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说》课例研修报告

 书香润人生 2013-01-19

《马说》课例研修报告

衡水市饶阳县尹村镇中学 宋璞玉

摘要:研究的重要性:语文课堂教学的无序化是一个通病,与之相伴的是课堂目标不明晰、教学结构紊乱、教学效果低效。而板块式教学思路是余映潮老师的首创,能有效地解决长期困扰语文课堂繁杂无序的问题。《马说》是人教课标版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韩愈的名篇,也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准确到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设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方面,本节课既落实了文言文知识学习目标,培养了诵读文言文能力、口头翻译文言文能力,又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认识方面的情感教育,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实施,既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又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本节课紧密围绕设定的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教学环节紧凑,步步落实,步步深入。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深入地达到了跨越式教学目标对课标的深化、拓展、贯彻深入。尤其是学生情感目标方面,教师不是在教学中空洞说教,而是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将情感教育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认识,然后,将这种思想认识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既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实际应用功能,又落实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研究的主要内容:余映潮老师“板块式”教学在《马说》中的运用

   研究的主要方法: 文献查阅法 分析法 概括法 录音整理研究法 表格量化研究法

   总研究结果和结论:板块式教学"既是一种艺术性的教学设计思路,也是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板块式教学"其核心是学生主体理念得到全方位的落实;设计的教学过程与方法坚持了简洁实用的原则;设计思路追求的境界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和谐统一,合乎语文素质养成的要求。

关键词:板块式教学     教学环节  课堂节奏

引言:本研究旨在研究余老师“板块式”教学思想的真谛,以及“板块式”教学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收益性。研究范围是“板块式”教学思想及其在《马说》一课中的运用。我们做的相关的前期工作有:小组讨论研修主题、查阅相关资料、制作相关观测量表、整理录音记录、写文献综述等。我们研究的理论基础是《新课标》文言文教学内容  初中文言文教学目标 情境教学法。

预期结果和意义:板块式的教学结构容易形成教学节奏,能够比较顺利地展现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疏与密、快与慢、动与静、轻与重的相互关系,使课堂教学波澜生动,抑扬合理,动静分明,教学的清晰性和生动性得到了鲜明的表现。

2)研究过程:

         A.文言文教学设计的要求

a.文言文教学设计要明确教学目标。明确文言文教学目标必须认识文言文教学目标系统,把握其中的基本精神。文言文教学目标体现文言文教学的整体性和阶段性,整个系统分为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两部分。纵向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三个维度,这是隐性线索,引导文言文教学:在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横向是字词积累、字句翻译、写作特色、主旨背景等领域,这是显性呈现,引导语文教学。

    文言文教学目标是基于人的终身需要及和谐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语文素养而提出的,其基本精神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思想性与审美性的统一。

所以,明确文言文教学目标就应该突出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突出现代社会对文言文能力的新要求,突出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认真落实三个维度、五个领域的目标。

b.文言文教学设计要熟悉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提出更高的要求,熟悉一切语文资源,开发和利用一切语文资源。

B.文言文教学目标的表述
  在文言文教学设计中,目标表述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涉及到把握文言文教学规律、树立语文课程新理念等问题,而且涉及到语言的运用问题。文言文教学目标的表述需注意以下问题。
       a.目标表述的基本要素。一般情况下,基本要素有四个: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b.目标表述的基本方式。
       c.行为主体应是学生。教学成功与否,教学效益高低,其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无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是否完成任务。因此,文言文教学目标表述必须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尽管有时作为主体的“学生”没有出现,但也必须是隐含着的。

C.预想教学过程,制订最优策略

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生的一系列行为,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过去那种具有严格的规则、程式化步骤的文言文教学过程已经不符合当前的要求。

a.教学设计要预想教学过程。要根据学生的问题和需求,安排施教的程序,然而更重要的是预想每个教学环节实施过程中,学生会有怎样的反应,可能出现哪些问题,并对此制定预案。教师设计的某一项教学活动,未必全体学生有相同的反应,而不相同、不一致、不一样却是很正常的。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要多想可能出现的不相同、不一致、不一样的情况,并对此有所准备,才能够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b.教学设计要制订最优策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文言文教学过程施加了积极的影响,语文教师应制订最优教育策略,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播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文言文到底教什么?诵读,是文言文课堂提效的第一要素。(一) 在字词的诵读中激起美感,引发兴趣1.在诵读中感受音韵美。2.在诵读中感受意境美。3.在诵读中感受文势美(二)在词句的疏通中探究字词,几种探究的方法1.温故知新2、触类旁通3。知人论字4.反用其意 (三)在人事的体验中活化人物、丰富故事1.情感体验,使人物更丰满2、情景描述3.情意感悟,使意蕴更深远(四)在德智的延伸中开阔视野,丰润生命1.比较赏析,深化认识2.续写后记,活跃思维。冯军霞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义蓬第一初级中学  311200)参考文献:

 初中文言文教学目标

在教授文言文中,首先解决读懂的问题。 其次,从我们学习文言文的目的来看。初中文言文的教学应该是让学生感知文言词汇的魅力,它的遣词造句,它的言简意赅,它的朗朗上口,对语言美的体会就是通过反复朗读和词汇积累来完成的。最后,我们在对待不同文体的时候应该采取西方的一句俗语:上帝的归上帝,撒旦的归撒旦。当然,注重朗读和词汇的积累也是有方法的,并不是干巴巴告知某个词的意思。让最难引起学生兴趣的枯燥的文言词汇有趣起来,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选择此案例的理由

    就文言文教学来说,很多节课都是满堂讲,一节课下来,教师感觉尚且不说,学生的学习效果实在是差强人意。探求原因,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学习,虽然教师讲解详细、细致,但是学生只是机械地听,在听的过程中,由于没有积极参与,因此,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都停留在表面。在这节课中,我看见了余映潮先生授课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强调了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有机结合。

   余映潮老师的课堂板块教学艺术,除了表现为板块突破的艺术,还表现为教学板块组合的艺术。对板块的艺术组合,是板块教学设计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一些教师课堂教学中往往都追求新颖,其实所谓的‘新’,并没有新的材料,而只有新的组合,新的方式。正因为组合方式的新,才使课堂整体显示出质的变异。”板块组合分为外在的组合和内在的组合。外在的组合是一种有形的组合,具体表现几个教学板块之间的有机组合以及由此呈现出的造型。这样的设计在余映潮老师的教学设计中随处可见。对《马说》一文的教学板块设计: 

一、序曲── 导入课文(3分钟) 

二、第一个教学板块──辨读文词(15分钟)

1、初读课文,要求对下面的词义进行理解。 

骈、称、或、粟、石、且、安、道、执、临 

2、请同学们就“一词多义”现象在课文中进行“寻找”,以此为手段,解决词义的问题。 

3、学生朗读课文,老师指导朗读。 

要求一、在体会文中词语含义的基础上,要读得较为流畅。 

要求二、注意读音正确,不读破句,不读错句。 

三、第二个教学板块〗──析读课文(14分钟)

1、请同学们自读自讲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学生抢答…… 

3、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 

要求一、要读得流畅,重音、停顿、速度、节奏得当。 

要求二、读出词语、句子、段落之间的逻辑停顿和逻辑重音。 

四、第三个教学板块──品读文情(12分钟)

1、请同学们讨论,文中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词语是哪些。 

2、疏理──全文三个段末的三个“也”字。 

3、疏理──第一段中有两个“不”,第二段中有五个“不”,第三段中有四个“不”。 

4、听读、演读、体会文中“也”和“不”字所表达出来的感情。 

5、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 

要求:要读得琅琅上口,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五、尾声──总结学法(1分钟)

   《马说》一文的三个教学板块,从辨读文词到理解文意,再到体会文情,鲜明的外现为一种整齐的造型美。这是课堂教学美的氛围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而美的氛围有助于让学生在美的感受中乐学不疲。教学板块的内在组合,主要表现在教学板块所承载的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它主要包括板块的并列式逻辑关系和板块的层进式逻辑关系。板块的并列式逻辑关系,余映潮老师已有详述(参2000年《语文教学通讯》第7期),这里不再展开。纵观余映潮老师的板块教学设计,不难发现,他所设计的板块之间,更多的是层进式的逻辑关系。层进式板块教学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体现出组合的科学性。就以上面《马说》一文的教学设计为例。它的三个板块之间就是一个典型的层进式逻辑关系。三个教学板块都突出了对“读”的训练,而这个“读”不是简单的复读,而是由“辨读”到“析读”,再到“品读”的逐渐深入课文的读。这就使得三个板块之间呈现出循序渐进的思维坡度,具有鲜明的教学层次和节奏的美。

  、教学目标的设定与教师活动

   《马说》是人教课标版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韩愈的名篇,也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准确到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设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方面,本节课既落实了文言文知识学习目标,培养了诵读文言文能力、口头翻译文言文能力,又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认识方面的情感教育,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实施,既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又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本节课紧密围绕设定的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教学环节紧凑,步步落实,步步深入。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深入地达到了跨越式教学目标对课标的深化、拓展、贯彻深入。尤其是学生情感目标方面,教师不是在教学中空洞说教,而是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将情感教育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认识,然后,将这种思想认识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既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实际应用功能,又落实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在本节课中, 学生的自主学习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疏通文义中,学生两人小组互译文章,每个学生均开口翻译课文,参与率达到100%,在知识的落实方面,通过学生的质疑、解疑过程,完成基础知识的落实。在主题讨论环节中,依然是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总而言之,学生的主体性在本节课得到了充分体现,正是基于学生的主体活动充分到位,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才令人满意。

七、信息技术的使用及启示

    在这节课中,余老师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引导学生广泛浏览阅读大量的课程相关资料,既丰富了知识,又为学生积累了大量写作素材,而且借此成为学生当堂写作的触发点。同时,对学生有效、健康上网也是一种引导。 

八、课堂教学优点

1、教学目标分析把握准确深入,教学目标设计有层次

    教学目标是决定一节课成败的关键。目标定的过高会使课堂压抑,教师的课堂进行受阻,学生思维受限,完不成预定的教学任务;而目标过低则会使学生的认知活动在低水平上重复,达不到学生思维的有效训练。

   在余老师的“板块式”课堂教学中可以感受到学生对于知识技能目标的理解透彻,学生在原有知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在教师的点拨下进行综合的分析,灵活的运用,并对古今人生观进行了有个性的评价。可以说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达到了教学目标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螺旋式上升,从而保证了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通过亲身参与教学活动,在较高认知层面进行了情感体验,使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顺利完成。

2、教学过程有条不紊,轻松和谐

    余老师的课堂从开始就渗透了轻松、和谐的理念。学生的积累背诵,同学间的互问互答,师生间的交流感悟等多向交往,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才乐于主动建构知识,才乐于动脑动口,敞开心扉。

    在课堂中,师生间的交流频繁,教和学和思路清晰,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很强。虽然有的同学的答题思路离题较远,但余老师都能亲切的给予指导,尤其在课的后半部分论述作者的人生观时,学生表现的更为活跃,学习欲望也更为强烈,发言的渴望溢于言表,这时学生的思维才是最活跃的,学习效率也是最高的。这样的课堂表现是教师的教学思想的集中反映,师生间的平等对话营造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整个过程有条不紊,如涓涓细流浸人心脾。

3、教师教学理念先进,创新意识较强

    听余老师的课让人感觉轻松、愉悦,与学生的交流和蔼亲切,能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贯穿课堂始终。教学方法多样,讨论、交流、探究、合作等方式互相交融,既新颖多样又环环相扣,既保证了课堂教学的严谨,又有活泼的音符流淌其中。

余老师的课堂用语规范、简洁而不失幽默,教学思想、教材处理、教学方法、教学语言融于一体,呈现出鲜明的教学风格。

4、教材挖掘透彻,选材恰当

    正值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养成之际,选取《马说》一文有极强的教育意义。学生对比古今两种不同的人才观后树立了远大的学习目标,有了“毛遂自荐”的激情与豪迈,使情感体验得到升华。这都体现出彭老师选取的教学内容恰当、合理,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本节课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纵观课的始终发现余老师的课堂清新、自然、新颖、端庄,真是课如其人。

、教学启示

  我在教本课时基本采用的是较传统的教法,今后可以借鉴余老师拓展和写作两环节的教学方法,尽管条件有限,也可以利用现有资源让自己的教学丰富起来。

结论:板块式的教学结构要求教师精心地研读教材,把课文中的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严密有序地安排进各个教学板块,从而提高教师理解、处理教材的水平。板块式的教学结构容易形成教学节奏,能够比较顺利地展现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疏与密、快与慢、动与静、轻与重的相互关系,使课堂教学波澜生动,抑扬合理,动静分明,教学的清晰性和生动性得到了鲜明的表现。

参考文献:程海宾《语文教学通讯》200532

             李杰明《名作欣赏》198903

         唐必成《第二课堂》200522

             万易《南京大学学学报》198901

          卢长根《语文建设》200501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