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淮海先生年谱>含亲属资料辑录

 千年不老松 2013-01-16

<淮海先生年谱>含亲属资料辑录  秦书耿

少游公本人经历:

皇祐元(1049)年少游公诞生.

至和元(1054)年始入小学.

元丰八(1085)年登焦蹈榜进士第。除定海主簿寻调蔡州教授奉母夫人赴蔡州任。

元祐三(1088)年自汝南被召至京师为忌者所中复引疾归汝南。

元祐五(1090)年被召至京师应制科。除太学博士校正秘书省书藉.

元祐1091)年七月由博士迁正字八月罢正字依旧校对黄本书籍。

八(1093)年再除正字迁国史院编修授左宣德郎。

绍圣元(1094)年坐党籍改馆阁校堪出为杭州通判。贬监处州税.到处州任。

绍圣三(1096)年削秩徙郴州为文祭洞庭湖神内有数遭重劾蒙恩宽贷投窜湖南老母戚氏年逾七十久抱末疾尽室幼累几二十口不获俱行既寓浙西方令男湛谋侍南来---愿加哀怜老母'等语.

绍圣四(1097)年 自州奉诏编管横州.

元符二(1099)年自横州徙雷州.子瞻尚在琼州琼雷隔海而实近.

元符三(1100)年哲宗崩五月下赦令迁臣多内徙无何被命复宣德郎放还七月启行逾月至藤州八月十二卒于光化亭.

崇宁元(1102)年诏立党人碑于端礼门先生与焉

崇宁五(1106)年诏毁党人碑

政和元年至七年(1111--1117)处度公湛通判常州迁葬先生于无锡惠山之璨山.

建炎四(1130)年诏追赠先生直龙图阁.

亲属资料:

祖父承议公

皇祐元(1049)年先大父赴官南康道出九江余实生也.

皇祐四(1052)年大父承议府君官满受代.

元丰二(1079)年将如越省大父承议公

元丰四(1081)年叔父定自会稽得替入京。先生侍大父承议公还高邮。

元丰五(1082)年大父承议公卒。

父亲元化公

至和元(1054)年父元化公游太学岁时归覲具言太学人物之盛数称海陵王君观高才力学遂以其名名先生。

嘉祐八(1063)年丁父元化公忧。

母亲戚氏夫人元丰八(1085)年登焦蹈榜进士第。除定海主簿寻调蔡州教授奉母夫人赴蔡州任。

绍圣三(1096)年削秩徙郴州为文祭洞庭湖神内有数遭重劾蒙恩宽贷投窜湖南老母戚氏年逾七十久抱末疾尽室幼累几二十口不获俱行既寓浙西方令男湛谋侍南来---愿加哀怜老母'等语.

叔父定公

熙宁三(1070)年叔父定登叶祖洽榜进士授会稽尉。

元丰二(1079)年将如越省大父承议公及叔父定于会稽。

元丰四(1081)年叔父定自会稽得替入京。

婶母

元丰四(1081)年叔父定自会稽得替入京。先生安厝亡婶于扬州。

姑母李门秦氏夫人

七(1092)年父姑卒作李常宁暨秦夫人合葬墓志铭。

岳父徐成甫公

治平四(1067)年娶徐氏名文美潭州宁乡县主簿徐成甫女

熙宁八(1075)年外父徐成甫卒。

妻徐氏夫人

治平四(1067)年娶徐氏名文美潭州宁乡县主簿徐成甫女

侍儿朝华

绍圣元(1094)年坐党籍改馆阁校堪出为杭州通判。元祐 中纳侍儿朝华后三年先生欲修真断世缘遣朝华归朝华既去不愿嫁乃复取归明年因与道友叹流光迅速乃谓朝华曰汝不去吾不得修真矣复作诗遣之。

弟觏(少章)

元丰四(1081)年入夏与弟觏觌两先生习制科之文

元祐二(1087)年弟少章先生客京师。元祐五(1090)年少章先生在杭别苏公而归.元祐1091)年弟少章先生登马涓榜进士第调仁和主簿先生作诗送之有"我宗本江南为将门列戟中叶徙淮海不仕但潜德先祖实起家先君始逢掖议郎为名士余亦忝词客风流以及汝三通桂堂藉等句。

弟觌(少仪)

元丰四(1081)年入夏与弟觏觌两先生习制科之文

子湛(处度):

元祐五(1090)年处度公湛在都下应秋试.

绍圣三(1096)年削秩徙郴州为文祭洞庭湖神内有数遭重劾蒙恩宽贷投窜湖南老母戚氏年逾七十久抱末疾尽室幼累几二十口不获俱行既寓浙西方令男湛谋侍南来---愿加哀怜老母'等语.

元符三(1100)年苏公自廉州内徙永州既就道未至藤州闻讣惊悼在与友人书有云'其死则的矣哀哉痛哉何复可言当今文人第一流岂可复得','其子甚奇俊有父风此一事差慰吾辈.处度公湛自旅次匍匐来奔扶榇北还.

建中靖国元(1101)年处度公湛奉先生灵榇停殡于潭州.是岁处度公湛守制于潭州

崇宁(1103)年黄鲁直再谪宜州道经长沙迂处度公湛暨范元实赠诗五首.

崇宁四(1105)年诏除党人父兄子弟之禁于是处度公奉丧归葬于广陵.

政和元年至七年(1111--1117)处度公湛通判常州迁葬先生于无锡惠山之璨山.

婿范元实公

元符三(1100)年苏公复书有云示谕二范之贤不惟喜公得婿且以庆吾友梦得之有子为不死也.

崇宁(1103)年黄鲁直再谪宜州道经长沙迂处度公湛暨范元实赠诗五首.

与苏公轼的交往:

熙宁七(1074)年闻眉山苏公轼为时文宗欲往游其门未果。会苏公自杭倅徙知密州道经维扬先生预作公笔语题于一寺中公见之大惊及晤孙莘老出先生诗词数百篇读之乃叹曰向书壁者必此郎也遂结神交。

熙宁十(1077)年苏公自密州徙知徐州先生乃往候公于彭城赠之以诗。有'我独不愿万户侯但愿一识苏徐州

元丰元(1078)年先生举乡贡不售苏公简云此不足为太虚损益但弔有司之不幸耳。案查慎行苏公年表是年秦少游将入京应举至徐謁公

元丰二(1079)年将如越省大父承议公及叔父定于会稽。会苏公自徐徙知湖州遂与偕行。七月闻苏公下诏狱亟渡江至吴兴问询得实。

元丰三(1080)年二月作书唁苏公于黄州。冬十一月得苏黄州书。

元丰五(1082)年先生应礼部试罢归遂如黄州候苏公于官舍。

元丰七(1084)年苏公量移汝州过金陵謁王荆公(盛荐先生。)冬十月先生与苏公会于金山。

元祐四(1089)年苏公以龙图阁学士出知杭州。

元祐1091)年苏公召入为翰林承旨.得请外郡出知颍州.

七(1092)年苏公召入为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

祐八1093)年苏公复请外郡出知定州。

绍圣元(1094)年端明苏公自定州徙英州再贬惠州安置.

绍圣四(1097)年苏轼自惠州徙琼州 

元符二(1099)年先生自横州徙雷州.子瞻尚在琼州琼雷隔海而实近.至是复得与苏公通问.

元符三(1100)年哲宗崩五月下赦令迁臣多内徙苏公量移廉州书来六月二十五日苏公与先生相会于海康苏公复书有云示谕二范之贤不惟喜公得婿且以庆吾友梦得之有子为不死也.苏公自廉州内徙永州既就道未至藤州闻讣惊悼在与友人书有云'其死则的矣哀哉痛哉何复可言当今文人第一流岂可复得','其子甚奇俊有父风此一事差慰吾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