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趣味古文译注1

 liubaoliang 2013-01-17

    前言

    这本书是专门为初学文言者编写的,目的是让他们多吃进一些文言材料,从而提高其阅读文言的水平,可以看作是一本基础训练教材,适于作为初高中学生和大学生的课外文言读物。

    从初中阶段开始,在语文课的教学中,文言文就占有了相当大的比例,从初中到高中,学生起码有六年的时间在经常地和文言文打交道。进入大学阶段,不少文科专业开设文言的课程,有的学校还把古代汉语课作为全校学生的公共选修课。文言文的教学总是在我国的中高等教育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文言的阅读水平也是衡量人们的知识结构、文化素养的一个重要尺度。

    但是,我国目前文言教学的效果却不容乐观,各级学生的文言水平在普遍下降,能够过了阅读关的人在受过教育的人们中可谓凤毛麟角。笔者专门从事大学中文系的古代汉语课教学十几年,对这一现状的感受颇深,初入学的学生文言水平起点越来越低,学习兴趣越来越淡,学习成绩一届不如一届。学生毕业之时,普遍达不到教学的最低要求,衣钵弟子不用想,登堂入室者也没有,严格说来,能入点门的也不多,恐怕大多数人是在文言的殿堂中胡乱转一圈,混到一个成绩就永世再不来光顾了。这种现状带来的后果,人们是可以想见的。

    文言教学的逐渐滑坡,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学生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他们后来却又当了教师,这就使全体国民的文言水平日见下降。举个例子来说,每年全国普通高考的语文试题中,文言题目占有一定的比重,但出题者往往对所选用的材料推敲不精,理解不准,作出一些错误的解释。参加评卷的许多教师都不同程度地不能把试题所提供的文言材料彻底读懂,恕直言,这类教师所占的比例还是很大的,能彻底读懂者也是凤毛麟角,学生答题的情况就更是可想而知。再比如文言的各种教科书,从中学的到大学的,其注解的失误也往往连篇累牍,年年重编重印,总是得不到纠正。这些事实都从大的方面说明了我国文言教学中存在的严重弊病。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除了时尚的冲击、教师水平的不够、教学方法的不科学、教学手段的落后、整体的教学研究薄弱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实没有引起人们注意,那就是教材内容中存在的问题。

    在中学的六年中,文言的教学主要是通过学习文章篇目,附带讲一些文言基础知识来进行的,在大学的基础课教学中,实际上也还是沿袭了这一模式,这种做法无疑是合理的,所以在文言的教学中,所选用的范文至关重要。笔者认为,文言课是一门语言技能课,所选用的教学材料要适应这门课的性质的要求;文言晦涩难懂,令初学者望而生畏,它的教学对象又大多是青少年,其性格还较为浮躁,心理状态还缺乏耐性,这就像给婴儿的药丸要裹上糖衣一样,更增加了对教学材料的特殊要求。那种没有趣味性的一般文言材料很难对学生产生吸引力,从而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反而会使他产生厌恶情绪,破坏学习的积极性,甚至还会影响到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过去的各种文言教材却恰恰都忽略了这一点,没有把趣味性作为选择教学材料的一条重要标准,违背了教学自身的特殊规律。

    过去人们在讨论中学语文课中的文言教学问题时,往往只是纠缠在教材中文言文比重的增减和课时分配的比例上,对于教材的内容则没有给予足够的注意,没有想到如何用饶有兴味来代替枯燥乏味,用事半功倍来代替事倍功半,用卓有成效来代替徒具形式,想出一个寓教于乐的办法来。

    有鉴于此,笔者在过去就十分注意收集一些有趣味性、有训练功效的古文片段,把它们用于教学之中,或者是设计成各种能够启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作业,或者是处理成各类能够考核出学生实际水平的试题,让学生在经过费力的咀嚼之后品尝到其中的香甜,收到有益的教学效果。

    在当前积重难返的情况下,还不可能一下子改变文言教材内容中的不合理现象,使我国的文言教学趋于科学化,规范化。作为一种补偿,我们编写了这本书,把它献给文言的初学者,在选文、注释、译文方面都照顾到读者对象的特殊性,尽量做到既能不枝不蔓,又能详尽具体。在中学的六年中坚持读完这本书,这对学生来说不算是什么负担,但其收获却是综合性的,具有长远的有益效应。

    笔者将听取来自各方的批评,读者如发现本书的不足和失误,万望告知,我将不胜荣幸和感谢。

                                                                                白平

                                                                          1995年10月17日

                                 公父文伯饮南宫敬叔酒

                                    《国语·鲁语》

    公父文伯饮南宫敬叔酒[1],以露睹父为客[2]。羞鳖焉[3],小,睹父怒。相延食鳖[4],辞曰[5]:“将使鳖长而后食之[6]。”遂出[7]。文伯之母闻之,怒曰:“吾闻之先子曰[8],祭养尸[9],享养上宾[10]。鳖于何有[11],而使夫人怒也[12]?”遂逐之[13]。五日,鲁大夫辞而复之[14]。

    【注释】[1]公父文伯:春秋时鲁国大夫,名歜(chù),季悼子之孙,公父穆伯之子。饮……酒:请……喝酒。南宫敬叔:鲁国大夫,名阅,孟僖子之子。[2]以:让。为:当。客:贵宾。古代的礼仪,酒席上要尊一人为客。[3]羞:进献(食品)。焉:代词,指露睹父。[4]延:邀请。食:吃。[5]辞:拒绝。[6]长:长大。之:它。[7]遂:便,就。[8]之:指下文的“祭养尸,享养上宾”。先子:古人称已去世的父亲为先子,这里指公父文伯的祖父季悼子。[9]祭:祭祀。养:尊奉。尸:古代祭祀时,要让一个活人代表死者接受祭祀,这个人就叫做尸,尸一般由臣下或死者的晚辈充任。[10]享:设宴招待宾客。上宾:贵客。[11]鳖于:于鳖,对于鳖。何:为什么。有:吝惜。[12]夫人:那个人,指露睹父。[13]逐:驱逐。之:他。[14]大夫:古代官职中的一类。周代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个等级;各个等级中又分为上、中、下三级。后来就把大夫作为担任官职者的称谓。辞:解释,说情。复之:让他回了家。复:返回。

    【译文】公父文伯请南宫敬叔吃酒,请来露睹父当贵客。席间给露睹父端来了一只鳖,这只鳖小,露睹父为此而生气了。大家互相邀请着吃鳖,露睹父拒绝说:“我要让这只鳖长大以后才吃它。”说着就起身出去了。公父文伯的母亲听说了这件事,生气地说:“我听你去世的祖父说过,祭祀时要尊奉尸,宴会上要尊奉贵宾。怎么会因为吝惜一只鳖,而惹得人家生气呢?”便把公父文伯赶出了家门。五天以后,鲁国的大夫们为他说情,母亲才答应让他回来。

                                       平公射鴳不死

                                      《国语·晋语》

    平公射鴳不死[1],使竖襄搏之[2],失[3]。公怒,拘[4],将杀之。叔向闻之[5],夕[6],君告之,叔向曰:“君必杀之。昔吾先君唐叔射兕于徒林[7],殪[8],以为大甲[9],以封于晋[10]。今君嗣吾先君唐叔[11],射鴳不死,搏之不得,是扬吾君之耻者也[12]。君其必速杀之[13],勿令远闻[14]。”君忸怩[15],乃趣赦之[16]。

    【注释】[1]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名彪。鴳(yàn):鸟名,鹑的一种。[2]竖襄:竖,奴仆;襄,这个奴仆的名字。搏:捕捉。[3]失:没有捉到,飞走了。[4]拘:关押。[5]叔向:晋国著名大夫。[6]夕:早晨拜见君主叫朝,傍晚拜见君主叫夕。[7]先君:古人称本国已去世的国君为先君。唐叔:周成王的弟弟,名叫虞,被封为晋侯,是晋国的第一代国君。兕(sì):古代兽名,皮厚,可以制铠甲。一说兕就是雌犀。徒林:地名。

[8]殪(yì):杀死。[9]以为:以(之)为,用它做成。以,用。为,做。[10]以:因而。[11]嗣:继承。

[12]是:此。扬:张扬,扩散显露。吾君:对君主的亲切称呼。耻:羞耻,不光彩。[13]其:请。

[14]勿:不要。令:让,使得。远闻:传播到远处。[15]忸怩(niǔní):惭愧的样子。[16]乃:便。趣(cù):赶快。赦:赦免,释放。

    【译文】晋平公射鴳,没有射死,让他的仆人襄去捕捉,没有捉到,受伤的鴳又飞走了。平公很生气,把襄关押起来,准备杀死他。叔向听说了这件事,便在傍晚时去拜见平公,平公把要杀襄的事告诉了他。叔向说:“您必须杀掉他。在过去,我国的先君唐叔在徒林射兕,一箭就把兕射死了,用兕的皮做成了大铠甲,(他这样多才多艺,)因此被封到晋国当了国君。现在您继承了我们的先君唐叔的国君的地位,连一只鴳都射不死,派人去捉又没有捉到,这等于是在扩散张扬您的不光彩的事。请您一定赶快杀掉他,不要让这件事传播到到远处。”平公听了惭愧起来,便马上把襄释放了。

                                        范文子暮退于朝

    范文子暮退于朝[1],武子曰[2]:“何暮也[3]?”对曰[4]:“有秦客廋辞于朝[5],大夫莫之能对也[6],吾知三焉。”武子怒曰:“大夫非不能也,让父兄也[7]。尔童子[8],而三掩人于朝[9],吾不在晋国,亡无日矣[10]。”击之以杖[11],折委笄[12]。

    【注释】[1]范文子:晋国大夫,名燮,也称为士燮。暮:晚。退:从重要的场所或尊者面前离开。于:从。朝:朝廷。[2]武子:名会,也称为士会,是士燮的父亲。[3]何:为什么。也:呢。语气词,表示疑问。

[4]对:回答。一般用于地位低的人回答地位高的人的问话,或用于回答地位相当的人的问话。[5]廋(sōu)辞:隐语、谜语之类的话。“廋”本来是“隐藏”的意思。辞:言词。于:在。[6]莫之能对:等于说“莫能对之”,没有人能回答他。莫:没有人。之:他。对:回答。[7]让:谦让。父兄:指年长的人。[8]尔:你。童子:未成年人。[9]掩:胜过,显示出比别人强。[10]亡:灭亡。这里指范氏家族在晋国的地位和安全而言。无日:没有多少日子。矣:了,啦。[11]以:用。[12]委:古人头上戴的一种冠。笄(jī):用来扎束头发并把冠和发髻固定在一起的簪子。

    【译文】范文子很晚才从朝廷上回来,父亲范武子问他说:“今天为什么回来得这么晚呢?”他回答说:“有一个秦国来的客人用隐语在朝廷上向大家发问,众大夫没有一个人能回答出他的问题,而我却能回答出其中的三条来”。武子生气地说:“众位大夫并不是真的不能,而是在谦让在场的年长者。你作为一个孩子,却三次在朝廷上表现出自己比别人强。我一旦离开了晋国(指自己去世),我们范氏家族的灭亡就指日可待了。”说着便用手杖打文子,把文子头上的簪子也打断了。

                                     赵简子问于壮驰兹

    赵简子问于壮驰兹曰[1]:“东方之士孰为愈[2]?”壮驰兹拜曰:“敢贺[3]。”简子曰:“未应吾问[4],何贺[5]?”对曰:“臣闻之:国家之将兴也[6],君子自以为不足[7];其亡也,若有余。今主任晋国之政[8],而问及小人[9],又求贤人[10],吾是以贺[11]。”

    【注释】[1]赵简子:名鞅,当时是晋国的执政之臣。于:向。壮驰兹:晋国大夫,据说他原来可能是吴国人。[2]士:对智者、贤者的通称。孰:谁。为:是。愈:贤,强,更好。[3]敢:大胆地,冒昧地。这是古人说话时表示自谦的礼貌用语。贺:祝贺。[4]应:回答。吾:我。[5]何:为什么。[6]兴:兴旺发达。也:语气助词。[7]君子: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自以为:认为自己。[8]主:春秋时,大夫被其臣民称为主。任:担负。政:政治事务。[9]小人:地位低的人。[10]求:访求,寻找。[11]是以:因此。是,此。以,因为。

    【译文】赵简子问壮驰兹说:“在东方国家的士人中,谁是最优秀的?”壮驰兹向简子跪拜行礼说:“我大胆地向你祝贺。”简子说:“你没有回答我的问题,为什么祝贺?”壮驰兹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的道理:国家将要兴旺发达起来,(是因为)当统治者的认为自己才干不足;国家将要灭亡,(是因为)统治者认为自己才干好像有余。现在您负责着晋国的政治事务,却向比您地位低的人询问,又访求贤人,因此我向您祝贺。”

                                     董叔将娶于范氏

    董叔将娶于范氏[1],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2]?”曰:“欲为系援焉[3]。”他日[4],董祁诉于范献子曰[5]:“不吾敬也[6]。”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7]。叔向过之[8],曰:“子盍为我请乎[9]?”叔向曰:“求系,既系矣[10]。求援,既援矣[11]。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注释】[1]董叔:晋国大夫。范氏:晋国贵族之一,董叔这里娶的是范宣子的女儿。[2]盍:何不。已:停止,放弃。[3]系援:依附,靠山。“系”本指捆绑,用绳索把两者结束在一起;“援”本指用手拉住。[4]他日:事后的一天。[5]董祁:董叔的妻子,夫家姓董,父家姓祁(“范”只是父家的“氏”),所以称她为董祁。范献子:名鞅,也称为士鞅,董祁是他的妹妹。诉:控告不满。[6]不吾敬:不敬吾,对我不礼貌。[7]执:拘押。纺:绑,用绳索吊起来。庭:庭院。[8]过:经过。[9]请:求情。[10]既:已经。系:捆绑。[11]援:董叔被吊在树上,像是他的手被绳子拉着,所以把他当时的情形戏称为“援”。

    【译文】董叔将要娶范氏家的女子为妻,叔向对他说:“范氏富贵,你为什么不放弃和他家结亲的打算呢?”董叔说:“我想通过结亲把他家和我的利益绑在一起,拉住他家作我的靠山。”婚后的一天,董叔新娶的妻子向她的哥哥士鞅诉说道:“董叔不尊重我。”士鞅便把董叔抓起来吊在了院子里的槐树上。叔向从树边经过,董叔向他说:“您为什么不替我去求个情呢?”叔向说:“你当初和他家结亲就是为了求得把你们两家的利益绑在一起,现在已经‘绑’起来了,你又想拉住他家做你的靠山,现在也‘拉’住了,你有欲望而得到了满足,又为什么要求情呢?”

                                     梗阳人有狱

    梗阳人有狱[1],将不胜,请纳赂于魏献子[2],献子将许之[3]。阎没谓叔宽曰[4]:“与子谏乎[5]!吾主以不贿闻于诸侯[6],今以梗阳之贿殃之[7],不可。”二人朝[8],而不退。献子将食,问谁在庭,曰:“阎明、叔褒在[9]。”召之[10],使佐食[11]。比已食[12],三叹。既饱,献子问焉,曰:“人有言曰,唯食可以忘忧。吾子一食之间而三叹[13],何也?”同辞对曰[14]:“吾,小人也,贪。馈之始至[15],惧其不足,故叹。中食而自咎也[16],曰:岂主之食而有不足?是以再叹[17]。主之既已食[18],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19]:属餍而已[20]。是以三叹。”献子曰:“善[21]。”乃辞梗阳人[22]。

    【注释】[1]梗阳:地名,在今山西省清徐县,当时是晋国贵族魏氏的领地。狱:诉讼。[2]纳:送给。赂:财物。魏献子:名叫舒,当时是晋国的执政者。[3]许:答应。[4]阎没、叔宽:都是晋国大夫。叔宽姓“女”,是晋国大夫女叔齐之子。[5]子:古代对人的敬称,这里相当于“您”。谏:劝阻。乎:吧。语气词。

[6]主:这里指魏舒。以:凭着。不贿:不收受财物。闻:闻名。[7]以:因为。殃:害。[8]朝:到朝廷去办公。[9]阎明、叔褒:古人有名,又有字,自称的时候称名,是表示谦虚,称呼别人则称字,是表示尊敬。阎没的字是“明”,叔宽的字是“褒”。[10]召:召唤,叫来。[11]佐:陪。[12]比:及,等到。[13]吾子:对人的亲切的称呼,相当于说“您”。[14]同辞:异口同声,两个人同时说一样的话。[15]馈(kuì):别人送来的食物。[16]咎:责备。[17]再:第二次。[18]既已:已经。[19]为:动词,这里指揣测。君子:这里指学识和道德都达到高的境界的人。[20]属(zhǔ):刚好,恰。餍(yàn):饱,足。已:止。[21]善:好。表示对别人所讲的意见的赞同。[22]辞:拒绝。

    【译文】梗阳人打官司,将要败诉,请求给执政大臣魏舒送财物进行贿赂,魏舒将同意接受。阎没对叔宽说:“我和您去劝阻主公吧。我们的主公在诸侯中以不贪财物而闻名,现在将因为梗阳人的贿赂而毁坏了他的名声,这是不好的。”他们两人到朝中去办公,故意留下来不走。魏舒将要用餐,问谁还在朝堂外面,他左右的人回答说:“阎没和叔宽还在。”魏舒叫他们进来,让他俩陪自己用餐。这顿饭从开始到吃完,俩人一共叹息了三次。吃饱以后,魏舒问他们说:“人们有句话说:只有吃饭可以使人忘掉忧愁。你们二位一顿饭之间却叹息了三次,这是为什么?”他俩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我们都是地位低贱的普通人,性格贪婪。饭食才端上来,我们就担心它不够吃,所以发出了叹息。在用餐中我们又暗暗责备自己最初想法的可笑,心里说:主公赐给我们的饭食,怎么会不够吃呢?因此又第二次叹息。主公吃完以后,请允许我们用小人之腹揣度君子之心:恰好吃饱就行了。因此又第三次叹息。”魏舒说:“讲得很对。”于是就拒绝了梗阳人的贿赂。

                                     晋阳处父侵蔡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晋阳处父侵蔡[1],楚子上救之[2],与晋师夹泜而军[3]。阳子患之[4],使谓子上曰[5]:“吾闻之,文不犯顺[6],武不违敌[7]。子若欲战,则吾退舍[8],子济而陈[9],迟速唯命[10]。不然纾我[11],老师费财[12],亦无益也[13]。”乃驾以待[14]。子上欲涉[15],大孙伯曰[16]:“不可。晋人无信[17],半涉而薄我[18],悔败何及[19]?不如纾之。”乃退舍。阳子宣言曰[20]:“楚师遁矣[21]。”遂归。楚师亦归。大子商臣谮子上曰[22]:“受晋赂而辟之[23],楚之耻也,罪莫大焉[24]。”王杀子上。

    【注释】[1]阳处父:晋国大夫,据说他的封地在今山西省太谷县阳邑。侵:进攻。蔡:春秋时的一个诸侯国,在今天的河南省上蔡、新蔡等地。[2]子上:楚国大夫,楚成王时担任令尹(令尹是楚国的执政大臣),曾经劝楚成王不要立商臣为太子,成王不听。商臣因此而对子上怀恨在心。[3]师:军队。泜(chí):河流名,在河南叶县东北,今名沙河。军:驻扎,扎营。[4]患:担心,惧怕。[5]使:派人。[6]文:文德,美德的总称。犯:触犯,对抗。顺:合理的,正义的。[7]武:武德,使用武力所应遵守的道义准则。违:躲避。[8]舍:驻扎。古代军队每天行军三十里,然后宿营,所以一天的行程也叫“舍”。[9]济:渡河。陈:布阵。[10]迟速:快慢,迟早。唯:请,希望。命:命令,指示。[11]然:这样。纾(shū):让开。[12]老师:使军队长期在外。[13]亦:也。[14]驾:指驾好战车。[15]涉:过河。[16]大孙伯:也称为成大心,楚国的大夫。[17]信:信用。[18]薄:迫,这里指进攻。[19]及:来得及。[20]宣言:宣扬,散布。[21]遁:逃走。[22]大子:太子;大,同“太”。太子是国君地位的法定继承人。谮(zèn):诬陷。[23]辟:避。[24]莫大焉:没有比这更大的。

    【译文】晋国的大夫阳处父带兵进攻蔡国,楚国的令尹子上援救蔡国,楚军和晋军隔着一条泜水驻扎着。阳处父害怕楚军,他派人对子上说:“我听说过这样的道理:有文德的人不伤害正义和公理,有武德的人不躲避自己的对手。您如果想和我作战,我就让我军后退三十里而驻扎,您渡过河来布阵,时间或早或晚,都请您命令。如果您不愿意这样的话,就放我军过河去布阵。像这样使军队长期对峙,耗费资财,也没有好处。”同时便让晋军驾好了战车等着使者的回音。子上要率军过河,大孙伯对他说:“不行。晋国人没有信用,如果我军渡到一半时,他们就对我们发动攻击,我们后悔失败还有什么用?不如放他们过来。”楚军就后退三十里而驻扎下来。阳处父到处散布说:“楚军被我们吓得逃跑啦!”便带着晋军返回晋国。楚军也就回国了。楚国的太子商臣在楚成王面前诬陷子上说:“子上因为接受了晋国的贿赂而躲避他们,这是我们楚国的耻辱。没有比这更大的罪过了。”楚成王便把子上杀掉了。

                                   齐懿公之为公子也

                                《左传·文公十八年》

    齐懿公之为公子也[1],与邴歜之父争田[2],弗胜[3]。及即位[4],乃掘而刖之[5],而使歜仆[6]。纳阎职之妻[7],而使职骖乘[8]。夏五月,公游于申池[9],二人浴于池,歜以扑抶职[10],职怒。歜曰:“人夺女妻而不怒[11],一抶女,庸何伤[12]?”职曰:“与刖其父而弗能病者何如[13]?”乃谋弑懿公[14],纳诸竹中[15]。归,舍爵而行[16]。齐人立公子元[17]。

    【注释】[1]齐懿(yì)公:春秋时齐国国君,名商人,桓公之子。为:作,当,身份是。公子:古代国君的儿子称为公子。[2]邴(bǐnɡ)歜(chù):人名。[3]弗:不,未。[4]及:到了。即位:就任国君的地位[5]掘:指挖开坟墓。刖(yuè):砍掉脚。[6]仆:驾车。[7]纳:占有女人。[8]骖(cān)乘:陪同乘车。[9]申池:当时齐国都城为临淄,其南城的西门名叫申门,这里指申门附近的池。[10]以:用。扑:用来打马的竹鞭。抶(chì):抽打。[11]女:你。[12]庸何:疑问代词,什么。“庸”与“何”同义。[13]与:比。病:怨恨。

[14]谋:策划。弑:臣民杀死君主,晚辈杀死长辈。[15]纳:放入。诸:之。[16]舍爵:在宗庙中祭奠祖先,并向祖先告别。[17]立:拥立……为君主。公子元:齐桓公之子,当时在卫国,被接回去立为国君,即齐惠公。

    【译文】在齐懿公还是公子的时侯,他和邴歜的父亲争夺田地,未能取胜。到他当了国君之后,就把已经死去了的邴歜的父亲从坟墓里挖出来,砍下了双脚,却让邴歜为自己驾车。懿公把阎职的妻子占为己有,却让阎职当自己的随车陪同。夏季的五月,懿公在申池游玩,邴歜和阎职在池中洗澡。邴歜用竹鞭抽打阎职,阎职生了气。邴歜说:“别人夺走你的妻子,你却不生气,我才打了你一鞭子,有什么关系?”阎职说:“我和那别人砍了他父亲的脚他也不怨恨的人相比,又怎么样?”他们便策划而杀害了懿公,把尸体放进了竹林中。然后回到家中,在宗庙里祭奠而告别了祖先之后便跑掉了。齐国人又拥立了公子元为国君。

                                 楚人献鼋于郑灵公

                                《左传·宣公四年》

    楚人献鼋于郑灵公[1]。公子宋与子家将见[2],子公之食指动,以示子家[3],曰:”他日我如此[4],必尝异味[5]。”及入,宰夫将解鼋[6],相视而笑。公问之,子家以告[7]。及食大夫鼋[8],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染指于鼎[9],尝之而出。公怒,欲杀子公。子公与子家谋先[10],子家曰:“畜老犹惮杀之[11],而况君乎[12]?”反谮子家[13],子家惧而从之[14]。夏,弑灵公。

    【注释】[1]鼋(yuán):一种大鳖,头有疙瘩,俗称癞头鼋。郑灵公:春秋时郑国国君,郑穆公之子,名夷。[2]公子宋:郑国公子,即下文的子公。子家:郑国公子,又称为公子归生。见:拜见君主。[3]以:把……示:给……看。[4]他日:从前。[5]异味:珍异的美味。[6]宰夫:厨师。解:宰杀,切割。[7]以告:把……告诉。[8]食:给……吃。[9]染:这里指蘸入。鼎(dǐnɡ):古代的一种烹饪器,常见者有三足两耳。[10]先:指先动手杀灵公。[11]犹:还,尚且。惮:怕,不愿意。[12]而况:何况。[13]谮(zèn):诬陷。[14]从:听从,顺从。

    【译文】楚国人给郑灵公献来了鼋。公子宋和子家将要去拜见灵公,公子宋的食指动了起来,他把正动着的指头给子家看,说:“从前我一这样,就一定能吃到珍异的美味。”他俩进去之后,见到厨师正要肢解鼋,俩人对视着笑了起来。灵公问他们为什么笑,子家把公子宋说的话告诉了灵公。到了给大夫们吃鼋的时候,灵公把公子宋叫来,却不给他吃。公子宋十分恼怒,把指头伸进鼎中蘸了一下,然后放在口中尝了一口就出去了。灵公十分生气,想要杀公子宋。公子宋和子家商量要先动手杀灵公,子家说:“牲畜老了,人们都不愿意杀它,何况是自己的君主呢?”公子宋就反过来在灵公面前诬陷子家,子家因为害怕而顺从了他。这年夏天,他俩一起杀害了灵公。

                                  王叔陈生与伯舆争政

                                  《左传·襄公十年》

    王叔陈生与伯舆争政[1],王右伯舆[2]。王叔陈生怒而出奔[3],及河[4],王复之[5],杀史狡以说焉[6],不入[7],遂处之[8]。晋侯使士匄平王室[9],王叔与伯舆讼焉[10]。王叔之宰与伯舆之大夫瑕禽坐狱于王庭[11],士匄听之[12]。王叔之宰曰:“筚门闺窦之人而皆陵其上[13],其难为上矣[14]。”瑕禽曰:“昔平王东迁[15],吾七姓从王[16],牲用备具[17],王赖之[18],而赐之騂旄之盟[19],曰:世世无失职[20]。若筚门闺窦,其能来东厎乎[21]?且王何赖焉?今自王叔之相也[22],政以贿成[23],而刑放于宠[24],官之师旅不胜其富[25],吾能无筚门闺窦乎[26]?唯大国图之[27]。下而无直[28],则何谓正矣[29]?”范宣子曰:“天子所右,寡君亦右之[30];所左[31],亦左之。”使王叔氏与伯舆合要[32],王叔氏不能举其契[33]。王叔奔晋。

    【注释】[1]王叔陈生:周代,最高统治者称为天子,也称为王,王的儿子称为王子,王的孙子称为王孙,王的叔父辈称为王叔。周王朝的执政大臣称为卿士,陈生和伯舆都是当时周灵王的卿士。政:处理政事的权力。

[2]王:指周灵王,名泄心。右:佑,帮助,向着。[3]出奔:向外国出逃。[4]及:到达。河:先秦时,“河”专指黄河。[5]复之:让他返回。[6]说(yuè)焉:使他高兴满意。说:悦。[7]入:指回国。[8]处之:让他居住在那里。处,这里指居住。[9]晋侯:周代,诸侯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晋国国君为侯爵,所以称为晋侯,这里指晋悼公,名周。士匄(ɡài):晋国大夫,即下文的范宣子。平:调解。王室:周王朝,朝廷。[10]讼:争辩谁是谁非。[11]宰:家臣中地位最高的人称为宰。瑕:读“xiā”。坐狱:诉讼,对质,双方互相辩论。王庭:天子的朝廷。[12]听:审察评判。[13]筚(bì)门闺窦(dòu):形容贫贱。筚门:柴门。闺窦:在墙上凿成的上锐下方形状的小窗户。陵:陵驾,压倒。上:贵族,地位高的人。[14]其:极,很。为:当。[15]平王:周平王,名宜臼,是周幽王的太子。幽王以前,周王朝的都城在镐京,历史上称为西周。平王即位以后,为了躲避戎族的威胁,将都城向东迁移到了洛邑,历史上称为东周。[16]从:跟随。[17]牲用:供祭祀用的纯色牲畜。备具:齐备。[18]赖:依靠,依赖。[19]騂(xīnɡ)旄(máo):赤色的牛,是古代重要的盟会时使用的牲。盟:天子或诸侯之间为了消除互相的怀疑而对神立誓并缔结约定的一种礼仪。结盟时所订立的约定文书也叫做盟。[20]世世:代代,永远。无:不。失职:失去职位。[21]其:岂,哪里。厎(dǐ):定居。[22]相:担任执政大臣。[23]政:政事。以:根据。贿:贿赂。成:决定,批准。[24]刑:刑罚。放:废,失效。宠:宠爱。[25]官:官府。师旅:这里指掌管各部门事务的官员。不胜:无法相比。[26]无:不。[27]唯:请,希望。大国:指晋国,因为士匄是代表晋国来从事调解的。图:评判。[28]下:地位低的人。直:有理。[29]谓:算是。正:公平。[30]寡君:在外国人面前对自己国家的君主的谦称。[31]左:贬,否定。[32]合:会合核对。要:对质的证辞。[33]举:提出。契:证据。

    【译文】王叔陈生和伯舆争夺周王朝的执政权力,周灵王支持伯舆,王叔陈生一怒之下离开了周王朝。他走到黄河边上时,灵王派人请他回来,还为了让他满意而杀掉了史狡。王叔陈生不肯回朝廷,便就地住了下来。晋悼公派士匄去调解周王朝的这一纠纷,王叔陈生和伯舆两家打开了官司。王叔陈生的家宰和伯舆的大夫瑕禽在朝廷上辩论对质,由士匄审核评判。王叔陈生的家宰说:“连柴门陋室的人都凌压起皇亲国戚来,我们这贵族也就太难当了。”瑕禽说:“过去平王向东方迁移国都,我们七大家族跟着天子迁来这里,祭祀用的牺牲用品都由我们提供的十分齐备,天子依靠了我们,因此赏给我们用赤牛定盟这样特殊的礼遇,盟约中说:‘随天子迁来的七大家族可以世世代代不失去现在的职位。’如果我们当初是柴门陋室的小户人家,哪里能迁来东方定居呢?况且天子又怎么会依靠我们呢?现在,自从王叔当了朝廷的执政大臣之后,政事的处理都根据贿赂的多少来决定,国家的刑罚也因为他所宠爱的人们弄权而失去了效力,官府中掌权的人都富得不能再富,我们能不变成柴门陋室的小户人家吗?请大国评判,如果说地位低的人就都没理,那还怎么能算公平呢?”士匄说:“天子支持谁,我国国君也支持谁;天子认为谁理亏,我国国君也认为谁理亏。”他让王叔陈生和伯舆两家当面对证,王叔一方提不出自己的证据。王叔陈生便跑到了晋国。

                                     卫侯为夫人南子召宋朝

                                     《左传·定公十四年》

    卫侯为夫人南子召宋朝[1]。会于洮[2],大子蒯聩献盂于齐[3],过宋野,野人歌之曰[4]:“既定尔娄猪[5],盍归吾艾豭[6]?”大子羞之[7],谓戏阳速曰[8]:“从我而朝少君[9],少君见我,我顾[10],乃杀之[11]。”速曰:“诺[12]。”乃朝夫人,夫人见大子,大子三顾,速不进[13]。夫人见其色[14],啼而走曰[15]:“蒯聩将杀余[16]。”公执其手以登台[17]。大子奔宋。尽逐其党[18],故公孟彄出奔郑[19],自郑奔齐。大子告人曰:“戏阳速祸余[20]。”戏阳速告人曰:“大子则祸余[21]。大子无道[22],使余杀其母。余不许,将戕于余[23]。若杀夫人,将以余说[24]。余是故许而弗为[25],以纾余死[26]。谚曰[27]:民保于信[28]。吾以信义也[29]。”

    【注释】[1]卫侯:指卫灵公,春秋时卫国国君,名元。南子:卫灵公夫人,本为宋国国君的女儿,在宋国时,曾与公子宋朝私通。[2]会:相会,见面,这里指当时齐、宋两国国君为了谋划救援晋国的范氏而举行的一次会面。洮(táo):地名,在今山东鄄城县西,当时是曹国的领地。[3]大子:太子。蒯聩:读音为“kuǎikuì”。盂:地名,当时是卫国领地。[4]歌:唱歌。[5]既:已经。定:使……满足安定下来。尔:你的。娄猪:发情期的母猪,这里喻指南子。[6]盍:何不,为什么不。归:送回。艾:年轻美貌。豭(jiā):未经阉割的公猪,这里喻指宋朝。[7]羞之:对此觉得羞耻。[8]谓:对,告诉。戏阳速:人名,是蒯聩的下属。

[9]朝:拜见。少君:对诸侯国国君的夫人的一种称谓。[10]顾:回头看,此指回头示意。[11]乃:就。[12]诺:好,行。表示应允、同意。[13]进:上前。[14]色:面容。[15]啼:哭叫。走:奔跑。[16]余:我。[17]执:拉着。台:高而上平的建筑物,供人登高远望。[18]遂:驱遂。党:同伙,党羽。[19]彄:读音为“kōu”。[20]祸:害。[21]则:才。[22]无道:违背道德规范。[23]戕(qiānɡ):杀害。[24]以:用。说:解脱。[25]是故:因此。为:做,干。[26]纾:缓,延迟。[27]谚:大众化的格言。[28]信:信用。[29]以:则,却是。信义:把道义作为信用的准则。

    【译文】卫灵公为了自己的夫人南子,派人到宋国去叫宋朝。当时齐、宋两国的国君正在曹国的洮相见,卫灵公的太子蒯聩到洮去向齐国献盂邑,他经过宋国的郊外,在郊外的人们向他唱歌,歌词中说:“已经安慰了你家发情的母猪,为什么还不归还我家年青漂亮的公猪?”蒯聩为此而感到羞辱,他对自己的下属戏阳速说:“你跟着我去拜见夫人,夫人接见我时,我回头示意,你就杀死她。”戏阳速说:“好的。”于是他们就去拜见夫人南子,南子接见蒯聩时,蒯聩三次回头示意,戏阳速却不上前动手。南子看到蒯聩的面色不对头,哭叫着逃跑,她喊道:“蒯聩要杀我!”灵公拉着她的手登上了台顶。蒯聩逃到了宋国。灵公把太子的亲信们全部赶出了卫国,所以公孟彄跑到了郑国,又从郑国跑到了齐国。蒯聩告诉人们说:“戏阳速害苦了我。”戏阳速告诉人们说:“太子才把我害苦了。太子胡作非为,让我杀他的母亲,我要是不答应,他将会杀害我;如果杀死了夫人,他又将会拿我当替罪羊,以便解脱他自己。因此我答应了他却不去做,好让自己多活几天。俗话说:‘人靠信用来保护自己’。我却是把道义作为信用的。

                                          公登城以望

                                     《左传·哀公十七年》

    初[1],公登城以望[2],见戎州[3],问之,以告[4]。公曰:“我姬姓也[5],何戎之有焉[6]?”翦之[7]。公使匠久[8]。公欲逐石圃[9],未及而难作[10]。辛巳[11],石圃因匠氏攻公[12]。公阖门而请[13],弗许。逾于北方而队[14],折股[15]。戎州人攻之。大子疾、公子青逾从公[16],戎州人杀之。公入于戎州己氏。初,公自城上见己氏之妻发美,使髡之[17],以为吕姜髢[18]。既入焉,而示之璧[19],曰:“活我[20],吾与女璧[21]。”己氏曰:“杀女,璧其焉往[22]?”遂杀之,而取其璧。

    【注释】[1]初:当初,原来。“初”字在古书中常用来表示对往事的追述。[2]公:指卫庄公,是当时卫国的国君,名蒯聩。城:城墙。[3]戎州:指戎族人居住的里巷。[4]以告:把……告诉。[5]姬姓:周王朝的建立者周武王姓姬,卫国的第一代君主是周武王的弟弟康叔,所以卫国君主也姓姬。[6]何戎之有:何有戎,哪会爱戎。何:哪里。有:亲,爱。[7]翦:毁灭。这里指毁坏其建筑,掠夺其财物等。[8]使:役使,使用。匠:木工。[9]逐:驱逐。石圃:卫国大夫。[10]难作:祸乱发生。[11]辛巳:古人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而纪日,这里的“辛巳”是十一月十二日。[12]因:利用,通过。[13]阖(hé):关闭。请:求情。[14]逾:翻越(城墙)。队:坠,掉下去。[15]股:大腿。[16]从:追随,跟从。[17]髡(kūn):把头发剃下来。[18]以为:把……作为。吕姜:庄公的夫人。髢(tì):假发。[19]璧:一种玉器,圆形,扁平,中心有孔,边阔大于孔径,是古代贵族用作朝聘、祭祀、丧葬时的礼器,也用作佩带的装饰。[20]活我:让我存活下来。[21]与:给。女:你。[22]其:能,会。焉往:到哪里去。

    【译文】当初,卫庄公登上城墙远望,看到了戎族人聚居的街巷,他向左右的人询问,人们把那里居住着戎人的情况告诉了他。庄公说:“我们是姬姓国家,为什么要对戎人友好呢?”便下令对那里进行破坏和掠夺。庄公役使木工时间过久;他又想把石圃驱遂出卫国,还没顾上办理,祸乱就发生了。十一月十二日,石圃利用对庄公不满的木工们进攻庄公,庄公关上宫门而向石圃求情,石圃不答应他的条件。庄公要翻越北面的宫墙逃走,却一失足掉到地上,摔折了大腿。戎族人进攻他,太子疾和公子青翻越宫墙跑出来追赶庄公,被戎族人杀死了。庄公逃进了戎族人己氏的家里。当初,庄公从城墙上看到己氏妻子的头发长得好看,便让人剃了下来,把它送给自己的夫人吕姜作假发。庄公逃进己氏家中之后,他拿出璧来求情说:“你让我活命,我把这只璧送给你。”己氏说:“我即使杀了你,璧又会跑到哪里去?”便杀死庄公,夺取了他的璧。

                                   公至自越

                            《左传·哀公二十五年》

    六月,公至自越[1],季康子、孟武伯逆于五梧[2]。郭重仆[3],见二子,曰:“恶言多矣[4],君请尽之[5]。”公宴于五梧[6],武伯为祝[7],恶郭重[8],曰:“何肥也?”季孙曰:“请饮彘也[9]!以鲁国之密迩仇雠[10],臣是以不获从君[11],克免于大行[12],又谓重也肥[13]?”公曰:“是食言多矣[14],能无肥乎?”饮酒不乐。公与大夫始有恶[15]。

    【注释】[1]公:指鲁哀公,当时的鲁国国君,名蒋。至:到。自:从。越:当时的诸侯国之一,在南方。鲁哀公在上年闰十月前往越国,共在外九个月。[2]季康子:即下文的季孙,名肥,是当时鲁国的执政大臣。孟武伯:鲁国大夫,名叫彘(zhì)。逆:迎接。五梧:地名,在鲁国南部边境。[3]仆:当御者,驾车。[4]恶言:坏话,[5]尽之:此指全部诘问,对质。[6]宴:举行宴会。[7]为:进行。祝:说敬酒祝寿的话。[8]恶:厌恶,怨恨。[9]饮彘:让彘饮酒,这里指因说话失误而罚酒。[10]以:因为。密迩(ěr):靠近。仇雠:敌人,这里指齐国。[11]不获:不得,未能。从:随从。[12]克:能够,得以。大行:远行。[13]谓:说。也:语气词,常用在人名之后,起调节语句节奏的作用。[14]是:这人,明指郭重,其实是指桑骂槐地说季康子和孟武伯。食言:把说出来的话又收回去,形容人不尊守诺言。[15]恶:矛盾,嫌隙。

    【译文】六月,鲁哀公从越国回到鲁国,季康子和孟武伯到五梧去迎接。郭重担任哀公的御者,预先会见了他们两位,然后对哀公说:“他俩说了您的许多坏话,请您全部质问他们。”哀公在五梧举行宴会,孟武伯在宴会上向哀公敬酒祝福,他怨恨郭重,便问郭重说:“你为什么吃得这么肥呢?”季康子说:“请君主罚彘喝酒!由于我们距离仇敌齐国太近,因此我俩未能跟随君主到越国去,得以免受长途跋涉的劳苦,怎么能说郭重走了这一趟反而吃肥了?”哀公指桑骂槐地说:“他这个人食言太多了,能不肥吗?”酒席上大家都不高兴,哀公和大夫们从此有了嫌隙。

                                     宋人有曹商者

                                    《庄子·列御寇》

    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1],其往也得车数乘[2],王说之[3],益车百乘[4]。反于宋[5],见庄子曰[6]:“夫处穷闾阨巷[7],困窘织屦[8],槁项黄馘者[9],商之所短也[10]。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11],商之所长也。”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12],舐痔者得车五乘[13]。所治愈下[14],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15]?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16]。”

    【注释】[1]使:出使。[2]往:前去。数:几。乘:辆。[3]说:悦,喜欢。[4]益:加,增。[5]反:返。

[6]庄子:庄周,战国时宋国人,曾任漆园吏,是当时的著名学者。[7]夫:发语词,表示提起议论。处:居住。穷:偏僻,不通畅。闾:民户聚居处,里巷。阨(ài):狭窄。[8]困窘:贫困窘迫。屦(jù):鞋。[9]槁:干枯。项:脖子。馘(xù):脸,脸面。[10]短:不如人处。[11]悟:感悟,说动。万乘之主:大国的君主。古代能够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便算是大国了。从:跟随。[12]痈(yōnɡ):毒疮。溃(kuì):本指水冲破堤坝,这里指弄破疖疮,使脓水流掉。痤(cuó):疖子。[13]舐(shì):舔。痔(zhì):痔疮,一种肛管疾病,重者流脓血。[14]愈:越。下:下作,不体面。[15]邪(yé):语气词。吗。[16]行:走开。

    【译文】宋国人有个叫曹商的,为宋王出使秦国,他去的时候,得到了宋王送给他的几辆车;秦王很喜欢他,又加赐给他一百辆车。回到宋国以后,他去见庄子说:“住在偏僻狭窄的街巷里,贫困窘迫,靠编织鞋子为生,饿得面黄肌瘦,这是我不如人的地方;一旦说动了大国的君主,身后就跟随着一百辆车,这又是我比人强的地方。”庄子说:“秦王有病叫医生来看,能弄破毒疮和疖子使脓血流掉的,可以得到他赏给的一辆车,为他用嘴把痔疮的脓血舔干净的,可以得到他赏给的五辆车,治病的手段越下作,得到的车子就越多。你难道是治他的痔疮了吗?为什么得到的车子这么多呢?你走远点吧!”

                                    跖之徒问于跖

                                    《庄子·胠qū箧》

    跖之徒问于跖曰[1]:“盗亦有道乎[2]?”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3]?夫妄意室中之藏[4],圣也[5]。入先[6],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7]。分均,仁也[8]。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9],天下未之有也[10]。”由是观之[11],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12],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13]。故曰:唇竭则齿寒[14],鲁酒薄而邯郸围[15],圣人生而大盗起。掊击圣人[16],纵舍盗贼[17],而天下始治矣[18]。夫川竭而谷虚[19],丘夷而渊实[20],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21]。

    【注释】[1]跖(zhí):古代有名的强盗首领。徒:部下。[2]亦:也。道:道德。[3]何适:到哪里。适,往。[4]妄:凭空。意:猜测。藏:收藏的东西。[5]圣:高明,超群。[6]入:进入,指进入被抢劫的人家。[7]知(zhì):智,聪明。[8]仁:无私,心地善良。[9]备:具备,齐备。[10]未之有:未有之。[11]是:此,这。[12]行:能够办成要办的事。[13]利:给……利益。[14]竭:揭,向上张开。[15]薄:味道淡,不浓郁。据说楚王会合诸侯,鲁国和赵国都给楚王献酒,鲁国的酒质劣,赵国的酒质醇,楚国负责管理酒的官员向赵国给自己要酒,赵国不给他。楚国的酒官怨恨,便把鲁国和赵国的酒互换以后进给楚王。楚王误以为赵国的酒不好,便出兵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另有一种说法是:鲁国国君给楚王送的酒味道不醇,楚王发怒,要折辱鲁君,鲁君不肯屈服,楚王便出兵去打鲁国。魏王老想出兵打赵国,又害怕楚国救赵,他见楚国正和鲁国交战,顾不上救赵国,便出兵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这些例子是说:张开嘴不是为了使牙齿受寒,却导致了齿寒的后果;鲁酒薄不是为了使邯郸被围,也导致了邯郸被围的后果;圣人在世不是为了使大盗产生,却也导致了产生大盗的后果;世间的各种事情,往往动机和效果是不一致的。[16]掊(pǒu)击:打击,抨击。掊:击破。[17]纵舍:释放,放任。[18]始:才。治:政治理想,社会安定。[19]川:河流。竭:枯竭。谷:山谷。[20]丘:山头。夷:平掉。渊:深潭。[21]平:安定太平。故:灾祸。

    【译文】跖的部下问跖说:“当强盗的也有道德吗?”跖回答说:“无论到什么地方能没有道德呢?能够凭空猜测出别人家中是否藏有值得抢劫的东西,这就是圣明;进入被抢劫的人家时冲在前面,这就是勇敢;撤退时留在后面作掩护,这就是侠义;懂得该不该采取行动,这就是智慧;分赃时公平无私,这就是仁德。以上五种美德不全都具备而能够成为大盗,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从这一问答来看,善人不学到圣人的学说不能立身,跖不学到圣人的学说不能成为大盗。天下的善人少而不善的人多,这就可见圣人给天下带来的好处少,而危害天下的时候却多。所以说,嘴唇张开,牙齿就会寒冷;鲁国的酒不香,而邯郸却被包围;圣人一产生,大盗也就出现了。打击圣人,放任盗贼,天下才能政治安定。河流枯竭,山谷就会空虚;山头削平,深潭就能填实。圣人死后,大盗就不会兴起,天下就太平而没有灾祸了。

                                         惠子相梁

                                      《庄子·秋水》

    惠子相梁[1],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2]:“庄子来,欲代子相[3]。”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4],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5],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6],非练实不食[7],非醴泉不饮[8]。于是鸱得腐鼠[9],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嚇[10]!’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嚇我邪[11]?”

    【注释】[1]惠子:惠施,宋国人,当时的著名学者,是庄子的好友。相梁:在梁国担任相。相:国家的执政大臣。梁:战国时期的魏国,因其都城在大梁,所以也称为梁国。[2]或:有人。谓:告诉。[3]代:取代[4]鹓(yuān)雏(chú):传说中与鸾凤同类的一种鸟。[5]发:出发。[6]非:除非。止:停驻。[7]练实:竹子的果实。[8]醴(lǐ)泉:甜美的泉水。[9]鸱(chī):鹞鹰。[10]嚇:象声词,表示鸱的怒叫声。[11]以:因为。嚇:动词,威胁,斥拒。邪:词气词,吗。

    【译文】惠子在梁国担任相,庄子前去见他。有人对惠子说:“庄子来这里,要取代你的相的职位。”于是惠子很害怕,(为了捉住庄子,)在大梁搜查了三天三夜。庄子自己去见他,对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雏,你了解它吗?那鹓雏,从南海出发,要飞到北海去,除了遇到梧桐树不歇息,除了竹子的果实不吃,除了醴泉的水不喝。在这时,有一只鹞鹰找到了一只已经腐烂的老鼠,鹓雏从它上空飞过,鹞鹰仰起头来看见了鹓雏,(它怕鹓雏来和它争食,)就怒吼了一声:‘嚇!’现在你也要因为你的梁国而‘嚇’我吗?”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1]。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2],是鱼之乐也[3]。”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4]?”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5]。子固非鱼也[6],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7]。”庄子曰:“请循其本[8],子曰‘女安知鱼乐’云者[9],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10],我知之濠上也。”

    【注释】[1]濠(háo):河流名,在安徽省凤阳县东北。梁:桥。[2]儵(chóu)鱼:鱼名,即小白鱼。从容:动词,跃起,运动。[3]是:代词,此。[4]安:哪里,怎么。[5]固:当然。[6]固:本来。[7]全:纯粹,毫无疑议。[8]循:寻,求。本:源头。[9]云:相当于“等等”,代指已经说过的话。[10]既已:已经。

    【译文】庄子和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儵鱼出来游动耸跃,这是鱼的乐趣。”惠子说:“你又不是鱼,哪里知道鱼的乐趣?”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理解鱼的乐趣?”惠子说:“我不是你,当然不理解你啦。你原本不是鱼,你不能理解鱼的乐趣,这就毫无疑问了。”庄子说:“请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上来,你说‘你(从)哪里知道鱼的乐趣’等等,实际上应该已经懂得我从哪里知道鱼的乐趣,反而又问我。我是从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啊!”

                                      魏莹与田侯牟约

                                     《庄子·则阳》

    魏莹与田侯牟约[1],田侯牟背之[2],魏莹怒,将使人刺之[3]。犀首公孙衍闻而耻之[4],曰:“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仇[5]。衍请受甲二十万[6],为君攻之,虏其人民,系其牛马[7],使其君内热发于背。然后拔其国[8],忌也出走[9]。然后抶其背[10],折其脊。”季子闻而耻之,曰:“筑十仞之城[11],城者既十仞矣[12],则又坏之[13],此胥靡之所苦也[14]。今兵不起七年矣[15],此王之基也[16]。衍乱人[17],不可听也[18]。”华子闻而丑之曰[19]:“善言伐齐者[20],乱人也。善言勿伐者[21],亦乱人也。谓伐之与不伐乱人也者,又乱人也。”君曰:“然则若何[22]?”曰:“君求其道而已矣[23]。”

    【注释】[1]魏莹:即魏惠王,名莹。田侯牟:即齐威王,姓田,名牟。齐国本来是周初功臣姜子牙的封国,战国时已经被其大夫田氏取代,所以姜姓齐国变成了田姓齐国,由于国君姓田,所以称齐国国君为田侯。约:订立盟约。[2]背:违背。齐威王二十四年,与魏惠王相见,订立盟约的事可能就在此时。齐威王二十六年,魏国包围赵国的邯郸,齐国出兵救赵,背约之事当指此。[3]刺:刺杀。[4]犀首:魏国官名,相当于后世的“虎牙将军”之类的名号。耻之:觉得这样做不光彩。[5]以匹夫从仇:用一般人的方式对付仇人。以:用。匹夫:普通人。从仇:报仇。[6]受:授。甲:铠甲,这里代指军队。[7]系:牵。[8]拔:攻克。国:首都。[9]忌:田忌,是当时齐国的相。[10]抶:用鞭抽打。[11]仞:古代计量高度和深度的单位,一说七尺为一仞,一说八尺为一仞。城:城墙。[12]者:语气助词,用在名词之后,起调整音节节奏的作用。[13]则:却。坏:毁坏。

[14]胥靡:服劳役的奴隶或刑徒。苦:不愿意。[15]兵:指战争。[16]王:王业,统一天下的大业。基:基础。

[17]乱人:违背正道或引导人犯错误的人。[18]听:听从。[19]丑之:义同“耻之”。[20]善言:善于论证,把……说得头头是道。[21]勿:不要。[22]然:这样。则:连词,那么。奈何:怎么办。[23]求:探求。道:世间万事万物的总规律。而已矣:就行了。

    【译文】魏惠王和齐威王订立了盟约,齐威王违背了约定,魏惠王很恼怒,要派人去刺杀他。犀首公孙衍听说了魏王的打算后觉得这样做不光彩,他对魏王说:“您作为一个大国的君主,却用普通人的方式去报仇!我请求您派给我二十万军队,我为您去攻打齐国,俘虏他们的百姓,牵回他们的牲畜,让他们的君主内心忧虑焦灼得背上发热生疮。然后攻克他们的都城。执政大臣田忌吓得逃往国外,然后用马鞭抽田牟的背,打折他的脊梁骨。”季子听说了公孙衍的话后觉得这个主意也很拙劣,他对魏王说:“要修筑十仞高的城墙,城墙已经修到十仞高了,却又要毁坏掉它,这是连最无知的奴隶都不愿意做的蠢事。现在我国已经有七年都没有发生过战争了,这是成就统一大业的良好基础。公孙衍是一个坏您的事的人,他的话是不能听的。”华子听说了季子的话后觉得他的见解也很愚陋,他对魏王说:“主张进攻齐国的,是坏您的事的人;主张不要进攻齐国的,也是坏您的事的人;认为持进攻与不进攻两种意见的人都是坏事者的人,同样又是坏您的事的人。”魏王说:“照你这么说来,那该怎么办?”华子说:“您只要懂得了凌驾于万事万物之上的道就行了。”

                                      庄周家贫

                                  《庄子·外物》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1]。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2],将贷子三百金[3],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4]:“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5],周顾视[6],车辙中有鲋鱼焉[7]。周问之曰:‘鲋鱼来[8],子何为者邪[9]?’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10]。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11]?’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12],激西江之水而迎子[13],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14],我无所处[15],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16]。君乃言此[17],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18]。’”

    【注释】[1]贷:借。粟:粮食。监河侯:据说即魏文侯,魏文侯是当时的魏国国君,名斯。[2]邑金:私人领地的百姓向领主交纳的赋税。[3]金:量词,计算货币的单位,一金为二十两。当时作为货币的“金”并不是现在的金子,而往往是青铜。[4]忿然:气愤地。忿:怒。作色:变了脸色。[5]中道:半路。[6]顾:回头。

[7]鲋(fù)鱼:鲫鱼。[8]来:语气词,表示呼唤。[9]何为者:为何者,做什么的。邪:语气词,呀。[10]波臣:水族。古人设想江海的水族也有君臣关系,其被统治的臣隶称为波臣。[11]岂:是否。活我:使我存活。哉:语气词,表示疑问。[12]且:将。南游:到南方去游说。[13]激:拦截水流。西江:四川的锦江,因为是从西向东流来,所以称为西江。[14]常与(yù):经常在一起的东西,这里指水。[15]所,地方。处:居住,存身。[16]然:就。耳:语气词,表示肯定。[17]君:您,对人的敬称。乃:竟然。言:说。[18]曾:还。索:找。枯:干。肆(sì):市场,店铺。

    【译文】庄子家境贫穷,所以去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说:“可以。我在年底将收到我自己领地上的百姓交来的赋税,到那时我借给你三百镒钱,行吗?”庄子气愤地变了脸色,对监河侯说:“我昨天到这里来的时候,在半路上听到有呼叫的声音。我回头看去,见车辙中有一条鲫鱼。我问它说:‘鲫鱼呀,你是干什么的呢?’它回答说:‘我是东海中的水族居民,您是否有一斗或几升水而救我活下来呢?’我说:‘可以。我将到南方去劝说吴国和越国的君王,让他们截住西江的水来迎接你,行吗?’鲫鱼气愤地变了脸色,它对我说:‘我失去了我不可片刻离开的东西,我现在没有地方存身。我只要得到一斗或几升水就活下来了,你却说这样的话,还不如早点到干鱼店去找我!’”

                                            宋元君

    宋元君夜半而梦人被发窥阿门[1],曰:“予自宰路之渊[2],予为清江使河伯之所[3],渔者余且得予[4]。”元君觉[5],使人占之[6],曰:“此神龟也。”君曰:“渔者有余且乎:?”左右曰:“有。”君曰:“令余且会朝[7]。”明日,余且朝,君曰:“渔何得[8]?”对曰:“且之网得白龟焉,其圆五尺。”君曰:“献若之龟[9]。”龟至,君再欲杀之[10],再欲活之[11],心疑[12],卜之[13],曰:“杀龟以卜[14],吉。”乃刳龟[15],七十二钻无遗策[16]。仲尼曰[17]:“神龟能见梦于元君[18],而不能避余且之网。知能七十二钻而无遗策[19],不能避刳肠之患[20]。如是,则知有所困,神有所不及也。”

    【注释】[1]宋元君:宋元公,春秋时宋国国君,名佐。夜半:半夜。被发:披散着头发。窥:蹑手蹑脚地探头张望。阿门:寝室的侧门。[2]予:我。自:来自。宰路之渊:水潭名。[3]清江:即夷水,在四川,因清彻见底,所以名为清江。使:出使。河伯:黄河之神。[4]渔者:打鱼的人。余且:人名。[5]觉:醒来。[6]占(zhān):用龟甲蓍草占卜,预测吉凶。[7]会朝:大臣集体在早晨拜见君主。这里指参加第二天的会朝。[8]渔:捕捞(水产)。何得:得何,得到了什么。[9]若:你。[10]再:两次。[11]活之:让它活下来。[12]疑:犹豫不决。[13]卜:古人用火灼龟甲,根据龟甲的裂纹来预测吉凶,叫做卜。[14]以:用来。[15]刳(kū):剖开,挖空。[16]钻:指占卜时在龟甲上钻孔。遗策:判断失误。[17]仲尼:孔子名叫丘,字是仲尼。[18]见(xiàn)梦:托梦。见:现,显现。[19]知(zhì):智,智慧。[20]患:灾,祸。

    【译文】宋元公在半夜里梦见一个披散着头发的人在寝室的侧门口窥视他,向他说:“我来自宰路之渊,我为清江之神到黄河之神那里办事,渔民余且把我捉住了。”元公醒来以后,让人占卜这个梦,占卜者说:“梦中的这个人是一只神龟。”元公说:“渔民里头有个叫余且的吗?”他左右的人回答说:“有。”元公说:“让余且在朝会时来见我。”第二天,余且前来朝见。元公说:“你打鱼时捉到了什么?”余且回答说:“我的网捕到了一只白龟,它的直径有五尺。”元公说:“把你的龟献给我。”余且把龟送来以后,元公两次想杀掉它,又两次想让它活着,心中犹豫不决,专门为此进行了占卜,占卜者说:“把它杀掉,用它的龟版来占卜,这样最吉利。”元公就把它杀掉了。用它的龟版占卜过七十二次,没有一次不灵验的。孔子说:“这只神龟能给元公托梦,却不能躲开余且的鱼网;它的智慧能够占卜七十二次而不误测,却不能避免被剖腹挖肠的灾祸。照此看来,智者也有被难住的时候,神者也有它办不到的事情。”

                                         楚有直躬

                                      《韩非子·五蠹》

    楚之有直躬[1],其父窃羊而谒之吏[2]。令尹曰[3]:“杀之。”以为直于君而曲于父[4],报而罪之[5]。以是观之,夫君之直臣,父之暴子也[6]。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7],仲尼问其故,对曰:“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8]。”仲尼以为孝,举而上之[9]。以是观之,夫父之孝子,君之背臣也[10]。故令尹诛而楚奸不上闻[11],仲尼赏而鲁民易降北[12],上下之利,若是其异也[13]。

    【注释】[1]之:疑是“人”字之误。直躬:人名。[2]窃:偷。谒(yè):报告。吏:官员。[3]令尹:当时楚国的执政大臣称为令尹。[4]以为:认为。直:正直诚实。曲:对不起。[5]报:判决。罪:处罚。[6]暴:凶,逆。[7]北:败逃。[8]身:我。莫之养:莫养之,没有人奉养他。[9]举:举荐。上:提拔。[10]背:叛,逆。[11]诛:杀。奸:犯罪行为。上闻:向上报告。闻:报告。[12]易:轻视,不怕。降北:投降败逃。[13]上下: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利:利益。若是其:如此地。其:助词,地。异:不同,矛盾。

    【译文】楚国有个叫直躬的人,他的父亲偷了别人的羊,他就报告了官吏。楚国的令尹说:“把他杀掉。”认为他对君主虽然诚实正直,却对不起自己的父亲,便判决而处罚了他。从这件事上来看,那些君主的忠臣,正是父亲的逆子。有个鲁国人跟着国君作战,上阵三次,他就逃跑了三次,孔子问他逃跑的原因,他说:“我还有老父亲在世,我要是战死就没有人养活他了。”孔子认为他孝顺,就向国君推荐而提拔了他。从这件事上来看,那些父亲的孝子,正是君主的叛臣。所以楚国的令尹杀了揭发者后,楚国的犯罪行为就没有人再向上报告了;孔子奖赏了临阵逃脱者后,鲁国的百姓就不再害怕投降敌人和临阵败逃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利益,就是如此地矛盾。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

                               《韩非子·说林上》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1]。孔子出,子圉入请[2],问客[3]。太宰曰:“吾已见孔子,则视子犹蚤虱之细者也[4]。吾今见之于君[5]。”子圉恐孔子贵于君也[6],因谓太宰曰[7]:“君已见孔子,亦将视子犹蚤虱也。”太宰因弗复见也。

    【注释】[1]见(xiàn):引见,介绍见面。商:周代的宋国是为商朝的遗民建立的诸侯国,所以宋国也被称为商。太宰:官名,执政大臣。[2]请:拜见。[3]问客:询问对客人(指孔子)的看法。[4]犹:如同。蚤虱:跳蚤和虱子。细:小。[5]今:将。[6]贵:重视,宠幸。于,介词,表示“被……”[7]因:便,就。

    【译文】子圉介绍孔子去见宋国的太宰。孔子见过太宰出来以后,子圉进去拜见,询问太宰对他所推荐的客人的看法。太宰说:“我见过孔子以后,就把你看得像跳蚤和虱子里边的最小的。我将把他介绍他去见国君。”子圉怕孔子受到国君的重用宠幸,就对太宰说:“国君见过孔子之后,也将会把您看得像跳蚤和虱子的。”太宰就不再向国君推荐孔子了。

                                             曾从子

    曾从子,善相剑者也[1]。卫君怨吴王[2],曾从子曰:“吴王好剑,臣请为吴王相剑,拔而示之[3],因为君刺之[4]。”卫君曰:“子之为是也[5],非缘义也[6],为利也。吴强而富,卫弱而贫,子必往[7],吾恐子为吴王用之于我也[8]。”乃逐之。

    【注释】[1]相(xiànɡ):鉴别优劣。[2]怨:恨。[3]示之:给他看。[4]因:乘机。[5]为(wéi):做,干。是:此,这件事。[6]缘:因为,出于。义:道义。[7]必:若,如果。[8]用:使用,施行。

    【译文】曾从子是一个会鉴别宝剑的人。卫国国君怨恨吴王,曾从子对他说:“吴王喜欢宝剑,我请你派我去给他鉴别宝剑,当我把剑拔出来给他看的时候,乘机为你把他杀死。”卫君说:“你做这样的事,不是出于道义,而是为了钱财。吴国强大而富有,卫国弱小而贫穷,你如果去了吴国,我担心你会为了吴王而把你的这一套伎俩使用到我的身上。”就把曾从子赶出了卫国。

                                    田驷欺邹君

    田驷欺邹君,邹君将使人杀之。田驷恐,告惠子。惠子见邹君,曰:“今有人[1],见君则_其一目[2],奚如[3]?”君曰:“我必杀之。”惠子曰:“瞽两目_[4],君奚为不杀[5]?”君曰:“不能勿_[6]。”惠子曰:“田驷东欺齐侯,南欺荆王[7],驷之于欺人[8],瞽也,君奚怨焉[9]?”邹君乃不杀[10]。

    【注释】[1]今:若。[2]_(jiá):闭上眼睛。见人时故意闭上一只眼睛,这是对人轻蔑戏弄的态度。[3]奚如:何如,怎么办。奚,何。[4]瞽:盲人。[5]奚为:何为,为什么。[6]勿:不。[7]荆王:楚王。当时的楚国也称为“荆”。[8]于:在……方面。[9]奚怨:何怨,为什么怨。[10]乃:才。

    【译文】田驷欺骗了邹国国君,邹君要派人去杀他。田驷很害怕,把这件事告诉了惠子。惠子去见邹君,对他说:“如果有个人,一见到您就闭上一只眼睛,您准备怎么办?”邹君说:“我一定要杀死他。”惠子说:“盲人见您时两只眼睛都闭着,您为什么不杀?”邹君说:“盲人没有办法不闭眼。”惠子说:“田驷在东方欺骗过齐国国君,在南方欺骗过楚国国君,他在骗人方面,要让他不行骗就像要让盲人不闭眼一样办不到,您为什么还要恨他呢?”邹君这才不打算再杀田驷。

                                      温人之周

    温人之周[1],周不纳客[2],问之曰:“客耶[3]?”对曰:“主人[4]。”问其巷而不知也,吏因囚之[5]。君使人问之曰:“子非周人也,而自谓非客,何也?”对曰:“臣少也诵《诗》曰[6]:‘普天之下,莫非王土[7]。率土之滨[8],莫非王臣[9]。’今君天子,则我天子臣也,岂有为人之臣,而又为之客哉?故曰主人也。”君使出之[10]。

    【注释】[1]温:地名,在今河南温县,当时是魏国的领地。之:往,到。周:战国时,各诸侯国国君都自称为王,与周王朝分庭抗礼,周王朝已经失去了对全国的统治力,其天子的地位也名存实亡,周室已经相当于一个诸侯国了。[2]纳:接纳,放进。客:这里指外国人。[3]耶(yé):吗。[4]主人:这里指本国人。[5]囚:拘押。[6]《诗》:《诗经》在古代只称为《诗》,下文所引的文句出自《诗经·小雅·北山》。[7]莫非:没有什么地方不是。[8]率土之滨:从土地的边缘算起,等于说四海之内。率:自,从。滨:边缘。[9]莫非:没有一个人不是。[10]出之:放出他来。

    【译文】有个温县人到了周国的都城,周国不放外人进入,盘问他说:“你是外国人吗?”他回答说:“我是本国人。”当问到他城内的街道名称时,他却回答不上来,官吏们就把他关押起来了。周君派人去问他说:“你不是我们周国的人,却说自己不是外国人,这是为什么呢?”他回答说:“我小时候念诵《诗经》,《诗经》上说:‘普天之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是天子的领土。四海之内,没有一个人不是天子的臣仆。’现在您是天子,我就是天子的臣民,难道能既是别人的臣仆,却又是他的外籍客人吗?”周君便派人把他放出了监狱。

                                    杨朱之弟

                              《韩非子·说林下》

    杨朱之弟杨布衣素衣而出[1]。天雨[2],解素衣,衣缁衣而反[3],其狗不知而吠之[4]。杨布怒,将击之。杨朱曰:“子毋击也[5],子亦犹是[6]。曩者使女狗白而往[7],黑而来,子岂能毋怪哉[8]?”

    【注释】[1]杨朱:战国时魏国人,字子居,是当时的著名学者之一。衣:穿着。素衣:白色的衣服。[2]雨(yù):下雨。动词。[3]缁(zī):黑色。反:返。[4]吠(fèi):狗吼叫。[5]毋(wù):勿,不要。[6]犹是:如此。[7]曩(nǎnɡ)者:以前。使:假如。女:汝,你的。[8]毋:不。

    【译文】杨朱的弟弟杨布穿着白色的衣服出了门。天下起了雨,他便脱掉白衣服,穿了一件黑衣服回到家中,他家的狗一时没有认出他,便对着他吼叫。杨布很生气,将要打狗。杨朱说:“你不要打它,你在遇到这种情况时也和它一样。如果在此之前你的狗出去时是白的,回来时却变成了黑的,你能不吃惊吗?”

                                   魏王遗荆王美人

                               《韩非子·内储说下》

    魏王遗荆王美人[1],荆王甚悦之[2]。夫人郑袖知王悦爱之也,亦悦爱之,甚于王[3],衣服玩好[4],择其所欲为之[5]。王曰:“夫人知我爱新人也,其悦爱之甚于寡人[6],此孝子所以养亲[7],忠臣之所以事君也[8]。”夫人知王之不以己为妒也[9],因为新人曰[10]:“王甚悦爱子,然恶子之鼻[11],子见王常掩鼻[12],则王长幸子矣[13]。”于是新人从之,每见王常掩鼻。王谓夫人曰:“新人见寡人常掩鼻,何也?”对曰:“不已知也[14]。”王强问之[15],对曰:“顷尝言恶闻王臭[16]。”王怒曰:“劓之[17]!”夫人先诫御者曰[18]:“王适有言[19],必可从命。”御者因揄刀而劓美人[20]。

    【注释】[1]遗(wèi):赠送。[2]甚:很。[3]甚:胜过。[4]玩好(hào):供玩赏的奇珍异宝。[5]择:挑选。所欲:所喜爱的。为:与,给予。[6]寡人:国君自己的谦称。[7]所以养亲:奉养父母的方式。养:奉养。亲:父母。[8]事:事奉。[9]以己为妒:认为自己妒忌。[10]为:谓,对。[11]然:但。恶:厌恶。[12]掩:遮。[13]长:长期。幸:爱。[14]已:太,很。[15]强:硬,逼着。[16]顷:不久前。尝:曾经。臭(xiù):气味。[17]劓(yì):割去鼻子。[18]诫:告诫。御者:陪侍在君主身边的人。[19]适:如果。[20]必可:必须。[21]因:便。揄(yú):抽出。

    【译文】魏王送给楚王一位美女,楚王非常喜欢她。楚王的夫人郑袖知道他喜欢这位女子,也表现得比楚王还更爱她,在衣服和珍宝方面,挑选她所喜欢的送给她。楚王说:“夫人知道我喜欢这个新来的女子,因而她对这个女子的喜爱比我还厉害,这和孝子奉养父母,忠臣事奉君主的所作所为是一样的。”郑袖知道楚王认为她不妒忌这位女子之后,便对这位女子说:“君王特别喜欢你,但嫌你的鼻子长得难看,你再见了君王以后,经常把鼻子用手遮起来,君王就会一直宠爱你了。”从此这个女子听了郑袖的话,每当见到楚王,总是遮着鼻子。楚王对郑袖说:“新来的女子见到我时常遮着鼻子,这是为什么呢?”郑袖回答说:“我不太知道。”楚王逼着问她,她回答说:“不久前她曾经说是因为讨厌闻您身上的气味。”楚王恼怒地说:“把她的鼻子割掉!”郑袖事先告诫过楚王身边的武士说:“君王如果有命令,你一定要照他的话办。”武士便抽出刀来把那位美女的鼻子割掉了。

                                燕人李季好远出

    燕人李季好远出,其妻私有通于士[1]。季突至[2],士在内中[3],妻患之[4]。其室妇曰[5]:“令公子裸而解发直出门[6],吾属佯不见也[7]。”于是公子从其计,疾走出门[8]。季曰:“是何人也?”家室皆曰[9]:“无有。”季曰:“吾见鬼乎?”妇人曰:“然[10]。”“为之奈何[11]?”曰:“取五牲之矢浴之[12]。”季曰:“诺。”乃浴以矢。

    【注释】[1]私:暗中,偷偷地。通:男女通奸。士:指成年男子。[2]突:突然。[3]内:指寝室。[4]患之:为此而担忧。[5]室妇:女仆人。[6]公子:对年青男子的敬称。裸:裸体。解发:披散头发。直:径直。[7]吾属:我们。佯:假装。[8]疾:急,快速。走:跑。[9]家室:指家里的人。[10]然:对,是的。[11]为之奈何:对此该怎么办。为,对。奈何:怎么办。[12]五牲:用作祭祀的五种动物,即牛、羊、猪、狗、鸡。矢:屎。浴:洗身体。

    【译文】燕国人李季喜欢外出远行,他的妻子偷偷地和一个男人私通。有一天,李季突然回来了,那个男人正在他家寝室里,李季的妻子很着急。她的女仆说:“让公子光着身子披散着头发径直从大门里跑出去,我们都假装说什么也没有看见。”于是那个男人听从了这个主意,快步跑着从大门出去了。李季问家里人说:“刚刚跑出去的那个人是谁?”家里的人都说:“我们没有看到什么人出去啊。”李季说:“我是看见鬼了吗?”女仆说:“是的。”李季说:“这该怎么办?”家里人说:“拿上牛、羊、猪、狗、鸡五种动物的屎洗身体(才能除掉邪气)。”李季就用这五种动物的屎洗了一个澡。

                                    齐中大夫有夷射者

    齐中大夫有夷射者[1],御饮于王[2],醉甚而出,倚于郎门[3]。门者刖跪请曰[4]:“足下无意赐之余隶乎[5]?”夷射叱曰[6]:“去[7]!刑余之人[8],何事乃敢乞饮长者[9]?”刖跪走退[10]。及夷射去[11],刖跪因捐水郎门霤下[12],类溺者之状[13]。明日王出,而诃之曰[14]:“谁溺于是?”刖跪对曰:“臣不见也。虽然[15],昨日中大夫夷射立于此。”王因诛夷射而杀之[16]。

    【注释】[1]中大夫:官员等级名,大夫分为上、中、下三等。[2]御:陪。饮:饮酒。[3]倚:靠,傍。郎门:宫中之门。郎,廊。[4]门者:守门者。刖跪:人名。刖,砍断足。跪,足。这个守门者是受过刖刑的人,所以称他为刖跪。请:请求。[5]足下:对人的敬称。无意:不想。余隶:余沥,剩下的酒。[6]叱(chì):责骂,呵斥。[7]去:走开。[8]刑余之人:受过肉刑而活下来的人。[9]何事:何故。乃:竟。长者:地位高的人。[10]走退:跑走。[11]去:离开。[12]捐:倾,倒。霤(liù):屋檐。[13]类:像,似。溺(niào):尿。[14]诃:斥责。[15]虽然:虽是如此。[16]诛:责罚。

    【译文】齐国的中大夫中有一个人叫夷射,有一次他陪齐王饮酒,喝得醉汹汹地走了出来,靠在了宫中的郎门上。守门的刖跪请求他说:“您不想赐给我点剩下的酒吗?”夷射呵斥他说:“走开!一个残废的刑徒,怎么竟敢向贵人要酒喝!”刖跪便跑走了。等夷射走后,刖跪便在郎门的屋檐下倒了些水,就像是有人在那里撤了尿似的。第二天齐王出来,便喝问说:“是谁尿在这里的?”刖跪回答说:“我没有看见。虽说如此,昨天中大夫夷射倒是在这里站过。”齐王便责骂夷射而把他杀掉了。

                                      卫人有夫妻祷者

    卫人有夫妻祷者[1],而祝曰[2]:“使我无故,得百束布[3]。”其夫曰:“何少也[4]?”对曰:“益是[5],子将以买妾[6]。”

    【注释】[1]祷(dǎo):向鬼神祈求福寿的一种仪式。[2]祝:向鬼神提出祈求的内容。[3]无故:没有不顺心的事。束:量词,捆。[4]何:为什么这么……[5]益是:比这多。益,增加。是,此。[6]以:用来。妾:女仆或小妻。

    【译文】卫国人有一对夫妻祈祷,妻子祷告说:“请让我没有不顺心的事,并且得到一百捆布。”丈夫说:“你怎么要得这么少呢?”妻子说:“比这多了,你将会用来买小老婆。”

                                    鲁阳文君将攻郑

                                   《墨子·鲁问》

    鲁阳文君将攻郑[1],子墨子闻而止之[2],谓阳文君曰[3]:“今使鲁四境之内[4],大都攻其小都[5],大家伐其小家[6],杀其人民,取其牛马狗豕布帛米粟货财[7],则何若[8]?”鲁阳文君曰:“鲁四境之内,皆寡人之臣也。今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夺之货财[9],则寡人必将厚罚之[10]。”子墨子曰:“夫天之兼有天下也[11],亦犹君之有四境之内也。今举兵将以攻郑,天诛其不至乎[12]?”鲁阳文君曰:“先生何止我攻郑也[13]?我攻郑,顺于天之志。郑人三世杀其父[14],天加诛焉,使三年不全[15]。我将助天诛也。”子墨子曰:“郑人三世杀其父而天加诛焉,使三年不全,天诛足矣。今又举兵将以攻郑,曰:‘吾攻郑也,顺于天之志’,譬有人于此[16],其子强梁不材[17],故其父笞之[18],其邻家之父举木而击之,曰:‘吾击之也,顺于其父之志’,则岂不悖哉[19]?”

    【注释】[1]鲁阳文君:鲁阳是春秋时楚国的一个县,在今河南省鲁山县。文君的个人领地在鲁阳,名叫公孙宽,是楚国司马子期的儿子,当时承袭了父亲的职位,担任楚国的司马。[2]子墨子:墨子名翟,鲁国人,一说为宋国人,是春秋战国之际的一位著名学者。作过宋国大夫,死于楚国。他的学生们尊称他为子墨子。止:阻止。[3]“谓”字后还应当有一个“鲁”字。[4]今使:假如。鲁:鲁阳也称为鲁。四境之内:指鲁阳全县。[5]都:大的城邑。[6]家:春秋时,诸侯的领地称为国,大夫的领地称为家。伐:进攻。[7]取:夺,抢。豕(shǐ):猪。帛:丝绸。货财:钱财。[8]何若:怎么办。[9]之:其,他们的。[10]厚:重。[11]夫:那。兼有:全部拥有。[12]天诛:天的责罚。其:岂。[13]何:为什么。[14]三世杀其父:前人认为“三”当作“二”,“父”当作“君”。世:代。郑哀公和郑幽公两代国君都是被杀死的。[15]全:完美,顺。不全:指国家多灾祸。[16]譬:像,好比。[17]强梁:蛮横凶暴。不材:不成器。[18]笞(chī):鞭抽或杖击。[19]悖(bèi):荒唐,荒谬,违背常理。

    【译文】鲁阳文君将要进攻郑国,墨子听说以后便去阻止他,对他说:“如果鲁阳全境之内,大城邑进攻小城邑,地位高的大夫进攻地位低的大夫,杀戮被攻者的百姓,夺取被攻者的牛马猪狗布帛粮食钱财,那该怎么办?”鲁阳文君说:“鲁阳全境之内,都是我的臣民,如果大城邑进攻小城邑,地位高的大夫进攻地位低的大夫,夺取弱者的钱财,我就一定要重重地处罚肇事者。”墨子说:“那老天爷全部拥有整个天下,也就像您拥有鲁阳全境一样。现在您出动军队,将要用他们进攻郑国,天对您的责罚难道不会到来吗?”鲁阳文君说:“先生为什么要阻止我进攻郑国呢?我进攻郑国符合天的意愿。郑国人杀死了他们的两代君主,天对他们施加责罚,使郑国三年都多灾多难,我将帮助天责罚他们。”墨子说:“郑国人杀死了他们的两代君主,天对他们施加责罚,使郑国三年都多灾多难,天的责罚已经够了。现在您又出兵,将要用军队进攻郑国,还说‘我进攻郑国符合天的意愿’,这就好像有这么一个人,他的儿子忤逆不成器,所以他用竹板打儿子,他邻居家的老父也举着木棍来打这个儿子,还说‘我打他,符合他父亲的意愿’。这难道不荒唐吗?”

                                  子夏之徒问于子墨子

                                   《墨子·耕柱》

    子夏之徒问于子墨子曰[1]:“君子有斗乎[2]?”子墨子曰:“君子无斗。”子夏之徒曰:“狗豨犹有斗[3],恶有士而无斗矣[4]?”子墨子曰:“伤矣哉[5]!言则称于汤、文[6],行则譬于狗豨[7],伤矣哉!”

    【注释】[1]子夏:卜商,字子夏,是孔子的学生。徒:学生。[2]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斗:争斗。

[3]豨:猪。犹:尚且,还。[4]恶:岂,哪里。[5]伤:可悲,令人惋惜。矣哉:语气词,表示感叹。[6]称:称道。汤:商王朝的建立者,也称为天乙、成汤。文:指周文王,名昌,是周王朝的奠基人。成汤和周文王都是古人推崇的圣人。[7]譬:相比。

    【译文】子夏的学生问墨子说:“君子有好争斗的性格吗?”墨子说:“君子没有好争斗的性格。”子夏的学生说:“猪狗都有好斗的性格,作为一个士人,怎么能没有好斗的性格呢?”墨子说:“可悲呀!你们言谈时总称道商汤和周文王这样的圣人,行为上却和猪狗相比,可悲呀!”

                                    有游于墨子之门者

                                    《墨子·公孟》

    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1],身体强良[2],思虑徇通[3]。欲使随而学,子墨子曰:“姑学乎[4],吾将仕子[5]。”劝于善言而学[6]。其年[7],而责仕于子墨子[8],子墨子曰:“不仕子。子亦闻夫鲁语乎[9]?鲁有昆弟五人者[10],其父死,其长子嗜酒而不葬[11]。其四弟曰:‘子与我葬,当为子沽酒[12]。’劝于善言而葬。已葬,而责酒于其四弟,四弟曰:‘吾未予子酒矣[13]。子葬子父,我葬吾父,岂独吾父哉?子不葬,则人将笑子[14],故劝子葬也。’今子为义[15],我亦为义,岂独我义也哉?子不学,则人将笑子,故劝子于学。”

    【注释】[1]游:来往,交游。[2]强良:壮健。[3]思虑:思维。徇(xùn)通:敏捷通达。徇:敏捷。

[4]姑:请。[5]仕:作官。这里指推荐作官。[6]劝:勉励,激励。善言:对自己有利的话。[7]其(jī)年:期年,一周年。[8]责:索要,要求。[9]夫:那。鲁语:鲁国流传的故事。[10]昆:兄。[11]嗜(shì):过分偏爱。[12]当:将。沽(ɡū):买。[13]未:不。予:给。[14]笑:嘲笑。[15]为义:做合于道义的事。

    【译文】有一个来往于墨子门上的人,身体健壮,思维敏捷通达。墨子想让他跟随自己学习,便对他说:“请你学习吧,我会推荐你当官的。”他被墨子的这些好话激励着而学习起来。一年之后,他要求墨子推荐他当官。墨子说:“我不推荐你当官。你听说过鲁国的故事吗?鲁国有兄弟五个人,他们的父亲死了,大儿子贪酒而不埋葬父亲,他的四个弟弟说:‘你和我们一起埋葬父亲,我们将给你买酒。’他在这些好话的激励下埋葬了父亲。埋葬完毕以后,他向四个弟弟要酒,弟弟们说:‘我们不给你酒。你埋葬你的父亲,我们埋葬我们的父亲,难道只是属于我们的父亲吗?你不埋葬父亲,别人就会嘲笑你,所以我们才激励你和我们一起埋葬。’现在你做道义的事,我也做道义的事,难道道义只是属于我一个人的吗?你不学习,别人就会嘲笑你,所以我才激励你学习。”

                                       晏子使吴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晏子使吴,吴王谓行人曰[1]:“吾闻晏婴,盖北方辩于辞[2],习于礼者也。命摈者曰[3]:‘客见,则称天子请见。’”明日,晏子有事,行人曰:“天子请见。”晏子蹴然[4]。行人又曰:“天子请见。”晏子蹴然。又曰:“天子请见。”晏子蹴然者三,曰:“臣受命弊邑之君[5],将使于吴王之所,以不敏而迷惑[6],入于天子之朝,敢问吴王恶乎存[7]?”然后吴王曰:“夫差请见。”见之以诸侯之礼。

    【注释】[1]吴王:春秋时吴国国君,名夫差。当时北方各诸侯国都算是周王朝的属下,而南方的楚、吴、越三国则自称为“王”,与周朝分庭抗礼,北方各国却并不承认他们的“天子”地位。行人:负责外交事务的官员。[2]盖:确实。辩:能言善辩。辞:辞令,言辞。[3]摈(bìn)者:傧者,接引宾客的人。[4]蹴(cù)然:惶恐不安的样子。[5]弊邑:在外人面前对自己国家的谦称。[6]不敏:愚钝,办事不干练。[7]恶(wū):哪里。存:在。

    【译文】晏子出使吴国,吴王对负责外交事务的官员说:“吾听说晏婴确实是北方言谈雄辩,通晓礼仪的人。你告诉接送外宾的人说:‘客人来求见,就声称天子请他进去相见。’”第二天,晏子有事要见吴王,负责外交事务的官员对他说:“天子请你进去相见。”晏子显出惶恐不安的样子。楚方的外交官又说:“天子请你去相见。”晏子又显出惶恐不安的样子。外交官又说:“天子请你去相见。”晏子接连三次表现出惶恐不安的样子,他说:“我受我国国君的派遣,将要到吴国国君那里去办事,由于愚钝糊涂,竟误入了天子的朝廷。冒昧地打听一下,吴王在哪里?”到这时,吴王只好让人传话说:“夫差请你进去相见。”用诸侯会见外国宾客的礼仪会见了晏子。

                                        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1],以晏子短[2],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3],而延晏子[4]。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导从大门入[5],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晏子对曰:“临淄三百闾[6],张袂成阴[7],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8],何为无人[9]?”王曰:“然则子何为使乎?”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10],其贤者使使贤王[11],不肖者使使不肖王[12]。婴最不肖,故直使楚矣[13]。”

    【注释】[1]晏子:春秋时齐国的著名大臣,名婴,字平仲。使:出使。[2]以:因为。短:矮。[3]为:设。[4]延:邀,请。[5]傧(bìn)者:接引宾客的人。更:改。导:引导。[6]临淄:地名,是当时齐国的都城。闾:居民管理单位,二十五家为一闾。[7]袂(mèi):衣袖。阴:阴天。[8]比:并。继踵(zhǒnɡ):接踵,走路时一个紧跟着一个。踵:脚。[9]为:谓。[10]命使:委任使者。主:针对。[11]使使:让出使。

[12]不肖:不贤,庸劣。[13]直:只能。

    【译文】晏子出使楚国,因为晏子身材矮,楚国人在大门的旁边设了一个小门,请晏子从这个小门进去。晏子不肯进,他说:“出使狗国的人才进狗门,现在我出使楚国,不应当从这样的门进入。”带他进宫的人改从大门把他领进去,见到了楚王。楚王对他说:“你们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回答说:“临淄城住着三百闾居民,大家都张开袖子,就会像阴天一样遮住日光,大家都挥洒汗水,就会像下雨一样满街是水,肩并肩,脚挨脚,到处都是人海,怎么能说没有人?”楚王说:“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派你当使者呢?”晏子回答说:“我们齐国委派使者都针对不同的对象:有才能的人,就让他出使有贤明的君主的国家;才能庸劣的人,就让他出使有庸劣的君主的国家。我最无能,所以只能到楚国来。”

                                      晏子将至楚

    晏子将至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1]。今方来[2],吾欲辱之[3],何以也[4]?”左右对曰:“为其来也[5],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6]?’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7],吏二缚一人诣王[8],王曰:“缚者曷为者也[9]?”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10]?”晏子避席对曰[11]:“婴闻之,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12],叶徒相似[13],其实味不同[14]。所以然者何[15]?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16]?”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17],寡人反取病焉[18]。”

    【注释】[1]习:娴熟。善于。辞:辞令,言谈。[2]方:正要。[3]辱:羞辱。[4]何以:用什么办法。[5]为:于,当。[6]坐:犯罪。[7]酣:饮酒尽兴,畅快。[8]诣(yì):进见,参见。[9]曷(hé):何。[10]固:本来。善:好,喜欢。[11]避席:离开坐位。[12]淮:淮河。枳(zhǐ):树名,也叫臭桔,似桔而小,果味酸苦,不能吃。[13]徒:只是。[14]实:果实。[15]然:这样。[16]得无:是不是。[17]非:不。所:可。熙:戏,开玩笑。[18]取病:自讨没趣。病:羞辱。

    【译文】晏子将要到达楚国,楚王听说以后,便对自己左右的人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正要到来,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左右的人回答说:“在他到来的时候,请让我们绑上一个人从君王的面前走过,君王就问我们说:‘那个犯人是干什么的?’我们就回答说:‘是一个齐国人。’君王再问道:‘他犯了什么罪?’我们就回答说:‘他犯的是盗窃罪。’”晏子到达后,楚王设宴招待晏子。大家酒兴正浓,有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来参见楚王,楚王说:“被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两个官吏回答说:“是一个齐国人,犯了盗窃罪。”楚王看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好偷盗吗?”晏子离开席位回答说:“我听说,桔树生长在淮水南面就是桔树,生长到淮水北面就成了枳树,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同。成为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水土不同。现在百姓生长在齐国就不偷盗,进入楚国后就偷盗,是不是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好偷东西了呢?”楚王笑着说:“对于圣人,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龙与孔穿会赵平原君家

                                《公孙龙子·迹府》

    龙与孔穿会赵平原君家[1]。穿曰:“素闻先生高谊[2],愿为弟子久,但不取先生以白马为非马耳[3]。请去此术[4],则穿请为弟子。”龙曰:“先生之言悖。龙之所以为名者[5],乃以白马之论耳[6],今使龙去之,则无以教焉[7]。且欲师之者[8],以智与学不如也,今使龙去之,此先教而后师之也。先教而后师之者悖。且白马非马,乃仲尼之所取[9]。龙闻楚王张繁弱之弓[10],载亡归之矢[11],以射蛟兕于云梦之圃[12],而丧其弓[13]。左右请求之[14],王曰:‘止。楚人遗弓[15],楚人得之,又何求乎?’仲尼闻之,曰:‘楚王仁义而未遂也[16]。亦曰人亡弓[17],人得之而已,何必楚?’若此,仲尼异‘楚人’于所谓‘人’[18]。夫是仲尼异‘楚人’于所谓‘人’[19],而非龙异‘白马’于所谓‘马’者[20],悖。先生修儒术而非仲尼之所取[21],欲学而使龙去所教,则虽百龙[22],固不能当前矣[23]。”孔穿无以应焉[24]。

    【注释】[1]龙:公孙龙,战国时赵国的著名学者,字子秉。孔穿:字子高,是孔子的后代。会:相见。平原君:战国赵武灵王的儿子,名叫赵胜,担任赵国的相,号为平原君。相传养有食客三千人,所以其家为人才荟萃之所。[2]素:一向,久。谊:议,议论。[3]但:只。取:赞同。耳:而已。[4]去:放弃。术:学术观点。

[5]为名:成名。[6]乃:就是。以:由于。[7]无以:不能。[8]且:况且。师之:以之为师,把……作为老师。

[9]乃:本来是。[10]张:拉开弓。繁弱:古代的一种良弓。[11]载:安放,装上。亡归:古代的良箭,也写作“忘归”。矢:箭。[12]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兕:古代的一种兽,一说即雌犀,皮可以做铠甲。云梦:楚国境内的薮泽名。圃:这里指草泽之地。[13]丧:丢失。[14]求:寻找。[15]遗:遗失。[16]遂:全部,达到完善。[17]亡:丢失。[18]异:区别,认为……不同。[19]夫:发语词。是:肯定,赞同。[20]非:否定,反对。

[21]修:从事,学习研究。儒(rú):孔子创立的一个学术派别。[22]虽:即使。[23]固:也。当前:在前头,领先。[24]应:对答。

    【译文】公孙龙和孔穿在赵国的平原君家见了面,孔穿说:“一直听人说起先生高明的议论,我想当您的学生已经很久了,只是不赞成先生认为‘白马’不是‘马’的主张。请您放弃这一观点,我就请求当您的学生。”公孙龙说:“先生的这话荒谬。龙之所以能成名,就是由于提出了‘白马’不是‘马’的学说,现在你让我放弃它,我就不能教你什么了。况且要把别人作为自己的老师,是因为自己的智慧和学问都不如别人,现在你让我放弃自己的见解,这就是你先教导了我,然后让我当你的老师;先教导别人,然后又让别人当自己的老师的做法是荒谬的。并且‘白马’不是‘马’的观点,本来是孔子所赞同的。我听说楚王拉开繁弱之弓,装上忘归之箭,在云梦泽中射蛟和兕,却不慎丢失了这张弓。他左右的人请求为他去寻找,楚王说:‘不要去找。楚国人丢了弓,还是楚国人拣到它,又何必去往回找呢?’孔子听到了这件事后说:‘楚王是仁义的,但还没有达到最高尚的境界,也就说人丢了弓,还是人拣到它就行了,为什么一定要加一个“楚”字呢?’照此看来,孔子认为‘楚人’和他所说的‘人’不同。赞同孔子认为‘楚人’和他所说的‘人’不同的观点,却否定我关于‘白马’和我所说的‘马’不同的观点,这种做法是荒谬的。先生学习和研究儒学,却反对孔子所赞成的观点;想要向我学习,却让我放弃教学的内容,这样一来,即使有一百个公孙龙,也不能比你强了。”孔穿不能对答。

                                      魏昭王问于田诎

                                    《吕氏春秋·审应》

    魏昭王问于田诎曰[1]:“寡人之在东宫之时[2],闻先生之议曰[3]:‘为圣易[4]。’有诸乎[5]?”田诎对曰:“臣之所举也[6]。”昭王曰:“然则先生圣于[7]?”田诎对曰:“未有功而知其圣也,是尧之知舜也[8];待其功而后知其圣也,是市人之知舜也[9]。今诎未有功,而王问诎曰:‘若圣乎[10]?’敢问王亦其尧邪[11]?”昭王无以应。

    【注释】[1]魏昭王:战国时魏国国君,名遬。田诎(qū):魏国大夫。[2]东宫:古代的太子居住在东宫中,在东宫之时就是当太子之时。[3]议:议论,主张。[4]为圣:成为圣人。[5]诸:之。[6]举:言,说。

[7]于:乎,吗。[8]是:此。尧(yáo):上古时的帝王陶唐氏的号。舜(shùn):上古时的帝王,名重华,他继承了尧的地位。尧和舜都被后世认为是最英明的帝王。尧选择了舜为自已的接班人,后来就把自己的职位让给了他。[9]市人:普通人。[10]若:你。[11]其:那。

    【译文】魏昭王问田诎说:“我在东宫当太子的时候,听人传先生的议论说:‘成为圣人是容易的’,有这回事吗?”田诎回答说:“这话是我说的。”昭王说:“照这么说,先生是圣人吗?”田诎回答说:“还没有建立功业就知道他是圣人,这是尧对舜的了解;等他立了功然后才知道他是圣人,这是一般人对舜的了解。现在我还没有立过功,而君王却问我说:‘你是圣人吗?’我冒昧地问一下,君王也是那尧一样的人吗?”昭王回答不上来。

                                       楚有直躬者

                                  《吕氏春秋·当务》

    楚有直躬者,其父窃羊而谒之上[1],上执而将诛之[2],直躬者请代之[3]。将诛矣,告吏曰:“父窃羊而谒之,不亦信乎[4]?父诛而代之,不亦孝乎?信且孝而诛之,国将有不诛者乎?”荆王闻之,乃不诛也。孔子闻之,曰:“异哉[5],直躬之为信也!一父而载取名焉[6]。”故直躬之信不若无信。

    【注释】[1]谒(yè):报告。上:官吏。[2]执:拘捕。[3]直躬者:当作“直躬”,“者”字不应当有。代:替代。[4]亦:很。信:诚实。[5]异:怪。[6]载:再,两次。取:获取。名:名誉。

    【译文】楚国有个叫直躬的人,他父亲盗窃别人的羊,他把这件事报告了官府,官府把他父亲逮捕,将要依法处死,直躬请求替他父亲受刑。在将要行刑时,他求告官吏说:“父亲偷羊而我揭发了他,我这人不很诚实吗?父亲将要被杀而我代替了他,我这人不很孝顺吗?连既诚实又孝顺的人都要被处死,国家还有不该被处死的人吗?”楚王听到了他的话,就决定不杀他了。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奇怪呀,直躬的所谓‘诚实’!利用父亲的一件事,他就捞取了‘诚实’和‘孝顺’两个好名声。”所以,像直躬这样的“诚实”还不如他不诚实。

                                        空雄之遇

                                  《吕氏春秋·淫辞》

    空雄之遇[1],秦与赵相与约[2]。约曰:“自今以来[3],秦之所欲为,赵助之;赵之所欲为,秦助之。”居无几何[4],秦兴兵攻魏[5],赵欲救之,秦王不说[6],使人让赵王曰[7]:“约曰:‘秦之所欲为,赵助之;赵之所欲为,秦助之。’今秦欲攻魏,而赵因欲救之[8],此非约也[9]。”赵王以告平原君[10],平原君以告公孙龙。公孙龙曰:“亦可以发使而让秦王曰[11]:‘赵欲救之,今秦王独不助赵,此非约也。’”

    【注释】[1]空雄:地名。遇:相会。[2]相与:共同。约:订立条约。[3]以来:以后。[4]居:停。无几何:没有多久。[5]兴:出动。[6]说:悦。[7]让:责问,责备。[8]因:便。[9]非:违,违背。[10]以:把(这件事)……。平原君:赵国的相,姓赵,名胜。[11]发使:派出使者。

    【译文】在空雄会面时,秦国和赵国共同订立了条约,条约上说:“从今以后,秦国有想要做的事,赵国就帮助他;赵国有想要做的事,秦国也帮助他。”过了不多久,秦国出兵进攻魏国,赵国要援救魏国,秦王对此不满意,派人责备赵王说:“我们订立的条约上说:‘秦国想要做的事,赵国帮助;赵国想要做的事,秦国帮助,’现在秦国要进攻魏国,而赵国便要援救他们,这是违背我们的约定。”赵王把这件事告诉了平原君,平原君又把这件事告诉了公孙龙。公孙龙说:“我们也可以派使者去责备秦王说:‘赵国要援救魏国,现在秦国却偏偏不帮助赵国,这是违背了我们原来的约定。’”

                                      荆柱国庄伯

    荆柱国庄伯令其父视日[1],曰:“在天。”“视其奚如[2]。”曰:“正圆。”“视其时[3]。”曰:“当今。”令谒者驾[4],曰:“无马。”令涓人取冠[5],曰:“进上[6]。”问马齿[7],圉人曰[8]:“齿十二与牙三十[9]。”

    【注释】[1]柱国:对执政大臣的尊称。父:这里是“巫”的意思,巫是负责预测吉凶的人。古人认为观察太阳可以预测吉凶,庄伯令巫去观察太阳,正是为了知道当时的吉凶情况。[2]奚如:何如,什么状况,这里指太阳反映出来的吉凶状况。[3]视其时:观察时辰(是不是吉利)。[4]谒者:负责为国君通报事情的官员。驾:备好马车。庄伯的意思是让谒者转告驺人(负责管理国君车马的人)为自己备好马车。[5]涓人:负责宫中清洁事务的人。取:治理。冠:与“干”同音,庄伯实际上说的是“取干”,即把宫中有水的地方搞干燥,但涓人误听成了“取冠”,即把头上戴的冠取来。[6]进上:(已经)送给您了。[7]马齿:马的年令可以根据其牙齿发育磨损的情况来确定,所以“马齿”就成了马的年令的代称。[8]圉(yǔ)人:负责养马的人。[9]齿:古代“牙”与“齿”含义不同,长在唇边的称为齿,长在两侧的臼齿称为牙。

    【译文】楚国的执政大臣庄伯让他的巫师去看一下太阳,巫师回答说“太阳在天上。”庄伯(见他没有理解自己的意思,)又进一步说:“我是让你去看太阳的情况。”巫师回答说:“太阳现在十分圆。”庄伯(见他还是没有理解自己的意思,)又更进一步明确地说:“我是让你去看时辰。”巫师说:“时辰是现在。”庄伯让负责通报事情的谒者驾好车,谒者回答说:“我没有马。”庄伯又让负责宫中清洁事务的涓人把湿的地方搞干,涓人(把庄伯说的“干”错听成了“冠”,)便回答说:“冠已经给您戴在头上了。”庄伯向养马的人询问马齿的情况(即马的年令状况),养马的人说:“马长着十二颗齿,三十颗牙。”

                                      宋王谓其相唐鞅

    宋王谓其相唐鞅曰:“寡人所杀戮者多矣[1],而群臣愈不畏[2],其故何也[3]?”唐鞅对曰:“王之所罪[4],尽不善者也。罪不善,善者故为不畏[5]。王欲群臣之畏也,不若无辨其善与不善而时罪之[6],若此则群臣畏矣。”居无几何[7],宋君杀唐鞅。

    【注释】[1]戮(lù):处罚。[2]愈:更加。[3]故:原因。[4]罪:处罚。[5]故:固,当然。为:是。

[6]无:不。辨:区别。时:时时,经常。[7]居无几何:过不多久。

    【译文】宋王对他的相唐鞅说:“我诛杀处罚的人很多了,而朝中的官员们对我却更加不害怕,这是什么原因呢?”唐鞅回答说:“您所处罚的都是不好的人。处罚不好的人,好人当然是不害怕您了。您要让官员们害怕,不如不管他们好和不好而常常处罚他们,像这样做,官员们就会害怕您了。”过不多久,宋王就把唐鞅杀掉了。

                                     宋有澄子者

    宋有澄子者[1],亡缁衣[2],求之涂[3]。见妇人衣缁衣[4],援而弗舍[5],欲取其衣[6],曰:“今者我亡缁衣。”妇人曰:“公虽亡缁衣[7],此实吾所自为也[8]。”澄子曰:“子不如速与我衣[9],昔吾所亡者纺缁也 [10],今子之衣单缁也[11],以单缁当纺缁[12],子岂不得哉[13]?”

    【注释】[1]澄:读“chénɡ”。[2]亡:丢失。缁(zī)衣:黑色的衣服。[3]求:寻找。涂:途,路上。

[4]衣(yì):穿着。[5]援:拉住。舍:放开。[6]取:强夺。[7]公:对成年男子的敬称。[8]所自为:自己做的。[9]速:快点。与:给。[10]纺缁:丝织的缁衣。[11]单缁:麻葛等织的缁衣。[12]当:抵偿。[13]得:得利,占便宜。

    【译文】宋国有个叫澄子的,他丢失了一件黑色的衣服,到路上去寻找,看见一个女人穿着黑色的衣服,他就拉住不放开,要夺取她的衣服,对她说:“今天我丢了黑衣服。”那个女人说:“您虽然丢了黑衣服,这一件却确实是我自己做的。”澄子说:“你不如快点把衣服给我,以前我丢的是一件丝织的黑衣服,现在你穿的这件是麻织的黑衣服,用麻织的抵偿丝织的,你难道还不占便宜吗?”

                                         有司请事于齐桓公

《吕氏春秋·任数》

    有司请事于齐桓公[1],桓公曰:“以告仲父[2]。”有司又请,公曰:“告仲父。”若是三[3]。习者曰[4]:“一则仲父,二则仲父,易哉为君[5]!”桓公曰:“吾未得仲父则难,已得仲父之后,曷为其不易也[6]?”桓公得管子,事犹大易[7],又况于得道术乎[8]?

    【注释】[1]有司:负责专门事务的官员。请:请示。齐桓公:春秋时齐国的国君,名小白。[2]以告:把(它)告诉。仲父:管仲,名夷吾,字仲,春秋时的著名政治家,担任齐桓公的相,政绩卓著,使齐桓公成了春秋时的第一位诸侯盟主,被齐桓公尊称为“仲父”。[3]若是:如此,像这样。三:多次。[4]习者:便习者,国君身边的亲近侍从。[5]易:容易。为:当。[6]曷为:何为,为什么。曷,何。其:会,能。[7]犹:尚且,还。大:非常。[8]又况:更何况。道术:治理国家的总原则、总纲领等。

    【译文】有关的官员向齐桓公请示事情,桓公说:“你把要办的事报告给仲父。”有关官员又有事向桓公请示,桓公说:“你去报告仲父。”像这样的情况出现了多次。桓公左右的亲近侍从说:“第一次有了事是仲父,第二次有了事也是仲父,当国君可真容易呀!”桓公说:“我没有得到仲父时,当国君就难,在得到仲父之后,怎么会不容易呢?”桓公得到了一个管子,办事还特别容易,更何况是得到了治理国家的总纲领呢?

                                   白圭新与惠子相见

                                  《吕氏春秋·不屈》

    白圭新与惠子相见也[1],惠子说之以强[2],白圭无以应[3]。惠子出,白圭告人曰:“人有新取妇者[4],妇至,宜安矜烟视媚行[5]。竖子操蕉火而钜[6],新妇曰:‘蕉火大钜[7]。’入于门,门中有敛陷[8],新妇曰:‘塞之[9],将伤人足。’此非不便之家氏也[10],然而有大甚者[11]。今惠子之遇我尚新[12],其说我有大甚者。”惠子闻之,曰:“不然[13]。《诗》曰:‘恺悌君子[14],民之父母。’恺者,大也。悌者,长也。君子之德长且大者,则为民父母。父母之教子也,岂待久哉?何事比我于新妇乎[15]?《诗》岂曰‘恺悌新妇’哉?”

    【注释】[1]白圭:战国时魏国人,名丹,字圭。新:初,刚。[2]强:指言谈犀利,无所顾忌。[3]无以:不能。应:应对,对答。[4]取:娶。[5]安矜:安稳庄重。烟视:微闭眼睛而看东西,不敢正视。媚行:和颜悦色地慢慢行走。[6]竖子:奴仆。操:持,把着。蕉火:火把,钜:大。这里指火燃得过旺。[7]大:太。[8]敛陷:坑洼。[9]塞:填平。[10]便:方便,有益。家氏:家庭。[11]大甚:太过分。[12]遇:见到。尚:还。

[13]然:对。[14]恺悌:读音为“kǎitì”。这里引用的两句诗出自《诗经·大雅·泂酌》。[17]何事:何故,何以。

    【译文】白圭初和惠施相见,惠施便用犀利的语气无所顾忌地向他讲说自己的各种见解,白圭不能对答。惠施出去以后,白圭告诉别人说:“有一个刚刚娶媳妇的人,新媳妇到来时,应该表现得安稳庄重,不苟言笑,微闭着眼睛慢慢地行走。奴仆举着的火把燃得太旺,新媳妇便说:‘火把太旺。’进了门以后,门内的地上有个坑,新媳妇又说:‘把这个坑填平,它将会扭伤人的脚。’她这样做对家庭并不是没有好处,但总是有些太过分。现在惠子还是第一次和我相见,他和我谈话也有太过分之处。”惠施听说了白圭的这些话,便对人说:“他说的不对。《诗经》上说:‘恺悌君子,民之父母。’恺是大的意思,悌是高的意思,君子的品德又高又大的,就可以做百姓的父母。父母亲教导儿子,难道还要等过了很久吗?怎么能把我比作新媳妇呢?《诗经》上难道说的是‘恺悌新妇’吗?”

                                           洧水甚大

                                     《吕氏春秋·离谓》

    洧水甚大[1],郑之富人有溺者[2]。人得其死者[3],富人请赎之,其人求金甚多。以告邓析[4],邓析曰:“安之[5],人必莫之卖矣[6]。”得死者患之[7],以告邓析,邓析又答之曰:“安之,此必无所更买矣[8]。”

    【注释】[1]洧(wěi):河流名,在当时郑国。[2]溺:淹,沉。[3]死:尸。[4]邓析:春秋时郑国人,善于辩说,后被郑国执政者杀死。[5]安之:等于说:放心。[6]莫之卖:“卖”疑当作“买”,莫之买:莫买之,没有人买他。[7]患:担心,忧虑。[8]无所:没有地方。更:再。

    【译文】洧河里的水流得很大,郑国的一个富人被淹死了。有个人打捞到了尸体,富人的家属请求用钱把尸体赎回去,那个人要价很高。富人的家属把这件事告诉了邓析,邓析说:“放心吧。(他只能卖给你,)别人肯定没有人去买那个尸体的。”得到尸体的人(见富人家不肯出高价,)为此而着急,把这个情况告诉了邓析,邓析又回答说:“放心吧。这家人(只能从你这里买,)肯定没有别的地方再能买到这个尸体。”

                                     齐有事人者

    齐有事人者[1],所事有难而弗死也[2]。遇故人于途[3],故人曰:“固不死乎[4]?”对曰:“然[5]。凡事人,以为利也[6]。死不利,故不死。”故人曰:“子尚可以见人乎[7]?”对曰:“子以死为顾可以见人乎[8]?”是者数传[9]。不死于其君长,大不义也,其辞犹不可服[10],辞之不足以断事也明矣[11]。

    【注释】[1]事人:事奉人,当别人的下属。[2]所事:被事奉者,主人。死:殉难,为之献出生命。[3]故人:老朋友。途:路上。[4]固:真的,坚决。[5]然:对,是的。[6]以为:以(此)为,用(此)谋求。[7]尚:还。[8]以死为:认为死……顾:反倒。[9]是者:这件事。数传:多次被传播。[10]辞:言辞,理由。犹:尚且,还。服:折服,辩倒。[11]断事:判断事情的是非。明:清楚。

    【译文】齐国有个事奉主人的人,主人遇难,他不肯为主人去死。在路上碰到了旧日的一个朋友,朋友对他说:“你真的不为主人去死吗?”他回答说:“是的。事奉别人,是为了自己得到好处。为主人殉难对自己没有好处,所以我不去死。”朋友说:“你这样做还能(有脸面)再见人吗?”他回答说:“你认为死了以后反而可以见到人吗?”这件事被接连不断地传播开来。不肯为自己的君长去死,这是最大的不义,他的‘理由’还不能被驳倒,根据人的话不能够判断事情的是非,这个道理便清楚了。

                                     戎夷违齐如鲁

                                  《吕氏春秋·长利》

    戎夷违齐如鲁[1],天大寒而后门[2],与弟子一人宿于郭外[3]。寒愈甚,谓其弟子曰:“子与我衣,我活也;我与子衣,子活也。我国士也[4],为天下惜死[5];子不肖人也[6],不足爱也[7]。子与我子之衣。”弟子曰:“夫不肖人也[8],又恶能与国士之衣哉[9]?”戎夷太息叹曰[10]:“嗟乎[11]!道其不济夫[12]。”解衣与弟子,夜半而死,弟子遂活。

    【注释】[1]戎夷:齐国的一位名人。“戎”当作“式”。违:离开。如:到,前往。[2]后门:后于门,没有在关闭城门之前赶到。门:动词,关门。[3]郭:最外围的城墙。[4]国士:全国著名的士人。[5]惜:珍惜,看重。[6]不肖:这里指庸俗卑贱。[7]足:值得。爱:吝惜。[8]夫:那。[9]恶:哪,怎么。[10]太息:深深地叹息。叹:感慨。[11]嗟乎:感叹时发出的声音。[12]道:指理想的政治规划。其:将。济:成功。夫:语气词,表示感叹。

    【译文】戎夷离开齐国到鲁国去,天气特别寒冷,他错过了关闭城门的时间,和他的一个学生睡在了城外。天气冷得更加厉害了,他对学生说:“你把你的衣服给我,我就能活下来;我把我的衣服给你,你就能活下来。我是全国的知名人士,为了天下的大事而珍惜生命;你是一个的人,不值得吝惜一死。你把你的衣服给我吧。”学生说:“作为一个庸俗卑贱的人,又怎么会把自己的衣服送给高尚的知名人士呢?”戎夷长叹了一声,感慨地说:“哎!我的理想抱负不能实现啦!”他把衣服脱下来给了学生,到半夜时就冻死了,他的学生因此而活了下来。

                                        鲁施氏有二子

                                      《列子·说符》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齐侯[1],齐侯纳之[2],以为诸公子之傅[3]。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4]。禄富其家[5],爵荣其亲[6]。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7],而窘于贫[8],羡施氏之有[9],因从请进趋之方[10],二子以实告孟氏。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11],所务兵食而已[12]。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遂宫而放之[13]。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14]。大国,吾事之[15],小国,吾抚之[16],是求安之道[17]。若赖兵权[18],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19],适于他国[20],为吾之患不轻矣[21]。”遂刖之而还诸鲁[22]。既反[23],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施氏[24]。施氏曰:“凡得时者昌[25],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26]。且天下理无常是[27],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28],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无定是非也[29]。投隙抵时[30],应事无方[31],属乎智[32]。智苟不足[33],使博若孔丘[34],术如吕尚[35],焉往而不穷哉[36]?”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37],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38]。”

    【注释】[1]以:凭。术:知识技能。干:献给。这是指自我推荐。[2]纳:接纳。[3]以为:以(之)为……让(他)作……诸:众。公子:古代国君称为公,国君的儿子称为公子。傅:老师。[4]军正:军队中的执法官员。[5]富其家:使其家富,使他的家富裕起来。[6]爵:爵位,官员的等级。荣其亲:使其亲荣,使他的父母亲荣耀。[7]所业:从事的事情。[8]窘于贫:由于贫穷而困窘。[9]羡:羡慕。有:富有。[10]从请:向(施氏)请教。进趋:追求,求取。方:方法。[11]力争:拼力争夺。[12]务:努力从事。[13]宫:动词,施行宫刑。宫刑对于男子是阉割生殖器,对于女子是破坏其生殖机能。[14]摄:夹。乎:于。[15]事:事奉,听命。

[16]抚:安抚,保护。[17]赖:依仗。兵权:军事实力。[18]可待:表示为期不远。[19]全:保全,不受损伤。归之:让他回去。[20]适:到,往。他:别的。[21]患:祸。[22]刖:砍掉足的刑罚。还诸鲁:让他回了鲁国。诸:之(于)。[23]既反:回去之后。既:已经。反:返。[24]叩:拍,捶。让:责问。[25]时:时机。昌:成功,昌盛。[26]谬:错误。[27]且:况且。常:恒,久。是:对,合理。[28]或:也许。弃:不采用。[29]定:固定。是非:标准。[30]投隙:钻空子。抵时:利用机会。[31]应事无方:随机应变,处理事情没有固定不变的法则。[32]属:归。乎:于。[33]苟:如果。[34]使:即使。博:知识渊博。孔丘:孔子,名丘。[35]吕尚:即姜子牙,商末周初人,当过周文王的老师,辅佐周武王推翻商朝,是周初著名的功臣。[36]焉往:到哪里。焉,哪里。穷:困窘,不顺利。[37]舍然:释然,疑虑顿时消除。愠(yùn)容:不高兴的神色。[38]重:再。

    【译文】鲁国的施氏家有两个儿子,其中的一个喜欢读书,另一个喜欢军事。喜欢读书的一个凭自己的学术技能向齐国国君推荐自己,齐国国君接纳了他,让他当了自己的儿子们的老师。喜欢军事的一个到了楚国,凭自己的知识技能向楚王推荐自己,楚王很喜欢他,让他当了军队中的执法官员。这两个儿子的俸禄使他家富了起来,他们的爵位也给他们的父母亲增加了荣耀。施氏的邻居孟氏同样有两个儿子,他俩人从事的学业和施氏家的两个儿子也一样,却由于贫穷而困窘,孟氏羡慕施氏的富有,便去向施氏请教致富的办法。施氏的两个儿子如实地告诉了他。孟氏的一个儿子到了秦国,利用自己的学术知识向秦王推荐自己,秦王说:“现在各诸侯国都在拼力地争夺地盘,大家所努力从事的只在于军队和粮食而己,如果用儒家仁义道德的思想来治理我的国家,那是自取灭亡的做法。”便阉割了孟氏的这个儿子的生殖器才把他释放回来。孟氏的另一个儿子到了卫国,凭着自己的知识技能向卫国国君推荐自己,卫国国君说:“我们卫国是一个弱国,被夹在几个大国之间。对于大国,我只能事奉人家,对于小国,我应该安抚保护他们,这才是求得安全生存的办法。如果是依靠军事实力和别人对抗,我国的灭亡就指日可待了。如果我完好地放他回去,他投奔到别的国家,就会给我国造成不小的危害。”便砍掉了他的脚而把他送回了鲁国。孟氏的这两个儿子回去以后,他父子们捶胸顿足地责备施氏。施氏说:“凡是抓住了时机的就会成功昌盛,失去了时机的就会失败灭亡。你们的学问知识和我们相同,但办事的效果却和我们不同,这是因为失去了时机,不是因为我们教给你们的做法有错误。况且天下没有永远正确的道理,也没有永远不对的事情,能否抓准机会,随机应变而不拘泥,这都在于自己的智慧。如果智慧不足,即使像孔丘一样学问渊博,像姜子牙一样才能出众,走到哪里能不失败呢?”孟家父子们顿时消除了疑虑而没有了怒色,他们说:“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了,你们不必再讲下去。”

                                           牛缺

                                       《列子·说符》

    牛缺者,上地之大儒也[1]。下之邯郸[2],遇盗于耦沙之中[3],尽取其衣装车(马)[4]。牛(缺)步而去,视之欢然,无忧_之色[5]。盗追而问其故,曰:“君子不以所(以)养害其所养[6]。”盗曰:“嘻[7]!贤矣夫!”既而相谓曰[8]:“以彼之贤[9],往见赵君,使以我为(事)[10],必困我[11],不如杀之。”乃相与追而杀之[12]。燕人闻之,聚族相戒曰[13]:“遇盗莫如上地之牛缺也[14]。”皆受教[15]。俄而其弟适秦[16],至关下[17],果遇盗,忆其兄之戒,因与盗力争。既而不如,又追而以卑辞请物[18]。盗怒曰:“吾活汝[19],弘矣[20],而追吾不已[21],迹将箸焉[22]。既为盗矣,仁将焉在[23]?”遂杀之,又傍害其党四五人焉[24]。

    【注释】[1]上地:地名,约在今陕西绥德县一带。大儒:有成就有名望的儒者。[2]下:从地势高的地方到地势低的地方去。之:到。邯郸:地名,当时是赵国的都城。[3]盗:强盗。耦(ǒu)沙:河流名,即沙河水,原名禺水,在河北邢台市沙河县北。[4]取:夺取。(马):这个“马”字和下文加了圆括号的字在今天见到的《列子》一书中都没有,是根据前人的研究意见补的,所以加上括号以示区别。[5]忧_(lìn):痛苦吝惜。_:同“吝”。色:表情。[6]以:因为。所以养:用来养身的东西。所养:所奉养的,指身体。[7]嘻:感叹词。[8]既而:事后不久。相谓:互相谈论。[9]以:凭着。彼:他。[10]使以我为事:让他把我们作为治理的对象。[11]困我:使我们走投无路。[12]相与:一起,共同。[13]聚族:聚集家族。戒:诫,告诫。[14]莫:不要。[15]受教:接受了教诲。[16]俄而:不久。适:前往。[17]关:指函谷关,是东方国家到秦国去的通道。

[18]卑辞:低声下气的言词。请:请求索要。[19]活汝:让你活命。[20]弘:宏,宽宏。[21]已:停,止。[22]迹:行迹,行踪。箸:著,暴露。[23]仁:仁义。将:尚,还。焉在:哪里有。[24]傍:旁,连及。党:同伴。

    【译文】牛缺是上地的一位有名的儒者。他从上地到邯郸去,在耦沙一带遇到了强盗,把他的衣服行装和车马全抢光了。他步行着离开了强盗,强盗们看见他高高兴兴地,没有痛苦吝惜的表情,便追上去问他缘故,他说:“君子不会为了保住用来养身的东西而危害自身。”强盗们说:“哎!真了不起呀!”但随后他们又互相谈论说:“凭着他的见识和本领,前去见到了赵国国君,国君让他来治理我们,一定会使我们走投无路的。不如把他杀掉。”便一起追上去把他杀死了。有个燕国人听说了这件事,便把全家族的人都召集起来告诫说:“今后你们如果遇到强盗,不要像上地的牛缺那样。”大家都接受了教诲。不久他的弟弟到秦国去,到达函谷关下时,果然遇到了强盗,他想起了哥哥的教诲,便和强盗奋力争斗。后来他斗不过强盗,又追赶着用低声下气的话向强盗要他的东西。强盗生气地说:“我让你活命,这已经够宽宏大量了,你却不停止地追我,我的行踪将要暴露了。我已经当了强盗,还讲什么仁义道德?”便把他杀死了,并且还连带着杀害了他的四五个同伴。

                               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

                             《文选·登徒子好色赋》

    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1],短宋玉曰[2]:“玉为人体貌闲丽[3],口多微辞[4],又性好色[5],愿王勿与出入后宫[6]。”王以登徒子之言问宋玉[7],玉曰:“体貌闲丽,所受于天也。口多微辞,所学于师也。至于好色,臣无有也。”王曰:“子不好色,亦有说乎[8]?有说则止[9],无说则退[10]。”玉曰:“天下之佳人[11],莫若楚国[12]。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13],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14]。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15],施朱则太赤[16]。眉如翠羽[17],肌如白雪,腰如束素[18],齿如含贝[19]。嫣然一笑[20],惑阳城[21],迷下蔡[22]。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23]。登徒子则不然[24],其妻蓬头挛耳[25],齞唇历齿[26],旁行踽偻[27],又疥且痔,登徒子悦之,使有五子。王孰察之[28],谁为好色者矣?”

    【注释】[1]侍:陪伴。[2]短:揭发过失。[3]为人:这个人。闲丽:娴雅美丽。闲:娴。[4]微辞:美好的言辞。微,美。[5]性:生性,天性。好色:喜欢女性。[6]愿:希望。后宫:君主的后妃们居住的地方。

[7]以:拿上。[8]说:解释的理由。[9]止:留下来。[10]退:离开。[11]佳人:美女。[12]莫若:没有人比得上。[13]里:居民区的单位。[14]子:此指女子。[15]著:施加。粉:化妆品,用于擦脸的白粉。[16]朱:红色,指胭脂之类的化妆品。[17]翠羽:翠鸟的羽毛,呈绿色。[18]束素:一束绢帛,形容洁白细柔。[19]贝:海贝,颜色洁白。[20]嫣(yān)然:娇媚美好的样子。[21]惑:沉迷。阳城:地名,在楚国。[22]迷:倾倒。下蔡:地名,属楚国,在今安徽寿县北。[23]许:应允。[24]然:这样。[25]蓬头:头发像蓬草一样乱成一团。挛(luán):卷曲。[26]齞(yǎn)唇:嘴唇包不住牙齿。历齿:牙齿稀疏。[27]旁行:步履歪斜,横走。踽(jǔ)偻(lǚ):驼背,伛偻。[28]孰:熟,反复认真地。察:分析,察看。

    【译文】楚国大夫登徒子陪伴着楚王,在楚王面前贬诋宋玉说:“宋玉这个人身材相貌娴雅美丽,说话动听,又生性好色,希望您不要带着他到后宫中去。”楚王拿上登徒子的话问宋玉,宋玉说:“我身材相貌娴雅美丽,这是从天那里禀受来的。言谈动听,这是从老师那里学来的。至于说好色,这却是我没有的。”楚王说:“你不好色,也有理由能解释清楚吗?如果你有理由,就可以留在这里,如果没有,就得离开。”宋玉说:“天下的美女,没有能比得上楚国的。楚国的漂亮女子,没有能比得上我住的那个地方的。我住的那个地方的美女,没有能比得上我家东面的邻居家的那个女子的。我家东面的邻居家的那个女子,把她的身材再增加一分就显得太高了,把她的身材再减去一分就显得太矮了。脸上搽上粉就显得太白了,搽上胭脂就显得太红了。她的眉毛色泽像翠鸟的羽毛,肌肤像白雪,腰枝像一束绢帛那样柔细,牙齿像含着一口海贝那样洁白。她娇媚地开口一笑,可以使整个阳城的人为之沉迷,可以使整个下蔡的人为之倾倒。但是这个女子爬上墙头窥视了我三年,到现在我还没有答应她。登徒子却不是这样,他的妻子头发像蓬草一样乱成一团,耳朵卷曲蹙缩,嘴唇包不住牙齿,牙齿又稀稀拉拉只有几颗,走路东扭西歪,弯腰驼背,并且身上长满了疥癣,还有痔疮,登徒子居然喜欢她,使她生下了五个孩子。请君王仔细地分析,我们俩倒底谁是好色之徒呢?”

                                         陈轸去楚之秦

                                      《战国策·秦策》

    陈轸去楚之秦[1],张仪谓秦王曰[2]:“陈轸为王臣,常以国情输楚[3]。仪不能与从事[4],愿王逐之。即复之楚[5],愿王杀之。”王曰:“轸安敢之楚也[6]?”王召陈轸告之曰:“吾能听子言。子欲何之?请为子约车[7]。”对曰:“臣愿之楚。”王曰:“仪以子为之楚[8],吾又自知子之楚。子非楚[9],且安之也[10]?”轸曰:“臣出,必故之楚[11],以顺王与仪之策[12],而明臣之与楚不也[13]。楚人有两妻者,人挑其长者[14],詈之[15]。挑其少者,少者许之。居无几何,有两妻者死,客谓挑者曰:‘汝取长者乎[16]?少者乎?’‘取长者’。客曰:‘长者詈汝,少者和汝[17],汝何为取长者?’曰:‘居彼人之所[18],则欲其许我也。今为我妻,则欲其为我詈人也。’今楚王,明主也,而昭阳[19],贤相也。轸为人臣,而常以国情输楚王,王必不留臣,昭阳将不与臣从事矣。以此明臣之与楚不。”

    【注释】[1]去:离开。之:来到。[2]张仪:战国时魏国人,担任秦惠王的相,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

[3]国情:国家的情报。输:输送,指报告。[4]与:和(他)。从事:共事。[5]即:如果。复:再。之:到。[6]安:岂,哪里。[7]约车:套车。[8]以子为:认为你……。[9]非:除了。[10]且:还。安:哪里,什么地方。[11]故:故意,专门。[12]策:预测。[13]明:证明,表明。与:助。不:否。[14]挑:挑逗,勾引。

[15]詈(lì):骂。[16]汝:你。取:娶。[17]和:顺从。[18]彼人:他人。[19]昭阳:人名,楚怀王时担任楚国的执政大臣。

    【译文】陈轸离开楚国后到了秦国,张仪对秦王说:“陈轸作为您的臣,经常把我国的情报泄漏给楚国,我不能和他共事,希望您驱逐他。如果他再到楚国去,请您杀掉他。”秦王说:“陈轸哪里敢到楚国去呢?”秦王把陈轸叫来而告诉他说:“我能听从你的要求。你想到哪个国家去呢?请让我为你准备车马行装。”陈轸回答说:“我愿意到楚国去。”秦王说:“张仪认为你会到楚国去,我自己也知道你会到楚国。你除了楚国,还会到哪里去呢?”陈轸说:“我离开秦国后,一定要故意到楚国去,以此来顺着您和张仪的预料,而证明一下我是否在过去帮助过楚国。楚国的一个人娶着两个妻子,有个人挑逗勾引那个年长的,年长的便骂他。他又挑逗勾引那个年少的,年少的答应了他。过了不多久,有着两个妻子的人死了,客人对挑逗过这两个妻子的人说:‘你准备娶她们中的年长的,还是娶那个年少的?’他回答说:‘娶那个年长的。’客人说:‘年长的骂你,年少的顺从你,你为什么要娶年长的?’他说:‘她在别人那里,我就希望她顺从我。现在当我的妻子,我就希望她为我而骂别的挑逗她的人。’现在,楚王是一个英明的君主,而昭阳又是一个贤明的相,我作为别人的臣子,却常常把自己国家的情报泄露给楚王,楚王一定不肯留我,昭阳也将不会和我共事。我用这样的做法来表明自己是否帮助楚国。”

                                     淳于髡

                                《战国策·齐策》

    淳于髡一日而见七人于宣王[1]。王曰:“子来[2],寡人闻之,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3]。百世而一圣[4],若随踵而至也[5]。今子一朝而见七士[6],则士不亦众乎[7]?”淳于髡曰:“不然[8]。夫鸟同翼者而聚居,兽同足者而俱行。今求柴胡、桔梗于沮泽[9],则累世不得一焉[10],及之皋黍、梁父之阴[11],则郄车而载耳[12]。夫物各有畴[13],今髡,贤者之畴也,王求士于髡,譬若挹水于河而取火于燧也[14]。髡将复见之,岂特七士也[15]?”

    【注释】[1]淳于髡(kūn):战国时齐国人,以博学,滑稽,善辩著称,齐威王时任大夫。见:引见。

[2]来:语气词,表示呼唤。[3]比:并。[4]世:代。圣:圣人。[5]若:像。随踵而至:接踵而至。一个接一个地到来。踵,足。[6]朝(zhāo):日,天。[7]不亦众乎:岂不是太多了吗。亦,太。众:多。[8]然:对。

[9]今:若。求:寻找。柴胡:一种草药,生于山中,苗嫩时可以吃,其根叫做柴胡。桔(jié)梗:一种草药,生于山谷中,草茎入药。沮(jù)泽:水草丛生的沼泽地带。[10]累世:接连几代。[11]及:及至。之:来到。皋黍:山名。梁父:山名,在山东新泰县西。阴:山的北面,河流的南面。[12]郄(jí):劳累。[13]夫:发语词,有提起议论的作用。畴(chóu):本指田地的分界,这里指类别。[14]譬若:好比。挹(yì):舀取。河:黄河。燧(suì):水镜,古代取火的工具。[15]岂特:何止,岂止。

    【译文】淳于髡在一天之中就向齐宣王引见了七个人。宣王说:“你呀!我听说过这样的话,方圆千里之间能有一个人才,那人才就算是多得并肩而立了。一百代之间能出一个圣人,那圣人就算是多得接踵而至了。现在你一天之间就给我领来了七个人才,如此看来,这人才岂不是太多了吗?”淳于髡说:“不对。鸟的翅膀相同的,便聚居在一处,兽的足相同的就结伴而行。如果到沼泽中去寻找柴胡和桔梗,就会好几代都找不到一株,及至到了皋黍和梁父的山北面,就会把车累得装不完。人世间都是物以类聚,比如我,就是贤者一类的人,您从我这里寻求人才,就好像是从黄河中舀水,从火镜上取火,(永远取之不竭,用之不尽。)我将再把更多的人才领来见您,岂止七个呢?”

                                    齐人有冯谖者

    齐人有冯谖者[1],贫乏不能自存[2],使人属孟尝君[3],愿寄食门下[4]。孟尝君曰:“客何好[5]?”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6],曰:“诺[7]。”

    左右以君贱之也[8],食以草具[9]。居有顷[10],倚柱弹其剑[11],歌曰[12]:“长铗[13]!归来乎[14],食无鱼!”左右以告[15],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16]。”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17],过其友[18],曰:“孟尝君客我[19]。”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20]!”左右皆恶之[21],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22]?”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23],无使乏[24]。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25],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26],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27]?”冯谖署曰[28]:“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29]。”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30],未尝见也[31]。”请而见之,谢曰[32]:“文倦于事[33],愦于忧[34],而性__愚[35],沉于国家之事[36],开罪于先生[37]。先生不羞[38],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39],载券契而行[40],辞曰[41]:“责毕收[42],以何市而反[43]?”孟尝君曰:“视我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44],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45],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46],因烧其券,民称万岁[47]。长驱到齐[48],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49],衣冠而见之[50],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51]!”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52],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53],美人充下陈[54],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55],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56]?”曰:“今君有区区之薛[57],不拊爱子其民[58],因而贾利之[59]。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60]!”

    【注释】[1]谖:读音为“xuān”[2]贫乏:穷困。存:养。[3]属(zhǔ):请求,说情。孟尝君:姓田,名文,战国时齐国的著名大臣,当时担任齐国的相,家中养有大量的门客。[4]愿:希望。寄食:吃别人的饭。门下:家中。[5]好:爱好。[6]受:接纳。[7]诺:好吧。表示答应的声音。[8]贱:轻视,看不起。[9]食(sì):给……吃。草具:粗劣的饮食。[10]有顷:时间不长。[11]倚(yǐ):靠着。弹(tán):敲击。

[12]歌:歌唱。[13]铗(jiá):剑。[14]归来:投奔到这里来。[15]以告:以(之)告,把这件事报告(孟尝君)。[16]比:等同。[17]揭:持,携带。[18]过:拜访,探望。[19]客我:用对待宾客的礼数对待我。[20]无以:不能。为家:治家,这里指养家。[21]恶(wù):讨厌,嫌。[22]亲:父母。[23]给(jǐ):供应。[24]乏:断绝(日常用度)。[25]记:启事一类的文告。[26]习:通晓。计会(kuài):数字的统计与计算。

[27]文:孟尝君自称其名。责(zhài):债。薛:地名,当时是孟尝君个人的领地。者乎:语气词,表示询问。

[28]署:(在文告上)签名。[29]乃:就是。夫:那。[30]负:对不起。[31]尝:曾。[32]谢:道歉,认错。

[33]于:介词,表示原因。[34]愦(kuì):头脑昏乱。忧:忧患,令人发愁的事。[35]性:天性,生性。宁(nuò):素质低劣。[36]沉:陷入。[37]开罪:显得有罪。[38]羞:感到耻辱。[39]约车:套车。治装:准备行装。[40]券(quàn)契(qì):契约,这里指借据,当时用竹木等材料制成,借贷双方各执一份,在旁边刻有齿,以便合齿验证。[41]辞:辞行,告别。[42]毕收:收完。毕:结束。[43]以:用(它)。何市:市何,买什么。市:买。反:返。[44]驱:驾车行走。之:到。[45]偿:偿还债务。悉:全部。合券:指核对券契。[46]矫命:假称(孟尝君的)命令。以:把。[47]称:这里是祝福的意思。[48]长驱:一直不停地坐车行走。齐:这里指齐国的都城临淄。[49]疾:迅速,快。[50]衣(yì):穿好衣服。冠(ɡuàn):戴好冠。[51]何:为什么这样……[52]窃:私下里自已……这是对自身行为的一种谦虚的说法。计:考虑。[53]实:充满。厩(jiù):养马的圈房。[54]充:满。下陈:陈列客人送来的礼品之处,在堂下,所以称为下陈。这里指堂下。[55]以:唯,独。耳:表示肯定的语气词。[56]奈何:如何,怎么样。[57]区区:形容很小。[58]拊(fǔ):抚。子:象对待子女一样保护同情。[59]因:利用,依靠。贾(ɡǔ)利:渔利,取利。贾:取。[60]休:停止。

    【译文】齐国有个叫冯谖的人,穷得不能养活自己,他让人请求孟尝君,希望能到孟尝君家当食客。孟尝君问来人说:“你介绍的这位客人爱好什么?”来人说:“这位客人没有爱好的。”孟尝君又问:“这位客人有什么才能?”来人说:“他没有才能。”孟尝君笑着接受了来人的请求,说:“好吧。”

    冯谖在孟尝君家住了不多久,他靠在柱子上敲打着自己的剑,编了一首歌唱道:“长剑啊!咱们投奔到相府中来,吃饭却没有鱼!”孟尝君左右的人把他唱歌的事报告了孟尝君。孟尝君说:“你们要给他鱼吃,对他的待遇要和家中的其他客人一样。”过了不久,冯谖又敲打着他的剑唱道:“长剑啊!咱们投奔到这里来,出门却没有车!”孟尝君左右的人都觉得他好笑,又把这件事报告了孟尝君,孟尝君说:“为他驾一辆车,对他的待遇可以和家中配备有专车的客人一样。”于是冯谖乘着孟尝君给他的车,带着自己的剑,去看望他的朋友,对朋友炫耀说:“孟尝君用对待贵宾的礼数对待我!”后来又过了不久,冯谖又敲打着他的剑唱道:“长剑啊!咱们投奔到这里来,却不能养家。”孟尝君左右的人都厌恶他,认为他贪婪而不知道满足,(但还是把这事报告了孟尝君。)孟尝君问:“这位冯先生有父母亲在吗?”他手下的人回答说:“他还有母亲在世。”孟尝君让人供给她的吃穿用度,不让她过不下去。从此冯谖才不再唱他的《长剑歌》。

    后来孟尝君出了一则启事,询问家中的客人们:“谁懂得算帐,能为我到薛县去收债呢?”冯谖在启事上签名说:“冯谖能去。”孟尝君看了揭回来的启事后奇怪地说:“这个人是谁呢?”他左右的人说:“就是唱那‘长剑啊,咱们投奔到这里来’的人。”孟尝君笑着说:“这位客人果然是有才能的,我对不起人家,自从来了以后还没有会见过他。”便把冯谖请来相见,向冯谖道歉说:“我被各种琐事搞得很疲倦,被许多发愁的事闹得头脑昏乱,并且天生地愚昧笨拙,每天沉陷在国家的事务之中,对先生多有得罪。先生不因为受到冷遇而觉得耻辱,竟然有心要为我到薛县去收债吗?”冯谖说:“愿意去。”于是套好车,准备了行装,用车拉着大量的借据前往,他向孟尝君告别时说:“债收完以后,用收来的钱买一些什么东西回来?”孟尝君说:“你看我家缺少什么,就买什么吧。”(这是一种委婉礼貌的说法,其实是说什么也别买,因为作为一个大国之相,他家里是什么也不缺的。)

    冯谖坐着车到了薛县,他让手下的官员们召集应当还债的百姓们全都来核对借据。借据全部核对完毕以后,冯谖站了起来,假称孟尝君的命令,把债款全部赐给了借债的百姓们,并且烧掉了债券,百姓们都祝愿孟尝君寿比南山。冯谖坐着车马不停蹄地回到了齐国的都城临淄,一大早就去要求见孟尝君。孟尝君奇怪他回来的如此之快,便穿好衣服戴好冠出来见他,问他说:“债全收完了吗?为什么回来得这么快呢?”冯谖回答说:“收完了。”“你用债款买了什么东西回来了?”冯谖说:“您说‘看我家缺什么就买什么’,我私下里考虑,您宫中堆满了珍宝,猎狗和骏马养满了外面的马圈,美女住满了后院,您家所缺少的只是一个‘义’而已,我擅自用债款为您买回了‘义’。”孟尝君说:“怎么样买的‘义’?”冯谖说:“现在您拥有一个小小的薛县,不是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抚爱保护那里的百姓,反而利用薛县从百姓身上牟取财利。我擅自假称您的命令,把债款赐给了百姓们,并且烧掉了他们的债券,百姓们感恩戴德,都祝福您寿比南山。这就是我为您买‘义’的原因和过程。”孟尝君听了很不高兴,对冯谖说:“好啦!先生不必说下去了!”

                                  齐人见田骈

    齐人见田骈[1],曰:“闻先生高议[2],设为不宦[3],而愿为役[4]。”田骈曰:“子何闻之[5]?”对曰:“臣闻之邻人之女。”田骈曰:“何谓也[6]?”对曰:“臣邻人之女设为不嫁,行年三十而有七子[7]。不嫁则不嫁,然嫁过毕矣[8]。今先生设为不宦,訾养千锺[9],徒百人[10],不宦则然矣[11],而富过毕也。”田子辞[12]。

    【注释】[1]田骈(pián):战国时齐国人,属于老子、庄子开创的道家学派,是当时的著名学者。[2]高议:高尚的议论。[3]设:应许,声称。为:以。宦:做官。[4]为役:当(你的)仆役,实际上是说当学生。

[5]何:何(从),从哪里。[6]何谓:怎么讲,什么意思。[7]行年:经历的年岁。[8]毕:头,极点。[9]訾(zī)养:供养的钱财等,这里指粮食。锺:古代的容量单位,一锺为六百四十升。[10]徒:下属。[11]然:确实的。[12]辞:拒绝。

    【译文】有一个齐国人来见田骈,对田骈说:“听到过先生高尚的议论,声称自己决不做官,所以我愿意来为你服役。”田骈说:“你从哪里听说到的?”那个人回答说:“我从邻居家的女子那里听到的。”田骈说:“这话怎么讲?”那个人回答说:“我邻居家的女子声称自己决不出嫁,可是她到了三十岁就生下了七个孩子。她不嫁倒是不嫁,一嫁孩子就生过头了。现在先生你声称决不做官,却有人给你一千锺粮食的供养,有一百多个下属,你不做官倒是真的,但却富过头了。”田骈把他赶走了。

                               王斗见齐宣王

    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1],宣王使谒者延入[2]。王斗曰:“斗趋见王为好势[3],王趋见斗为好士,于王何如[4]?”使者复还报[5],王曰:“先生徐之[6],寡人请从[7]。”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与入,曰:“寡人奉先君之宗庙[8],守社稷[9],闻先生直言[10],正谏不讳[11]。”王斗对曰:“王闻之过[12],斗生于乱世,事乱君[13],焉敢直言正谏[14]?”宣王忿然作色[15],不悦。有间[16],王斗曰:“昔先君桓公所好者五[17],九合诸侯[18],一匡天下[19],天子受籍[20],立为大伯[21]。今王有四焉。”宣王说[22],曰:“寡人愚陋[23],守齐国唯恐失抎之[24],焉能有四焉?”王斗曰:“否[25]。先君好马,王亦好马。先君好狗,王亦好狗。先君好酒,王亦好酒。先君好色,王亦好色。先君好士,是王不好士。”宣王曰:“当今之世无士,寡人何好[26]?”王斗曰:“世无骐驎、騄耳[27],王驷已备矣[28]。世无东郭俊、卢氏之狗[29],王之走狗已具矣[30]。世无毛嫱、西施[31],王宫已充矣[32]。王亦不好士也,何患无士[33]?”王曰:“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34]。”王斗曰:“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縠也[35]。”王曰:“何谓也[36]?”王斗曰:“王使人为冠[37],不使左右便辟而使工者何也[38]?为能之也。今王治齐,非左右便辟无使也。臣故曰不如爱尺縠也。”宣王谢曰[39]:“寡人有罪国家。”于是举士五人任官[40],齐国大治[41]。

    【注释】[1]造:到,至。齐宣王:战国时齐国国君,名辟强。[2]谒者:负责通报的人。延:接引,请。

[3]趋:快步地迎上前去,是地位低的人见到地位高的人时的一称礼仪。好:巴结。势:权势。[4]于:在……来说。何如:该怎么办。[5]复:又。还报:回去报告。[6]徐之:慢行。[7]从:听从(你的主张)。[8]奉:供奉。先君:已经去世的先代国君。宗庙:帝王、诸侯祭祀祖先的庙宇。[9]守:守护。社稷:国家的代称。社,土地神。稷,五谷神。在古代,土地和粮食是一个国家建立的根本保证,国家一旦灭亡,其社稷就要被毁,所以用社稷来作为国家的代称。[10]直言:说话坦率。[11]正谏:正面对地位高的人提出规劝。讳:避讳。[12]过:错误。[13]事:事奉。乱君:昏庸的君主。[14]焉:岂,哪里。[15]忿然:气愤地。作色:变了脸色。[16]有间:过了一会儿。[17]桓公:指齐桓公,名小白,是春秋时姜姓齐国的一位国君,他在管仲等人的辅佐下,建立了很大的功业,周天子允许他当了诸侯的盟主,即“霸”,是春秋时期最早的霸主。[18]合:召集会合。[19]一:全面。匡:纠正,恢复正常秩序。[20]受:授。籍:阼,这里指职位。[21]立:树立,任命。大伯:诸侯盟主。[22]说:悦。[23]陋:见识狭隘[24]失抎(yǔn):丧失。云,陨,失落。[25]否:不对。[26]何好:好何,喜欢谁。何:谁。[27]世:世界上。骐(qí)驎(lín):骏马名。騄(lù)耳:骏马名。[28]驷(sì):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备:齐备。[29]东郭俊:良犬名。卢氏之狗:可能就是古代齐国的良犬“韩卢”。[30]走狗:能够迅跑的猎狗。具:具备。[31]毛嫱(qiánɡ):据说是古代越王宠幸的美女。西施:春秋时越国的美女,越国被吴国打败后,为了求和,将她送给了吴王夫差,后来越国又打败了吴国,她归了越国大臣范蠡。[32]充:满。[33]何患:何必担心。[34]固:确实。[35]縠(hú):绉纱,是一种极薄的轻纱。[36]何谓:怎么讲,为什么这样说。[37]为:做。[38]使:使用。便辟:受到国君宠幸的小臣。工:工匠,裁缝。[39]谢:认错。

[40]举:提拔。任:委任。[41]大治:政治良好,局势安定。

    【译文】先生王斗来到宫门上要求见齐宣王,宣王让负责通报的人迎接他进来。王斗说:“我快步跑着去见国君,就显得我是巴结权势;国君快步来会见我,就表示国君喜欢人材。站在君王的角度考虑,该怎么办才好?”负责通报的人返回去把他的话报告给宣王,宣王说:“先生慢着,请让我听从你的意见。”宣王便快步跑着到宫门口去迎接他,和他一起进了宫中,对他说:“我供奉祖先的庙宇,护卫齐国的江山,听说先生说话坦率,能够正面向君主规劝而不避讳。”王斗回答说:“您听信了错误的传闻了。我生活在黑暗的时代,事奉昏庸的君主,哪里敢坦率直言,正面向君主规劝而不避讳?”宣王生气地变了脸色,很不高兴。过了一会儿,王斗说:“过去我们齐国的国君桓公有五个嗜好,他九次召集会合诸侯,全面挽回了天下的混乱局势,天子授予他职位,任命他当了诸侯的盟主。现在您和他相比有四点相同之处。”宣王高兴了,对他说:“我愚昧浅陋,守护着一个齐国,只怕它在我手上丧失掉,我哪里能有四点和桓公的相同之处?”王斗说:“不。桓公喜欢好马,您也喜欢好马;桓公喜欢好狗,您也喜欢好狗;桓公喜欢喝酒,您也喜欢渴酒;桓公喜欢美女,您也喜欢美女;桓公喜欢人才,您却不喜欢人才。”宣王说:“现在的社会上没有好的人才,让我去喜欢谁?”王斗说:“世界上没有骐驎、騄耳这样的骏马,而您车上的四匹马已经配齐了;世界上没有东郭俊、卢氏这样的好狗,而您打猎的狗也有了;世界上没有毛嫱、西施这样的美女,而您的后宫里美女已经充满了。您也就是不喜欢人才而已,哪用担心没有人才呢?”宣王说:“我为国家担忧,爱惜百姓,确实愿意得到人才来治理齐国。”王斗说:“您为国担忧,爱惜百姓,还不如您爱惜一尺绉纱呢?”宣王说:“你这话怎么讲?”王斗说:“您让人做帽子,不使用您左右亲近的小臣却使用裁缝,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只有裁缝才会做。现在您治理齐国,除了您左右亲近的小臣就再不使用别人。因此我说您爱惜国家和百姓还比不上您爱惜一尺绉纱那样厉害。”宣王认错说:“我对国家有罪。”于是提拔了五个士人,委任他们当官,齐国被治理得非常好。

                                 貂勃常恶田单

    貂勃常恶田单[1],曰:“安平君,小人也[2]。”安平君闻之,故为酒而召貂勃[3],曰:“单何以得罪于先生,故常见誉于朝[4]?”貂勃曰:“跖之狗吠尧[5],非贵跖而贱尧也[6],狗固吠非其主也[7]。且今使公孙子贤而徐子不肖[8],然而使公孙子与徐子斗[9],徐子之狗犹时攫公孙子之腓而噬之也[10]。若乃得去不肖者[11],而为贤者狗,岂特攫其腓而噬之耳哉[12]?”安平君曰:“敬闻命[13]。”明日,任之于王[14]。

    【注释】[1]恶:诋毁,贬低。田单:战国时齐国人,为齐国收复被燕国占领的七十多座城,被封为安平君。[2]小人:品德低劣的人。[3]故:专门。为:设,备。[4]见:被。誉:称赞。朝:朝廷中。把贬低说成是称赞,这是既礼貌又幽默的反话。[5]跖:春秋时的著名大盗,据说无恶不作。尧:上古时期的帝王,被后代认为是圣明帝王的典范。[6]贵:崇敬。贱:鄙视。[7]固:当然。[8]且:并且。今使:假设。不肖:不贤,不好。[9]斗:争斗,打架。[10]犹:还。时:时时。攫(jué):鸟兽用爪抓取。腓(féi):小腿肚。噬(shì):啃咬。[11]若乃:如果。得:得以,能。去:离开。[12]岂特:何止。耳哉:表示诘问的语气词。

[13]敬闻命:恭敬地接受(你的)教诲。[14]任:推荐担任官职。

    【译文】貂勃经常诋毁田单,对人说:“安平君是一个小人。”田单听说了这事之后,专门备了酒席把貂勃叫来,对他说:“我因为什么事得罪了先生,所以经常被您在朝廷中‘称赞’?”貂勃说:“跖的狗对尧狂吠,并不是因为它从内心里崇敬跖而鄙视尧,狗当然要对它主人以外的人狂吠。并且假设公孙子是君子而徐子是小人,但如果公孙子和徐子打起架来,徐子的狗还要时时瞅准机会抓住公孙子的小腿肚去咬。如果让我能够离开坏人,而成为好人的狗,我岂止是要抓住坏人的小腿肚去咬他呢?”田单说:“我恭敬地接受您的教诲。”第二天,田单就向齐王推荐,委任了貂勃官职。

                                 荆宣王问群臣

                               《战国策·楚策》

    荆宣王问群臣曰[1]:“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2],果诚何如[3]?”群臣莫对[4],江乙对曰[5]:“虎求百兽而食之[6],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7]。天帝使我长百兽[8],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9]。子以我不信[10],我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11?’虎以为然[12],故遂与之行[13]。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14],带甲百万[15],而专属之昭奚恤[16],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17]。”

    【注释】[1]荆宣王:战国时楚国国君,名良夫。楚国也称为荆。[2]北方:指当时的中原各国。昭奚恤(xù):楚国贵族,是当时的著名将领。[3]果诚:到底,真实情况。何如:怎么样。[4]莫:没有人。对:回答。[5]江乙:魏国人,当时在楚国做官,很有智谋。[6]求:寻找。百兽:各种野兽。食:吃。[7]无敢:不可以。[8]长百兽:当百兽的君长。[9]逆:违抗。命:命令。[10]以:认为。信:诚实。[11]走:逃跑。[12]然:可以(这样做)。[13]故遂:因此就。[14]方:方圆,计量面积用语,指将土地折合成正方形后的一条边长。

[15]带甲:指穿铠甲的军队。[16]专:独。属(zhǔ):委托。[17]犹:如同。

    【译文】楚宣王问他的大臣们说:“我听说北方各国都怕昭奚恤,实际情况到底怎么样呢?”大臣们都没有人回答,江乙回答说:“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吃,碰到了一只狐狸。狐狸说:‘你不可以吃我。天帝让我当兽类的君长,如果你吃了我,就是违抗天帝的命令。你认为我的话不真实,我给你在前面走,你跟在我后面,看一下野兽们见了我敢不躲跑吗?’老虎觉得可以这样试一下,因此就和它一起走去。野兽们见了它们都吓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们是因为害怕自己而逃走,还以为是因为害怕狐狸呢。现在您的土地方圆有五千里,穿着铠甲的精锐军队有一百万,却全都交给昭奚恤一个人掌管。所以北方各国害怕昭奚恤,他们实际上是害怕您的军队,就像野兽们害怕老虎一样。”

                                    江乙欲恶昭奚恤

    江乙欲恶昭奚恤于楚[1],谓楚王曰:“下比周则上危[2],下分争则上安[3],王亦知之乎?愿王勿忘也。且人有好扬人之善者[4],于王何如[5]?”王曰:“此君子也,近之。”江乙曰:“有人好扬人之恶者,于王何如?”王曰:“此小人也,远之。”江乙曰:“然则且有子杀其父臣弑其君者[6],而王终已不知者何也[7]?以王好闻人之美而恶闻人之恶也[8]。”王曰:“善[9]。寡人愿两闻之。”

    【注释】[1]恶(wù):诽谤,中伤。[2]下:下属,下级,指臣民。比周:亲密,勾结。上:地位高的人,这里指君主。[3]分争:分裂争斗。[4]扬:宣传。善:优点。[5]于:在……来说。[6]然则:这样就。且:将。弑(shì):地位低的人杀死地位高的人。[7]终已:始终。[8]以:因为。[9]善:(讲得)对,好。

    【译文】江乙想在楚国诋毁昭奚恤,他对楚王说:“臣民之间亲密勾结,君主的地位就危险;臣民之间分裂争斗,君主的地位就稳固;您也懂得这个道理吧?希望您不要忘记它。如果有喜欢宣传别人的优点的人,站在您的角度看,该怎么办?”楚王说:“这是一个君子,我要亲近他。”江乙说:“如果有喜欢宣传别人的过错的人,站在您的角度看,该怎么办?”楚王说:“这是一个小人,我要疏远他。”江乙说:“这样的话,就将会有儿子杀死父亲、臣民杀害君主的事情发生以后,而您却始终不知道,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您喜欢听人讲别人的优点,却不喜欢听人讲别人的罪恶的缘故。”楚王说:“你讲得很对。我今后愿意两者都听。”

                               江乙恶昭奚恤

    江乙恶昭奚恤[1],谓楚王曰:“人有以其狗为有执而爱之[2]。其狗尝溺井[3],其邻人见狗之溺井也,欲入言之[4]。狗恶之[5],当门而噬之[6]。邻人惮之[7],遂不得入言。邯郸之难[8],楚进兵,大梁取矣[9],昭奚恤取魏之宝器[10],以居魏知之[11],故昭奚恤常恶臣之见王。”

    【注释】[1]恶:厌恶,恨。[2]以其狗为:认为他的狗……有执:可能是凶猛厉害的意思。执:疑当作“势”字。[3]尝:曾经。溺井:往井里撒尿。[4]入:进去。[5]恶:害怕,反对。[6]当门:对着门。噬(shì):咬。[7]惮(dàn):怕。[8]邯郸之难:公元前258年,秦国军队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当时魏国和楚国都出兵救援赵国。[9]大梁:在今河南开封县,是当时魏国的都城。取:夺取。[10]取:收取,接受。[11]以:因为(我)。居:在。江乙原来是魏国人。

    【译文】江乙恨昭奚恤,他对楚王说:“有个人因为他的狗凶猛厉害而很喜欢它。他的狗曾经往他家的井里撒尿,他的邻居看到狗往井里撒尿,想进去告诉他。狗怕这个邻居去报告,就守在门口咬这个邻居。邻居因为害怕狗,所以没有能进去报告。邯郸被秦国包围时,楚国如果进军的话,大梁就可以被楚国夺取了,昭奚恤接受了魏国贿赂的宝器,(所以没有进军,)因为我当时在魏国,便知道这件事,所以昭奚恤一直害怕我见到您。”

                                    苏秦之楚

    苏秦之楚[1],三日乃得见乎王[2]。谈卒[3],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4],曾不肯留[5],愿闻其说[6]。”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7],薪贵于桂[8],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9],因鬼见帝[10]。”王曰:“先生就舍[11],寡人闻命矣[12]。”

    【注释】[1]之:到达。[2]乃:才。得:得以。乎:于。[3]卒:完,结束。[4]乃:却。不远千里:不怕千里路的遥远。临:光临,看。[5]曾:竟然。留:停留,住留[6]说:理由,解释。[7]贵:昂贵,价高。

[8]薪:柴。桂:桂树,是一种名贵的树木。[9]食:吃。炊桂:用桂木烧火做饭。[10]因:通过……(为中介)。[11]就:到……去。舍:客馆。[12]闻命:接受教诲。

    【译文】苏秦到达楚国,过了三天才得以见到楚王。他和楚王谈完话以后,就告辞要走。楚王说:“我听到过先生的情况,就像听到古代名人的事迹一样令人佩服。现在您不怕千山万水的遥远而前来见我,竟然不肯多住几天,我希望听听你这样做的原因。”苏秦回答说:“楚国的饭食比玉还昂贵,柴草比桂木还昂贵,要见到负责通报的官员比要见到鬼还难,要见到您比要见到天帝还难。现在您让我留下来,这无异于让我吃玉烧桂,通过鬼的通报去拜见天帝。”楚王说:“先生到客馆中去吧,我知道您的意思了。”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1],中射之士问曰[2]:“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3]:“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4],是臣无罪[5],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王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6]。”王乃不杀[7]。

    【注释】[1]操:持,拿着。入:进入(宫中)。[2]中射之士:国君的侍从官员。[3]说(shuì):劝说,说情。[4]故:所以,因此。[5]是:此,这(就说明)……。[6]明:暴露了。[7]乃:才。

    【译文】有人给楚王献来可以使人永远不死的药,负责通报的官员拿着这种药进入宫中,中射之士问负责通报的官员说:“这药能吃吗?”负责通报的官员说:“能。”中射之士就把药夺过来吃掉了。楚王很生气,派人去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托人代表自己去劝楚王说:“我问过负责通报的人,他说这药可以吃,所以我才吃了它,这就说明我没有罪,而罪过在负责通报的人身上。况且客人来献可以使人不死的药,我吃了它,而您却要杀我,这就说明它是可以害死人的药。您杀死本来没有罪的我,却恰好证明别人欺骗了您。”楚王这才不再杀他。

                        卫灵公近雍疽、弥子瑕

                            《战国策·赵策》

    卫灵公近雍疽、弥子瑕[1],二人者专君之势[2],以蔽左右[3]。复涂侦谓君曰:“昔日臣梦见君。”君曰:“子何梦?”曰:“梦见灶[4]。”君忿然作色曰:“吾闻梦见人君者梦见日[5],今子曰梦见灶而言君也,有说则可[6],无说则死。”对曰:“日并烛天下者也[7],一物不能蔽也。若灶则不然[8],前之人炀[9],则后之人无从见也[10]。今臣疑人之有炀于君者也,是以梦见灶。”君曰:“善。”于是因废雍疸、弥子瑕[11],而立司空狗[12]。

    【注释】[1]卫灵公:春秋时卫国国君,名元。近:亲近,亲信。疽:读音为“jū”。瑕:读音为“xiā”。[2]者:助词,一般表示人的复数。专:把持,独览。势:权势,权柄。[3]蔽左右:蔽于左右,在国君左右蒙蔽他。[4]灶:炉灶。[5]人君:君主。因为君主是治理人的,所以称君主为人君。日:太阳。[6]说:理由,解释。[7]并:一起,全部。烛:照。[8]然:这样。[9]炀(yànɡ):烤火。[10]无从:无由,无法。

[11]废:解除权力职位。[12]立:提拔任命。

    【译文】卫灵公宠幸雍疽和弥子瑕,他们俩人把持着灵公的权柄。在灵公的左右蒙蔽他。复涂侦对灵公说:“前几天我梦见了您。”灵公说:“你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复涂侦说:“我梦见了炉灶。”灵公生气地变了脸色,对复涂侦说:“我听说梦见太阳才是梦见国君,现在你说梦见的是炉灶,却说是梦见了我,你要是有解释的理由就算了,如果不能自圆其说,就得被处死”。复涂侦回答说:“太阳是普照天下的,任何一件东西也不能遮住它。至于炉灶却不是这样,前面的人烤火,后面的人就没有办法见到它了。现在我怀疑有在您身边这样‘烤火’的人,因此就梦见了炉灶。”灵公说:“你讲得很有道理。”于是就解除了雍疽和弥子瑕的权力,而提拔了司空狗。

                                  秦败魏于华

                                《战国策·魏策》

    秦败魏于华[1],魏王且入朝于秦[2]。周谓王曰:“宋人有学者[3],三年反而名其母[4]。其母曰:‘子学三年,反而名我者,何也?’其子曰‘吾所贤者[5],无过尧、舜[6],尧、舜名[7]。吾所大者[8],无大天地,天地名。今母贤不过尧、舜,母大不过天地,是以名母也。’其母曰:‘子之于学者将尽行之乎[9]?愿子之且以名母为后也[10]。子之于学也将有所不行乎?愿子之有以易名母也[11]。’今王之事秦[12],尚有可以易入朝者乎?愿王之有以易之,而以入朝为后。”魏王曰:“子患寡人入而不出邪[13]?许绾为我祝曰[14],入而不出,请殉寡人以头[15]。”周对曰:“如臣之贱也[16],今人有谓臣曰:‘入不测之渊而必出[17]。不出,请以一鼠首为女殉’者,臣必不为也。今秦,不可知之国也,犹不测之渊也,而许绾之首,犹鼠首也。内王于不可知之秦[18],而殉王以鼠首,臣窃为王不取也[19]。且无梁孰与无河内急[20]?”王曰:“梁急。”“无梁孰与无身急?”王曰:“身急。”曰:“以三者[21],身,上也[22],河内,其下也。秦未索其下[23],而王效其上[24],可乎?”

    【注释】[1]华:地名,在今陕西华县,当时是秦、魏两国的交界处。[2]且:将。入朝于秦:到秦国去朝拜。[3]学者:求学的人。[4]反:返。名其母:称呼他母亲的名字。名,动词,称呼名字。[5]贤:动词,认为贤。[6]无:莫,没有人。过:超过。[7]名:称名字。[8]大:动词,认为伟大。[9]于:对于。学者:学到的东西。尽:全部。行:实行,运用。[10]愿:希望。且:姑且。以名母为后:把名母放在后边。按:这一句与下文的“愿子之有以易名母也”,在《战国策》原文中的位置颠倒,根据文理,现将它们作了互换。[11]有以:有用来……的。易:替代,换下来。[12]事:事奉。[13]患:担心。邪:吗。[14]绾:读音为“wǎn”。祝(zhòu):发誓。[15]殉(xùn):为某种目的而舍弃生命。[16]贱:卑贱,地位低。[17]不测:无法估量深度。渊:深水潭。[18]内:纳,把……放入。[19]窃:私下。取:采用。[20]且:况且。梁:地名,即大梁,当时是魏国的都城。孰与:何如,表示比较。河内:黄河以北的地方,当时是魏国的领土。急:紧急,重要。[21]以:此,这。[22]上:最重要的。[23]索:要。[24]效:献。

    【译文】秦国在华县打败了魏国,魏王将要到秦国去朝拜秦王。周对魏王说:“宋国有个外出求学的人,他三年以后回到家中,用自己母亲的名字称呼她。他母亲说:‘你出去学习了三年,回来以后就叫我的名字,这是为什么呢?’她的儿子说:‘我心目中认为最贤明的人,没有超过尧和舜的,而尧和舜被人们直呼其名;我心目中认为的伟大的事物,没有比天和地更伟大的,天和地也被人们直呼其名。现在母亲的贤明超不过尧和舜,母亲的伟大超不过天和地,因此我要用名字来称呼你。’他母亲说:‘你对于你所学到的东西将要全部实行它们吗?我希望你姑且把称呼母亲的名字这一举动放在最后再实行它;你对于你所学到的东西将有不准备实行的吗?我希望你拿上那些不准备实行的东西将用名字称呼母亲的这种做法替换下来。’现在您事奉秦国,还有可以用来替换去秦国朝拜这一举动的方式吗?我希望您能够有用来替换的,而把去秦国朝拜的举动放在最后。”魏王说:“你怕我去了秦国以后回不来吗?许绾对我发誓说:如果我去了秦国以后回不来,他将用他的头为我殉难。”周答说:“就像我这样地位卑贱的人,如果有人对我说:‘你跳进深不可测的水潭中一定能安全地出来,如果万一出不来,请让我用一个老鼠的头为你殉难。’我肯定不去做这样的蠢事。现在的秦国,是一个心怀叵测的国家,就如同一个深不可测的水潭,而许绾的头就如同老鼠的头,把您这样的一国之主推入心怀叵测的秦国,却允诺用一个老鼠的头为您殉难,我私下里替您考虑,不主张采取这样的做法。况且失去了国家的都城大梁和失去了河内这一片地区,哪一项更为紧急?”魏王说:“大梁更为重要。”周说:“失去了大梁和失去您的生命相比,哪一项更为紧急?”魏王说:“生命更为重要。”周说:“河内、大梁、自身这三者,自身是最重要的,河内是其中最次要的。秦国还没有来要我们的最次要的东西,而您却要给人家送去自己的最重要的东西,这样做对吗?”

                                      楚围雍氏五月

                                   《战国策·韩策》

    楚围雍氏五月[1],韩令使者求救于秦,冠盖相望也[2],秦师不下崤[3]。韩又令尚靳使秦[4],谓秦王曰:“韩之于秦也[5],居为隐蔽[6],出为雁行[7]。今韩已病矣[8],秦师不下崤。臣闻之,唇揭者其齿寒[9],愿大王之熟计之[10]。”宣太后曰[11]:“使者来者众矣,独尚子之言是[12]。”召尚子入,宣太后谓尚子曰:“妾事先王也[13],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14],妾困不疲也[15]。尽置其身妾之上[16],而妾弗重也[17]。何也?以其少有利焉[18]。今佐韩[19],兵不众,粮不多,则不足以救韩,夫救韩之危,日费千金[20],独不可使妾少有利焉[21]。”尚靳归书报韩王[22],韩王遣张翠[23]。张翠称病[24],日行一县。张翠至,甘茂曰[25]:“韩急矣[26],先生病而来。”张翠曰:“韩未急也,且急矣[27]。”甘茂曰:“秦重国知王也[28],韩之急缓莫不知[29]。今先生言不急,可乎?”张翠曰:“韩急则折而入于楚矣[30],臣安敢来[31]?”甘茂曰:“先生毋复言也[32]。”甘茂入言秦王曰:“公仲柄得秦师[33],故敢捍楚[34]。今雍氏围而秦师不下崤,是无韩也[35]。公仲且抑首而不朝[36],公叔且以国南合于楚[37]。楚、韩为一[38],魏氏不敢不听[39],是楚以三国谋秦也[40],如此,则伐秦之形成矣[41]。不识坐而待伐孰与伐人之利[42]。”秦王曰:“善。”果下师于崤以救韩[43]。

    【注释】[1]围:包围。雍氏:地名,在今洛阳东北,当时是韩国领地。[2]冠盖相望:形容使者络绎不绝。冠:指使者的冠服。盖:指使者车上的伞盖。相望:前一批使者才走,后一批使者就又上路,所以后面的人能望见前面的人的冠盖。[3]师:军队。崤(xiáo):山名,在河南洛宁县北,当时是秦国的边境。[4]使:出使。[5]于:对。[6]居:指安居时。隐蔽:屏障。[7]出:指出兵作战时。雁行:大雁的行列,这里指跟随服从。[8]病:危急,受困。[9]揭:竭,失去。[10]熟计:反复考虑。[11]宣太后:楚国人,嫁到秦国,是秦昭王之母。[12]独:仅,只有。是:对。[13]妾:女子对自己的谦称。事:事奉,侍候。先王:指秦武王,是昭襄王之父。[14]髀(bì):大腿。加:施加,放在……上面。[15]困:疑当作“因”。因:顺应。疲:感到劳累。

[16]置:放。[17]弗重:不觉得沉重。[18]以:因为。少:稍微。[19]佐:帮助。[20]日:每天。费:消耗。金: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一金为二十两。[21]独:却。[22]归书:写回信去。书,信。报:报告,禀报。

[23]遣:派遣。[24]称病:自称有病。[25]甘茂:战国时下蔡人,秦武王、昭王时任秦国左丞相。[26]急:危急。[27]且:将。[28]重国:强国,大国。知王:智慧的君主。知,智。[29]急缓:危急与否。莫:没有人。

[30]折:转过来。入:投向,归顺。[31]安:岂。哪里。[32]毋:不要。复:再。[33]公仲:当时韩国的相。柄得:拿到。这里指依赖。[34]捍:抵抗。[35]是:这样就。无韩:韩国不能存在,指韩国将灭亡。[36]且:将。抑:当作“仰”。仰首:不对人低头,表示不屈服。朝:朝拜(秦)。[37]公叔:韩国大臣。以:率。南:向南。合:归入。[38]为一:成为一体。[39]魏氏:指魏国。听:服从。[40]以:用,凭着。谋:策划对付。

[41]形:形势,局面。[42]识:知。孰与:何如。利:有益。[43]果:终于。

    【译文】楚国包围了韩国的雍氏达五个月之久,韩国派使者到秦国去求救,派去的使者一批又一批地络绎不绝,秦国的军队却不出崤山。韩国又让尚靳出使秦国,对秦王说:“韩国对于秦国来说,平时是秦国的屏障,作战出兵时又像群雁跟随头雁一样听从秦国的调遣。现在韩国已经处于危险的境地了,秦国的军队却不出崤山。我听说过这样的道理,嘴唇失去之后牙齿就会受寒,希望大王反复考虑这个问题。”秦王的母亲宣太后说:“来这里的韩国使者已经很多了,只有尚先生讲的话有道理。”她把尚靳召进了宫中,对他说:“我侍候已经去世的国君时,他把大腿压到我的身上,我顺应着他而不觉得劳累。他把整个身体都放在我的身上,我也不觉得沉重。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这样做对我也稍微有点好处。现在我们出兵帮助韩国,如果派出的军队不多,动用的军粮不广,就不能够解救韩国。那解救韩国危难的战争,每天要耗费数万两钱财,却不能使我稍微得到点好处。”尚靳写回信去把情况报告了韩王,韩王派遣张翠再到秦国去。张翠自称有病,每天才走一个县的路程。张翠到达秦国以后,甘茂对他说:“看来韩国的局势已经危急了,所以才让先生带着病而来这里。”张翠说:“韩国还没有到危急的地步,将要危急了。”甘茂说:“秦国是人才众多的大国,君主智慧聪明,对于韩国局势的缓急没有人不知道。现在先生却说目前还不危急,这能瞒过人去吗?”张翠说:“韩国要是真的陷入危急,就会转过头去投降楚国了,我哪里还敢来贵国?”甘茂说:“先生不必再说了。”甘茂进宫去对秦王说:“公仲依赖着秦国的军队,所以才敢抵抗楚国。现在雍氏被包围,而秦军却不出崤山,这就意味着韩国将不复存在。公仲将会昂起头而不来朝拜,公叔将会率领韩国向南和楚国联合起来。楚国和韩国合为一体之后,魏国就不敢不顺从他们,这就等于是楚国凭着三个国家的力量来策划对付秦国了,这样一来,他们联合进攻秦国的局面就形成了。不知道我们坐着等别人来进攻和我们主动去进攻别人这两种情况哪一个更为有利。”秦王说:“你讲的道理很对。”他终于派军队从崤山出兵去救援韩国。

                                  燕王谓苏代

                                《战国策·燕策》

    燕王谓苏代曰[1]:“寡人甚不喜訑者言也[2]。”苏代对曰:“周地贱媒[3],为其两誉也[4],之男家曰女美[5],之女家曰男富。然而周之俗[6],不自为取妻[7],且夫处女无媒[8],老且不嫁[9],舍媒而自炫[10],弊而不售[11]。顺而无败[12],售而不弊者,唯媒而已矣[13]。且事非权不立[14],非势不成[15],夫使人坐受成事者[16],唯訑者耳。”王曰:“善矣。”

    【注释】[1]苏代:战国时东周洛阳人,是当时的著名政治活动家。[2]甚:很,非常。喜:喜欢。訑(tuó):欺诈。[3]贱:鄙视,瞧不起。媒:媒人。[4]为:因为。两誉:为双方都说好话。[5]之:到。[6]俗:风俗,习惯。[7]自为:自行。取:娶。[8]且夫:况且那。处女:没有出嫁的女子。[9]且:将。不嫁:不能嫁出去。[10]舍:不用,不靠。自炫:自我夸耀。[11]弊:坏,劣。不售:本指货物卖不出去,这里指嫁不出去。[12]顺:顺利,成功。败:坏事,失败。[13]唯:只有。[14]且:况且。非:除了。权:计谋,策略。立:办成。[15]势:权势。[16]夫:那。受:享受,获得。成事:成功。

    【译文】燕王对苏代说:“我最不喜欢听诡诈的人说的话。”苏代回答说:“东周和西周一带鄙视媒人,因为他们为婚姻双方都说好话,到了男家说那个女子很漂亮,到了女家说那个男子很有钱。但是周地的风俗,人们不自行娶妻,况且那处女如果没有媒人作介绍,到老都将嫁不出去。不依靠媒人而自我向人夸耀,会使自己贬值而嫁不到人家。让事情办得顺利而不失败,把自己推销出去而不贬值,只有媒人才能办到。况且任何事情除了使用谋略就办不成,那种能使人坐着不动就可以享受到成功的情形,只有诡诈的人才能办到。”燕王说:“你讲得很对。”

                             苏代论君臣之际

    (苏代曰:)“今臣之所以事足下者[1],忠信也[2],恐以忠信之故见罪于左右[3]。”王曰:“安有为人尽其力[4],竭其能而得罪者乎[5]?”对曰:“臣请为王譬[6]。昔周之上地尝有之[7],其丈夫官三年不归[8],其妻爱人[9]。其所爱者曰:‘子之丈夫来,则且奈何乎[10]?’其妻曰:‘勿忧也,吾已为药酒而待其来矣。’已而其丈夫果来[11],于是因令其妾酌药酒而进之[12]。其妾知之,半道而立虑曰:‘吾以此饮吾主父[13],则杀吾主父[14]。以此事告吾主父,则逐吾主母[15]。与杀吾主父逐吾主母者[16],宁佯踬而覆之[17]。’于是因佯僵而仆之[18]。其妻曰:‘为子之远行来之故,为美酒。今妾奉而仆之[19]。’其丈夫不知,缚其妾而笞之[20]。故妾所以笞者[21],忠信也。今臣为足下使于齐[22],恐忠信不谕于左右也[23]。臣闻之曰,万乘之主不制于人臣[24],十乘之家不制于众人[25],匹夫徒步之士不制于妻妾[26],而又况于当世之贤主乎[27]?臣请行矣,愿足下无制于群臣也[28]。”

    【注释】[1]所以:所用来。事:事奉。足下:对人的尊称。[2]忠信:忠贞和诚实。[3]以:因为。见:被。罪:此指怨恨。左右:指君主左右的亲信。[4]安:哪里。[5]竭:用尽。能:才能。得罪:受到怨恨。[6]譬:打比方。[7]上地:这里指洛阳一带。尝:曾经。[8]官:为公家做事。[9]爱:私通。[10]且:将。奈何:怎么办。[11]已而:不久。果:果然。[12]因:便。妾:女仆。酌:斟,舀。进:奉上。[13]以:拿上。饮:使……喝。主父:男主人。[14]杀:致死。[15]逐:驱逐。主母:女主人。[16]与:与其。[17]宁:宁肯。佯:假装。踬(zhì):跌倒,绊倒。覆:容器打翻。[18]僵:倒下。仆:倾覆,指将药酒泼在地上。[19]奉:捧着。[20]缚:绑。笞(chí):用鞭、杖、竹板等打人。[21]故:发语词,夫。所以笞者:被笞的原因。[22]使:出使。[23]谕:明白,理解。[24]万乘之主: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的君主,即大国的国君。制于人臣:被人臣挟制。人臣:臣。[25]家:大夫的领地称为家。[26]匹夫:普通人。徒步之士:徒步行走的士人,指地位最低的士人。[27]况:何况。[28]无:勿,不要。

    【译文】(苏代对燕昭王说:)“现在我事奉您,所依靠的是自己的忠贞和诚实,我担心会因为我忠贞和诚实的缘故而被您身边的人怨恨。”昭王说:“哪有为别人全力以赴地办事,竭尽自己的才能而受到怨恨的呢?”苏代回答说:“请让我为您打个比方。过去周朝的上地曾经有过这样的事,丈夫在外为公家办事三年不回家,他的妻子和别人私通。和她私通的男人说:‘你的丈夫要是回来,那该怎么办呢?’这个妻子说:‘不用担忧,我已经准备好了药酒而等着他回来了。’不久她的丈夫果然回了家中,于是妻子就让家里的女仆斟上药酒送给丈夫。这个女仆知道酒里有毒药,走在半路上站住考虑,心里说:‘我要是拿上它让我的男主人喝下去,就会把我的男主人药死。如果我把酒里有药的事告诉男主人,男主人就会把女主人赶走。与其药死男主人或者是使女主人被赶走,我宁肯假装跌倒而把这杯酒打翻到地上。’于是她便假装绊了一跤而把酒泼在了地上。妻子对丈夫说:‘为了你远行回家的缘故,我准备好了美酒,现在这奴才端着却都泼掉了。’她的丈夫不知道实情,就把这个女仆绑起来用鞭子打了一顿。这个女仆之所以挨了打,正是由于他对主人的忠贞和诚实。现在我为您出使齐国,我担心自己的忠贞和诚实不被您左右的人所理解。我听说过这样的道理,有一万辆兵车的大国君主不能被自己的臣下挟制,有十辆兵车的大夫不能被自己手下的众人挟制,一般的百姓和士人不能被自己的妻妾挟制,何况是象您这样当代的贤明君主呢?请让我放心地前去,希望您不要受到群臣们的挟制。”

                                    郭隗自荐

    (郭隗曰)“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1],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2]。”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3]?”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4],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5]:‘请求之。’君遣之[6]。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7],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8]?’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9],况生马乎[10]?天下必以王能市马[11],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12],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13],先从隗始[14],隗且见事[15],况贤于隗者乎[16]?岂远千里哉[17]?”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18]。

    【注释】[1]诚:如果真的。博选:大量挑选。朝:拜访。[2]趋:快速走路。[3]将:当。谁朝:朝谁。[4]君人:君主。金:古代计量货币的单位,一金等于二十两。求:购求。[5]涓人:宫廷中负责清洁事务的人。

[6]遣:派遣。[7]反:返。报:报告。[8]安事:何故。捐:弃,白白扔掉。[9]且:尚且,还。[10]况:何况。

[11]以:动词,认为。市:买。[12]不能:不足。期(jī)年:一周年。[13]致士:招来士人。[14]隗:读音为“wěi”。[15]见:被。事:事奉。[16]贤于隗:比隗贤。[17]远千里:怕千里路太遥远。[20]筑宫:建造了住宅。宫,住宅。师之:把他作为老师。

    【译文】(郭隗先生对燕昭王说:)“您如果能大量地选取国内的贤人而亲自上门去拜访他们,天下的人们听说您拜会自己的贤臣,天下的优秀人才就会争先恐后地来到燕国了。”昭王说:“我该拜会谁最好呢?”郭隗先生说:“我听说古代有个君主用一千金购买千里马,用了三年时间也没有买到,宫中负责清洁事务的涓人对国君说:‘请让我去买。’国君就派了他去。过了三个月,找到了一匹千里马。这只马已经死了,涓人用五百金买下了马的头。他回去把情况报告给国君,国君非常恼怒,对涓人说:‘我所要的是活马,为什么因为一匹死马而白白地扔掉了五百金?’涓人回答说:‘一匹死马还用五百金去买它,何况是活马呢?千里马现在就要有人送上门来了。’于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有人送来了三匹千里马。现在您真的要招来人才,就先从我开始,连我这样的人还能受到您的尊重,何况是比我更强的人才呢?他们哪里会怕千山万水的跋涉艰难呢?”于是昭王为郭隗建造了豪华的住宅而把他拜为自己的老师。

                                   张丑为质于燕

    张丑为质于燕[1],燕王欲杀之。走且出境[2],境吏得丑。丑曰:“燕王所为将杀我者[3],人有言我有宝珠也,王欲得之,今我已亡之矣[4],而燕王不我信[5]。今子且致我[6],我且言子之夺我珠而吞之。燕王必当杀子[7],刳子腹及子之肠矣[8]。夫欲得之君不可说以利[9],吾要且死[10],子肠亦且寸绝[11]。”境吏恐而赦之[12]。

    【注释】[1]为质:当人质。[2]走:逃跑。且:将。境:边境。[3]所为:所以。[4]亡:丢失。[5]不我信:不信我。[6]致我:把我送到(燕王那里)。致:送达。[7]当:将。[8]刳(kū):剖,挖空。及:和[9]欲得:贪得,贪婪。说以利:用财利讨他喜欢。说(yuè),悦。[10]要(yāo):陷入困境,受挟制。[11]寸绝:一寸寸地被割断。[12]赦:释放。

    【译文】张丑在燕国当人质,燕王要杀死他,他逃跑出来,将要逃出燕国边境了,守卫边境的官员捉住了他。他说:“燕王之所以将要杀我,是因为有人说我有一颗宝珠,燕王要得到它,现在我已经把它丢失了,而燕王不相信我的话。现在你将要把我送到燕王那里去,我就将对燕王说你夺走了我的宝珠而把它吞到肚子里去了。燕王必定将会杀死你,剖开你的肚子和你的肠子。对那些贪婪的君主不能用财利去讨他喜欢,我入狱以后将会被杀死,而你的肠子也将会一寸一寸地被割断。”边境上的官员害怕他诬陷,就把他释放了。

                                  近塞上之人

                               《淮南子·人间》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1],马无故亡而入胡[2],人皆吊之[3],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4]?”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5],人皆贺之[6],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7],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8],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9],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10],父子相保[11]。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12],深不可测也。

    【注释】[1]近:靠近。塞:边关。善:精通。术:道术,预测吉凶的法术。[2]无故:没有原因地。亡:跑失。入:进入。胡:北方的匈奴族被汉人称为胡。[3]吊:安慰。[4]何遽(jù):怎么。为:成为。[5]将:带领。[6]贺:祝贺。[7]富:多。[8]堕(duò):从高处掉下。折:折断。髀(bì):大腿骨。[9]丁壮:年青力壮者。引弦:拉弓。引,拉。弦,指弓弦。[10]以:因为。跛(bǒ):脚瘸。[11]保:保全,[12]化:变化。极:深究。

    【译文】靠近边塞上有一个精通预测吉凶之术的人,他家的马好端端地跑进了匈奴人的地界,人们都来安慰他家,他家的父亲说:“这怎么就不会成为好事呢?”过了几个月,他家丢失了的那匹马带领着匈奴人的许多骏马跑了回来,人们都来向他家祝贺,他家的父亲说:“这怎么就不会成为祸事呢?”家中有了许多好马,他家的儿子喜欢骑,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大腿骨,人们都来安慰他们,他家的父亲说:“这怎么就不会成为好事呢?”过了一年,匈奴人大规模地侵入边塞,年青力壮的人都得拉弓射箭和匈奴作战,靠近边塞的人阵亡的有十分之九,而他家的儿子却因为脚跛的缘故可以不上战场,父子们相安无事。所以福能转化为祸,祸能转化为福,这种变化的道理是无法探究、高深莫测的。

                                   直不疑

                             《史记·直不疑列传》

    塞侯直不疑者[1],南阳人也[2]。为郎[3],事文帝[4]。其同舍有告归[5],误持同舍郎金去,已而金主觉[6],妄意不疑[7],不疑谢有之[8],买金偿[9]。而告归者来而归金[10],而前郎亡金者大惭[11]。以此称为长者[12]。文帝称举[13],稍迁至太中大夫[14]。朝廷见[15],人或毁曰[16]:“不疑状貌甚美,然独无奈其善盗嫂何也[17]。”不疑闻,曰:“我乃无兄[18]。”然终不自明也[19]。

    【注释】[1]塞:古地名,在今河南灵宝县以西,陕西潼关县以东。直不疑因为平定叛乱作战有功,被汉景帝封为塞侯。[2]南阳:在今河南省南阳市。[3]为:当,担任。郎:官名,是皇帝的保卫、侍从官员。[4]事:事奉。文帝:汉文帝,名叫刘恒。[5]同舍:同宿舍的人。告归:请假回家。[6]已而:事后。主:主人。觉:发觉(丢失)。[7]妄意:猜测,怀疑。[8]谢:承认(错误)。[9]偿:偿还。[10]来:回来。归:归还。[11]前郎亡金者:以前丢失金的郎。亡,丢失。大惭:非常惭愧。[12]以:因。称:(被)赞誉。长者:品德高尚的人。[13]称举:提拔。[14]稍:逐渐。迁:(官职)上升。太中大夫:官名,皇帝的亲近侍从官员,负责回答皇帝有时提出的问题,外出担任使者。[15]朝:朝会,早晨拜见皇帝。廷见:在朝会的场所拜见(皇帝)。[16]人或:有人。或,有人。毁:诋毁。[17]然:但。独:只是。无奈……何:对……没有办法。善:会,擅长。盗嫂:与嫂嫂私通。[18]乃:原本。[19]然:却。终:始终。自明:自己表白清楚。

    【译文】塞侯直不疑,原籍为南阳人。在朝廷中担任郎官,事奉文帝。和他同宿舍的有个人请假回家,错拿了同宿舍的另一个郎官的金锭走了。事后金锭的主人发觉自己丢失了金锭,怀疑是直不疑偷去了,直不疑就承认是自己偷的,花钱买了金锭偿还给他。后来请假回家的那个人来了,把错拿去的金锭还给失主,以前丢失了金锭的那个郎官十分惭愧。直不疑因为这件事被人们称赞为君子。文帝提拔他,官职逐渐升到了太中大夫。有一次早朝,在朝堂上拜见皇帝,有个人诋毁直不疑,对人们说:“直不疑身材相貌都很漂亮,但只可惜他会勾引自己的嫂嫂。”直不疑听说了这件事,说道:“我原本就没有哥哥。”但他却始终不向人表白澄清这件事。

                                    楚大发兵加齐

                                 《史记·滑稽列传》

    威王八年[1],楚大发兵加齐[2]。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3],齎金百斤[4],车马十驷[5]。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6]。王曰:“先生少之乎[7]?”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8]?”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9],见道傍有禳田者[10],操一豚蹄[11],酒一盂[12],祝曰[13]:‘瓯窭满篝[14],污邪满车[15],五谷蕃熟[16],穰穰满家[17]。’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18],故笑之。”于是齐威王乃益_黄金千溢[19],白璧十双[20],车马百驷。

    【注释】[1]威王:指齐威王,姓田,名因齐。他在位的第八年是公元前381年。[2]发兵:出动军队。加:施加,指进攻。[3]之:到。请:求。[4]齎(jī):携带。[5]驷(sì):四匹马拉着一辆车叫一驷。[6]冠缨:冠上的带子。索:都,全。绝:断。[7]少:嫌少。[8]说:理由,解释。[9]今者:今天。者:助词。[10]傍:旁。禳(ráng)田:向神祈求庄稼丰收。[11]操:持,拿着。豚:小猪。[12]盂(yú):盛汤浆或饭食的圆口器皿。[13]祝:向鬼神祷告。[14]瓯窭(lóu):狭小而高的田地。篝(gōu):上大下小而长,可以盛物的竹笼。

[15]污邪:地势低下的田地。[16]蕃熟:庄稼成熟而丰收。蕃:众多。[17]穰(ráng)穰:丰收时到处堆满粮食等作物的样子。[18]狭:小,少。欲:希望得到。奢(shē):大,多。[19]益:加。溢:镒,计量金钱的单位,二十两为一溢。[20]璧(bì):玉器名,扁平,圆形,中心有孔,边阔大于孔径。

    【译文】齐威王八年,楚国大规模出兵进攻齐国。威王让淳于髡到赵国去求救兵,给他携带一百斤铜钱,十套车马。淳于髡仰天大笑,把冠上的带子都晃断了。威王说:“先生嫌带的东西少吗?”淳于髡说:“我哪里敢嫌少!”威王说:“你这样大笑难道有什么理由吗?”淳于髡说:“今天我从东方过来,见路旁有个人正在向神祈求丰收,给神供着一个小猪蹄、一盂酒,向神祷告说:‘让我的小高地上的庄稼装满笼,低凹地上的庄稼装满车,五谷丰收成熟,箱满囤溢堆遍全家。’我见他给神的东西少,却向神要的东西多,所以就笑他。”于是威王才把给他携带的东西增加到二万两黄金、十对白璧、车马一百套。

                                     淳于髡献鹄

    昔者,齐王使淳于髡献鹄于楚[1]。出邑门[2],道飞其鹄[3]。徒揭空笼[4],造诈成辞[5],往见楚王曰:“齐王使臣来献鹄,过于水上[6],不忍鹄之渴,出而饮之[7],去我飞亡[8]。吾欲刺腹绞颈而死[9],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杀也[10]。鹄,毛物,多相类者[11],吾欲买而代之[12],是不信而欺吾王也[13]。欲赴佗国奔亡[14],痛吾两主使不通[15]。故来服过[16],叩头受罪大王[17]。”楚王曰:“善。齐王有信士若此哉[18]!”厚赐之[19],财倍鹄在也[20]。

    【注释】[1]鹄(hú):天鹅。[2]邑(yì)门:这里指城门。[3]道:在路上。[4]徒:只是。揭:持,带着。[5]造诈:编造假话。辞:理由,借口。[6]水:河流。[7]出:放出来。饮(yìn)之:让它饮水。[8]去:离开。飞亡:飞跑。[9]绞颈:用绳索等勒住脖子。[10]议:议论。吾王:指齐王。以:因。令:使得。[11]相类:相似。[12]代:替代,冒充。[13]信:诚实。[14]佗(tā):它,其它。奔亡:逃亡。[15]痛:痛心,惋惜。使:使节。[16]服过:认错。[17]罪:处罚。[18]信士:诚实的士人。[19]厚:多,丰厚。[20]倍:两倍。

    【译文】过去,齐威王让淳于髡去给楚王献一只天鹅。他出了齐国的城门,在半路上不小心使那只天鹅飞跑了。他只是带着空笼子,编造了假话作为借口,前去见楚王,对楚王说:“齐王让我来给您献天鹅,经过河边时,我不忍心天鹅口渴,放出来让它喝水,它却离开我飞跑了。我想剖腹或者是上吊而自杀,又担心人们会议论指责我的君主因为微不足道的鸟兽的缘故而使得士人吓得自杀。天鹅是长毛的东西,长得相似的很多,我想从外边买一只来冒充它,这样做又成了不诚实而欺骗我的君主。我想逃跑到别的国家去,又痛惜我们两个国家的君主之间的使者不能往来。所以我前来认罪,向您叩头,接受您的处罚。”楚王说:“真不错。齐王手下竟然有如此诚实的士人!”便重重地赏赐了他,给他的财物比真的送来了天鹅还要多一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