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一天12时辰养生法-
中医养生:一天12时辰养生法 养生的方法层出不穷,养生的理论日日更新,但是养生的终极目标是不会改变的,当我们在进行养生调理的时候,不妨通过采用一些生活细节的改变,就可以改变身体健康。调养不需要太复杂的事情,只要你按着身体的钟表去自然运行,自然也能收获好结果。经络循行顺畅与否和健康息息相关,人体五脏六腑也有各自运作的黄金时间,吃喝拉撒,各自有各自的执行最佳时辰。能够在对的时间,进行对的作息和饮食,才能让身体好好休养生息,让气血循行顺畅,五脏六腑的功能自然也能提升至最佳状态。 中医认为,人体内的经气就像潮水一样,会随着时间的流动,在各经脉间起伏流注,且每个时辰都会有不同的经脉“值班”。如果能够顺应这种经脉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就可以达到良好的养生效果。 在中医的许多古典著作中,不仅强调一年四季应有不同的养生方法,十二个月应因时而异养生,而且提出,在一日二十四小时内也应根据十二时辰的变化来调节养生的方法,即十二时辰中医养生。 《黄帝内经》中讲:“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意思是在一天中阳气的盛衰不同,早晨阳气生,中午阳气盛,晚上阳气虚。因此在早晨阳气升起的时候,人们起床活动,以助阳气的升发;日暮阳气收藏的时候,就应及时休息安睡,以利阴气蓄积。如果违反阳气运行的规律而任意作息,身体就会衰败。阳气运行的核心是什么呢?就是太阳的节律,所以十二时辰中医养生法,就是按照太阳运转的节律来养生。 寅时(3点至5点):手太阴肺经最旺,是呼吸运作时间。肺将肝所储藏的新鲜血液送往全身,迎接新一天到来。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卯时(5点至7点):手阳明大肠经最旺。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后,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肠蠕动旺盛,有利于排泄。 辰时(7点至9点):足阳明胃经最旺,所以人在7点吃早饭最容易消化。 巳时(9点至11点):足太阴脾经最旺。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这时吃完早餐,人不会发胖。 午时(11点至13点):手少阴心经最旺,是养心的时间。人在午时能睡片刻,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心阳生胃土,还有利于消化。需要提醒的是,午时是阳气最重的时候,在这个时候高血压患者不能喝酒,不能生气,也不能用重力,否则,容易得中风及出血的病,如鼻出血、眼角出血、脑出血等。 未时(13点至15点):手太阳小肠经最旺。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上输送于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所以午餐一定要在1点前吃完,有利于营养吸收。 申时(15点至17点):足太阳膀胱经最旺。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这个时间多喝水,有利于排泄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 酉时(17点至19点):足少阴肾经最旺。人体经过申时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阶段,有利于储存一日的脏腑之精华。 戌时(19点至21点):手厥阴心包经最旺。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经戌时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此时是心包经与脑神经活跃的时间,是看书的最佳时机。 亥时(21点至23点):手少阴三焦经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休养生息,对身体十分有益。 子时(23点至1点):足少阳胆经最旺,是骨髓造血、胆经运作的时间。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 丑时(1点至3点):足厥阴肝经最旺。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的支持,废旧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此时必须休息,以保障肝脏的正常功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