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板,今年50出头,近半年多来大便越来越不正常,一天要去几次厕所,偶有发现便中带血,以为是痔疮,并没有在意,但腹泻和便血症状不断加重,一直未见好转,人也开始消瘦。最后在家人的劝说下决定去看看医生,到医院一检查才发现:不起眼的大便异常竟是大肠癌导致的。 什么是大肠癌? 大肠全长约1.5米,分盲肠、结肠与直肠三部分,其中结肠又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 所谓的大肠癌,就是发生在大肠的恶性肿瘤。大肠癌在世界范围内属于第三大恶性肿瘤,70%的肠癌发生在直肠,近年来直肠癌比例逐渐减少,右半结肠癌比例逐渐增加。 与其它肿瘤相比,大肠癌预后好,是早期发现可以治愈的肿瘤,患者治疗后5年生存率高达90%以上。 所以了解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警惕症状及筛查方法,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对防治结直肠癌起着重要作用。
大肠癌有什么表现?
大便,是每个人都会面对的生活问题,但不知是受什么影响,很多人对其厌恶至极,避而不谈,从来不想多看一眼,陈老板的案例告诉我们,冲厕所前瞧一眼就是体检,出现异常应该重视。 消化道肿瘤长在肚子里,早期较少有不适症状(所以肿瘤早期难以自我发现),但结直肠癌是长在结直肠粘膜上的,在相对较早期就可能通过粪便发现一些问题。大肠癌早期很少出现明显腹痛腹胀,反而观察大便更易于发现:
什么人最可能有大肠癌? 大肠癌既有环境因素,又有遗传因素的作用。 大肠癌的高危因素包括:
我该怎么做? 研究结果表明,从普通人群中检出大肠癌高危人群或癌前病变,对癌前病变腺瘤和息肉进行摘除(即对高危人群进行干预),能有效预防大肠癌发生,大幅度降低全人群大肠癌死亡率与发病率。所以定期检查显得尤为重要。
常用的检查方式包括:
1、大便潜血检查:
大便潜血检查是用单克隆免疫试剂检测出大便中有无微量出血,进而间接判断肠内有出血性病变。 潜血检查需连续3d留取早晨大便行潜血试验,标本取黄豆大小大便即可,检查前及期间不可进食动物血等以免造成假阳性。 这种方法最常用,简单易行。
2、肠镜检查:
大便潜血阳性者需行肠镜检查明确出血点,必要时肠镜中取微量组织病理确诊。 肠镜的优势在于可观察全结肠,并可做活检和息肉治疗,是诊断大肠癌的金标准。 肠癌多由肠腺瘤或息肉恶变而来,息肉恶变需5~15年过程,特别是腺瘤性息肉,筛查过程中发现并摘除就能有效预防癌变。
所以,我们建议,40岁的人群每隔3-5年做全面胃肠镜检查;40岁以上合并有早期症状的人群则需要每年做胃肠镜检查。 3、肛门指检 肛门指检就是医生用一个手指头伸进患者的肛门,以检查疾病的一种简便易行却非常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准确的直肠指检,大致可以确定距肛缘7~10cm的肛门、直肠有无病变和病变的性质,80%的直肠癌都能被发现;但是对于高位结肠病变,则没有意义,还需要肠镜检查。 如何预防大肠癌? 1、多吃富含纤维素食品: 高纤维素不但有助于促进肠内致癌物质排泄,还可稀释肠腔内致癌物质的浓度。少吃油煎、烘烤、熏制、腌制食品。 尽量减少经过煎、烤处理的红肉(猪、羊、牛等)摄入量。
2、积极治疗大肠炎症性疾病: 肠道细菌,特别是厌氧菌大,对肠癌的发生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溃疡性结肠炎也是一种比较肯定的癌前病变,一般发病10年后,每10年增加10%~20%的癌变率。
3、早期切除大肠息肉样病变: 大肠息肉样病变包括结直肠腺瘤等,是与大肠癌关系最密切的一种良性病变。大约80-95%的结直肠癌是由腺瘤性息肉演变而来的。
4、减少吸烟与酒精摄入: 吸烟与大量酒精摄入已经被证实是大肠腺瘤的危险因素,也是刺激大肠癌基因产生的因素;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控制好烟酒的摄入量就能降低癌变的可能性。
5、遗传因素: 消化道肿瘤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直系亲属有消化道肿瘤的要提前到40岁甚至35岁做肠镜检查。 6、适当运动,减肥 缺乏运动、久坐、肥胖、熬夜被认为是肠癌的高危因素;年轻人尤其要注意,肠癌的年轻化大多与不良生活习惯相关。 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违规请告知删除,审稿:郭远征 |
|
来自: yangtz008 > 《醫健、治療、養生、食安、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