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脑血栓形成2

 学中医书馆 2013-01-20
脑血栓形成

  脑血栓是在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在血流缓慢,血压偏低的条件下,血液的有形成份附着在动脉的内膜形成血栓而发病。以偏瘫为主
要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脑血栓形成多发生在50岁以后,男性较多。常于安静休息,疲劳或睡眠时发病。多数病人因晨醒不能起床或劳作时突感半身肢体无力而跌倒。通常神志清楚,血压偏高或正常;部分病人起病比较缓慢,起病前有头痛眩晕、记之力减退,肢体发,乙或无力,语言障碍等脑血管病先兆症状。 1—2天后逐渐出现偏瘫。由于病变血管部位不同.所以临床症状各异。重症可见完全性偏瘫.甚至昏迷,但昏迷程度一般比脑出血轻,也可无意识障碍。
  脑血栓形成常见于有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病史的患者。
  [诊断要点]
  ①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史的老年患者,逐渐出现偏瘫,失语,少数病人可出现意识障碍
  ②腰穿脑脊液无明显异常。
  ⑧如有条件进行脑血管造影.脑电图及颅脑CT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病机分析]
  中年以上.元气先巳亏虚。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虚无力推动血液,则血液凝滞.留而为瘀;元气之亏非止一日,瘀血之积亦非一日,故当患者休息、安静,疲劳或睡眠之时田气血运行缓慢而发病。也有肝肾阴亏.肝阳上亢,化痰生风,肝风引动宿瘀。或平素体胖痰多,肝风内动,引动痰浊或痰,瘀互结.阻于血管.导致气血不流通而发病。总括病机,无非虚实之别。血行不畅而巳。
  [辨证论治]  使用方法:先对症选用药方,并按提示辩证加减,然后进入方剂数据库查阅其药理、煎法、服法等;再进入中药数据库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体质对所选的药方进行加减,才得到有效的药方,还要查阅三反九畏;服药后还要根据“疗效评定”再次判断所用的药方的疗效。

  临床所见,脑血栓形成以气虚血瘀者为多。此类病人,多属气虚体质,未病之先.即有面色苍白或萎黄,气短,乏力,活动后易于疲倦多汗,大便稀或先干后溏.舌质淡,边有齿痕等气虚症状和舌面及舌下有瘀斑瘀点,指甲色黯或有条状瘀斑.或肢体某一局部有麻木感,或活动欠灵活等不易觉察的血瘀症状.发病后.即出现肢体偏瘫, 口角歪斜.言语不清。脉象微细或虚大,但神志清楚。治宜补气化瘀法.常用补阳还五汤为主方。原方补气药黄芪用量达120克.用意颇深。现一般多用45--60克.如无痰热.血压偏低.脉软力舌淡舌胖者,用大剂量效佳。其余药味皆具活血通络之功.知其义即可.不必泥于其方。葛根,丹参,牛膝,稀莶草,橘络,柔枝,炮山甲,鸡血藤均可酌用。偏瘫久不复属络脉瘀滞不通者.可加服三七、水蛭,娱蚣粉(2:2:I)研末。每服3克,一日三次,以增强化瘀通络之功。原方对痰浊未予考虑,实际上痰浊及痰瘀互结者较多.因为气虚则脾运不健,津液留聚.遂成痰浊;故宜活血化瘀兼化其痰。常加炮南星、炒白芥子、竹沥、姜汁。有热象者如见头目晕眩,面色潮红.烦躁易怒.舌红,苔黄干,脉弦数者,去黄芪加黄芩.夏枯草,钩藤,石决明,草决明、白芍、菊花、黑山栀清热平肝。
  肝肾阴虚,肝风内动,引动痰瘀.阻于血.脉而致者.平素就有头晕、目眩、耳鸣,心悸,失眠、烦躁,腰膝酸软,大便干结等阴虚内热症状及手指发麻,舌苔厚腻等瘀痰阻络的见证。发作时口歪,偏瘫,言语不清.脉弦细数或弦滑。血压偏高,治宜平肝熄风.化痰瘀而通经络.常用镇肝熄风汤。眩晕加钩藤,菊花;肢麻加桑枝,僵蚕,石决明,珍珠母、白蒺藜,天麻,丹参,红花;舌蹇痰多加远志,竹沥,石菖蒲,腰膝酸软加杜仲、石斛、桑寄生。因挟痰挟瘀,故滋腻养阴药如生地,枸杞子,龟板,玄参,天冬,山萸肉,麦冬等常须待脉络通.痰浊化而后用之。肝肾虚而偏瘫舌暗者。常用地黄饮子.此方重点在养肝肾;而镇肝熄风汤重点在乎肝阳。重症脑血栓患者如见昏迷.痰涎壅滞。大便干结,舌质红,舌苔黄腻或干黄,脉弦滑数与脑出血急性期闭证相似.为腑实重症.宜清热化痰通腑,常用调胃承气汤(大黄、玄明粉,炙甘草)加胆星,瓜蒌,寒水石,黛蛤散,竹沥,石菖蒲等。一,二剂神志转清后.再用熄风化痰,活血通络方.药如钩藤、菊花,天麻,白蒺藜、竹茹,半夏,橘红,丹参,红花,赤芍,稀莶草等。恢复期再视其不同见症.分别从气虚血瘀或肝肾阴亏论治。
  无论何证,俱可用川芎嗪针40---I 00毫克,或丹参针4—8毫升.加入1 0%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作为常规用药。 。脑出血。篇介绍过的通脉舒络液(陕西)效果也不错。针灸处方与脑出血恢复期方案相同。
  脑血栓形成致偏瘫,如治疗及时、得当,无并发脑溢血.多数病人能得以恢复。一般下肢恢复较上肢为快,语言的恢复较为缓慢。应争取早日下床活动。进行自我按摩和功能锻炼,以期早曰康复。
  脑栓塞指颅外其他部位的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使脑血管阻塞而形成栓塞。
起病往往十分突然,多数病人在起病时有短暂的意识模糊,但其昏迷不象脑出血那样严重而持久。以20~40岁有心脏病、肺部感染或骨折病史的青年人为多。脑栓塞的治疗原则与脑血栓基本相同,但须同时治疗原发病.
  近二十年来,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报导(多为大宗病)例逐渐增多。
  总的来说,对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闭塞性脑血管病,特别是其后遗症期,中医较之西医存在一定优势。脑出血在城市医院过去基本上以西医治疗为主,近十年来不少地区除西医的抢救措施外,结合使用中药,如昏迷期用安宫牛黄丸等鼻饲,以开窍醒神,痰热腑实用承气汤一类方剂清热泻下,脑出血用活血化淤药(如水蛭制剂,丹参针等)活血止血等,事实证明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较之单用西药或单用中药疗效均有明显提高.
  当然.从当前治疗水平看,脑出血患者死于急性期仍占相当大的比例,脑出血或脑血.栓形成后遗症期,偏瘫的恢复仍然比较缓慢,疗程很长。这些提示了:一方面还需要不断有新的探索,以提高本病的疗效,另一方面耍注重预防于未病之先。近些年虽然有的地区在中风预测预报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但未能普及,或有查无治,特别是与本病发病直接攸关的高血压和动脉硬化以及糖尿病等疾病的防治上,目前尚缺少比较成功的经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