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热
是小儿特有的夏季持续发热性疾病,多见于半岁至两岁的婴儿。它主要是由于小儿机体发育尚不健全,体温调节功能、汗腺均未发育完善,不能适应夏季炎热气候所致,往往可连续几年发生。①发热:体温逐渐升高,与气温的变化同步,多持续在38~40℃之间,部分患儿可伴有轻度腹泻,或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同时伴有精神不振、嗜睡、烦躁、厌食、消瘦。②三多一少症:少汗,皮肤干热或仅额头有微汗,但身上干热无汗。多喝、多饮、多尿,并与体温平行。治疗本病,中医药效果好,且无任何副作用,下列方药可在家庭使用。
一、内 治
1.新鲜鸭跖草1500克,洗净切碎,绞汁200毫升,加白糖适量,代茶频服。
2.鲜香薷20克,鲜芦根30克,鲜荷叶20克,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次。无鲜品,干品亦可,香薷干品以6~10克为宜。
3.鲜荷叶、西瓜翠衣各6克,知母3克,石斛6克,连翘6克,金银花6克,青蒿3克,地骨皮6克,煎水服,每日1剂,每日3次。所剩药渣再煎水洗澡,水温在34℃左右为宜。本方适用于体温较高的患儿。
4.乌梅、苦瓜叶各15克,薄荷、荷蒂、木瓜各10克,梨皮10克。上药加水500毫升,煮沸10分钟,过滤去渣,加入少许白糖,分3~5次服完,或代茶少量频服每日1剂。本方适用于伴有腹泻的患儿。
5.鲜竹叶、鲜冬瓜叶、鲜苦瓜叶各50克,鲜荷叶1张。煎汤,加入冰糖适量,代茶频服,每日1剂。本方在天热,未病之前就可服用,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6.蚕茧20只,淡豆豉15克,煎水代茶,频服。
7.绿豆,赤小豆煎汤代茶频服。
8.卷柏或麦门冬,淡竹叶煎汤代茶频服。
小儿夏季热的治疗方法
小儿夏季热小儿夏季热为婴幼儿一种特有的疾病,又称“暑热症”。其主要症状是: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汗闭或少汗。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小儿夏季热的偏方、验方主要如下。
[方一]玉竹、冰糖各500克。将玉竹洗净切片,水煎2次,合并煎液,浓缩。冰糖捣碎,取部分玉竹浓缩汁溶化,过细罗(60-80目),除杂质合并两液,文火加热,沸腾半小时,呈流膏样。每服20-30克,日2-3次。本方适用于暑伤肺胃发生的小儿夏季热。
[方二]鲜荷叶1张,鲜冬瓜500克,食盐少许。将荷叶洗净,煎碎,冬瓜洗净切片,加水1000毫升同煮汤。弃荷叶,加盐调味,日1剂,分2次吃瓜饮汤。本方适用于暑伤肺胃发生的小儿夏季热。
[方三]扁豆15克,赤小豆30克,怀山药、木棉花各15克,薏苡仁30克,鲜荷叶半张,灯心草少许。慢火将各物煮粥,以豆熟透为度。本方可用于暑湿伤脾之小儿夏季热。
[方四]青蒿、薄荷叶、荷叶、藿香各300克,甘草90克。将前4味切碎,文火微炒,甘草另打粗块,与上药混匀,过1-2号筛,分装每袋13克,开水冲泡,每服1包日2次。本方适用于暑湿伤脾之小儿夏季热。
[方五]蚕茧、大枣各20枚。煎汤,代茶饮服。本方适用于下虚上盛之小儿夏季热。
[方六]羊耳菊10-29克,桑椹于10-15克,黄芪6-15克,葛根、麦冬各6—10克。水煎服,每日j剂,日服4次。本方适用于气阴两伤所致小儿夏季热,为唐冬秀方。
[方七]青蒿、黄芩各3克,银花5克,扁豆花、竹叶、荷叶各3克,西瓜翠衣5克,丝瓜络3克,益元散5克,鲜小青(爵床)、五叶莲(蛇含)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本方为张芝芳方,适用于小儿夏季高热
二、外 治
(一)敷脐
鲜螺10~30个,捣碎,放入布袋中,以螺壳不露为宜,平贴脐上,包裹固定,几分钟后即可降温,如布袋表面干燥,放凉水中浸湿,重新贴敷,袋中碎螺每天换1次,一般5~7天可愈。若配合螺肉汤饮用效果更佳,鲜螺以井水、泉水中的为佳,若无,取田螺在井水中养3~4天再用。
(二)外洗
1.竹叶、荷叶、菊花适量,煎水洗澡,每日2~3次。
2.可采摘竹叶、荷叶、菊花、桑叶、防风、荆芥、苏叶、丝瓜叶、鲜薄荷、野菊花、鲜枣叶、鲜丝瓜叶、蒲公英、大青叶、地丁、鱼腥草、白蒺藜、夏枯草、桑叶、苍耳、马齿苋、金银花、枸杞叶、鲜枣树叶、苦瓜叶、臭梧桐、鲜桃叶、鲜丝瓜叶、桑叶等,或藤、或叶、或全草等清热解毒的草药(干品亦可)或单味或数味相合,煎水,给小儿洗澡,每日数次,以保持小儿皮肤干爽,无黏汗感为宜。尽量让小儿在药液中浸泡时间长些,每日2~3次。
三、其 他
针刺
取穴:内关、曲池,或足三里、太溪、曲池、内庭,每日1次。
【防护】注意居室通风凉爽,勤给小儿洗澡,多饮清凉饮料。饮食给予小儿易消化的食物,多吃瓜果蔬菜,有条件的可到凉爽的地方避暑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转发至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