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淋病

 学中医书馆 2013-01-18
淋病

本病是由于淋球菌感染而引起的尿道与生殖道黏膜炎症。本病主要由性交传播,新生儿也可在分娩时由阴道而感染。男性淋病病人,潜伏期28天。骤起排尿困难。尿频、尿急,尿道分泌物初为黏液样,迅即转为淡黄色脓性,量多,女性症状甚轻,或全无症状,但常致不孕,并可播散引起关节炎,心内膜炎及脑膜炎,结膜炎等。
一、内 治
(一)西药头孢曲松250毫克,一次肌肉注射,或大观霉素2.0克(女性4.0克),一次肌肉注射。
(二)中药
1.土茯苓50克,萆薢20克,鱼腥草20克,益智仁15克,乌药15克,苦参15克,黄柏20克,黄芪20克,蜈蚣2条(去头、足),玄胡15克,滑石15克,甘草15克。每日1剂,早晚水煎服,7天为1个疗程。
2.蒲公英、板蓝根各30克,夏枯草、泽泻各15克,土茯苓30克,甘草6克,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
3.蒲公英、金银花各15克,煎汤代茶频饮。
4.车前草、马齿苋各60克,煎汤代茶频饮。
二、外 治
(一)西药
0.25%氯霉素眼药水2~4毫升洗尿道口或阴道口。
(二)中药
  土茯苓50克,金银花50克,白鲜皮15克,威灵仙15克,苦参20克,甘草15克,煎汤冲洗龟头、尿道口或阴道口,每日2次。
  【防护】①杜绝不洁性交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②初生儿用硝酸银滴眼,可防止发生新生儿淋病性结膜炎
淋病名方
    
 1.金银花20g,土茯苓15g,生地15g,知母10g,黄柏10g,萹蓄15g,瞿麦10g,石苇10g,萆薢15g,鱼腥草15g,黄芪15g。功效: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主治:慢性淋病。病人有明确的急性淋病史,病程超过2周;尿道有灼热感或不适感,尿痛感轻微;有晨起尿道口分泌物“糊口”现象。实验室检查:尿道口分泌物涂片可查到革兰氏阴性双球菌或淋球菌培养阳性,尿常规检查可有白细胞。用法:水煎内服,每日1剂,每日分3次温服,半个月为1个疗程。
方解:黄芪、生地益气养阴,健脾滋肾;萹蓄、瞿麦、萆薢、石苇清热利湿,通淋止痛;知母、黄柏苦寒可坚阴泻火;金银花、鱼腥草、土茯苓清热解毒除湿。诸药合用,扶正祛邪,标本同治,使得利湿而不伤阴,滋肾而不留邪。本方具有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利湿通淋之功效。
  临床运用:淋病属于中医学的“毒淋”、“花柳毒淋”、“淋证”、“白浊”等范畴。急性淋病系由湿热蕴结下焦所致,多属实证;慢性淋病多因急性期误治、失治所致,邪毒存于体内,耗伤人体肝肾之阴,湿热余邪未清,形成虚实夹杂证。本病病位在肾与
膀胱,病因病机主要为肾虚、膀胱湿热。
  随证加减:肾阴虚加山萸肉、枸杞;肾阳虚加肉桂、仙灵脾;气血不足加党参、当归;湿毒偏盛加龙胆草、山栀。临床常配合外
2.洗方:苦参30g,黄柏30g,百部30g,蛇床子30g,明矾30g。上药煎汤熏洗外阴,每日2次,早晚各1次,以及时祛除外阴秽浊之邪,同时加强内服药疗效。
 西医治疗方案 ;
1.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可择用:
⑴喹诺酮类药如:氟嗪酸400mg(女性600mg)一次口服;或氟哌酸800~1000mg,1次口服;或环丙氟哌酸500mg,1次口服。肝肾功能障碍者、孕妇、儿童及18岁以下少年禁用。
⑵头孢菌素药物如:头孢三嗪250mg,1次肌注;或头孢噻肟1.0g,1次肌注。
⑶氨基甙类药物如:壮观霉素2.0g(女性4.0g),1次肌注。
⑷如当地无PPNG流行,分离的淋球菌对青霉素敏感,可用青霉素类药如:普鲁卡因青霉素480万单位 ,1次分臀部两侧肌注;或羟氨苄青霉素3.0g,1次口服;或氨苄青霉素3.5g,1次口服(或针剂)。为延缓药物排泄,增加有效血浓度及游离药量,在应用青霉素类药物时,均应同时顿服丙磺舒1.0g。
⑸为预防合并存在的衣原体感染,用上述药物治疗后,宜用强力霉素100mg口服,每日2次,连服7天,或用NGU治疗方案中的其他药物。
⑹对上述药物过敏者,可用强力霉素100mg,口服,每日2次,连服7天(孕妇禁用);或四环素500mg,口服,每日4次,连服7天(孕妇及8岁以下儿童禁用);或红霉素500mg,口服,每日4次,连服7天。
2.淋菌性眼炎:
⑴成人淋菌性眼炎:
①头孢三嗪1.0g,肌注,每日1次,连续5天;或头孢噻肟1.0g,肌注,每日2次,连续5天;或壮观霉素2.0g,肌注,每日2次,连续5天。
②如分离的淋球菌对青霉素敏感,可用水剂青霉素G1000万单位 ,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5天。
③生理盐水冲洗眼部,每小时1次,冲后再用0.5%的红霉素液或1%硝酸银液点眼(硝酸银液点眼后应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以防损伤角膜)。
⑵新生儿淋菌性眼炎:
①头孢三嗪25~50mg/kg(单剂量不超过125mg),静脉注射或肌注,每日1次,连续7天。高胆红素血症婴儿,尤其未成熟儿慎用;或头孢噻肟25mg/kg,静脉注射或肌注,每日1次,连续7天;或壮观霉素40mg/kg,肌注,每日1次,连续7天。
②如分离的淋球菌对青霉素敏感,可用水剂青霉素每日10万单位 /kg,分2次静注或肌注(1周岁以下婴儿每日分4次)连续7天。
③眼部处理同成人淋菌性眼炎(但硝酸银液宜慎用,可白天按时点0.5%红霉素眼液,夜间涂0.5%红霉素眼膏)。
④疗效不好者,应考虑可能有衣原体感染。
3.淋菌性咽炎。
头孢三嗪250mg,1次肌注;或氟嗪酸400mg,1次口服。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及壮观霉素对本病无效。
4.淋菌性直肠。
头孢三嗪250mg,1次肌注;或氟嗪酸400mg,1次口服。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及四环素对本病无效。
5.儿童淋病。
体重在45kg以上者按成人方案治疗,体重小于45kg者按以下方法治疗:
⑴头孢三嗪125mg,1次肌注;或头孢噻肟25mg/kg,肌注,每12小时1次;或壮观霉素40mg/kg,1次肌注。
⑵如分离的淋球菌对青霉素敏感,可用:普鲁卡因青霉素G10×10 /kg,1次肌注;或羟氨苄青霉素50mg/kg,1次口服。均应同时顿服丙磺舒25mg/kg(最大量1.0g)。
6.妊娠期淋病:
⑴头孢三嗪250mg,1次肌注;或头孢噻肟1.0g,1次肌注;或壮观霉素4.0g,1次肌注。
⑵用上述药物,疗效仍不好者,可能同时存在衣原体感染,可服红霉素500mg,每日4次,连服7天。
[注]凡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咽炎、直肠炎、儿童淋病及妊娠期淋病,在应用以上各种药物1次剂量不足时,可根据病情适当增加用药次数、用量或联合用药。
7.有合并症淋病(淋菌性输卵管炎、附睾炎等):
⑴头孢三嗪250mg,每日肌注1次,连续10天;或壮观霉素2.0g,每日肌注1次,连续10天;或氟嗪酸200mg,每日2次,口服,连续10天(肝肾功能障碍、孕妇、儿童及18岁以下少年禁用)。
⑵如合并有衣原体感染,在上述治疗后宜继续服强力霉素100mg,每日2次,连服15~21天;孕妇用红霉素500mg,每日4次,口服,连服15~21天。
8.播散性淋病:
⑴头孢三嗪1.0g,每12小时静注1次,5天后改为250mg,每日肌注1次,连续7天;或头孢噻肟1.0g,静注,每8小时1次,5天后改为1.0g。每日肌注1次,连续7天。
⑵淋菌性脑膜炎或心内膜炎用头孢三嗪1~2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前者疗程约2周,后者疗程至少4周。
(三)、判断治愈标准
治疗结束后1~2周复查,在无再次不洁性接触情况下,符合如下标准,可判治愈:
临床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且尿液清晰不含淋丝;从患病部位取材(包括前列腺按摩液、宫颈分泌物),做涂片和培养检查球菌连续2次阴性

淋证

淋证是指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小腹拘急引痛的病证。西医的泌尿系统感染及结石、前列腺炎、乳糜尿等,可参照本证
辨证论治。
淋证治疗的诊断要点
1.小便频急、淋沥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淋证之基本特征,诊断的主要依据。
2.除上述共同症状外,各种淋证又有各自不同的特殊表现:
 热淋:起病多急,或伴发热,小便灼热,尿时灼痛。
 血淋:尿血而痛。
 石淋:小便窘急不能卒出,尿道刺痛,痛引少腹,尿出砂石而痛止。
 膏淋:小便涩痛,尿如脂膏或米泔水。
 气淋:脘腹满闷胀痛,小便涩滞,尿后余沥不尽。
 劳淋:久淋,遇劳倦、房事即加重或诱发,小便涩痛不显著,余沥不尽,腰痛缠绵,痛坠及尻。

3.实验室尿液检查,可见异常;x线摄片,可发现泌尿系统结石等。
淋证治疗的辨证分析
淋证的发生,主要与膀胱湿热、脾肾亏虚、肝郁气滞有关。病位在肾与膀胱。其病机主要是湿热蕴结下焦,导致膀胱气化不
利。若病延日久,热郁伤阴,湿遏阳气,或阴伤及气,可导致脾肾两虚,膀胱气化无权,则病证从实转虚,而见虚实夹杂。
本证临床应注意与癃闭相鉴别。癃闭是以排尿困难,量少或无尿,无尿痛为特征,与淋证不同。
辨证时应在区别各种不同淋证的基础上,审察证候虚实。一般说来,初起或在急性发作阶段属实,以膀胱湿热、砂石结聚、
气滞不利为主;久病多虚,病在脾肾,以脾虚、肾虚、气阴两虚为主。同一种淋证,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病机并非单纯
划一。如同一种气淋,既有实证,又有虚证,实证由于气滞不利,虚证缘于气虚下陷,一虚一实,迥然有别。又如同一种血
淋,由于湿热下注,热盛伤络者属实,由于阴虚火旺,虚火灼络者属虚。再如热淋,经过治疗有时湿热尚无去尽,又出现肾
阴不足或气阴两伤等虚实并见的证候。
本证一般初病属实、属热,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久病属虚,病在脾肾,宜以补益脾肾治之。
淋证治疗的辨证论治
热淋
【证见】 尿频数,尿道灼热刺痛,尿色黄赤,小腹坠胀,或有腰痛,或有恶寒发热,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 清热利湿通淋。
【方药】
1.主方八正散(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处方:篇蓄、瞿麦、金银花、连翘各15克,栀子、木通各12克,滑石、车前草、珍珠草、土茯苓各30克,大黄10克,甘草6
克。水煎服。
2.中成药分清五淋丸,每次1袋,每日2-3次。
3.单方验方
(1)地榆大黄汤(赖天松等《I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地榆30克,大黄、白茅根、川革薜、瞿麦各15克,石榴皮12克,牡丹皮、黄柏、石韦、白槿花各9克,琥珀6克(冲
服),甘草5克。水煎服。
(2)柴芩汤(严泽润《湖北中医杂志》1986.1)
处方:柴胡、黄芩、车前草、石韦、六一散各30克。水煎服。
石淋
【证见】 尿中夹有砂石,小便艰涩、刺痛,甚则血尿,或腰腹引痛。舌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 清热利湿,排石通淋。
【方药】
1.主方石韦散(李用粹《证治汇补》)加减
处方:石韦、冬葵子、瞿麦、车前子各15克,金钱草、滑石各30克,海金砂、木通、鸡内金各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若尿血者,加小蓟、藕节各30克,生地黄15克。兼发热者,加蒲公英30克,黄柏、大黄各12克。病久气虚者,加黄芪20-30
克。
2.中成药石淋通片,每次5片,每日3次。
3.单方验方金龙排石汤(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鸡内金、生甘草梢各9克,金钱草、滑石、白芍各30克,怀牛膝、广地龙各12克,火硝6克(冲服),硼砂4克(冲服),茯
苓15克,泽泻、车前子各10克。水煎服。
血淋
【证见】 小便热涩刺痛,尿色紫红,甚则夹有血块,小腹胀满疼痛,或见心烦。舌苔薄黄。
【治法】 清热通淋,凉血止血。
【方药】
1.主方小蓟饮子(严用和《济生方》)加减
处方:小蓟、藕节、滑石各30克,生地黄、茅根20克,蒲黄、赤芍、牡丹皮、木通各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若久病肾阴亏虚,火旺伤络尿血者,可选用知柏地黄丸(吴谦等《医宗金鉴》)加减:生地黄、山茱萸、山药各15克,茯苓、
知母、黄柏、牡丹皮、泽泻各12克,旱莲草18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紫地宁血散,每次2瓶,每日3次。
膏淋
【证见】 小便混浊如米泔水,置之沉淀如絮状。上有浮油如脂,或夹有凝块,或混有血液,尿道热涩疼痛。舌红苔黄腻,
脉滑数。
【治法】 清热利湿,分清泄浊。
【方药】
1.主方程氏萆薢分清饮(程钟龄《医学心悟》)加减
处方:萆薢30克,石韦20克,黄柏12克,车前子15克,石菖蒲10克,莲子心12克,茯苓12克,滑石30克,丹参15克,甘草6
克。水煎服。
若久病肾虚下元不固者,可选用膏淋汤(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减:党参、山药各30克,熟地黄、芡实、白芍、菟丝
子、山茱萸各15克,龙骨、牡蛎20克,炙甘草6克。
2.中成药萆写薢清丸,每次9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乳糜尿方(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石韦、萹蓄、萆薢、刘寄奴、鸡血藤各30克,茯苓、生地黄各12克,红花10克。水煎服。
气淋
【证见】 小便涩滞,淋沥不宣,少腹满痛,苔薄白,脉沉弦。
【治法】 利气疏导。

【方药】
1.主方沉香散(尤在泾《金匮翼》)加味
处方:沉香、陈皮各10克,当归、白芍各12克,石韦、王不留行、冬葵子各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久病气虚,不能摄纳,尿有余沥者,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2.中成药补中益气丸,每次10克,每日3次。用于久病气虚患者。
劳淋
【证见】 小便不甚赤涩,但淋沥不已,时作时止,遇劳即发,腰酸膝软,神疲乏力。舌质淡,脉虚弱。
【治法】 健脾益肾。
【方药】
1.主方无比山药丸(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处方:山药15克,茯苓12克,泽泻10克,熟地黄15克,山茱萸12克,巴戟天12克,菟丝子15克,杜仲15克,牛膝12克,五味
子6克,肉苁蓉15克,党参15克,北芪2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若肾阴亏虚者,可配合知柏地黄丸。肾阳虚衰者,可配合右归丸。
2.中成药补中益气丸,每次10克,每日3次。
淋证治疗的其他疗法
1.饮食疗法
(1)车前草煲猪小肚:鲜车前草60克(干品30克),猪小肚2个,加清水煲烂,饮汤食肚肉。适用于热淋。
(2)金钱苡仁茶:金钱草50草,薏苡仁60克,鸡内金20克,水煎取汁,加适量白糖代茶饮用。适用于治石淋。
2. 五绝指针疗法(周身多经脉调理加局部选穴刺激治疗)
3.预防调护
 淋证预防主要是消除各种外邪入侵和湿热内生的有关因素,如忍尿、过食肥甘、纵欲过劳、外阴不洁等。
 淋证者应多饮水,饮食宜清淡,忌肥腻香燥辛辣之品。此外,应禁房事,注意适当休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