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的安徽省淮南第十中学,近年来,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管理为抓手,紧紧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宗旨,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服务,使学校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 学校先后被授予“安徽省示范家长学校”、“省师德教育先进集体”、“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全市教育创新工作先进单位”、“第十五届市级文明单位标兵”、“市德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迈入了“淮南市示范性高中”的先进行列。 以“丰富内涵”收获“满溢书香” 淮南十中创办于1965年,坐落在淮水之畔、八公山麓。近年来,学校在尹玉强、张晓明两任校长的带领下,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形成了“砺志、勤奋、求真、文明”的优良传统,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学校现占地41亩,现有4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100多人,教职工159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46人,中学一级教师59人,硕士学历12人。 学校教育教学设备先进齐全,建有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师生阅览室、美术室、舞蹈室等先进的教育教学设施,拥有完备的250米环形跑道的运动场和男女生公寓,整个校园和教室均实现了广播系统和校园听力系统的全覆盖。一所书香浓郁、内涵丰富的现代化校园,成为了学子们理想的“学习乐园”。 走进该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广大教师精神风貌的代名词,也是该校树立终身学习意识的显著标志。为打造一支和谐、高效的书香型师资队伍,学校成立读书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读书月要求及奖励办法》、《书香年级组评比制度》、《书香学生评比制度》等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机制,持续做到了“两个坚持”和“四个一”。 “两个坚持”是:坚持每年5月和11月开展读书月活动;坚持在统一要求下的分类提升。也就是毕业班教师研读中高考考纲和考试说明,班主任侧重于德育管理,党员着重在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活动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四个一”是:全体教职工读一本有益于专业发展的书,撰写一本不少于8000字的读书笔记,一篇不少于3000字的读书心得或反思,进行一次旨在提升专业技能和教育教学水平的交流评比。 “书香读书”活动在该校得以井然有序开展的原因就在于:这里从领导到教师都善于研究教育,精心研究教学,善于用先进的教育思想统领学校的内涵发展。在该校,教师所学书目,由自己选;计划由自己排;方式由自己说;先进由自己推。到目前,连续八届的“读书月活动”,共评选出优秀读书笔记、优秀读书心得440篇;评选“书香教师”80名;“书香家庭”、“书香办公室”、“书香年级组”共75个。所有这些,为打造书香校园,丰富学校的品质内涵奠定了基础。 以“拓展读书”浸润“师生成长” “丰富内涵,提升素养”是淮南十中强化书香校园建设的一大亮点。该校采取“三三三”战略,助推教师发展。连续4年在暑期集中一周时间提升教职工责任意识、执行力的全员培训,邀请省市专家及校领导、相关科室负责同志作专题报告;连续4年在寒暑假开展6轮次的班主任专题培训;连续4年集中研讨中高考考纲和考试说明,对115名教师进行专业知识测试,全面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 为实现“拓展读书,亲子师生共读”的目标,学校要求教师的知识观变原来的“一桶水”为“长流水”,进而把“长流水”变成有益于学生发展成长的“鲜活水”。学校以此为依托把读书月活动向学生中延伸,向学生家庭延伸,实施了“八公山豆腐文化介绍”、“情系故土爱洒教育”等校本课程。走进该校,感受班级图书角建设、五月诗会、中华古诗词吟诵等活动,无不提升着学生的思想内涵,铸就着学生的人格形成。 几年来,学校向家长倡导亲子读书,共建“学习型”家庭。在学校连续七届开展的“学生读书月活动”中,共评出82个“书香家庭”、220名“书香少年”。有133人次的优秀作文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或在报刊上发表,获得省市各级征文比赛奖项达160多人次;有12个班级获市级表彰,110名学生受到“市级优秀学生干部”、“市级三好学生”表彰…… 以“三格培养”筑起“教师脊梁” 为打造师德师魂,他们还围绕教师培养的三个阶段,即合格阶段、升格阶段、风格阶段,抓师德、提师能、增师艺,极大地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核心竞争力,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探索了新路。 一是新教师的“合格”培养。学校积极引导青年教师做好角色转变,实施“合格”培养工程:即帮助教师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建立新教师业务成长档案,通过“备课与上课、听课与评课、作业与辅导”等专题实习,鼓励教师勤反思;签订“师徒合同”,新教师每人“交一份合格教案、上一堂研讨展示课、写一份教学反思、设计一个活动方案、组织一次公开班队活动、写一份全面工作总结”,激励新教师在教学中“合格”。 二是青年教师的“升格”培养。面对年轻教师多、教育教学经验有待提高的特点,学校开展“教学大练兵”活动,35周岁以下的教师全员参与,做到“四个一”。即撰写一篇教学设计、一篇教学反思、上一节公开课、进行一次演讲;青年教师做到“五个一”。即进行一节公开课、一次说课、一次师德演讲、一篇特色教案、一篇教育教学反思,以此促进师能,助推“升格”培养。 三是骨干教师的“风格”培养。学校本着“干着今天、准备明天、想着后天”的指导思想,使骨干教师实现“五子”登科。即选苗子、厚底子、定调子、搭梯子、压担子。通过这些举措,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展现。有7位教师代表淮南市参加安徽省竞赛取得显著成绩。其中刘娟、茆晓旭老师分获全国初中化学优质课一、二等奖,刘小艳老师填补了淮南市英语学科在省级优质课大赛评比中一等奖的空白,周玉同老师获全国物理优质课大赛二等奖,张善桥、方士成、蒋晓红、任洁等老师代表淮南市参赛分获省二、三等奖;段海燕、孙静等老师分获“全省模范教师”、“红烛杯”、“十佳教师”称号……正是这支优秀的师资队伍,为学校的发展奉献着聪明才智。 近4年,学校一举连拿淮南市教育局颁发的“完成指标奖”、“高考进步奖”、“高分贡献奖”、“质量提高奖”等4个大奖。2010年高考学校文、理本科达线完成率达到175%,2011年高考再次超额完成任务,2012年高考又创新佳绩:有78人达本科线走进了高等教育学府,成为了一所备受百姓赞誉的品牌学校。近4年,高初中各年级学生参加毕业会考人数达100%,会考合格率高中达99%,初中巩固率达100%以上,各年级学生操行及格率均在99%以上,差生转化率达90%以上,优秀率达70%以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