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经衰弱

 学中医书馆 2013-01-20

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是神经官能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病症。所谓神经官能症(又称神经症)是一组神经机能性疾病的总称.其中常见的有神经衰弱,癔病,强迫症和各种内脏神经官能症(如胃肠神经官能症、心脏神经官能症)等.
  神经衰弱的发病机理,现代医学至今还有不同的认识,但一般都认为精神因素在发病上起重要作用。由于人们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的不同,对客观世界中充满的矛盾和冲突的态度也不同、再加上有些人的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和对客观刺激的耐受限度的差异,常因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而致干扰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造成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失调。因此,一些人表现出易患某种神经官能症的倾向。但这一类疾病,神经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方面没有发现肯定的改变。病人的症状和体征,经过详尽的检查.也不能发现相应器官有器质性病变。神经衰弱属于祖国医学中“惊悸”、“健忘”,。不寐”、“头痛”、“虚损”等病证的范畴。
  [临床表现]
   神经衰弱的症状表现多种多样,几乎涉及所有的器官系统。可以说患者从头到脚都有不舒服的感觉。归纳起来,主要有五大症,即失眠、神疲、头痛、烦急、多疑等。
  1.失眠:表现为入睡困难。患者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浮想联翩而又控制不住。因此,患者很着急.而心情愈着急则愈睡不着。这时,窗外的灯光、钟表的滴答声、他人的打鼾声,都可使病人更加烦躁不安.往往要一两个钟头,甚至几个小时后才能入睡.有的表现为易醒,醒后难以再次入睡,即使入睡,也多梦纷纭.所以醒后无清醒感。清晨起床,即感头重身乏, 白天昏昏沉沉,至夜又担心“睡不好”,形成恶性循环。
  2.神疲;由于“睡不好”,所以患者终日精神萎靡,注意力不易集中,或不持久,工作时间稍长,即感头昏脑胀,疲乏无力,无法坚持。记忆力减退,尤以对近事记忆减退特别明显。连数字、人名也转眼即忘, 自认为“脑子坏了”.
  3.头痛;头痛也是神经衰弱患者最突出的主诉。特点是头部如裹,持续疼痛.每因睡眠、休息或注意力转移而减轻或缓解,而继续原来的工作或情绪焦虑则又会加重.
  4。烦急;烦躁易怒,缺乏耐心,.常因小事与人争吵,情绪不稳.心烦意乱,焦虑不安,如有人捕之。对外界刺激如声音、光线等特别敏感,常因这类刺激干扰了他(她)的工作与睡眠而生气.机体的内感觉增强,如心脏。血管的搏动和呼吸的动作等平时不易察觉的器官活动,这时,患者却强烈地感觉到。因此臼感五脏不安,周身酸痛,面部发热,时出冷汗,心慌颤抖,出现过度紧张不安,或无名的恐惧。于是而到处求医。
  5.多疑: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机能失调影响到皮层下部位时会产生多种变化,如厌食、腹胀、纳呆、便秘、腹泻、心悸、胸闷.呼吸不畅、尿意频数、月经不调、阳萎早泄、耳鸣跟花、腰酸背痛等。有些患者过分集中注意于身体的各种变化.加上对疾病的认识不足。而产生多疑。寸而疑心自己得了脑瘤.时而疑心得了心脏病、癌症.时而怕发展成精神病等,因而焦虑紧张、到处求治,进行各种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有时对诊断和检查结乒片面理解.而加深了疑病观念。有的患者诉说全身不适,手脚发软,动一动就头昏等,尽管检查并无阳性发现,患者却自以为患了某种严重疾病.卧床不起,不能工作.
  总之,本病症状繁多,临床上往往各类症状掺杂在一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表现。
  [诊断要点]
  1.诊断要点;根据患者发病有精神因素和上述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又均为阴性结果,再加上患者迫切要求医治,就诊中又惟恐诉说不详而喋喋不休.诊断一般并不困难。
  2。鉴别诊断要点:
  (1)神经衰弱综合征:有许多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肝炎、肺结核、甲状腺机能亢进、脑动脉硬化,脑瘤、慢性工业中毒等患者,虽常有失眠.头晕、烦躁、易疲劳等症状,但因这些症状是躯体疾病表现的一部分,并非神经衰弱,应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鉴别的要点是,只要在诊断时考虑到是否会有上述脏器器质性疾病的可能,仔细采集病史,周密检查,根据各自不同的症状和体征,鉴别并不困难.
  (2)类神经衰弱症:患精神分裂症部分患者的早期.有时也可表现为类神经衰弱症状,如注意力不易集中.多疑等,而且患者往往也只承认自己得了。神经衰弱”症,拒不承认得了精神病。鉴别的要点足:神经衰弱的患者主动求医,治病心切;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对自己疾病的态度通常是漠不关心,不肯主动求医,而且思维异常.行为离奇.
  [病机分析]
  神经衰弱多因病久失养,气血虚损或情志过激(如长期忧思烦恼、抑郁和精神过度紧张)伤及气血。因为气血是产生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正如《素问.八正神明沦》说:。血气者,人之神。”李东垣在《脾胃论》亦云:。气为神之祖,精为气主子,气者精神之根蒂也。”以致损伤脏腑功能所致。其中集中反映在心、肝.脾、肾诸脏的功能失调上。心为君主之官,主:冲明。因此,人体脏腑功能和精神情志活动都由心统领。人之神志虽归属各脏,但神情活动与表现皆通过心神而发出,一切情志之所伤首先伤心神,而后波及其他脏腑。《类经.天年常度》云:“凡情志之届,唯心所统。”心气虚,气虚则不能敛神而出现心气不敛的见证。心血亏则阴虚不能制火,而出现阴虚火旺见证。情志抑郁可使肝失条达,郁结化火,出现肝郁火旺的见证。忧思烦恼影响脾脏功能,则可出现脾脏见证。由于脾气的运化需有心阳的推动,而心血的形成又赖于脾的运化.两者关系密切,故常见心脾两虚的见证。精神的过度紧张,而形成惊恐的情绪,可以影响肾脏的功能,致肾气虚弱,而0I肾生髓”、“脑为髓海”,与脑力活动有关,因此可出现神疲健忘,头晕耳鸣等症。同时,心阳与肾阴两者互相协调与制约,往往心的病变也可以导致肾的病变,所以常,小C/肾不交的见证。肝肾同源,关系密切,所以肾阴虚也可引起肝阴不足,肝阴虚亦常导致肾阴亏损,临床上又可出现肝肾亏损的证型.于是,神经衰弱患者可表现出周身不适,多种多样的症状。
  !辨证沦治]  使用方法:先对症选用药方,并按提示辩证加减,然后进入方剂数据库查阅其药理、煎法、服法等;再进入中药数据库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体质对所选的药方进行加减,才得到有效的药方,还要查阅三反九畏;服药后还要根据“疗效评定”再次判断所用的药方的疗效。

  对于神经衰弱的治疗,应在辨证准确的前提下,采取综台.治疗的方法。首先是开展心理治疗,其次是药物治疗,再次是积极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等。而调神养神要贯穿始终。所谓调神,指调节心神.所谓养神,即指补养心神。
  1.心理治疗
  神经衰弱是一种大脑机能活动暂时性失调的功能性疾病。中医认为属神情疾病,强调神情之患,“药难独治”。如妇科学家陈自明在《妇人良方》中处处强调病人应当。改易心志”;叶天:七在《临证指南医案》中经常指示病人。移情易性”、。静养”以竟全功。所以中医学主张以。以恬愉为务”, 旨在转移患者对客观事物的趋向性,增强心神的安定性和耐受能力, 以收到神定则情定的效果。心理治疗分四步进行。心理治疗的第一步,是。放下包袱”。即是医生和家属要想方设法让患者放下。身患重病。的思想包袱。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通过反复耐心地讲解、说明和解释,循因释疑,据理解惑,使患者了解引起本病的原因、性质、症状形成的机理等,从而解除患者对疾病产生的种种顾虑和焦虑情绪,使患者能做到自克, 自悟, 白解。使患者努力做到。净神不乱思”(《素问.刺法论》),。正思虑以养神”;李挺《医学入门》).,变病后的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
  心理治疗的第二步,是恬淡“静神”。中医认为“神静则宁”。《素闩。阴阳应象大论》说:。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此圣人之治身也”。陶弘景《养生延命录》云:“静者寿,躁者夭。、,即是指忧虑、沮丧、 恐惧、 消沉、烦躁、紧张,激动、贪求等恶劣情绪对人身心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一些不良情绪首先耗散心神,进而使脏腑气机失调。神机不运,以致生机不固。要达到神静,措施有二:…是启发患者自觉地进行思想意识修养。努力做到“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俱”,。高下不相慕……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素问.上古天真论》)。二是动员患者主动地进行静神活动.《内经》就有哨争神七日”之说。后世发展起来的。静坐功”要求排除杂念,意守丹田,就是一种很好的静神活动形式。可以动员患者练功静神.

  已、理治疗的第三步,是坚定意志。即提倡积极的冲志活动,让患者加强意志锻炼.人是自然的组成部分,社会的一员,不可能逃避自然、社会而生存。因此,绝对的恬静事实上不可能。因此,古人又认为“愉”是调养神情的良剂,用以对抗恶劣情绪的影响.而与“恬”相互为用,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要做到“愉”,具体措施有两个主要方面:一是着重意志锻炼。诚如《灵枢。本脏》云:。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说明人的神情活动很大程度上受意志支配。事实上,一些神情脆弱而容易波动者,只有坚定意志才能使神情安定。二是改变生活方式。首先努力做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因为。胃不和则卧不安”,已是伤神的明证。至于饮酒过度,耗神乱意.不言而喻。历代养生家几乎一致主张,少食。膏粱厚味”,多餐清淡饮食为宜。。起居有常”,实指有规律的作息。充足的缍眠是养神生神的本能。睡眠过多或过少均伤神志.。不妄作劳”,实指形体和脑力两方面,形体劳倦可引起精神困顿,而脑力劳倦更是直接伤神,所以要劳逸结合,有张有弛。应该强调, 日常要做到有节奏地生活,本身也是对意志的煅炼。这样.可以巩固疗效,预防疾病波动.
  心理疗法的第四步,是以情胜情。以情胜情即是以五志相胜理论为指导,遵循《内经》“:悲胜怒”、“恐胜喜”、“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的规律。医者以言行、事物为手段.激起患者某种情志变化,以达到控制另一种病态情绪为目的的一种疗法。古代医家如文挚、华佗、子和,丹溪、石山等,就已成功地应用以情胜情法调治神志异常之病。应用要领是:。悲可以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谑浪戏狎之言娱之:怒可以治喜.以迫遽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欺罔之言触之:思可以治恐,以虑彼志此之言夺之。”(《儒门事亲》卷三)。由于心神是一切神情的主宰,所以虽云。喜胜忧”,实际上对思。悲、恐、怒等不良情绪均右制约作用。这是达到情志平定的关键一着。所以如能应用情志手段,使患者心绪进入一种高兴乐观的意境是治疗神经衰弱的最高明而有效的一着。至于采用的手段,可以包括暗示。开导。释疑、感化、顺情、逆情等方法.
  2。药物治疗     查阅药方用法  查阅药味加减  查阅三反九畏  查阅疗效评定
  中医学在诊治神经衰弱方面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有资料报导,治疗70例神经衰弱患者。除6例未能坚持治疗外,64例全部治愈。其中44例在两周内治愈,有效率百分之百。 、
  对神经衰弱的辨证要领是.首先耍抓住主症,结合兼症,审证求因。其次要分清虚实,虚证多属阴血不足,责在心,肝、脾、肾;实证多因肝郁化火,食滞痰壅, 胃腑不和。其治法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安神镇静为原则。
  虚者补其不足,宜益气养血,滋补肝肾;头者宜泻其有余,清火化痰.消导和中。虚实夹杂者,应补泻兼顾为治.因神经衰弱,关键在于心神不安,所以调神安神也应贯穿诸法之中,分述如下:
  (1)暴怒伤肝
  凡因情志不遂,暴怒伤肝,而证见烦急易怒,情绪不稳,焦虑不安为主,兼见头痛脑胀。心中烦乱不能入睡,且多梦纷纭. 日赤口苦,渴喜冷饮,大便燥结,舌质红,苦黄,脉弦数者,多系气郁化火所致,宜疏肝泻热,佐以安神。用龙胆泻肝汤(《兰室秘藏》)加味:龙胆草、黄芩、栀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羌活、木通、泽泻、生甘草、磁石、龙齿。方中龙胆草、黄芩、栀子苦寒,清泻肝胆实火:柴胡、羌活疏肝解郁,条达木郁;当归、生地补血养肝。 以防劫阴;木通、泽泻清利肝经湿热,导热于下:龙齿、磁石重镇女神;甘草味甘缓急止痛而调和诸药,共奏疏肝清热之效。如胸闷胁胀,善太息者,加香附、郁金、枳壳以加强疏肝开郁之力;若大便秘结,加生大黄、瓜蒌仁,以通便泄热。
  此证临床所见甚多,火热平熄之后,证见抑郁寡欢,不思饮食,情绪消沉,闷闷不乐者,宜疏肝扶脾,常用逍遥散加减进行调理.
  (2)阴虚火旺
  凡因热病后或思虑过度,耗伤阴液或气郁久而化火,灼伤阴精,出现心烦不寐为主,兼见头晕头痛,健忘、耳鸣,腰酸梦遗、五心烦热、咽干少津.舌质红、脉细数,为火邪伤阴,阴虚火旺之象。宜滋阴降火,养心安神。方用黄连阿胶汤、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随证选用治之。三方”u为清热女神之刑,但黄连阿胶汤重在滋补清火,。泻南补北”,适用丁阴虚火旺及热病后之心烦失眠,所谓。水衰火旺,心胸躁动。者最宜。朱砂安神丸重在清热,滋阴力量较少,适旧于心火亢盛阴虚不著者。天下补心丹重在滋阴养血,对阴虚而火不太旺者最宜。临证时,症不急者,以丸药缓调。重者,处以汤剂效速。
  (3)心脾两虚
  若因思虑,劳倦过度,伤及心脾,或证起于崩漏、月经过多、贫血、大手术之后,或年高体衰者,证见心悸难眠,食少乏力为主,兼见食后腹胀,健忘便溏,面色萎黄,头晕绵痛,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者,为心脾两虚,气虚血少之征。宜补养.b脾,以生气血。宜归脾汤加味治之:党参、炒白术、炙黄芪、当归、炙甘草、朱茯神、远志、枣仁.木香。龙眼肉、生龙齿、当归。方中人参、白术、黄芪、甘草补气健脾,增智安神;远志.枣仁、茯神、龙眼肉、生龙齿补益心脾,安神定志;当归滋养阴血:木香行气舒脾,使之补而不滞,诸药桐合,养血以宁心神,健脾以滋化源。失眠较重者。加炙五味子、柏子仁、合欢花,有助养心宁神;惊悸不安,胆怯多梦,易于惊桓,或醒事善惊者,加珍珠母、牡蛎.石菖蒲等以镇静安神:如脘闷纳呆,舌苔腻者。合二陈汤,以健脾化痰;如心血不足,可合四物汤,以养心血。
  (4)心肾不交 .
  如房事过度,精气俱伤,肾水枯竭.心失所养,证见心烦不寐,腰酸健忘为主。兼见精神恍惚,头脑空痛,神疲体倦,或男子有遗精阳萎,女子有梦交、月事不调,面黄肤燥,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象虚数。宜补肾固精,养,b安神.知柏交泰丸加减:黄柏,知母、生地、熟地、柏子仁.阿胶、山萸肉,龟版胶、枸杞子、桑螵蛸、川黄连、肉桂、地骨皮。方中黄柏、知母、川连、地骨皮苦寒清心火,退虚热;地黄、山萸肉、阿胶、龟板胶,补肾填精,滋养阴血;柏子仁养,安神;桑螵蛸合山萸肉补肾固精;川连配肉桂,交通心肾。共收补肾养心,’、交通心肾之效。盗污多者,加浮小麦、生牡蛎;心悸怔忡者,加龙齿,枣仁;遗精频繁者。加金樱子.紫河车等。
  (5)心虚胆怯
  如平时心气素虚,突受惊恐,致使.b虚善惊,终日坐卧不安,多疑善恐为主症,兼见睡眠多梦易于惊醒,遇亨多虑易惊,紧张则自汗出,舌淡脉弦细,为,b虚胆怯,法宜益气镇惊,安神定志.方用温胆汤加味:橘皮、半夏、茯苓、竹茹、枳实、人参、龙齿、石菖蒲、小麦、大枣、炙甘草。方中人参益气,龙齿镇惊,配茯苓、石菖蒲补气益胆安神。而所以遇事易惊,虚烦不眠,缘由胆虚痰热内扰所致,故选温胆汤燥湿化痰,清热除烦,甘麦大枣汤养,宁神。诸药和合共奏除痰镇惊之效。
  神经过敏和焦虑症状明显者,可给予轻性安定药,如利眠宁10毫克,一日三次。或安定2.5毫克,一日三次。或安宁(眠尔通)0.2—0.4克或安他乐25毫克,一日三次.
  对失眠患者,一般于夜晚加大上述药物的剂量,可以诱导正常睡眠。必要时也可短期使用水合氯醛,巴比妥盐。安眠酮等。使用时一定要交替使用,睡眠好转时及时停药,以免形成依赖性和成瘾。
  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患者。如多汗、心悸等,可用谷维素进行调整植物神经功能,每次10--~20毫克,每口三次,连用三个月左右.
  3。针灸治疗
  (1)针对整体进行针灸治疗:针灸常用穴位有足三里、大椎、心俞、肝俞、肾俞、内关、神门、三阴交、气海、关元等。手法采用虚补实泻的方法。每日一次,每次取2—3个穴位. 5天为一疗程,休息2天后再作下一疗程。
  耳穴疗法,常用耳穴为神门、心、肾。皮质下、内分泌、交感等。
  有报道用针灸治疗神经衰弱99例,按主要症状分为兴奋型、抑制型,混合型三型。取穴采取整体取穴调整阴阳(百会、大椎.命门、肾俞,气海、关元、内关、三阴交等)和对症取穴消除症状的方法。痊愈者有20例,显著进步者32例,进步者40例,无效者5例。不合统计者2例。痊愈、显效率为53.61%。有效率为94.859b。
  (2)针对主症予以针灸治疗.
  ①阳萎
  主穴;命门、关元、肾俞、三阴交。
  配穴:体弱配足三里、气海;腰酸 尿频者,配中极、八器。
  治法:用补法,宜多灸.
  

  主穴。精宫、关元,肾俞。
  配穴:梦遗配神门,心俞;滑精配太溪、三阴交。
  治法:梦遗者用平补平泻法;滑精者用补法。并加艾灸.
  ③失眠
  主穴:神门,三阴交。
  配穴:心烦配太冲;心悸配内关、D俞;.眩晕配印堂.
  治法:平补平泻。
  ④心慌心悸
  主穴:心俞、内关。
  配穴:心动过速配间使;心动过缓配通里;胸部闷痛配膻中;痰多配丰隆.
  治法:用平补平泻。
  4。体力劳动与体育活动
  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及文娱体育活动,不但有助于正常神经活动的恢复,而且能增强体质。实践证明。体力劳动对本病患者十分有益,许多病人参加一定的体力劳动锻炼后,病情郎有显著好转或痊愈。
  5.音乐疗法
  我国古代文献资料中,有很多用音乐和赏花的方法治疗心身疾病的成功案例。清代名医吴师机做了认真的总结,在《理瀹骈文》中指出:“七情之病也,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矣.”目前临床上开展的音乐疗法从内容来看,绝大部分属于“听曲消愁”的范畴.。实践证明,通过听音乐可以调整患者原有的不良心理状态,去掉忧愁,有利于治疗神经衷弱。恢复健康的心理.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神经衰弱的预后和转归问题。神经衰弱的预后一般是好的。完全可以彻底治愈。许多神经衰弱的病人担心自己会“转”成精.神病。这些都是多余的顾虑.神经衰弱与精神分裂症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其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和转归完全不同.这就需要医护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作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鼓励病人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这样做常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