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会”与“会教”

 阿里山图书馆 2013-01-18

前几天遇到一个老朋友,他6岁的女儿业余学习钢琴,非要让我“鉴定”一下。我已有十余年没有从事幼儿钢琴教学,在这方面没有经验,但朋友说他们夫妇是纯外行,女儿学了一年多,他们总觉得的听着不太对劲,无论如何也要让我看看。我听完小姑娘的演奏,确实惨不忍听:不是弹的好坏的问题,是根本还不会弹钢琴。朋友告诉我:她女儿的钢琴老师是一位作曲家,课上的其实很有吸引力,对于作曲家、音乐史方面的知识讲的很生动详细,孩子也学得挺有乐趣。但是在技术方面就是要求“放松”、“自然”、“跟着唱”,曲目给的也很难,如果弹不好就让孩子“再投入到音乐里一些”,于是就成了现在的样子。

  其实比起那些凶神恶煞、除了手指体操别的什么都不教的钢琴老师,我倒是觉得那位作曲家还是很认真负责的:至少他让孩子保持了对钢琴、音乐的兴趣,并且在孩子内心埋下了享受音乐的种子。但好在我这位朋友并没有打算让女儿将来从事钢琴演奏专业,否则这种“找感觉”的“教学法”就太误人子弟了。其实艺术类专业的老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把不会的人教会,另一种是把会的人教成艺术家。而那位作曲家应该是属于后者:他应该更善于把已经会弹钢琴的学生带入到更高的艺术境界,将技术充分转换为艺术,但他绝对不适合去教一位初学者,因为他并不了解如何能够让一个不会弹钢琴的人逐步学会掌控这一乐器。

   在专业音乐教育领域一直有这样的说法:能唱(弹、拉、吹)的不一定会教,会教的不一定能唱(弹、拉、吹)。这指的其实是一种教师类型与学生学习阶段的错位:学习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在初学阶段,最需要的是经验丰富、在技术上有“办法”、善于解决“疑难杂症”的老师。这类老师自己并不一定有特别辉煌的舞台生涯或受人瞩目的艺术造诣,甚至自己就是“久病成医”才专心从事教学工作的,但是在“有教无类”的长期教学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对于技术训练有着阶段性、针对性的计划和掌控,这样能够让学生在比较快的时间内“上手”,并做到技术规范、基础牢固。因此对于“不会”或“刚会”的学生,他们需要的老师真的不一定必须“能唱”,但必须“会教”。而当学生的技术基础训练基本完成,已经具备了比较高的专业素质之后,他们就逐渐更需要舞台经验丰富、艺术修养全面、眼界更加开阔的教师给予更高层次的指点,也就是所谓的“开窍”。但是如果让这种“艺术家”型的教师去指点还没怎么入门或程度初浅的学生,往往在技术要求上就会“超前”,不仅开不了“窍”,搞不好还会让学生刚刚步入正轨的技术训练“翻车出轨”。这就像禅宗的“棒喝”,只有对已经修行到相当程度的人才能起到“顿悟”的效果,而对于刚刚学习参禅打坐的小和尚,不由分说就是一棒子,不仅不能开悟,闹不好砸出脑震荡、颅内出血也是可能的。可见“会教”与否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对于处于不同的阶段的学生,需要不同类型的教师去把握、指点。

    在音乐艺术传统深厚的国家,国民基础教育中的音乐教育水平较高,而且选择音乐类专业学习的学生,也更多是出于兴趣和个人才能,而非为了混大学文凭或日后必须以此谋生,因此进入音乐学院学习的学生,极少有还处于“不会”状态的,否则也不会想到要以音乐表演作为大学阶段的主修专业。同时在欧美国家“师承”、“师门”的概念也淡薄得多,师生之间感情归感情,但不会产生人身依附关系,学生想要换老师不会招来诸如“背叛师门”、“忘恩负义”一类的舆论压力和现实阻力,因此老师“会教”与否并不那么关键:合适就学,不合适就换。但国内的情况要复杂得多:国内音乐院校特别是地方基层院校,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特别是在近年来的大规模“扩招”之后,一些专业音乐院校已经成为“音乐普及教育”基地,大量的新生在入学的时候还处于基本“不会”或刚刚“会一点”的程度。而且在“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从一而终”等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学生在校学习阶段提出换老师是需要相当大勇气的,因此老师能不能“会教”就至为关键:如果老师不能够在短时间内把学生“教会”,学生很可能就此失去从事音乐职业的机会,甚至彻底失去对音乐艺术的信心和兴趣,更没有机会进一步跨入更高层次的艺术殿堂。那位作曲家如果在基层音乐院校教钢琴,就属于“不会教”:他的技术观念“放松”、“自然”、“跟着唱”都是正确的,但这是对于经历过充分“用力”、“不自然”、“机械”训练、已经“会弹”了的学生而言。这就像太极拳的要旨是“以柔克刚”、“无招胜有招”,但是这是对已经“百炼成刚”、“阅招无数”的高手而言。对于初学者,你让他放松、自然、无招胜有招,只会使他无所适从,就像让文盲注意文字的精炼与诗意一样超前。

   对于我那位朋友,我并没有直说她女儿在钢琴弹奏方面糟糕的现状,而是先问:“你打算让她将来进音乐学院学钢琴吗?”得到坚决否定的回答后,我说:“她的老师挺好的,但是我建议你孩子和他学作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