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的一年,法的礼物

 楠川慧子 2018-03-08


法的礼物

新 版 法 宝 书 籍

邀 您 下 载 学 习









法 宝 摘 引



1. 在日常生活之中发展觉性


“在日常生活中发展觉性,非常适合现代人。贪心生起来,知道;嗔恨生起来,知道;心生气了,知道;心散乱,知道;高兴、伤心,知道;苦、乐、好、坏,也要知道。如果无法将觉性运用于日常生活,那么在今生体证‘道、果、涅槃’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2. 修行的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一定要醒来,要学会觉知自己。训练让心醒来的方法——只要及时知道‘心跑掉’就可以了。一旦真正的觉性生起,心便不在游走,自然地回归本位。第二个阶段:开发智慧。就是放任身和心去自行工作,然后有觉性地紧随着知道,直到彻底洞见身与心的实相……”



3. 佛陀教导的三条解脱道

“佛陀教导的三条解脱道:智慧引导禅定;禅定引导智慧;禅定与智慧同步进行。”





4. 中道

“某次一位天神拜见佛陀,自认为已经成就阿罗汉果,他问世尊:您已经超越了贪、嗔、痴的烦恼大海,您是如何做到的?佛陀回答:世尊之所以超越贪、嗔、痴的烦恼大海,是因为既不精进也不放任。”



5. 佛法的三门功课

“顽固的心也无法学到任何东西。有人修行很久了,如果是真修得好,早就离苦了。还有苦,就说明不是真的好。因此一定要提升自己继续学习,佛教徒的职责就是学习。真正结束学习的人是阿罗汉,被称为‘无学’。我们则像是幼儿园的小朋友……”










法 宝 摘 引



1. 如何走上中道

“修习若是正确,便会走上中道。它很难找,也很难理解。常人往往趋向于极端之路。极端只有两种情况:太松与太紧。太松,容易随顺着烦恼而迷失于世间。太紧,则会打压身、改造心,导致身心俱苦……”



2. 如实观照的方法

“佛法并不难。佛法就是认识自己。所谓的自己,就是身与心。我们要认识身与心,直到照见它们的实相。如果照见身心的实相,在初级阶段就会亲证‘我不存在’。‘我’不存在,苦便无处藏身……”



3. 佛教与众不同之处:开发智慧

“佛法并非是用于欣赏和娱乐的。我们聆听与学习佛法,是为了掌握提升心灵的方法,为了终有一天,心能够永远离苦得乐。无须依赖他人或它物,心便有喜悦、宁静、祥和与圆满……”



4. 从凡夫步入圣者

“离苦且离于造作的涅槃,真的存在。当我们远离了挣扎与造作,就能日日夜夜,无论是醒是眠都具足宁静与祥和,内在就拥有幸福与喜悦,无与伦比,无穷无尽,这样的境界真的存在!而亲见涅槃的路,也依然存在!那是佛陀为我们指引的路……”



5. 修行——为何?如何?有何结果?

“佛陀的教导并不是要让我们无缘无故就去信仰。修行的每个阶段,都是有理有据的。我们这代人喜欢事先问清楚:要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因此,隆波才会一开始就将修行的概貌图呈现给大家……”









法 宝 摘 引



1. 修行要趁早

“年轻人试着从现在就下定决心吧,首先用心学习,先听闻佛法,如果还能去实践,生命就会收获更多的利益。仅仅只是持戒,生活就会舒服很多;若是再获得禅定,无论是工作、赚钱或念书,都会表现出色;假如进一步训练,进入开发智慧的阶段, 我们便会认识真正的佛教……”



2. 苦从何来,何从离苦(上)

“因果规律贯穿于佛教之中——如果播种苦因,就会结出苦果;播种离苦之因,就会获得离苦之果。佛教是有关于因与果的。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这是佛教无可辩驳之处……”



3. 苦从何来,何从离苦(下)

“平常而普通的心,没有‘修行人’的矫揉造作。但是当我们开始实践,几乎百分之百都会构建内在的境界,称之为‘修行人的境界’。事实上,修行并不是要构建某个境界而后住进去,修行只是如其本来地知道身与心……”



4. 修行要领(上)

“大部分人在修行时,都会干扰心与造作心。原本应该是‘及时知道心的造作’,结果却变成‘千方百计地造作心’。以为心快乐得久一点、宁静久一点,这样才是好。这是在追求变化的事物——快乐与宁静,并不是恒常不变的……”



5. 修行要领 (下)

“知苦——知道身心的实相之后,欲望将不再生起。当欲望止息了,心就会接触到涅槃,涅槃是欲望止息的状态。涅槃不在寺庙,不在印度,不在此处或它方,心何时摆脱欲望,涅槃就在眼前呈现……”



6.  法,以心传心

“从讲法者之心流淌出来的法流,听众的心灵品质越高,理解与领悟就越发清晰,越趋近于实相,这正是法的神奇与殊胜。弘法者需要具有真正的慈悲,如果心中潜匿着其它动机,法不可能流淌出来,听众最多只是获得记忆,而心并不会醒来……”








法 宝 摘 引



“事实上,佛陀的教导非常简单、平常、普通,正如经典所记载的,当时听法者大多会感叹道:‘世尊的教导极为清晰明了,就像是把倒扣的东西翻了过来!’ 法与我们的生命和生活息息相关,就在我们身边,甚至可以说就是我们自身。法只有一丁点儿的范围——如何才能不苦?”









法 宝 摘 引



   目 录


1.唯一路

2.断身见结

3.修行的死胡同

1.必须认识的两条歧途

2.随顺烦恼习气的极端

3.打压或强迫自己的极端

   3.1、让身体受苦

   3.2、让心受苦

4.源自于极端的结果

5.心不迷失于两个极端,而自行走上中道——这是可能的吗?

6.观察心是否迷失步入极端的方法

6.1、随顺烦恼习气的极端

6.2、打压自己与强迫自己的极端

7.如何走上中道?

7.1、认识正确的路

7.2、认识错误的路,并且及时知道走错路的心

8.心觉知自己——不走神且不紧盯的状态是如何的?

9.一旦能够觉知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





法 宝 摘 引


收集了阿姜巴山于第二届国内四念处课程之中国广西南山寺的法谈开示,包含以下内容:



1. 中 道

“真正契入中道的心,呈现觉知、觉醒、喜悦的状态。它是含有觉性的善心,所具备的特征是:宽广、舒服、轻松、柔软、灵敏、适合工作。这样的心随时准备好工作——老老实实地觉知所缘……”



2. 毗钵舍那的修行原则

“请记住原则:有觉性,以安住且中立的心,照见身心的实相。这就是导向彻底离苦的毗钵舍那的修行方法,为了让心聪明起来,聪明至极便是——扔下无常的世间……”



3. 法谈问答

阿姜巴山回答学员他们在实际修行中遇到的问题。




4. 正确开发智慧的结果

“有一天,当我们真正彻见了自己名色(身心)的实相,心就会慢慢松开‘执取’。到最后,甚至可以彻底扔下心本身,从而抵达苦的止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