进行半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曝光。当曝光时间达到一定长度后,星星在天空已经划过了一段距离,因此会留下一道道轨迹。但这种方法有几个致命的缺点:一是热噪明显;二是星轨往往十分稀疏,而且还有电池电量等原因,所以在数码时代已经显得有些过时。

但叠加法星轨则完全不同,它只需要采用较高的感光度(ISO800甚至1600)、较大的光圈(F5.6或者更大)、较短的曝光时间(1分钟),连续拍摄几十张甚至几百张星空的照片,再利用后期方法将这几十上百张照片叠加在一起,就能达到连续曝光几个小时的效果。

掌握了叠加法星轨的理论原理之后,接下来就是实践了。

2011年10月,当我如愿以偿地捧回尼康D7000后,在一个秋高气爽的夜晚,我去了远在郊区的济南七星台进行拍摄。七星台地处济南、章丘、泰安、莱芜四城交汇之地,位于海拔700多米的山顶,不仅光污染较小,而且地面景物幽美,几乎是全中国最适合拍摄星空的地方之一。

真美

真美

抵达七星台后我就直奔主题,用叠加法拉了3个多小时的星轨。但真正动手拍起来,却发现自己的准备还是有缺陷——比如带去的头灯和手电都是LED冷光的,色温不符,无法用来给前景作补光光源。不过幸好,我那天穿的外套是黄色的,把头灯包在里面,就变成了暖光源,可以在近距离补光。

正逢10月底,银河中最亮的核心部分已经降到了地平线以下,天上只有一抹淡淡的银河。知道这个季节没戏,就彻底断了拍银河的念想,转而专心去拍星轨。当晚后半夜,影友们多数都躲到车里睡觉去了,只有我和影友红烧脚丫两个不要命的家伙又跑到另一个拍摄点继续拍。

由于场景和构图是早就踩过点的,而且还提前拍了一组叠加法做试验,于是水到渠成,前后总共耗时两个半小时,拍下了一张由150多张曝光1分钟的片子叠加的星轨照片。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一直拍到天亮,正好借到了黎明的天光,给片子增色不少。此后我继续钻研叠加法,觉得不但拍摄星空时有用,而且拍摄城市风光,或者拍摄礼花、焰火同样有用。

技术参数:ISO1600以上的高感,光圈最好大于F4。快门时间通常不会短于30秒,如果是拍摄星空和银河的话,快门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分钟;如果是拍摄星轨的话,快门时间可以是几分钟甚至几小时。

美丽的银河

美丽的银河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我的摄影经验,我必须得说:的确,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从2008年我第一次接触星空摄影以来,我一步一步摸着石头过河,从一个“门外汉”,自学了传统的单次曝光拍摄手法和叠加法星轨。

和我身边的许多影友一样,一开始,我也觉得星空摄影神秘莫测,高不可攀。但事实上,星空拍摄的手法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复杂深奥,一般来说,只需要经过几次尝试就能初步摸清门道。

摸着石头过河:

自学传统的单次曝光拍摄手法

最开始对星空拍摄感兴趣,大约是在2007年底。此前,看到过许多别人拍摄的星空大片,非常羡慕,但身边没有懂得星空摄影的高手,只能自己摸索。第一次尝试是在2007年冬天,那天晚上,我在自家的阳台上鼓捣了半天,最后却仅仅只拍出来几张效果很差的星轨和星线。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星空拍摄并不是在随便什么地点,用随便什么设备就可以拍的。至少,用我当时的那枚广角仅为18mm的套机镜头是远远不够的,而且由于无处可逃的光污染,城市也绝对不是理想的拍摄地点。

漂亮的星轨

漂亮的星轨

真正尝试星空拍摄,是在2008年的冬天。当时,我听说在12月17日至12月25日或26日之间,会有持续一星期左右的小熊座流星雨(因流星雨的辐射点接近小熊座的β星而得名),就和朋友商量去郊外的黄河大坝进行星轨拍摄。但遗憾的是,由于经验不足,镜头的感光度太低等原因,我没有将流星雨记录下来。但是,我却生平第一次亲眼看到了好几颗流星……

有过这次与成功“擦肩而过”的经历后,我进一步了解到广角镜头在拍摄中的关键作用,便赶紧给自己买了一个超广角镜头。而随着对星空了解的越来越深入,我也开始关注起各个季节的流星雨。2009年夏天,最令我激动不已的首推英仙座流星雨,这是最著名的流星雨之一,不但数量多,而且几乎从未在夏季星空中缺席过。

为了更好地拍摄英仙座流星雨,我和朋友决定把拍摄地点定在泰山的玉皇顶。

这是买了超广角之后第一次拍摄星空,整个晚上我大约看到了超过50颗流星,但遗憾的是,只记录下了1张清晰的流星照片。虽然更换了镜头,解决了广角问题,但新的问题却随之而来。由于当晚的月光很强,所以我整晚拍到的星轨最长也就几分钟,无法达到理想中的效果,而明亮的月光也淹没了大部分流星,我们无法用相机记录下来。

如果说这年夏天在泰山上的拍摄,让我认识到了月光的杀伤力,那么紧接着在济南七星台的拍摄则使我第一次见识到了高感光的重要性。由于四周太黑,快门时间需要4分钟以上才能获得足够的曝光量,所以拍出的照片不仅星星拖出了线,而且银河也模糊了……到了2011年,我的老尼康D70S终于被用到了极限。当时我采用的仍然是传统单次长曝的方法拍摄星轨。但是,在夏天较高的气温下,随着曝光时间的延长,热噪已经到了令人难以接受的地步。

正当我的传统拍摄法渐渐走入死胡同时,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用一台借来的尼康D90相机,以最高的ISO6400和35 1.8G镜头的F2大光圈进行了一次拍摄尝试。没想到,这一次竟用16张接片,得到了我的第一张银河的片子。从那以后,机身升级提上了我的日程,经过各方面比较,我将目标锁定在了比较实惠的尼康D7000身上。速入门指南:

手把手教你星空拍摄

随着我星空拍摄次数的增多,以及我所拍摄的照片在2012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全球摄影大赛中国赛区的获奖,有不少认识或不认识的影友开始向我咨询拍摄的技巧。每当这时,我总是首先提醒他们注意时间、地点和天气的选择。

比如,在地点的选择上,需要找远离市区的地方,避开光污染。构图上则需要找一个合适的前景,最好可以稍微仰拍,这样可以避免地平线附近较强的光污染,拍到天顶更明显的星星。时间上,则需要避开日光,差不多日落后一个半小时到日出前一个半小时都适合拍摄。但必须注意避开月光——农历十五满月那几天基本无法拍摄;而每月初一左右那几天几乎整晚都可以拍摄,其他时候可以上网查具体的月出月落时间,避开月亮即可。

绚丽的星迹

绚丽的星迹

此外,对于北半球来说,只有在夏天那几个月,银河最明亮的核心部分才会升到地平线以上,所以拍摄银河的最好时机是在每年的4~9月份。至于天气条件,则最好是通透干净、万里无云的好天气。

然后是装备。必须要有一款具有一定高感水平、具备长时间曝光功能的相机,广角、大光圈镜头、三角架、快门线等附件,以及野外过夜的御寒衣物,甚至露营的帐篷等装备。其中,快门线最好选择具有定时功能的。

当然,在一切准备就绪后,最关键的还有寻找北极星和对焦等技术性问题。如果想拍出星星转圈的效果,就需要把北极星拍摄到构图范围内,因为星星都是围着北极星转的。如果无法找到北极星,那么就应该用广角对着北方拍。南半球的朋友们就正相反了,需要往正南方拍摄,只要对准方向就行。

美如童话

美如童话

拍摄星空还需要ISO1600以上的高感,光圈则最好大于F4。数码相机可以通过试拍回放,逐步确定构图和曝光量。快门时间通常不会短于30秒,如果是拍摄星空和银河,快门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分钟。如果是拍摄星轨,快门时间可以是几分钟甚至几小时。

最难的是在漆黑的夜空中获得准确的星空对焦。你会发现,这时候,单纯的手动拧到无穷远的方法已经不管用了。中高端机身的中央对焦点是比较强大的,可以对着金星、天狼星等最亮的星星完成自动对焦。这个我用D7000和D700都尝试过,一旦对上焦之后,就要在对焦标尺上记住位置,下次就可以手动拧到此处了。

对于低端机身无法对星星完成聚焦的,可以提前长个心眼,在有月亮的时候对着月亮完成聚焦,然后记住位置。或者对着很远处的灯光完成一次聚焦,然后拍一张星空看看焦点准不准。实在不行的话,就只能手动拧到无穷远,然后稍微往回拧一点,再试拍校正焦点。

至于后期的叠加,只需要采用Startrails软件就能实现。这是一个傻瓜软件,非常方便好用。需要特别注意的是,Startrails软件只能处理jpg格式的照片,所以前期拍摄时,需要采用jpg格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