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不可小视10%的年收益 身为哈撒韦公司主席的股神巴菲特,每年公布业绩时,总要给股东写一封信。他在信中不仅谈及公司业绩,展望前景,还阐述自己的投资思路。因此,一年一度的“致股东信”都会引起全球投资界的广泛关注。回顾2007年,展望2008年,是老巴公布的最新一封信的内容。 信中,老巴涉及许多投资热点,有中石油、美国房贷等,但更需投资者关注的,是老巴对股市的展望。 老巴说,假设你指望你本世纪的股市年收益率达到10%,而你的收益中,2%来自分红,8%来自股价上涨,那么你就是在假设道琼斯指数在2100年达到二千四百万点(目前一万三千点)。如果你的财务顾问向你保证每年两位数的股市收益率,你可以和他讲讲这个题目。要当心那些油嘴滑舌的所谓专家顾问,当你被他们的夸夸其谈骗得头脑发热之时,就是他们填满自己腰包的时候。 老巴确实是以自己半个多世纪的成功投资,在告诫全球投资者,年收益率过10%,在较长时间的复利作用下,其收益之高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因为老巴半个多世纪的年均收益不过27%,足已修成全球仰慕的“股神”了。因此,普通投资者年获10%收益,在一段时间的复利作用下,累积收益也将大大超越想象。以老巴信中所提的道指为例,也就是说现在投资一万三千元,年收益10%,2100年本利将达2千4百万元之巨。所以,年收益10%已不是一个小数,关键在于可持续。 2100年可能太久了,再举一个香港的最新案例。2007年香港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增。于是,香港政府以“幸福就是毛毛雨”拨款85亿元,向月薪不足1万元的打工仔的强积金户口一次注入6000元,约有130万打工仔受惠。香港理财界则给这笔并不起眼的6000元算了一笔投资理财账:以一个29岁的年轻供款人为例,如月薪8500元,与雇主各供款5%,每月强积金供款850元,连同今次注入的6000元,以每年强积金回报10%计,65岁退休时,即36年后,总回报可达305万元。其中,6000元连本带利可达19万元。这再次说明,投资理财的本质就是运用复利效力“钱生钱”,理财投资的技巧就是选择年收益尽可能高的市场和标的,但不能损失本金。 年收益10%,可能在内陆投资人眼中算不了什么。但在复利作用下,经过几十年的日积月累,收益之高令人难以相信。这也是老巴在信中传递给投资人的一个投资秘诀,只要年收益10%,百年后道指将达2千4百万点。假如年收益超过10%,道指将涨得更高更快。因此,年收益10%,坚持几十年不动摇,确实不是一件容易之事。放眼全球也仅老巴等个别股神和少数大师能做到。 其实,2008年要赢得10%收益,也颇有难度。以追踪沪深300指数的嘉实300基金为例,去年12月28日收盘价为1.327/份,目前收益为-12%左右。如要获得10%收益,该基金价格将达1.459/份,需在目前价格上涨25%。放眼香港数千只海外基金,年收益10%,持续5年、10年以上的,也不是百分百,一般有三成基金年收益不足10%。因此,初涉海外投资的内陆投资人,要有“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不能奢望一夜暴富,一年翻一番,3、5年变富翁。而是老老实实的像股神一样,每年捕捉10%的投资标的,几十年如一年地运作,则完全有可能进入国际标准的富人行列。(中国证券报) 投资贵坚持 买基金也能成千万富翁 有人说用基金投资很难发财。其实不然,投资基金产品很难在短期内发财,但却是可以发财的,而且是可以发大财的,关键是看投资者能否遵循投资的规则。 基金投资是为普通老百姓服务的,所以几乎人人都可以投资,人人都可以享受基金投资的收益。不同的是,有的人投资的时间长,有的人投资的时间短。投资一般按复利来计算回报,复利的威力一般人都知道,但不太相信,认为是讲讲故事而已。 基金投资的主要用途之一就是满足一般老百姓的退休养老的需求。按照我们目前社会的收入水平,中等水平的工薪阶层都可以做到:每年可以投资2万元,每过5年每年投资额增加2万元(因为升职加薪等原因),从30岁开始投资,可以投资到60岁。考虑到60岁以后物价的上升,每年需要消费40万元,并不再增加投资。 在这样的投资条件下,如年收益率为3%(定期存款)的话,到退休时可累计达到325万元的资产,但在每年40万的消费需求下,到69岁时钱就花光了,是不能达到养老的要求的。 如果同样的投资,年收益为GDP的增长约10%水平的话,到退休时可累计达到920万元的资产,即使在每年40万的消费水平下,到70岁时资产可达到1685万元,到80岁时可达到3671万元,养老应可无忧,而且是非常的富足。 如果年收益能达到2倍的GDP增长的水平约20%的话,60岁退休时可累计达到5621万元,70岁时可达到3.4亿的资产,80岁时可达到20.6亿元的资产,这可以算是发财了吧。 所以说,在相同的投资条件下,长期稳健的投资收益率是非常重要的,20%的收益率可以使人达到亿万富翁的境界,10%的收益率水平可以使人达到千万富翁的水平。 基金投资贵在坚持,在目前国内经济长期稳健增长的背景下,国内股市长期发展的市场环境下,轻松地通过基金投资获得每年10%以上的长期收益应是极可能的。因此通过基金投资虽不能暴富,但可以获得可观的长期资产增值,当个千万富翁也是很有可能的。(中国证券报) 基金理财应处理好十大关系 如何理性地投资基金?应树立何种科学的理财观?根据自己一年来的基金投资实践与思考,我总结了基金投资必须处理好的十大关系: 一是勤与怠的关系。 无论何种理财,都要树立正确科学的理财观念,都要通过学习和研究掌握相关的理财知识,做到能认知、能分辨、能判断。何况作为一名二十一世纪的投资人,面对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新形势,我们既要及时了解党政国策,把握经济脉搏,也要熟悉基金的基本知识。 二是大与小的关系。 基金公司有大有小、基金规模有大有小。就拿股票型基金来说,规模大的基金建仓困难,但资金充裕,既可在二级市场逢低吸纳,又可在一级市场认购获利,时间一长,其持久获利能力毋容置疑;反之,小规模基金灵活矫健,调仓迅速,在波动的市场中更显优势。因此,大与小是相对的,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三是低与高的关系。 抢低恐高是大多数基民的一大顽疾,投资基金注重的是长期收益,高净值基金既有良好的过往业绩,又有长期运作的经验和较为合理的仓位,在牛市中可能走得更好。 四是时与品的关系。 很多基金投资人注重选时,十分在意申购时机的把握,而忽视了基金品种选择的重要性。其实只要是认准了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精心选择几只过往业绩优良,公司管理优秀,社会评价较高,投资策略认同的基金,就可以随时投资。 五是长与短的关系。 一些基民受股民追涨杀跌、短线恶炒的影响,在投资基金时也不约而同地采取了相同的策略--今日买,明日卖,频繁进出,不断变换。结果,手续费没少掏,收益也不够理想。其实,投资基金忌短宜长,沉着冷静,持之以恒定会赚得盆满钵满。 六是涨与跌的关系。 风险与收益总是成正比的,投资不同类型的基金承担的风险不同,收益也自然会有区别。一般地,股票型基金风险最高,收益也最大。因此,既然选择了股票型基金,就一定要冷静看待股市涨跌,不看一时,放眼长远,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七是新与旧的关系。 新基民大多"喜新厌旧",只认新基金,不看老基金。要知道,新基金虽有好的一面,但老基金经验丰富,操作稳键,更值得关注与投资。 八是定投与单笔的关系。 定期定额投资是基金公司推出的适合工薪人士选择的理财方式。作为稳健的投资者,要在进行一次性投入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延展性研究,对于研究中发掘的好基金品种,精选一、二进行定期定额投资,既防范和分散了风险,又提高了收益。 九是规模与结构的关系。 要根据自己的年龄、职业、收入、心理素质、抗风险能力和个人偏好等等因素,恰当地选择基金组合。 十是"大市"与收益的关系。 脱离大的宏观经济背景,一味地追求个人的高收益并不现实。(上海证券报) 选好基金巧理财 运用“倒金字塔”方法买入 专家表示,在基金投资中,选择基金投资品种是一项十分困难的工作,但仍有一些经验值得借鉴,如银河证券基金研究总监王群航建议短长结合选择基金,挑选出短期业绩和长期业绩俱佳的基金作为投资品种,其背后逻辑是选择业绩持续性较好的基金。相对于业绩不稳定的基金,拥有良好短期和长期业绩表现的基金获得超额收益的概率更大。 也有一些基金专家主张淡化单只基金选择,重视资产配置。因为历史情况表明,无论是基金经理还是个人投资者,投资收益中最大部分来自于资产配置的贡献。投资者在无法甄别基金经理个人能力的情况下,提高自身的资产配置能力是获取超额收益的不二法门。 具体来说,运用倒金字塔方法买入基金是较为有效的投资模式,即逆股市风向而动,在股市下跌过程中,不断加大偏股型基金配置,同时减少债券型基金投资,特别是当股市估值偏离历史均值较大幅度时更应以倒金字塔方式操作。相反,在股市高涨时,应不断减少偏股基金资产配置,增加债券基金配置比例,特别是当股市估值逼近历史高点时更应如此。 倒金字塔投基法的背后逻辑是,长期来看股市围绕估值均值波动,只有拿到更低的筹码才能战胜市场。正如投资大师巴菲特所言:“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道理虽然浅显易懂,但大多数人无法战胜自己的贪婪和恐惧做出理性选择,因而无法获得超额收益,这就是股市中少数人赚钱,多数人亏损的原因,基金投资同样如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