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内家八桩传真》(十九)?沈寿传授???王志远整理

 兴安书馆 2013-01-17

《内家八桩传真》(十九) 沈寿传授   王志远整理

   (三)意法——即用意法。《灵枢·本神篇》说:“心有所忆为之意”。所谓意就是练功者行功时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的精神状态和意念活动,是大脑思维。意之所向,神即前往,全身因之运动而行发劲,形于体外,达于四梢。可见人的运动,源之于意。意蕴、意趣、意境在拳术中的最为重要的主宰地位。不外乎意立技存,意失技亡的道理。技巧犹如骨骼血肉,意则是精气神,是灵魂。站桩行拳理当以灵魂般的意去统帅血肉般的技巧,去突现灵魂般的意及意念活动。而意之于身则有统一之性、平衡、协调之能。八桩用意,以意注掌心为主,意不使断,虚不致散。《少林拳术秘诀》所记《掌诀歌》也说:“气自丹田吐,全力注掌心。”或言“力注”不等于“意注”。其实不然,“意须在精神”。拳家常说:“意到则气到,气到则劲自到。”《沈子拳法》精气篇曰:“拳别上下,用意为上,运气次之,拼力最戆。”“用意在身,取法乎上。意来气至,气至劲放”。明乎此,则心、意、气、劲四者归一,练习日久,自能达到“意之所至,气即至焉;意有所注,气有所归”了。然而“意注”不同于“意守”,拳法应敌,瞬息万变,拳弥六合,方为能手。所以古来拳家站桩行拳既不采用“意守丹田”也不采用“意注丹田”的。应敌制胜,双方交锋,兔起鹘落,瞬息万变,间不容发,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客观上也无法意守或意注丹田。拳家常说:“气沉丹田”,那是采用腹式呼吸法而使气能下行,虚胸实腹,稳固下盘的自然现象,绝非意守或意注丹田之谓。更有错误理解所谓“气注丹田”。须知腹腔乃肠胃肝脏之舍,并非盛气之所,以拼命下腹充实大肚子为能,以为此即丹田气,则大缪也。有一些拳家将灵活之身练成“大腹便便”,除一些遗传方面的原因之外,不明就里,受到错误的理论指导不无关系。近代一些练功者提倡意念、意守,甚至荒唐地要人们用意念意守丹田等穴位,还要想出一团火燃烧。由于意守过度,造成气滞不通。中医经典指出:“百端皆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忧则气沉,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气结就是气滞不通。从而损害中枢神经功能,使神经功能失去平衡,以至出现视觉、听觉、嗅觉障碍,更有甚者产生类似于精神病的幻觉精神症状。可悲的是这些不良反应,却被某些人视为气功的神奇疗效。这是不懂科学练功,不懂医学知识所造成的恶果。从这一点来看,说明拳学与养生气功,两者在理论上和方法上并不是完全相同的。虽然从延年益寿这一长远目标来说是一致的,但两者近期目的却不尽相同,这就决定了它们在理法上的某些差别。这些“差别”也就是它们的特殊性。有些人盲目地将气功的一些特殊的内容胡乱地套用在拳学上,就非驴非马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