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顺世缘放知见

 指间飞歌 2013-01-20

 

随顺世缘放知见

 

前面我们看了日记《随顺世缘了真俗》 ,知道了有了成见的,才思敏捷的,这些具有很多知见的人,学佛就要比一般的人辛苦一些。因为他们要先放弃自己的知见才能走出轮回解脱之路。如果这些人明白这一点,他们就能很好地随顺世缘,好好学佛。

可惜的是在他们的学佛过程中,总是在找是否有一条路可以不用这么痛苦,可以不避开被“打死”。答案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如果不放弃这些成见,他们永远是在知见上打转转,永远不得门而入,说白了是永远进不了佛门。所以,很多知识渊博的佛学大师,常常不能进入佛门。

因为他们研究经典是靠以往知识或者叫知见,不是身体力行的体证。这被古代的祖师说成“芳草劳寻径,岩松回布荫,几多玄解客,失却本来心”。所以,他们是不可能进入佛门,只能在佛门之外徘徊。不管多么努力,也不过是像上面的偈子说的,只是在寻求松树落在岩石上的阴影一样。

因为佛法的第一义谛不是经过知识和见解而来的,是无法用语言分别来得到的。所以,我们在语言分被上做功夫是都不过是在讨论佛法,不是在修证佛法。佛陀的表弟阿难尊者觉得自己是佛陀的表弟,佛陀一定会给自己指出一条方便之路,结果被佛陀骂为数人财宝的笨蛋。

其实佛陀和祖师反反复复在强调“知见多端丧本真”。不管是在佛经里面,还是在祖语里面,或者是在公案里面反反复复都在说明第一义谛是离言诠的。所以,佛经反反复复说佛法无法;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一切能得到的或者说是一切的见解都不是第一义谛,比如佛陀在《愣严经》中说:

阿难若无明时。名不见者应不见暗。若必见暗。此但无明。云何无见。阿难。若在暗时。不见明故。名为不见。今在明时。不见暗相。还名不见。如是二相。俱名不见。若复二相自相陵夺。非汝见性于中暂无。如是则知二俱名见。云何不见。是故阿难。汝今当知。见明之时。见非是明。见暗之时。见非是暗。见空之时。见非是空。见塞之时。见非是塞。四义成就。汝复应知。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云何复说因缘自然。及和合相。汝等声闻。狭劣无识。不能通达清净实相。吾今诲汝。当善思惟。无得疲怠妙菩提路。

……

佛告阿难。根尘同源。缚脱无二。识性虚妄。犹如空华。阿难。由尘发知。因根有相。相见无性。同于交芦。是故汝今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云何是中更容他物。

比如六祖在《坛经》里面说:

曰:‘智常到彼,凡经三月,未蒙示诲。为法切故,一夕,独入丈室,请问如何是某甲本心本性?

大通乃曰:“汝见虚空否?”

对日:“见”。

彼曰:“汝见虚空有相貌否?”

对曰:“虚空无形,有何相貌?”

彼曰:“汝之本性,犹如虚空,了无一物可见,是名正见;无一物可知,是名真知。无有青黄长短,但见本源清净,觉体圆明,即名见性成佛,亦名如来知见。”

学人虽闻此说,犹未决了,乞和尚开示。’

师曰:‘彼师所说,犹存见知,故今汝未了。吾今示汝一偈:

“不见一法存无见,大似浮云遮日面,

不知一法守空知,还如太虚生闪电;

此之知见瞥然兴,错认何曾解方便,

汝当一念自知非,自己灵光常显现。”’

常闻偈己,心意豁然,乃述偈曰:

‘无端起知见,着相求菩提,

情存一念悟,宁越昔时迷;

自性觉源体,随服枉迁流,

不入祖师室,茫然趣两头。’

再比如曹山祖师对纸衣道人的评价:

觉性圆明无相身,莫将知见妄疏亲。

念异便于玄体昧,心差不与道为邻。

情分万法沉前境,识鉴多端丧本真。

如是句中全晓会,了然无事昔时人。

这些都是说我们学佛不能在知见上面做功夫,这些知见是我们学佛的大敌。祖师们在指导我们做功夫的时候也是一再地强调要抛开知见。比如说:“参禅要离心意识参”;比如:“只图遮眼”(见日记《只图遮眼》一文)等等很多很多都在告诫我们要抛开知见做功夫。

要不然我们永远是在知识里面打转。这样的话,别说是祖道没有机会触及,佛法也是得不到体证的。甚至有的人因为没有戒律作为基础,有的连三皈五戒都不知道,学了一个四不象。这样的人不但是佛门难入,自己走入歧途,耽误自己,还有可能危害社会。

所以,学佛就要认真地从三皈五戒开始。不要认为三皈五戒太简单没有什么可学的,无非是叫人行善,这样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很多人喜欢禅宗,觉得禅宗潇洒活泼,因而学佛。这是很好的事情,但是要知道这不是一条简单的路,是一条非常危险的路。所谓十禅九狂就是因为没有守戒律作为基础而狂起来的。

我们不要光看到成就者的潇洒活泼,我们要是想学这些潇洒与活泼;要想也这样潇洒与活泼;我们就要按照这些成就者走过的路,老老实实一步一步地重走一遍。我们就要从三皈五戒开始,这样我们才能把自己的基础打好,不至于步入歧途,耽误自己也耽误别人。

后面敬请关注《随顺世缘得信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