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医印会河教授抓主症经验集粹(2)

 学中医书馆 2013-01-16

名医印会河教授抓主症经验集粹(2)

1.17 当归贝母苦参丸(源于《金匮要略方论》,印氏加味)
[方药组成] 当归l5克,川贝母1O克,苦参15克,生地15克.木通10克,竹叶l0克,甘草梢10克。
[功用] 燥湿祛瘀散结。
[主要症状] 少腹急结,按之痛甚,尿急尿频,尿液混浊,严重时可出现尿血。尿痛多出现在尿后.有时小便不能控制,有尿意即遗尿。
[辨证要点] 本证多因膀胱炎所致,膀胱位于少腹当脐之下.故出现少腹急结.按之痛甚,炎症刺激膀胱、尿道,故伴尿急、尿频;膀胱湿热郁结故尿液混浊;湿热损伤膀胱则尿血,尿后膀胱排空.膀胱急剧收缩.气滞血瘀。故尿后疼痛。
[适应证] 膀胱炎、膀胱结核、膀胱结石以及前列腺肥大、尿道狭窄等引起膀胱损害而出现膀胱刺激症状者。
【加减法] 妊娠妇女去木通加黄芩l0克.少腹痛甚者,加琥珀末2克(分冲)。
[验案] 陈某。女,82岁.中日友好医院病案号524487。初诊:l 991年11月21日。主诉:尿失禁1年余。病史:近1个多月来尿失禁.有尿不尽的感觉,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半年前下肢外伤后.现仍疼痛.大便干结.2天1次。
检查:尿常规正常.右腿触痛。舌质红。舌苔黄厚腻,脉弦细。
辨证:瘀停结症(淋证)。
治法:燥湿行瘀散结。
处方:当归24克.川贝母l0克.苦参l2克,天花粉30克,炮甲片9克.王不留行9克.桃仁lO克.红花9克,川军4克,川断lO克.骨碎补l0克.自然铜l8克(先煎).赤芍30克,炒决明子30克。7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二诊:1991年l2月16日上方连续服用2O余剂。尿失禁基本消失。下肢疼痛亦明显减轻,舌红,苔徽黄,脉弦细.继以原方加减:当归30克.川贝母l0克.苦参l5克,柴胡15克,天花粉30克.炮甲片l0克.王不留行l0克,桃仁lO克.红花l0克,川军5克,川断l0克,骨碎补l0克.自然铜l5克(先煎),廑虫l0克,赤芍30克.丹参3O克,炒决明子30克。7剂。每日l剂
[按语] 淋证是以小便不爽、尿道刺痛为主症.病因多系湿热蕴积.下注膀胱.加之气火郁于下焦,影响膀胱的气化功能.气滞血瘀,致使出现一系列膀胱刺激症状,治疗之法,常规每习用八正散、五淋散之类。而印老积几十年临床经验.参照《金匮要略方论》之 “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当归贝母苦参丸主之”而加味。
方中当归、生地行瘀凉血.竹叶、甘草梢清心缓痛以治尿道涩痛,川贝母消肿散结.苦参、木通清利湿热、解毒消炎,合而成为一个行瘀消肿止痛。引导心与小肠之伏火从小便而出的良方。现已成为印老临床常用的抓主症之方.凡有西医确诊为膀胱炎的病人,以此方变通用之.常应手而愈。

1.18 舒肝散结方(印氏方)
[药物组成] 柴胡l0克,丹参30克,赤芍3O克,当归15克,生牡蛎30克(先煎),元参15克,川贝母10克,夏枯草15克,海藻l5克,昆布l5克.海浮石15克(先煎),川牛膝1 0克。
功用: 舒肝散结
主要症状:前列腺肥大、小便隆闭不通.多先由小便滴沥不尽开始。常见于老年人。舌苔厚腻.脉弦有力。
辨证要点;本证多见于老年人,包括前列腺肥大,大多与肝有关。由于积块压迫尿道.故见小便隆闭不通或滴沥不尽。
适应证:老年人前列腺肥大,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乳腺增生.肋软骨炎.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炎等。
加减法:本方用治乳腺增生、肋软骨炎,则去J川牛膝,加蒲公英3O克、全瓜蒌30克.治疗子宫肌瘤用原方加泽兰叶15克、茺蔚子3O克.治颈淋巴结炎则去牛膝,加桔梗l0克,枳壳10克。
[验案] 邱某.男,80岁.中日友好医院病案号731189。初诊:l 992年1月9日。主诉:小便淋沥不下1周。病史:患者l周来小便淋沥不畅.既往泌尿科检查为前列腺肥大.住院后请泌尿外科检查.确诊为前列腺肥大.井下导尿管保留导尿。伴咳嗽多痰.痰粘不易咯出,并有陈旧性心肌梗死。
检查:高年呈老年痴呆状。下导尿管保留导尿。舌质红绛,舌苔燥而黄。
辨证:肝经症积.癃闭。治法:舒肝散结通利.佐以保肺复脉。
处方:柴胡9克.当归l0克.赤白芍各l2克.丹参30克.生牡蛎60克(先燕).元参l5克.川贝母l0克,夏枯草l5克,海藻l5克,昆布l 5克.海浮石l8克(先煎),川牛膝l0克,沙参l5克,麦冬10克.五味子l2克,红花l 2克,橘络3克。7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二诊:l 992年1月16日。药后癯闭减轻,已拔除导尿管.小便已能排出。惟咳嗽、痰不易出,语言不利,大便微溏舌红绛少津,苔灰褐色,脉弦劲有力。药后病有泰相.再拟原方7剂,每日l剂.继续观察。
(按语) 舒肝散结方是印老研制的,旨在治疗某些良性肿瘤的经验方。如:甲状腺肿大、颈淋巴结炎、乳腺增生、肋软骨炎子宫肌瘸、卵巢囊肿、前列腺肥大、肝囊肿、肝血管瘤等.临床应用一般效果良好。该方以柴胡舒肝解郁,当归、赤芍.丹参理肝经之血瘀.因前列腺部位乃肝经脉所络,牛膝引药下行;元参、川贝母、生牡蛎、夏枯草、昆布、海藻、海浮石等同有软坚散结之作用,以消肿块,本例患者因年迈前列腺肥大压迫尿道而致排尿不畅,故插管导尿,但经服上方后,癃闭日渐减轻,拔出导尿管小便亦能通畅。

1、19 挂枝龙骨牡蛎汤加汤(源于《金匮要略方论》,印氏加昧)
(方药组成) 桂枝l0克,炒自芍1 5克.甘草lo克.煅龙牡各30克(先煎),桑螵蛸3O克,益智仁10克,生姜10克,大枣5枚。
另:桂服八味丸10克(即六味地黄丸加肉桂、附子,每晚睡前服。
功用:安神养肾。
主要症状:因梦遗尿,形寒肢冷,心悸头昏,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辨证要点:本证是因神不守舍,心神外逸,梦中入厕故而遗尿。要点是梦中遗尿。
[适应证] 遗尿,老年人多尿等。
[验案] 高某.男.1 7岁主诉:其姐代述,遗尿多年。病史:患者经常夜间于睡梦中误认入厕而遗尿,故被褥常湿,叉羞于曝晒,积久尿毒渍入皮肤,遂继发尿毒性关节炎,遍身疼痛且肿,活动困难。
辨证:心肾两虚(神不守舍,肾失固摄)。治法:安神养肾。
处方:(1)桂枝l0克.炒白芍1 5克,炙甘草l0克.煅龙牡各
30克,桑螵蛸30克.益智仁10克.生姜1O克,大枣5枚。10剂,
每日 1剂,水煎分2次服 (2)挂附八味丸,每晚睡前服1丸。
据患者来信云:上方服至7、8剂时遗尿即止<同时每晚服用1丸桂附八味丸),尿毒性关节炎亦渐痊愈。
(按语) 因萝遗尿是患者睡梦之中误认入厕,遂致尿床,是由于心神失守.神志外逸所致故以桂枝汤温养气血,调和营卫龙骨、牡蛎镇心安神,以定梦境;桑螵蛸、益智仁缩小便;加桂附八昧丸温肾纳气,以助膀胱固摄小便凡因萝遗屎者使用此方,效果甚好。

1.20 益肾汤加减(源于山西省中医研究昕“益肾汤”.印氏加减)
方药组成:当归15克,赤芍15克,川芎l0克,丹参10克,桃仁10克,红花l0克,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30克,山豆根10克,土茯苓3O克,白茅根3O克.
功用: 活血(祛风)解毒。
主要症状:眼睑和颜面水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多伴有恶寒、发热、恶风,关节酸痛沉重.咽喉肿痛,腰酸或腰痛,尿少,舌尖红,苔白,脉浮数。
辨证要点:本证属风水型“肾炎”,乃泛指急、慢性肾炎(屎毒症除外),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的变态反应性病变,来势急剧.变化迅速,故名为 ‘风”,该病常伴发水肿,则日“水”,总称“风水”,凡患者具有肾炎临床症状,如颜面水肿,继则下肢及全身水肿,近期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发热、恶寒、咽痛、扁桃体肿大等) 尿常规检查:蛋白阳性,并有大量红、白细胞或管型者(即符台急、慢性肾炎诊断者)。
适应证: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间质性肾炎.结缔组织疾病引起的肾炎等。
加减法: 贫血者加党参,黄苠各15克,高血压加夏枯草15克。
验案 王某,男,15岁,中日友好医院病案号2894l 。初诊:1988年6月12 日。主诉:眼睑、面部水肿.尿少l周。病史:近日余忙于中考准备,过劳受凉后出现眼睑、面部水肿,晨起尤甚,尿少,已加重1周。伴关节、腰部酸楚,平时易患感冒.扁桃体经常发炎疼痛。西医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
检查:BP 150/100 mmHg(1mmHg=0.133 kPa),尿蛋白(+),红细胞1 0~15十.颗粒管型(十),颜面水肿,扁桃体1~l度肿大,红肿充血。舌质红.苔薄黄,脉沉细。
辨征:风水型肾炎西医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治法:活血(祛风)解毒。
处方:当归15克,赤芍15克.川芎9克,丹参l5克.桃仁9克.红花9克,蒲公英30免.紫花地丁3O克,山豆根l0克,土茯苓30克.白茅根30克夏枯草15克,冬瓜皮3D克,鱼腥草3O克.牛膝1O克,泽兰15克。7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药后诸症若先,原方去夏枯草、冬瓜皮、鱼腥草、牛膝、泽兰继服7剂.巩固疗效。复查尿常规、血压全部恢复正常;1个月后考人市重点高中,同年暑假来我院切除扁桃体.久未复发。
按语:风水肾炎旧称风水,风水可以不是肾炎.而肾炎亦可以无风水,此则肾炎、风水二者相互兼见,必须从现代科学仪器捡为依据治疗方法在尿检确诊为肾炎后才可用之,辨证居其次也,此方印老取之于山西省中医研究所之现代方益肾汤.用其祛瘀活血与消炎解毒,对急性肾炎属于风水者有效;慢性肾小球肾炎多蛋白尿者亦可用之;惟肾损伤高氯质血症及尿毒症者甚少获效。
名医印会河教授临床抓主症经验集粹(九)

陈庆平王诗雅

1.21 真武扬加味 (源于《伤寒论》,印氏加昧)
[方药担成] 茯苓30克,熟附片15克,白术12克,桂枝10克,白芍1 5克,甘草10克,生姜10克。
功用: 温肾化水。
[主要症状] 水肿重在下肢或在脐下,四肢清凉,心悸头眩,筋惕肉润,小便短少,动则气喘。舌谈苔少,脉沉细。
辨证要点:本证因肾阳不足,不能化水为气而产生水肿,肾居下焦,故下肢为重;肾阳虚不能温布于四肢,故四肢清凉;水气内聚,心阳不得伸展故心悸;清阳之气不能上升人头故头眩,水气停渍于内,阳气不得通行故见筋惕肉润,水不化气,气不化水故尿少;肾虚不能纳气故动则气喘。
[适应证] 慢性肾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等
[加减法] 水肿甚者加冬瓜皮3O克,消水利尿;头晕甚者加泽泻3O克,以利水湿,通清阳。
[验案] 姜某,女,56岁,中日友好医院病案号244581。初诊:1990年10月29日主诉:心悸、气短27年。病史:2O多年来心悸气短,稍动即甚,头目眩晕,脘痛胁胀,溲少肢肿,腰膝酸软,步履维艰。近2个月来,肢冷恶寒,冷汗淋漓,纳食量少,大便溏薄。
检查:血沉:51 mm/小时:心电图示;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X线胸片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肺淤血。超声心动图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获窄,左、右心房及右心室扩大,肺动脉高压。两颧暗赤.肢冷多汗,唇甲觜绀。舌质黯淡,苔少,脉虚细结代。
辨证:心肾阳虚t水气不化。西医诊断:风l湿性心脏病,联台
瓣膜病变;心力衰竭Ⅱ度,心房纤颤。治法:温阳化水。
处方:茯苓30克,熟附片24克,白芍1 5克,白术l2克,桂枝l2克,炙甘草1O克,煅龙牡各15克,沙参15克,麦冬l2克,五味子lO克,龙胆草1克,泽泻30克.灶心土l20克煎汤代水。
7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二诊:1990年11月5目。药后水肿稍减,尿量增加,食欲增进。舌质黯淡,舌苔微黄,脉虚细结代再拟温阳利水,继续观察。
处方:茯苓30克,白术12克,白芍15克,熟附片3O克.桂枝15克,炙甘草10克,煅龙牡各l5克,冬瓜皮3O克,西洋参6克(另煎),五味子1O克,麦冬1 2克,泽泻30克。
14剂,每日1剂。
三诊:1990年l1月l 7日。汗巳转温,尿增多,水肿消退,憋气减轻,能步行入诊室;寐少梦多,舌漩苔少,脉虚细结代。仍守温阳化水。
处方:茯苓30克,杏仁lO克t生薏仁30克.熟射片30克.白芍15克,桂枝15克,炙甘草lO克,煅龙牡各15克,泽泻30克,白术l2克,西洋参6克(包),五味子12克.黄连6克,桑椹子3O克,炒枣仁15克,灶心土120克煎汤代水。
l4剂,每日1剂。
四诊:1990年12月3目。服药2周,汗液减少,手足回暖,水肿消失,食纳及睡眠增进.心悸气短减轻.行走自如,有时易感冒。舌质淡少苔,脉细较规则继拟温阳化水.佐以固表。
处方:茯苓30克,杏仁l0克,生薏仁30克,熟射片3O克,白芍1 5克,桂枝12克,生甘草1O克,煅龙牡各15克,炙黄芪3O克,白术12克,防风9克,西洋参6克(包),五昧子1O克,麦冬10克,黄连6克,灶心土1 2O克煎汤代水。
14剂,每日1剂。
上法治疗4个月,体力和心功能恢复满意,西医心脏内、外科医师认为巳能进行抉瓣膜手术,作进一步治疗。患者和家属愿意接受手术治疗。
[按语] 该患者心脏病A ,耗损肾阳,阳虚不能煦化水气,致气短足肿,行动则甚里阳虚则肌表不同,故形寒自汗。治疗之法,必须壮阳强心,故桂射在所必用;利屎又可通阳,故泽泻、茯苓、白术、甘草在所当用,汗多便溏,故加龙骨、牡蛎、灶心黄土收敛涩肠止汗,并以白芍、五味子酸收为佐,病延既久.正气必虚,故取生脉散固本养心;食欲不振,取小量龙胆草健胃醒脾,盖用药如用兵,制胜之道在于运筹,初诊之后乃随机变化,基本上不出原来大法。

1.22 龙胆泻肝汤加减(原方见于《医方集解》,印氏加减)
[方药组成] 龙胆草1O克,栀子10克,黄芩10克,柴胡1O克,车前子12克(包),{晕泻15克,木通10克,夏枯草l 5克,苦丁茶10克,川断10克。
功用: 清肝泻火。
主要症状  头痛耳鸣,头重昏晕,心烦易怒,寐少梦多,掌烫尿黄,大便干燥不爽。舌质红,舌苔黄瞳,脉弦数有力。
辨证要点  本证系肝火郁结,循经上扰,故见头痛耳鸣;肝火炎上.气血上逆则头重昏晕;肝火内扰心神则心烦易怒、寐少梦多肝火的伤津液乃见屎黄便秘。
[适应证] 高血压病(有耳鸣者)。
加毫法] 大便干燥者加生大黄9克,炒决明子30克、生首乌3O克,
[验案] 彝某,男.64岁,中日友好医院,病案号:393640。初诊:1990年3月5日。主诉:头晕2年亲。病史:近2年多来,头晕、行走不稳,腿脚乏力,心烦急躁,寐少梦多.大便于结,小便黄少。检查:BP 200/120 mmHg,面色潮红,舌红、苔黄腻,舌有裂纹,脉弦劲有力,手掌热。
辨证:肝火上炎。西医诊断:高血压病。治法:清肝泻火。
处方:龙胆草1O克,栀子l0克,黄芩1 2克,柴胡10克,生地l0克,车前子l0克(包),泽泻3O克,术通10克,滑石15克(包),川断lO克,夏枯草15克,青葙子15克,苦丁茶1 2克,茺蔚子30克.白蒺藜15克.钩藤30克,菊花1O克,珍珠母60克(先煎)。
6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二诊:1990年3月11目。药后头晕减轻,头脑较前清醒,睡眠增进.活动自如,手心仍烫,大便巳正常.小便尚黄血压降至175/100 mmHg,舌红,苔黄少,脉弦。
原方巳效,照前继服l4耕。
三诊;1990年3月26日 服药半月,诸症悉减,睡眠增加,
头脑清醒,血压降至140/90 mmHg(1 mmHg=0.133 kPa)。惟感心烦胸闷、下肢酸敦。舌红苔少,脉弦细。缝以原方1O剂巩周。
[按语] 该患者头晕为主.血压甚高,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均由肝火上炎引起,故以龙胆泻肝扬加碱,清肝泻火。方中龙胆草、栀子、黄苓、集胡清肝泻火I泽泻、车前子、术通、滑石引肝火从小便去之,夏枯草、苦丁茶、青藉子、茺蔚子、菊花鼓风热郁火、凉肝明目,并有降血压作用,川I断补肾.引气血下行.促使上下平衡;钩藤、白蒺藜、珍珠母平肝潜阳。本方经多年使用,已成为印老抓主症之方。凡见高血压而有眩晕耳鸣者用此方不仅能降低血压,且治头晕耳鸣效果甚好。

1.23 天麻钩藤饮加减(源于《杂病证治新义》。印氏加减)
方药组成:天麻10克,钩藤15克,珍珠母30克(先煎),菊花12克龙胆草10克,赤芍15克,川断l0克,夏枯草l 5克,青蓿子1 克.苦丁茶10克。
功用:平肝潜阳。
主要症状  头胀眩晕,面色红润,便干口渴,口苦心烦,性情急躁,睡少尿频,两腿无力,足凉。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辨证要点:本证系肝用上亢,气血上逆.上实下虚之象。头胀眩晕、面色红润为气血逆于头部所致‘尿频足凉、下肢无力、头重脚轻乃下虚之候。
[适应证] 高血压病(头热足凉者)、青光眼等。
加减法: 失眠者加台欢皮15克、夜交藤30克,炒枣仁1 5克。
[验案] 陈某,男,58岁。主诉:发作性眩晕1年余病史:一年来,眩晕每天发作3~6次,头脑不清,如登云雾,如乘舟车,每于发作时必须闭目静坐或卧床休息方能缓解。面赤耳热,下肢无力,足凉.失眠多梦,夜间尿频,每夜4~5次,大便干燥检查:BP 180/l00 mmHg,面色红润,舌质红,苔黄,咏弦劲有力。
辨证:肝阳上越。 西医诊断:高血压病。 治法:平肝潜阳。
处方:天麻10克,钩藤15克,菊花10克,龙胆草10克,赤芍l5克,川断10克,曼枯草15克,青藕子l5克,苦丁茶10克,珍珠母3O克(先煎)。7荆,每目1剂,水煎分2次服。
二诊:药后眩晕请失,血压下降,睡眠增加,大便已正常,小便欢敷减少舌红,舌苔微黄,脉弦,上方已效,继服7剂,以期巩固,力争痊愈
[按语] 该患者经西医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痛。发作性眩晕,与血压升高密切相关,同时伴有头热足凉、头重脚轻、面赤心烦,失眠多梦等,皆由于肝用上亢所致。该方以天麻、铸藤、菊花、夏枯草,龙胆草、苦丁茶、青蓿子予平肝泻热、熄风潜阳;珍珠母镇肝定风以治眩晕,川断滋补肝肾.井能引气血下行,使浮阳潜降,故艉药后病情明显好转,但尚须较长时间服药治疗。服6扶后.

1.24 右归饮加减(源于《景岳全书》,印氏加减)
方药组成:熟地10克.沙苑子10克,鹿角霜15克.枸杞子10克.山萸肉10克,紫河车10克,菟丝子15克,五味子10克。
[功用] 补益肾精。
[主要证状] 眩晕,头脑发空,耳鸣心悸,腰膝酸软。健忘失眠舌淡苔少,脉沉细无力。
[辨证要点] 本证系旨肾精不足,髓海空虚,故眩晕耳鸣、头脑发空;肾精亏不能主骨生髓荣脑.故腰膝酸软、健忘少寐、脉沉细无力。
适应证: 低血压(眩晕而见腰痛者),神经衰弱部分患者,
[加减法] 心烦失眠,手足心热者加枸杞子15克、女贞子15克,旱莲草15克,地骨皮15克,以滋阴清热。
[验案] 李某,男,48岁。主诉:眩晕、耳鸣2年佘病史;患者2年来体重持续下降.由1l4斤降至84斤,血压偏低,伴眩晕耳鸣,心慌紧张、困乏恶寒、胸闷呕吐、寐少梦多,渐至步履维艰,曾昏厥2次不省人事,平时易患感冒,夜间尿频(每晚8次以上)
检查:ACTH 试验: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牙颤及环唇青黑.舌青菠,苔少,脉虚细。
辨证:肾精亏损。西医诊断;肾上牌皮质功能低下。治祛;补肾益精。
处方:熟地12克,山萸内9克.拘杞子9克,菟丝子l5克,沙苑子12克.覆盆子9克,鹿角胶9克(化冲),紫河车1 2克,朴骨脂12克,龟板5O克(先煎),夜交藤15克,茯神术9克。
5剂,每日1剂,水煎服
随诊:药后头晕减轻.渐能步行但还不稳,夜尿减少,仍寐少梦多。继续服用上方达5个月之久,所有症状基本消失,仅入睡尚较困难轻有梦境,体重增至102斤,查尿17羟皮质类嗣醇亦恢复正常.回原地参加工作。
[按语] 谈患者轾西医医诊为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印老根据病属邪少虚多,特别是诸虚百损责在本元之不足,故宗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之意,投用补肾益精之右归饮加减,取得明显疗效。该方以覆盆子、沙苑子、鹿角胶、紫河车、菟丝子、朴骨脂补肾益精;熟地、山萸肉、龟板、枸杞子养阴补血;夜交藤、茯神守心安神。凡低血压眩晕而见腰痛者,使用本方一般效果良好。

1.25 清泄肝胆方(印氏方)
[方药组成] 柴胡10克,黄苓l2克,半夏12克,青皮l0克.枳壳10克,竹茹10克,龙胆草10克,栀子10克.蔓荆子l2克.苍耳子1O克,大青叶1 5克。
功用: 清泄肝胆
主要症状:头晕目眩、羞明畏光,耳胀耳鸣.口苦.甚则汗出呕吐.舌苔白腻,咏弦滑。
辨证要点:本证系少阳胆经受病,痰热上扰故见头晕目眩、羞明畏光足步阳胆经之脉络于耳,故见耳胀耳鸣;胆热则气逆于上,故见口苦呕吐。
适应证: 内耳性眩晕、颈椎病、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
[加薯涪] 颈椎病、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加葛根3O克、丹参30克、川芎15克,以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血液循环。
[验案] 聂某,男,74岁。中日友好医院,病案号733223 初诊:l 994年2月17日主诉:眩晕发作1天病史:患者于今日凌晨4时许,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耳鸣,视物旋转。恶心欲吐,胸闷气短,自服硝酸甘油、长效心痛定等,症状不缓解,故来院急诊。
检查:BP l50/90 mmHg,神志请,面色无华,血常规正常,血、尿淀粉酶均在正常范围.心,肺(-),肝胆未触及 B超示:慢性胆囊炎。颈椎X线片示:颈椎病。颈部多普勒示: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舌质暗,苔白,脉细滑。
辨证:肝胆湿热,痰火郁阻,清阳不升。西医诊断: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治法:清泄肝胆,除痰降火,佐以活血。
处方:柴胡10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青皮10克,枳壳10克,竹茹12克,龙胆草10克,山栀1O克,制南星6克.丹参30克,茯苓1 5克,葛根3O克,川芎l0克.夏枯草15克,生姜10克,珍珠母60克(先煎)
7剂.每日1剂,水煎分2改服。
二诊:1994年2月25日药后头晕耳鸣明显减轻,视物偶感旋转,恶心呕吐已止,惟感头胀,耳如有物堵塞.咽红而痛,舌暗红,苔薄白,脉细滑。上方已效,原方去生姜加大青叶15克,泽泻3O克,7剂.每日1剂。
三诊:1994年3月1日,眩晕基本消失.视物已不旋转,咽痛亦愈,惟时仍耳鸣,舌苔薄白,脉细滑.继服原方7剂,以期痊愈。
按语:该患者经西医诊断为颈椎病、推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头晕耳鸣、恶心呕吐等症,中医辨证属于肝胆郁热,痰火上扰清窍,故见头晕目眩,足少阳胆经络于耳,故见耳鸣耳胀,甚至耳聋。治疗当以清泄肝胆,降火涤痰,方中柴胡、黄芩、龙胆草、栀子清肝胆而泻火热半夏、竹茹清除痰热而和胃降逆;青皮、枳壳舒肝下气降火而除痰热,大青叶清热解毒以疗咽炎;葛根、丹参、川芎扩张心脑血管,活血祛瘀,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血液循环,临床凡见眩晕、羞明不敢睁眼、恶心呕吐、耳鸣耳聋,率先使用本方,效果一般较好 (待续)

名医印会河教授临床抓主症经验集粹(十)

陈庆平王诗雅徐蒙

1.26 三化汤加味(源于《素冈病机气宜保命集》,印氏加味)
[方组成] 大黄9克(后下).枳实10克,厚朴lO克.羌活10克,菖蒲10克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1丸,先以温开水灌下。
[功用] 通便泄热。
[主要症状] 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面红目赤,呼吸气粗,痰声鹿,舌质红,苔黄燥.大便闭结,脉弦数有力。
[辨证要点] 本证系中风之中脏腑,故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因气血挟痰火上逆,故面红耳赤,呼吸息促.喉中痰鸣,痰热内结,灼津耗液则大便闭结。
[适应证; 急性脑血管疾病(脑出血、脑梗死)
[加减法] 痰多加川贝母10克,竹沥30克(冲);大便不实,仅服至宝丹或安官牛黄丸,不需汤药通便。牙关紧闭,用通关散搐鼻取嚏,通关散方:猪牙皂角、细辛等分为末吹入鼻中。
[ 验案] 徐某,男,65岁。病史:家属代诉,患者清晨登厕.突
然昏眩扑倒.不省人事,呼吸急促.喉中痰鸣,已lO余日,小便失
禁,大便燥结已10余日未行。
检查:神志不清.口眼歪斜,右侧肢体瘫痪.舌歪,苔厚腻灰黑,脉弦劲有力。
辨证:中风中脏腑,热闭证。治法:通便泄热,豁痰开窍
处方:生军lO克(后下),枳实10克,厚朴10克,羌活10克,菖蒲10克.远志6克。1剂。另驻安官牛黄丸1丸,先以温开水送服。
患者服上方l剂即腹中雷鸣,泻下大便色黑如球,继转为稀便.半日之后神识复苏,但后遗右半身瘫痪,尚需继续治疗。
[接语] 中风可分为中脏腑和中经络。中脏腑者又有闭证和脱证之别。谈患者呆中风中脏腑之热闭实证.故见猝然昏厥、不省人事.口鼹歪斜,太便闻钻.面赤苔黄,脒弦劲有力。治疗当以化痰开窍、泄热通便.常以三化汤加菖蒲、远志方中大黄通便泄熟兼通血闭f枳实、厚朴行气泄闭-羌活戢风f蕾蒲、远志嚣痰开窍;加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清心凉血、开窍醒脑以治昏迷。故药后昏谜即苏。凡中风昏厥、大便不通者,常先以三化抒通大便,得便后常可热降神清、血压下降;但肢体瘫痪恢复较慢,属于中风后遗痘,尚蔫继续调治

1.27 补阳还五汤加味(源于《医林改错》,印氏加味)
[方药组成] 生黄芪5O克.当归15克,赤芍l5克,川芎l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地龙1 5克.丹参1 5克.鸡血藤3O克.廑虫10克。
(功用) 活血通络。
(主要症状)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常发生于睡卧之时.舌歪而蹇,语言不利,或偏头痛.舌质红.少苔,脉弦数。
[辩证要点本证系睡卧时脑血管血栓形成.因在睡卧时血流缓慢,最易形成血栓.血流运行受到障碍.则大脑某一部分得不到血液濡养,故出现半身不递、口眼歪斜、舌歪而蹇.语言不利应当结台CT、MRI等检查确定诊断,纳入辨证的内容之一。
[适应证: 脑梗死、脑血栓形成和脑出血后遗症等。
[加减法] 重在上肢加姜黄l0克、桂枝10克,重在下肢加牛膝10克、木瓜10克
[验案] 张某,男.66岁.中日友好医院病案号143880 初诊:1993年2月1日主诉:口舌歪斜1年余病史:患者口舌歪斜,语言不利1年余,伴左手麻木,下肢无力.有时抽搐.大便喀干,l~2日1次。
检查:神志清晰,语言蹇摆.恬动不利。CT示:多发性瞄梗死,脑萎缩舌质暗,舌根苔喊,脉滑。
辨证:风中血络,气虚血费西医诊断:多发性脑梗死,脑萎缩治法:益气活血,通络熄风。
处方:生黄芪30克,赤芍30克.川芎15克,当归30克.鸡血藤30克.桃仁12克,红花10克,地龙15克.鹰虫12克.水蛭12克.生薏仁3O克,木瓜15克.防己l0克.桑枝30克,丝瓜络1O克.白附子12克,僵蚕l2克.全蝎6克。
7剂.每日l剂,水煎分2次服。
二诊:1993年2月8日,药后左手麻木减轻.下肢已不抽筋舌质青,舌苔薄自.脉弦。
继服原方加人姜黄15克,桂技5克
14剂.每日1剂,水煎服
三诊:1993年2月25日服药半月.左上肢麻木基本消失,惟感肢体恬动乏力舌质红,苔薄黄有剥脱.际弦继以原方辅事加.改为丸药.巩固治疗。
处方:白附子12克.僵蚕l0克全蝎6克.赤芍3O克.当归30克,川芎15克.丹参30克.桃仁12克,红花1o克.生黄芪30克,川贝母l0克,元参1 克,夏枯草l5克.昆布l5克.海藻15克t海浮石18克.姜黄15克,桂枝6克.生牡蛎60克 10荆共为
细柬,炼蜜为丸.每丸重10克.每攻2丸.1日3次
[按语] 该患者系多发性脑梗死1年之久.以补用还五汤益气活血通络.合牵正散以祛头面之风;病为瘤疾.故加水蛭、廑虫、地龙以加强活血化赛疏通经隧之力气虚则麻、血盛则木,麻木与气血虐弱有关,故重用黄苠.既曲补气.合当归又能莽血.通过补气以加强括血通经的作用I赤芍、川芎、撬仁、红花话血祛癀,并有协同作用f地龙通经括络。另外.印老认为多发性髓梗死是头瞄‘| 经|末闭塞,存在“障碍,必须予以疏通,故加^敷坚散结的梢瘴丸(元参、川贝母、川牡蛎)以及昆布、海藻、海浮石、夏枯草等,以疏通经鹱t扫除“障碍.促进康复。

1.28 牵正散四物汤台剂 (源于《杨氏家藏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药组成] 白附子 2克.僵蚕lO克.全竭6克,生地15克,赤芍1 5克.川芎10克.当归15克,桑枝3O克,丝瓜络10克,鸡血藤3O克
(功用) 祛风活血。
(主l皇状) 口眼歪斜,颜面麻痹。
[辨证要点] 本证系中风之中经络的轻症。症状仅见于头面,故称中络.口眼歪斜,颜面麻痹。
[适应证 颜面神经麻痹,脑梗死和脑出血后遗症等。
[加减法] 面麻痹甚者加苏木10克.并以炒香尉120克盛于布袋内t乘热熨麻痹之处。
[验案] 王某,女,81岁.中日友好医院病案号400999。初诊:1993年7月15日。主诉:口眼歪斜,口唇麻木半年。病史:半年来口眼歪斜,口唇及上肢麻木.语言蹇涩,左下肢活动不和,步履雏艰,记忆力下降,大便干结。1~2日1次检查:神情呆滞.口眼右辫,语言蹇涩,左倒上下肢肌力弱。舌淡苔白腻,脉弦。
辨证:风中血络。治法:理血祛风
处方:白尉子10克,僵蚕9克,全蝎6克,赤芍24克,当归15克,川芎1O克,生地12克,挑仁1 2克,红花lO克.生慧仁3O克,木瓜15克,防己l0克,天麻1O克,白蒺藜12克
7剂,每日1剂,承煎分2次服。
二诊:1993年7月22日。药后左下肢活动较前有力,口眼歪斜亦减轻,记忆力增强。舌根苔厚腻,脉弦。前方已效,继服原方加碱。
处方:白尉子12克,僵蚕9克,全蝎5克,生地15克,白芍18克,鸡血藤24克,当归l5克,川芎12克t桃仁9克.红花6克,桑枝24克t墼瓜络9克t姜黄l0克,天麻9克.钓藤24克。
7剂,每日1剂。承煎鞭。
随诊:患者连续服用上方1个月后.口眼歪斜恢复正常.语言流利.惟下肢活动尚欠有力.嘱其继服原方治疗.加强锻炼,力争痊愈。
[按塔j 本病主要由于面神经受到损害而产生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最常见者为面神经风湿性疾患及内耳疾病引起;此外,脑基底部炎症也可引炭本病中医认为本病主要由风中于络引起t属中风之轻症由于面络不通,因而引起麻痹不仁、弛张不用、口眼歪斜、肌肤不仁等症状。以白附子祛头面之风;僵蚕桔经络之风}垒蝎熄风解痉}挑仁四物汤活血桔风}桑枝、壁瓜络通经活络;天麻、钩藤平肝熄风解痉。

1.29 河间地黄饮子(源于《宣明论》)
[方葡组成熟地lO克t山萸内1O克,麦冬12克,石斛15克.远志6克.菖蒲10克,茯神10克,五昧子1臼克,内苁蓉10克t内桂3克,熟附片lO克,巴戟天10克。
[功用] 温补肝肾。
[主l症状] 四肢不收或下肢步伐不整,下地如躁棉花,易倒,手握不固。携物可自行丢弃.患肢肌肤有麻木感或闪电样痛,亦有语言不利者。舌淡,脉虚弱
[辨证l点] 本证是因肝肾两虚t肝主筋、肾主骨,筋骨不用,敞见肢体瘴痪、手足瘘废而不收引;阳气不能使气血布达于外.故肌肤麻木、甚则疼痛;由于肝所主之筋膜失去应有的作用,不能控制舌的运动.故语言不利。
适应证] 脊髓疾病、神经梅毒、脊髓痨。
(验案] 刘某,女,32岁,中日友好医院病案号855797。初诊;1993年7月12日主诉:双下肢共济失调7~8年,加重2~3年。病史患者七八年来双下肢瘗软无力。共济失调,走路如踩棉花。经常跌倒。生活不能自理,失眠多梦西医诊断为:慢性感觉性、共济失调性周围神经病变经长期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故来中医治疗。
检查:神志清楚,语言流利,步态不稳,不能直行,摇摇欲坠地舌质红,苔腻,脉弦细无力。
辨证:肝肾两虚,筋骨不荣。治法:温补肝肾处方:熟地12克.山萸内9克,石斛18克,麦冬l2克,五味子l0克,菖蒲l2克.远志6克.茯苓15克,菠苁蓉l0克,上官桂3克,熟尉片15克.巴戟天10克,丹参15克,鹿角(霜)胶9克(化冲) 7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二诊:1993年7月20日患者未来,其夫代述:药后两下肢走路较前有力,步态较前稍稳,要求继续服用上方。原方l4剂,服法同前
[按语] 该患者下肢无力.共济失调,步态不稳中医辨证属于肝肾两虚,筋骨失荣,故以内苁蓉、巴戟天、鹿角霜、内桂、尉子补肾壮阳;熟地、山萸内、五味子养肝敛气;石斛、麦冬生津;菖蒲、远志、茯苓益心气,醒神益智。全方滋肾养肝、益心宁神;由于患者病之己久,故需多服尚能取效。

1.30 除痰降火方(印氏方)
方药组成: (1)痰火郁结型;柴胡1 0克,黄萃12克,半夏lO克.青皮10克,积壳10克.竹茹12克,制南星6克,龙胆草10克,栀子l0克.合欢皮15克,夜交藤30克,葛根30克,礞石30克(先燕).珍珠母6O克(先煎)。
(2)痰火狂乱型:柴胡lO克,黄芩15克,半夏12克,青皮l0克,枳壳10克,竹茹12克,制南星6克,龙胆草lO克,栀子1O克,合欢皮13克,夜变藤3O克,葛根3O克.菖蒲lO克。远志6克。天竺黄1O克,礞石3O克(先煎),珍珠母6O克(先煎) 另服:礞石滚痰丸每日上午服10克。
[功用] 除痰降火
[主要症状](1)痰火郁结型:失眠乱梦,头脑昏胀而痛,心烦易怒,胁胀胃堵t白天困倦恩眠但不能睡,晚间精神倍增无睡意,多恩善虑,大便干结t舌苔白腻或黄腻,舌质略红.脉弦滑或弦数。
(2)痰火狂乱型:失眠乱萝,头痛昏胀,烦躁易怒渐转惊恐狂乱,不避亲疏,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
[证要点](1)痰火郁结型:本证系痰火内扰心神.上攻头脑故失眠多萝、头昏胀而痛;火郁于内扰乱心神。肝失疏泄则心烦易怒。由于阴阳动静美系紊乱,故夜间精神倍增、白天反困倦思寐而不能人睡。
(2)痰火狂乱型:本证系因痰火郁结发展至痰贞狂乱,痰火郁结阶殷表现为失眠乱萝纷纭,头痛昏胀.烦躁易怒而渐进发展为虐人狂乱.或表现为惊恐,或表现为狂乱不辨亲疏。
[适应征] 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辨狂抑郁症等。
[加藏法] 心烦甚加淡豆豉10克、莲子心3克;失眠甚者加炒枣仁l5克,柏子仁12克。
对痰火狂乱型加用礞石磙痰丸以通便下痰。治疗顽痰怪病。因此丸药有泻下作用.服后便前常有腹痛,如在夜间服可影响睡眠,故宜在上午服用,一般腹痛便泄则在下午.以保证夜间休息。
(验 案] 史某,女,2l岁.中日友好医院病案号897582 初诊:1993年6月28日。主诉:其父代述.精神错乱3个月病史:患者3个月来精神错乱,心倭不宁,急躁易怒,胡思乱想,失眠多梦。情感反常,在学校无端与同学争吵,甚至有时打骂他人,情绪
极不稳定。伴头痛、头晕,大便干燥。5月1日因哭闹不休麓送至北京安定医院。诊审i为。精神分裂症”,给予西药及电疗,住院l个月.因家属要求中药治疗而停服西药,自动出院。检查:神情呆滞.面色晦黯,心肺(一),肝牌未触及,神经系统检查未见病理体征。舌质淡.舌苔黄腻而干燥,根都剥落。脉滑。
辨证:痰火郁结,上扰清窍 西医诊断:精神分裂症。治法:除
痰降火
处方:柴胡l0克.黄芩12克,半夏15克,青皮lO克,枳壳10克,制南星6克.竹茹12克.龙胆草1O克,栀子10克.合欢皮15克,夜交藤3O克,葛根3O克,菖蒲10克,远志5克.礞石30
克(先煎).珍珠母60克(先煎)。
7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另服:礞石蒗痰丸9克,每日上午1次。
二诊:1993年7月5日。药后睡眠增进、梦亦减少,心烦减轻.惟仍有时头痛头晕.大便转溏、1日2次。舌根苔黄腻,脉弦滑。进舒肝泄火、潦痰开窍剂后.痰火新退,诸症减轻,继以原方加瓜萎仁l5克(打),以增强祛痰通便之力 7剂,每日1剂 另继服礞石蒗痰丸9克,每日1次。
三诊:1993年7月12日自诉药后技果甚好,精神振作,面有悦色,言谈如常人.头痛头晕消失,惟易激动兴奋,睡眠不实且多梦,手足心热,大便请、日1次。舌根苔黄腻.脉弦滑。证属痰火未尽.再拟除痰泄火,继续观察。
处方;柴胡10克,半夏l5克,黄芩l5克.青皮10克,枳壳10克.制南星6克,竹茹l2克,龙胆草10克,栀子l0克,合欢皮l5克.夜交藤3O克,葛根3O克.全瓜萎30克,菖蒲10克,远志6克,礤石30克(先煎),珍珠母6O克(先煎),
7剂,煎服法同前。
另服礞石蒗痰丸1o克.每日上午1次。
时值暑假,家属要求带药回原籍服用,嘱其坚持服药并注意精神修养,以期痊愈。
[按语] 精神分裂症以年青女性居多.其临床表现为多种形式的精神活动失调,一般以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与其所处环境间的严重不协调为特征。表现为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感知障碍,行为障碍以及人格改变等.一般没有意识障碍和智能缺损症状:本病属于中医“癫狂”的范畴,主要病因病机为气郁痰火,阴阳失调。印教授认为癫病常因寒痰蓄饮蒙蔽心窍而起,狂证常由气、火、痰,血等内扰心神所致,二者又可互相转化,痴癫特甚即发狂乱,狂病日久亦可转为癫痴。其治疗本病基本上采用自拟的除痰降火汤.并辅以礞石磙痰丸。该方舒肝行气以治本.泄火除痰以治标,痰火既除.肝气得舒,灵窍乃复。

1.31 抵当汤加味 (源于《伤寒论》,印氏加味)
方药组成:水蛭l2克.虻虫10克,桃仁12克,大黄9克,廑虫10克,地龙l5克.僵蚕lO克,全竭6克,螟蚣2条,花蕊石15克(先煎),
[功用] 化瘀活血。
主要症状:有脑外伤史,发作昏眩倒扑,抽搐强直,口角流涎,有时发出不寻常的叫号声,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大便干结。
[*证要点] 本证系因脑外伤导致瘀血停留,由于瘀血而导致“风象”的发生,故见昏眩倒扑,抽搐强直,口角流涎;瘀血内阻.腑气不通.故大便干结。
[适应证] 癫痫(外伤后继发性癫痫尤宜)、脑外伤后综合征、外伤性头痛等。
加减法:久病者可加元参15克,川贝母10克,生牡蛎30克(即消瘰丸),夏枯草l5克,昆布15克,海藻l5克.海浮石18克(先煎),以软坚散结、疏通经络,加强活血化瘀之力。
[验案] 王某,男,48岁,中日友好医院病案号542940。初诊 1992年5月11日。主诉:癫痫间断发作l6年。病史:1996年患一次感冒发烧之后,遂即出现阵发性抽搐,每次发作时似羊叫一声,旋即口吐白沫,抽搐,不省人事,数分钟后清醒已二便失禁,每月发作10余次。检查:神志清晰,语言流利,心肺( -).神经系统检查未引出病理体征 1989年天坛医院脑电图示:中度异常.脑血藏图示:流出较速.血管调节差,诊断为癫痫。舌质暗,苔少脉弦。
辨证:血瘀痰凝 。治法:化瘀散结。
处方:水蛭1O克,廑虫l2克.槐仁12克,川军6克.元参15克,川贝母12克,生牡蛎60克(先煎).生薏仁30克.木瓜15克.鸡血藤3O克,当归3O克.赤芍3O克.夏枯草15克.海藻15克.昆布1 5克,海浮石l8克(先煎) 该方以廑虫代虻虫即含下
瘀血汤(廑虫、桃仁 大黄),以增强活血化瘀之力。
7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二诊:1992年5月18日服上方至第6剂时大发作1次.似羊尖叫一声后双目上吊,抽搐,口吐白沫.2~3分钟后清醒.尿黄、便溏,每日2~3次,纳少舌苔黄.脉弦细下焦湿浊尚重,原方加木瓜15克以舒筋化湿。
7剂,每日1剂。
三诊:1992年5月25日药后于5月18日、19日各发作1次.20日发作2次,每次发病意识丧失1~2分钟,口吐白沫,无二便失禁,舌苔少,脉弦此系药后药邪抗争,初期由于邪气尚盛,往往出现症状一过性加重,表现为癫痫发作稍频或头痛加重;但继续服药,不仅发作逐渐减轻,而且完全可以控制,似成规律,故初诊就需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继以原方加减。
处方:水蛭12克,廑虫12克.桃仁1 2克,川军5克,元参l5克.川贝母10克.生牡蛎6O克(先煎).当归30克.赤芍30克.丹参3O克;郁金l5克.钩藤30克,白蒺藜1 5克,木瓜10克.生薏仁3O克.昆布1 5克,海藻15克.海浮石18克,(先煎) 7剂.
每日1剂,煎眠法同前。
随诊:1992年12月14日。患者一直坚持服用上方,癫痫未再发作.并能坚持正常工作。后又复查脑电图.亦恢复正常。
[按语] 癫痫是由于阵发性短暂的大脑功能异常,表现为阵发性意识改变或丧失,同时可伴有阵发性抽搐.感觉异常或行为障碍,并可反复发作。本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继发性的多由颅脑器质性病变所致.其病因较多,如脑外伤、脑肿癌、脑寄生虫、脑血管性病变等;原发性的原因不明.一般认为与遗传有关.目前尚无根治方法。
中医传统认为本病与“风有关,古有“羊痛风”之称,实指其突然昏扑、抽搐而言,印教授从癫痫患者脑电图异常悟出,大脑中会有“障碍,一者为瘀血凝聚.其次则为老痰凝结,属有形之邪,故治疗采取化瘀软坚的方法.尊“坚者削之和“血行风自灭”之旨,化瘀的主方是抵当汤(水蛭、虻虫、桃仁、大黄),软坚的主方是消瘰丸(玄参,川贝母、生牡蛎).用于临床,每获良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