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先兆流产(胎漏)

 学中医书馆 2013-01-18
先兆流产(胎漏)
14.1 安胎合剂
【来源】朱水香,《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菟丝子、熟地各12克,党参、怀山药各15克,白术、续断、桑寄生各1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养血益气、健脾补肾、固冲安胎。
【方解】中医认为先兆流产主要是因脾虚肾亏,气血不足,冲任不固,胞脉失养所致。方中菟丝子是保胎药中极重要之品,具有雌激素活性,而雌激
素对维持妊娠起着重要作用;肾精之化,因于脾胃,故以党参、白术、山药、甘草健脾益气、养胎载胎;菟丝子配熟地、续断、桑寄生补肾养血。诸
药相伍,能促进子宫生长发育,且对胎儿无任何不良影响。对妊娠晚期之先兆流产亦有效。本方据江西中医学院实验证明,安胎作用有三方面:一是
抑制子宫收缩;二是能加强垂体—卵巢促黄体功能,三是促进子宫发育。
【主治】先兆流产。
【加减】腰腹痛者,加杜仲、枸杞;胀痛甚者,加炒白芍、陈皮;阴道下血者,加阿胶、仙鹤草、地榆炭;恶心呕吐者,加竹茹、陈皮、黄连、苏叶
、砂仁等;偏阴虚胎热者,加生地、麦冬、黄芩;偏气虚胎寒者,加黄芪、艾叶炭。
【疗效】治疗100例,均为住院病人,年龄最小21岁,最大36岁。结果痊愈98例,治愈率达98%。阴道出血停止,无腰酸腹胀,B超检查证明为活胎者
方为治愈。其中服药5剂以内即愈者12例,5~10剂愈者51例,11~15剂愈者27例,16~20剂愈者8例,20剂以上者2例。

14.2 清热安胎饮
【来源】刘奉五,《刘奉五妇科经验》
【组成】山药15克,石莲、黄芩各9克,川连3克(或马尾连9克)、椿根白皮、侧柏炭各9克,阿胶块15克(烊化)。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健脾补肾、清热安胎、止血定痛。
【方解】胎漏相当于西医的先兆流产。妊娠初期,由于血聚养胎,故病人多见阴虚而阳气偏盛,阳盛则热,下扰血海,迫血妄行,以致胎漏下血,腰
酸、腹痛等症。《本草备要》中曾云白术、黄芩为安胎圣药。因为白术能健脾,脾健则能统血,黄芩苦寒能清胎热。而妊娠又多阴虚血热,而白术偏
于温燥,故以山药代替白术,取其味甘性平,健脾补肾,补而不热;石莲性味微苦寒,能健脾补肾、滋养阴液;黄芩、黄连清热安胎;椿根白皮,味
苦涩寒,收涩止血;侧柏叶苦涩微寒,凉血止血,炒炭后又能收敛止血;阿胶本属甘平而微寒,有清热凉血、益阴安胎之功,又因阿胶其性黏腻,能
凝固血络善于止血,对妊娠患者既可安胎,又可止痛。古人曾用胶艾汤治疗妊娠下血,因为艾叶偏温弃而不用,代之以芩、连清胎热而安胎。总之本
方健脾补肾,补而不热,清热而不伤正,收涩止血而安胎。本方配伍严谨,用药丝丝入扣,方证相符,故用之多效。
【主治】妊娠初期胎漏下血,腰酸、腹痛属胎热者。
【加减】出血量多时,加贯众炭、棕榈炭、生地、旱莲草;脾肾两虚、胎系不固,加菟丝子、川断、桑寄生;气虚者,加党参、黄芪、白术;小腹下
坠者,加升麻炭;阴虚血热者,多见胎动不安,或有小腹疼痛,加白芍、炙甘草。
【疗效】临床验证30例(证属阴虚血热者),结果均获痊愈。而且见效颇捷。

14.3 固肾安胎饮
【来源】徐志华,《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桑寄生、当归、白芍、川断各9克,苎麻根12克,杜仲、阿胶各9克,炒艾叶3克,菟丝子9克,甘草4.5克,生地、生黄芪、西洋参各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补气益血,固肾安胎。
【方解】本病多因气血亏虚、脾肾不足以致冲任不固,不能摄血养胎。故方用参芪补脾益气;当归、白芍、生地养血和营;阿胶、艾叶安胎止血;甘
草、白芍缓急止痛;胎系于肾,故用杜仲、川断、桑寄生、菟丝子固肾强腰以安胎;苎麻根养阴安胎、清热止血。有人认为祖国医学中肾—冲任—胞
宫的作用与现代医学的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系统功能较为相似。说明肾与生殖内分泌系统密切相关。本方重在补益肾气、肾气充则胎安。
【主治】先兆流产。
【加减】如阴虚血热者,去艾叶,加旱莲草9克;如有外伤诱因、加砂仁3克。
【疗效】治疗56例,年龄一般在30岁左右,最小23岁,最大39岁,结果痊愈(症状和体征消失,达到保胎足月分娩)54例占96.4%,无效2例(因就诊时
间较晚)。本方服10~30剂就能达到保胎目的。
14.4 加味芎归汤
【来源】裘笑梅,《裘笑梅妇科临床经验选》
【组成】当归9克,川芎1.2克,党参12克,黄芪9克,参三七末1.2克(吞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补气摄血,散瘀生新。
【方解】妊娠跌仆闪挫,有伤胎气。付青主说:“妊妇有失足跌损致伤的胎元,必以补气血,而少佐以行气祛瘀之品,则瘀散胎安矣。”本方即是宗
付氏之说而制定的。方用党参、黄芪益气;当归养血以保胎元;合少量川芎,行血中之气;配三七祛瘀止痛。是方寓通于补,既能和营活血以疗胎伤
,又能益气养血以保胎。此方之妙,在于治伤而不损胎元、补气血而不壅滞,故无通利之害,亦愈跌闪之伤,诚为两全之良方。
【主治】妊娠跌仆、闪挫伤胎。证见阴道出血、腰酸胀下坠。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甚佳。一般服3剂即诸症消失,胎安而愈。
14.5 生麦安胎饮
【来源】宋光济,《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生地、苎麻根各12克,麦冬、黄芩各6克,甘草3克,川续断、桑寄生各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养阴清热、止血安胎。
【方解】胎漏、胎动不安,一般分气虚、血热、肾虚三型。其中尤以阴虚血热为多见。方中生地、麦冬、甘草养阴清热以治本;黄芩、苎麻根清热凉
血、安胎止漏;续断,桑寄生滋肾安胎,而性平不热。诸药合用,功效清热滋肾、止血安胎之效。因而是一付安胎止血、预防流产的良方。本方标本
兼顾,适用于阴虚内热、冲任不固之胎漏、胎动不安等病。
【主治】胎漏、胎动不安(阴虚内热、冲任不固型)。
【加减】纳差呕恶,加白术9克,姜半夏、苏梗各6克,陈皮7克,姜竹茹9克;便秘、加瓜蒌仁12克;屡孕屡堕者,加菟丝子9克,黄芪12克,粳米15
克,以益肾固胎。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颇著。
【附记】验之临床,屡收特效。
14.6 保胎方
【来源】许润三,《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菟丝子、淮山药各30克,桑寄生20克,川续断、甘草、阿胶(烊化)各10克,党参、生白芍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补肾健脾、养血安胎。
【方解】先兆流产,不仅与肾虚有关,而且与脾虚也有密切关系。故方用菟丝子补肾气;桑寄生、川断固肾系胎;阿胶养血止血,四药合用,共奏补
肾养血、固冲安胎之功;党参性味甘平,归脾、肺经,能健脾益气;山药既能健脾,又能补肾固精,与党参合用以强后天之本,助气血生化有源,胎
得所养;芍药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善敛阴止血;甘草性味甘平,归十二经,能补脾益气,又善缓急止痛,甘草与芍药相合则缓解挛急腹痛。诸药
相伍为用,可收补肾健脾、养血安胎之效。
【主治】各种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颇佳。
【附记】验之临床,每获佳效。
习惯性流产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辨证】阴虚血热,肝脾多火多滞。
【治法】清肝柔肝,调气固胎。
【方名】固胎煎。
【组成】黄芩8克,白术4-8克,当归6克,芍药6克,阿胶6克,陈皮4克,砂仁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中药处方(二)
【辨证】脾肾两虚。
【治法】补气健脾,益肾安胎。
【方名】补肾固冲汤。
【组成】菟丝子15克,覆盆子15克,杜仲15克,川断15克,桑寄生15克,熟地15克,白芍15
克,阿胶(烊化)12克,党参12克,陈皮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于流产危险期开始服,直到渡过危险期。
【出处】《中国医药学报》
中药处方(三)
【辨证】气血两虚。
【治法】益气固胎。
【方名】吴茱萸汤。
【组成】黄芪40克,川芎40克,炙甘草60克,吴茱萸(汤泡)20克。
【用法】上为末,每服8克,温酒调下。
【出处】《卫生宝鉴》卷十八<流产>
妊娠堕胎、小产、滑胎方
妊娠堕胎、小产、滑胎所谓堕胎,是指孕妇妊娠12周内,胚胎自然殒堕者;所谓小产,是指
妇女12-28周内,胎儿已成形而自然殒堕者;若堕胎或小产连续发生3次以上者,称为滑
胎,现代医学称为“习惯性流产”。三病最常见的原因是禀质虚弱以致胎不成实;其病理主要
为肾虚受胎不实,冲任不固,或气血亏损,源流不继,以致发生殒堕,常用的治疗偏方主要
如下。
[方一]苎根(锉)80克,银花200克,清酒1盅。以水1大盅,煎至半盅,去滓;分2次温
服。本方适用于妊娠胎动欲堕,腹痛不可忍。
[方二]苜蓿子3克,鸡蛋2个。将苜蓿于捣烂,
加水煮20分钟,取汁1碗,倒人打匀的蛋液中,隔水蒸至凝膏,日1-2剂,连服1周。本方适
用于堕脱、小产。
[方三]艾叶12克,鸡蛋2只。将艾叶、鸡蛋用瓦煲(忌用铁器),文火同煮(鸡
蛋煮熟后去壳取蛋再煮)。有滑胎习惯的孕妇,孕后第一个月可每日服1次,连服5-8天;孕
后第1个月,每日服1次;孕后第三个月每半月服1次;孕后第四个月,每月服1次,直至妊娠
足月。本方适用于滑胎。
[方四]南瓜蒂3个,切片,煎汤。受孕月开始,每月服1次,连服5个
月。本方适用于习惯性流产。
[方五]菟丝子250克,熟地170克,党参、阿胶、杜仲各120克,
川断、白术、鹿角霜、巴戟、枸杞各100克,当归头70克,春砂仁17克,大枣50枚。药研细
末,炼蜜为丸,每次6-10克,日服3次,连服3个月为1疗程。本方为广州名老中医罗元恺经
验方,适用于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
[方六]人参、黄芪、当归、续断、黄芩各3克,白术7
克,川芎、白芍、熟地各2.5克,砂仁、炙甘草各1,5克,糯米1撮。水煎服,妊娠后每隔
三五日服1剂,直至滑胎月份。本方适用于因气血两虚,倦怠少食,屡有堕胎之患者
先兆流产中药秘方
中药处方(一)
【辨证】气血虚弱。
【治法】益气止血安胎。
【方名】加味胶艾四物汤。
【组成】党参15克,生黄芪24克,干地黄12克,续断12克,炒当归9克,白芍9克,阿胶9克,
焦艾叶9克,炒白术9克,茯苓9克,炒川芎4.5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柯与参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阳气虚弱,不能统血,阴血不能内守。
【治法】温阳益气,滋阴补血,收敛止血。
【方名】加味黄土汤。
【组成】熟地60克,龙胆肉30克,鹿角胶30克,当归12克,伏龙肝12克,黄芪18克,白术9
克,附子9克,甘草9克,黄芩9克,阿胶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赵锡武方。
中药处方(三)
【辨证】脾肾不固,肝郁气滞,肾气不足。
【治法】养血舒肝,固肾安胎。
【方名】养血舒肝汤。
【组成】当归身6-9克,熟地9-15克,白芍(酒炒)3克,炙甘草3克,白术4.5克,阿胶(蛤粉
炒)4.5克,杜仲(盐水炒)4.5克,枸杞子6克,炒山药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大枣为引。
【出处】《罗氏约医镜》卷十四<流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