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编年史为何始于公元前841年?

 指间飞歌 2013-01-14
中国编年史为何始于公元前841年?

2013-01-14 19:47:43

浏览 543 次 | 评论 0 条

中国编年史为何始于公元前841年? 关于这个问题,人们一般归结于历史资料的缺失,但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一种治史观念的确立。 大家知道,有一种历史文本叫编年史,也就是按照时间年代顺序把重大历史事件记录下来,这当然很科学而明了的历史体例,也称之为纪年。其中根据可靠的历史资料记录而形成的编年史,就叫正史,或称信史。世界上最早采用这种体例是我们中国编年史,而且一直延续迄今记录了2853年。 这件事是从司马迁写《史记》开头的。《史记》虽然是从黄帝写起的,但是直到共和元年的公元前841年才给予准确的纪年,此后的史家也依此延续,宋代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现存编年体史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也就是说,中国编年史是从公元前841年开始的。国家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就是为了编订公元前841年之前的历史年表。2000119日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公布了《夏商周年表》,才将中国历史纪年推算到了公元前1300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这首先当然是因为司马迁坚守着编订纪年必须根据可靠的历史资料的原则,而他当时掌握的可靠纪年资料又只能追溯到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也就是说,司马迁仅追溯到700余年前的具体年代,再往前,即夏商周的记载,仅有世系(各个王在位的先后顺序),而没有具体年代。本来,司马迁认为自黄帝时代以来应该就有历史纪年,公元前841年以前的历史也是有纪年的;可是他在写《史记》时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发现历史记录不全,说法也各不相同,模糊不清,真实的纪年没法确定;只有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之后的纪年才是连贯一致的,可以确定的,于是他只能以此为开头编订纪年。 但是,为什么历史资料会刚巧在西周共和元年以前的记载就模糊不清、说法不同,而偏偏在此后的记载就编年不辍,把每一位帝王的在位、驾崩时间、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作了明确记载呢?这实在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 有的学者认为认为是战乱和其它各种历史原因将一些历史资料湮灭了的缘故,其实是不足以从根本上解释清楚这个问题的。历史资料的湮灭缺失不可能刚巧只发生在此年之前、而不发生在此年之后。我认为真正的原因,应该是历史记录本身在此年前后发生了一种带根本性的变化。 也就是说,中国的历史纪年之所以在公元前841年前后出现这样重大的转变,是跟一种记录历史的态度、或者说治史观的确立有很大关系。在此年之前,史官们对于应该怎样记录历史还没有能够确立一种必须坚守的准则,所以有的记录了,有的没有记录,有的这样记录,有的那样记录,因而才出现纪年不连贯和不一致的情况。只有在公元前841年之后,人们才公认史官必须按照年代顺序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正儿八经的、如实地记录下来,而且不管发生了什么大事、不管是什么人干的,这样才得以保证以后的历史都有一致的文字记载,形成连贯可信的纪年和编年正史。 而且我认为这种治史观的得以确立,是跟这一年发生的周召共和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很大关系的。此时在位的周天子周厉王刚愎自用,行事暴虐。《国语·周语上》有载: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最终酿成国人暴动”,导致厉王逃出王宫出奔于彘”,由召公与周公二相行政,史称周召共和”。这可是一件改变了西周一贯奉行的天子一人专政国体的前所未有的大事。对于当时的人来说,天子的暴虐无道能不能评说?这样的天子能不能赶走?国人能不能这样干?周召共和执政行不行?这些重大问题不仅会在政治上要经过重大争论才能统一,也必然触动记录历史的史官。这年头发生了这样的事还能不能记录、要不要记录、应该怎么记录?也必然要经过重大争论而形成共识。事实上,当时的史官一定是形成了共识的,而曾经谏厉王弭谤、主张“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的召公的态度,也一定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共识。于是大家就都把那年记住,把发生的事情如实的记录下来,而且约定以后的纪年就应该这么不间断地写下去。 这种共识也不只于纪年,而成为后来史官、史家治史尊奉的最高准则和精神。最有力的证明,是《左转》里讲的齐国史官为了如实记录夏五月乙亥,崔杼弑其君光”, 居然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前仆后继的感人故事。这故事告诉我们,历史的书写,以及任何关乎历史的书写是多么崇高的事情,它的价值是高于个体生命的。其实,司马迁写《史记》最是秉承和弘扬了这种治史精神的。以后的史家虽然由于自己的风骨和境界不逮、特别是受统治者的钳制难于一以贯之,但毕竟因为这种精神的存在,才使中国编年史得以保存许多真实的历史。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公元前841年不仅是中国编年正史、信史的开端,也是一种崇高的治史态度和精神的发轫。中国不仅首创了编年史,也首创了一种普世的史学核心价值和历史精神。正因此,历史才不容篡改,历史才成为春秋,历史才被人畏惧,我们也才敢奢望历史是人民写的。这种以尊重事实、尊重历史、尊重真理为最高准则的精神,也不止于史家、史学,业已成为所有学人、学界及至所有知识分子、知识界共同尊奉的气节风骨和精神境界,成为他们的人生信条,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最可宝贵的精神传统,成为浩荡于神州大地万古不息的中华民族正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