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直肠部肿瘤 [治疗] 1 内治法 l。l 辨证施治 1.1。1 风伤肠络证 治宜清热凉血,祛风润燥.方选凉血地黄汤加减。 1.1.2 湿热挟瘀证 治宜清热除湿,活血祛瘀。方选地榆芍药汤加苡米、红藤、三 七、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玄胡. 1。1.3 气滞血瘀证 治宜行气祛瘀。方选膈下逐瘀汤加减。 1.1。4 脾气虚亏证 治宜补脾益气。方选四君子汤加淮山、莲肉、黄芪、陈皮。 1。2 成药、验方 痔宁片,每次8片,每日3次. 2 外治法 灌肠法 用6%明矾液50ml,保留灌肠,每日1次。或用乌梅lOg,五倍子6g,牡 蛎30g,夏枯草30g,海浮石12g,紫草15g,贯众15g,浓煎为150~200ml,每次50ml, 保留灌肠,每日1次。 3 手术疗法 3。1 注射疗法 适用于小儿无蒂息肉。用6%一8%明矾液,或5%鱼肝油酸钠。在 肛门镜下找到息肉,消毒,将药液注入息肉基底部,一般用药0.3—0。5ml。术后防止便 秘,每晚睡前服麻仁丸9g。 3。2 结扎切除法 适用于低位带蒂直肠息肉.局麻扩肛后,用食指将息肉轻轻拉出 肛外,或在肛镜下,看清息肉用组织钳夹住息肉蒂的根部,并轻轻提起,用圆针丝线在 蒂的根部作贯穿“8”字形结扎,然后将息肉切除,肛内上九华膏纱条,纱布覆盖固定. 3。3 套扎法 适用于位较高的有蒂息肉,直径在1.5cm以内者。取膝胸位,在直肠 镜或乙状结肠镜下,将息肉套扎器伸入肠镜管中,套扎器对准息肉,并将胶圈套入息肉 蒂根部即可,待胶圈逐渐缩紧,使息肉缺血坏死脱落。 3.4 电烙法 适用于高位的小息肉。在乙状结肠镜下找到息肉,直接用电烙器烧灼 息肉根部,无蒂息肉可烧灼中央部,但烧灼不宜过深,以防损伤深部组织。术后卧床休 息1小时,1周后复查,如脱落不完全可电灼第2次。 3.5 直肠后部切开切除术 适用于生长在腹膜反折平面,基底广,体积大的息肉. 或息肉位置虽低,但基底广,不便从肛门手术者。肠道准备后,在合适的麻醉下,取俯 卧位,在臀部正中线上,自骶骨下端至肛门上方2cm处作纵切口,切开皮肤筋膜,切除 尾骨,结扎骶中动脉,切开提肛肌和直肠后壁,显露息肉并切除之,止血后,依次缝合 各层组织,局部放置纱布条引流。 [预防与护理] 1 重视饮食卫生,不吃不洁食物,少食辛辣醇厚之品,以消除致病之源。 2 积极防治便秘、腹泻、痢疾,溃疡性结、直肠炎、血吸虫病等一些肠道疾病。 3 息肉脱出肛外要及时还纳,切不可盲目牵拉,以免撕伤或断裂而造成大出血。 [古籍选粹] 《灵枢。水胀》 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抟,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著,恶 气乃起,瘜肉乃生。 《外科大成》 悬胆痔,生于脏内,悬于肛外,……先枯去痔,不须收口,服血竭内 消丸.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九》。顶大蒂小者,用药线勒于痔根,每日紧线, 其痔枯落,随以月白珍珠散撒之收口;亦有顶小蒂大者,用枯痔散枯之。 [现代研究] 1 发病情况 由于大肠息肉多无症状,准确评价其发病率十分困难,因此,用发病 情况与检出率代之发病率。解放军150中心医院1976一1991年临床共进行了13451例结 肠镜检查,检出了220例大肠息肉者,占16.4%,但在近2万人的无症状人群普查中,检 出率不足5%,大肠息肉的发病年龄除家族性及幼年性息肉可见于少年期外,一般见于中 年后,并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约75%的息肉见于60岁以上老年人。其中男性高于女性. 2 病理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王建清等对1541例大肠息肉进行了病理组织学分类, 结果提示:幼年性息肉的发病年龄多<30岁,腺瘤多>31岁,增生性和炎性息肉多发于 中老年。大肠腺瘤伴不典型增生者癌变率高,可能为恶性潜能较强的癌前病变,腺瘤上 皮细胞代谢旺盛,增殖活跃,可能是其易发癌变的基础。文锦报告经病理证实为非肿瘤 性息肉193例(幼年性息肉87例,增生性息肉69例,炎性息肉3例),肿瘤性息肉67例, 绒毛状瘤50例。认为息肉的癌变与息肉分型、体积、细胞非典型增生有密切关系,治疗 中除对少数癌变危险性大或发生癌变者行肠段切除外,其余息肉可采用单纯息肉摘除或 保守治疗。 3 单方验方 徐复霖等认为本病虚实挟杂,以虚为主,采用生黄芪15g,白花蛇舌 草15g,儿茶3g,地肤子lOg,五味子3g,白鲜皮15g,炒乌梅15g,三七粉3g,三棱6g, 莪术lOg,甘草6g,组成健脾益康汤。脾虚夹瘀者,重用黄芪,加炒白术、生晒参、丹 参、桃仁、红花、乳香、没药、玄胡;湿浊凝结者,加苍术、茵陈、法半夏、佩兰、砂 仁、枳壳、厚朴;寒凝瘀结者,加附子、肉桂、淡吴萸、沉香、降香、补骨脂。共治疗 30例,服药时间最短者30天,最长者2年零3个月,其中临床治愈14例,显效6例,好 转8例,无效2例。 4 烙法治疗 刘文忠等采用自制小烙铁治疗,即把小烙铁烧红,将小烙铁往液体石 蜡纱布上一蘸,迅速将小烙铁伸入直肠镜内,烙铁头部直达息肉顶部,一触即可。更换 烙铁,反复烧烙5—6次,将息肉烧成灰白色,共治疗直肠炎性息肉112颗,多一次治愈, 术后1-2周经肠镜检查、息肉均坏死脱落,局部修复正常。 [述评] 直肠息肉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和性别。一般把单个发生称为单发息肉积聚在一起或布 满直肠、结肠,甚至波及小肠者,称为息肉病。息肉在肠道的任何部分均可发生,但以 直肠和乙状结肠最为常见。其临床症状的有无及轻重程度,取决于息肉在直肠的部位、被 累及的范围以及数量多少、形态的大小等多种因素,故在作诊断与鉴别诊断时一定要全 面检查和分析。 在直肠息肉中,以腺瘤性息肉最为常见,而本病腺瘤性息肉属癌前病变,目前已得 到了普遍的公认,如不能及时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就有变成直肠腺癌的危险。因此, 重视直肠息肉的诊治是预防结、直肠癌的重要手段 肠癌特效:白花蛇舌草20克、半枝莲10克、百合10克、薏仁米10克。加15碗水煎二小时,每日早晚空腹喝一碗。喝过药之后1小时内不要喝水。忌:麻辣、萝卜、绿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