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复发性口腔溃疡

 学中医书馆 2013-01-20

复发性口腔溃疡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以口腔粘膜反复出现溃疡为主要临床表现。现代医学对其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但确认其属于非感染性口腔炎. 中医文献中,概称为。口疮”、。口破”,或“口疳”,且对其。乍瘥乍发”即复发性及发作后可以自愈的特点,有一定认识。
  [临床表现]
  起病突然,初起多在口腔内唇、颊、舌.上颚、牙龈等处出现斑及水泡,数量一至数个不等,水泡在数小时后即可破裂,形成凹形溃疡.溃疡面或黄、或白,溃疡周围粘膜呈鲜红包,但也有淡红如正常粘膜者。自觉灼热疼痛,妨碍进食,烦躁不安。一般在10天以内溃疡可以自行愈合。愈后不留疤痕。溃疡较深在者较不易愈合。往往易于复发,时间不一,严重者甚至此愈彼发,如此反反复复,病程最长者可达二、三十年。
  本病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若追踪其病史,往往有睡眠不足、疲劳、情志不畅、饮食不节,便秘,女病人多伴见月经不调,或在月经来潮时发病.
  [诊断要点]
  根据口腔粘膜溃疡及其反复发作的病史,即可确诊。
  本病须与与各种感染性口腔炎及白塞氏病(与中医之。狐惑”相近似)鉴别。感染性口腔炎以患处成泡状红斑糜烂(中医称作。口糜”)为特征:白塞氏病临床症状较复杂,除口腔溃疡外,还兼有眼部和生殖器症状以及皮肤、血管、神经及消化道症状。
  [病机分析]
  中医学认为,脾开窍于口,舌为心之苗,而脾胃以膜相连,舌边属肝胆,舌中心属胃,舌根属肾,舌尖属心肺,颊、龈属胃肠,肾脉与咽喉和舌相连。故口腔溃疡的发生,实与内脏的病变密切相关。至其性质可归纳于一个。火”字,因为所有的疮疡都属于火,不过火有实火虚火之分.实火多因饮食不节,积滞不化,蕴而化火,或因忧思恼怒郁结化火,或外感邪热,失于发散或清解,邪无出路所致;虚火则不外脾胃虚寒,火不安位,循经上浮,或阴虚阳旺,水不制火。复发性口腔溃疡多属虚火一类,但虚实夹杂者临床亦不少见。实火与虚火除临床有异外.可结合患者年龄,体质,病程长短等方面加以判断:青少年及婴幼儿平素身体壮实,病程短者,多属实火:中老年患者,平素有失眠,易怒、疲倦乏力,大便或干结或稀溏等症状,病程长者,多属虚火。
  [辨证论治] 使用方法:先对症选用药方,并按提示辩证加减,然后进入方剂数据库查阅其药理、煎法、服法等;再进入中药数据库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体质对所选的药方进行加减,才得到有效的药方,还要查阅三反九畏;服药后还要根据“疗效评定”再次判断所用的药方的疗效。

  复发性口腔溃疡可分作实火,虚火,虚实夹杂三类辨证施治.
  1.实火  
  溃疡面呈黄白色,周围鲜红, 自觉患处灼热疼痛较剧烈,伴见口干、咽痛、口臭、心烦、大便于结,常数日始得大便一次,尿黄,舌质红,舌苔黄燥而干,脉滑数。常反复发作。多以饮食不节或郁怒为诱因。根据症状当属胃肠积热,故未可固执于病程长即判为虚火.其治以清热泻火,润肠通便为大法。常用清胃泻火汤加减;黄连、黄柏、黄芩、栀子,生地、玄参、桔梗、葛根、薄荷、升麻,生甘草。口渴喜饮冷水者,加石膏,大便干结不通者.加生大黄、玄明粉;尿黄加滑石、木通、淡竹叶。一般多在二便通畅后, II腔溃疡亦随之减轻或消失。外用青吹口散:煅石膏、煅人中白各9克,青黛3克,薄荷0。5克,黄柏2克,川黄连2克,煅月石18克,冰片3克。或养阴生肌散:雄精、青黛、甘草、冰片各二份,牛黄、黄柏.龙胆草各一份。或单用人工牛黄粉少许,洗静口腔后,吹敷患处,一日三、四次,有止痛并促进溃疡愈合之效.
  实火溃疡易于见效,但也易于复发,由于清热泻下剂,易于伤阴.故上述方药原则上应中病即止,不可过剂,更不可久服。在其静止期,可用养阴剂一段时期以抗复发,代表处方如增液汤(生地、玄参。麦冬),为增强疗效尚可酌加桃仁、火麻仁,白芍、银花、生甘草,竹叶。此方古人称作“以补药(养阴)之体,作泻药之用”。形瘦多火之阴虚体质,用之颇宜。生地一般不少于24克,以其有养血通便之功。患者的饮食以清淡为宜,大便应保持通畅,忌食辛辣燥热食品,这是防止复发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
  2.虚火
  虚火有两种,一是阴虚火旺,一为气虚阴火。二者的病理机制完全不同,故应注意掌握辨证之法, 以免致误.阴虚火旺:其病主要责之于心,肾、肝、脾,证见形瘦,面色青黑,(木火体质)或兼见头目眩晕、烦躁易怒,潮热面赤、手足心热、咽干、大便于结、尿黄、脉象细数,舌质红或瘦削、苔少。局部望诊:溃疡面呈黄白色,周围红或淡红色,反复发作或不定期间歇性复发,常以夜工作或情绪焦虑急躁为发作诱因.女病人多在月经期发作,兼见月经不调,量少、质稠.总以阴虚为本,热象为标,其治以养阴清热为主,热势较盛者,清热为主,佐以养阴.急则治标;热势不盛者,则以养阴为主,兼以清热。常用方为自拟清热泻火汤:生地,白芍.天冬、石膏,花粉、知母,银花、黄柏、生甘草、玄参.竹叶,或加减玄麦地黄汤:玄参、天冬,麦冬、生地.丹皮厂茯苓、知母、石斛.白芍、甘中黄、黄柏、牛膝。女性患者伴见月经不调或月经量少,经行不畅者加益母草、丹参。临床上也有确届阴虚火旺症而用滋阴清火却无效者.可加潜阳药如龙齿,牡蛎、龟版等,另用肉桂粕0.3克,一日二次冲服,此属反佐法, 中医术语称作。引起火归原。或。导龙归海”,经验证明,常可收到卓效.外用柿霜涂擦患处,也可用前述之养阴生肌散、青吹口散,抗复发可用新定溃疡促愈丸:生地120克,花粉90克,黄芪90克,砂仁45克,玉竹90克,银花90克,知母60克,黄柏60克,生甘草90克蜜丸,每丸重12克,一日二次。此方以清热泻火为大法,黄芪、甘草有生肌作用, 可促使溃疡愈合。
  气虚阴火由脾胃虚弱,火不安位而致.证见形体虚胖(气虚体质)、易于疲倦、乏力、或常出自汗、饮食不多、大便长期稀溏。或先干后溏, 脉象应指无力、舌淡、舌体胖大,边有明显齿痕。局部望诊:溃疡凹陷平塌;表面及周围粘膜颜色淡红或灰白.常以工作劳累紧张为诱因.此类病人,如照…、般实火口疮或阴虚火旺口疮用清.热、解毒或养阴清热剂,效果多不佳。其治以健脾益气为主。其中,如口腔溃疡兼见脾胃功能一般性衰减者,用加味四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黄芪、山药,升麻、当归、乌贼骨、荷叶;如证见短气、乏力、大便次数增多,属中气下陷,宜补中升阳,常用补中益气汤;党参、黄芪,白术、升麻、柴胡、当归、陈皮,炙甘草.如证见腹痛喜暖喜按.喜饮热汤,大便泄泻、四肢发凉、脉弱、舌淡者,为脾胃虚寒,宜益气温中,常用桂附理中汤:党参,白术、干姜、炙甘草、制附片、肉桂。这里用桂、附, 与阴虚火炎证养阴剂无效用小量肉桂用意不同。阴虚用热药, 目的在引火归原;气虚阳虚证用桂附,是因阴寒内盛,逼阳上泛,目的在于破阴返阳,故其用量,引火归原肉桂仅用1.5克左右/次,破阴返阳,用量可以大一些。一般附子可用10—15克,肉桂6克,干姜6---10克.笔者1984年曾治一例口腔溃疡患者.病已五年,迁延不愈,其证完全符合脾肾虚寒的标准,我用附子理中汤加味: (党参15克,白术15克.干姜16克,炙甘草6克,制附片]5克,(先煎四十分钟),黄芪25克.当归10克,砂仁6克,山药20克,乌贼骨10克,牡蛎25克),三剂后疼痛大减,溃疡开始愈合。二诊加肉桂6克,龙骨12克,三诊加怀牛膝lO克。共服十余剂,诸症悉愈。此气虚阴火治法.病情虽重,但比较单纯,故用大剂量温补见功。此际若加入清热药。反成蛇足。由于气虚日久,而致精气无继,气阴两伤者,临床也不少见。其证除气虚症状外,兼见面红,盗汗,五心烦热,脉象虚细。蒲辅周经验,用三才封髓丹(天冬、熟地、人参、黄柏、砂仁、甘草)熟地改用干地黄,易人参为玉竹,少加蜂蜜为引。另据日本学者矢数道明经验,此类患者可用《证治准绳》之清热补气汤,即四君子汤合生脉散,加升麻、玄参、当归、白芍。笔者经验,脾阳胃阴俱不足而气滞湿热者,用资生丸(党参、白术、茯苓、扁豆、陈皮、山药,甘草、莲子、砂仁、苡仁、桔梗、大枣、黄连、藿香、白蔻、山楂、神曲、芡实).这些处方都可供读者参考。 .
  3.虚实夹杂
  虚实常可相互影响,转化,实证日久反复,病邪势必损伤正气:虚亦可致实,如脾虚健运失职,易于聚湿,湿蕴而化热就是常见的脾胃的本虚标实证。其间关系人的体质,当然也与治疗当否有关。兹就常见的虚实夹杂证言之:脾胃不健之体,复感湿热之邪:证见胃部痞满,饮食不多, 口苦、口粘、尿黄,大便粘滞不爽、脉象滑数、舌苔黄腻。局部望诊溃疡砠饺大或融合成片,呈糜烂状,溃疡周围发红,分泌物较多,疼痛剧烈。治宜标本兼顾,既补脾胃,又泻湿热,常用甘草泻心汤:生甘草、炙甘草、党参、大枣、干姜、黄芩。黄连、半夏。口渴喜饮去半夏,加花粉,热象较显著者易干姜为生姜.、
  脾寒心热:证见食少,便溏而口渴、心烦不寐、尿黄、舌尖红者,治宜温清并用,方如连理导赤汤: 党参、白术、干姜、甘草.黄连、生地、木通、淡竹叶。
  阴虚湿热:证见颧红盗汗,手足心热,烦躁,咽干口苦、尿黄,舌红、舌苔黄腻,脉象细数。溃疡面呈黄色,周围色红、分泌物多。治当滋阴清热化湿、常用甘露消毒饮加减:细生地、知母、生甘草、淡竹叶、茵陈、鲜枇杷叶、黄柏、石斛、苡仁、滑石、枳壳、木通.车前草。
  肝血不足,气郁化火;多见于女性病人。证见头目眩晕.口苦、咽干、胸胁胀闷、心烦易怒,月经来前乳房胀痛,经行量少而不畅,大便干、脉弦数、苔薄黄。治宜养血疏肝,常用丹栀逍遥散(当归,白芍、柴胡,茯苓.白术、甘草、薄荷,生姜、丹皮、栀子)去白术(气滞音嫌其壅中),加生地、川栋子,生麦芽、夏枯草、蒲公英。
  以上各证均可用茵陈30克煎汤含嗽:外擦锡类散(成药)珠光层粉\成药、或青吹口散、养阴生肌散。
  总之,复发性口腔溃疡在‘发作期,如能严格辨证用药,结合外治法,一般说疗效是比较好的, 比较困难的是抗复发的问题。笔者认为解决好这一问题的关键是针对不同情况,治本为主,即重点治疗原发病.如脾虚者应以健脾益气为本,肝肾阴虚者滋养肝肾为本, 中气虚寒者温补中气,湿热则予以清利, 月经不调者疏之,调之,长期便秘者润之,通之。坚持用药,再使饮食有节,情志舒畅,劳逸结合,可望根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