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十大篆书家

 爱雅阁 2013-01-21

精美边框 - 碧波 - 碧波的家园

爱雅阁书馆欢迎您边框(2) - 汉林书缘 - 人生在世共如此,何异浮云与流水。

 

 当代十大篆书家

翟万益,祖籍陕西三原,1955年12月生于甘肃平凉,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进修于北京大学考古系。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专职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

翟万益先生是一位全能性书法家,见长于书法理论研究和书法创作,砖刻、篆刻、隶书、草书都有很高的造诣,尤其以甲骨文书法享誉当今书坛

翟万益 先生之于篆书,独钟情于甲骨,二十余年来孜孜不倦。翟万益先生在甲骨文书法的取法、用笔、用墨、章法等方面取得突破前人成功,弥补当今书坛缺少原创性创作的不足,并为当今书法创作提供了一种新观念。

翟万益先生却充分发挥毛笔、烟墨、宣纸的特殊功效。在形式上以对联、团扇、折扇、斗方、横幅、中堂、条幅等变化其间,使版式排列避免单一而造成的枯燥。

在章法布局上或规整、或错落、或行列疏朗、或紧密咬合、或大片留白、或适以行草配合,使本来单调的一种书体呈现出种种不同形态。

在字法造型上,虽忠实于原契文,但却在疏密、长短、方圆、曲直、奇正、伸缩等诸方面进行适度的夸张、变形而弥觉生动。

在用笔上,先生对甲骨文线条进行全面认真考察之后,放开眼界从楚简、金文、草书的用笔中吸收营养,吸收了楚简的自然和灵动,金文的力度和质感,草书的飞动和流畅,形成了一种篆意草情的用笔观念。

用墨用纸方面,更是利用柔毫水墨在各种不同性能的宣纸纸质上产生的效果,强化枯湿浓淡、粗细坚柔、笔落笔起、毫铺毫敛、提按转折,使痕迹鲜明,运动感强烈,使人能感觉到作者尽情挥洒的风采。这种通过笔墨达于性情的作品,豪宕奔放,极富写意韵趣。可以说,他以笔墨意趣作为书写契文的基本出发点,并由此及于结字,及于布局,及于通篇气象,以多种书法语汇,完成各个不同的艺术造境,使人得到丰富新奇又各不相同的艺术感受。因此,与其说是作者在集契文作诗联,还不如说是作者借契文这个载体在挥写,并通过挥写来表达其审美情趣和书意境界。它与刀刻于骨的甲骨小字相较,呈现给我们的已是另外一种面貌、另外一种形态、另外一种感受、另外一种语境,这也可以说是他由一门深入,不断演化,最终形成个人风格的结果。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谢云    天真烂漫可独步

篆书以其圆匀流美的线型,平衡对称的结体,规范齐整的布局和强烈的装饰风格而备受人们的喜爱。这样的篆书作品大都纵有行、横有列,头尾平齐,线条流畅平匀,字的大小一致,给人以严谨庄重的感觉。小篆如此,即便大篆石鼓文及金文中不少的钟鼎盘铭也是如此。甚至甲骨文中,在少数甲骨上也出现有这种整齐划一的章法形式。我们姑且把这样一种形式比做篆书中的正体。还有一种就是字的大小、线的粗细黑白布局都并不要求平匀齐整,或茂密、或萧散,参差错落,自然随意,给人以无拘无束、自由灵动的感觉。这些都在一些甲骨文、金文以及某些传世(如傅山的草篆)之作中可以见到。这种形式我们则可视之为篆书中的草体,谢云先生的篆书就属此类。

这种草篆,在用字上多以大篆为主,兼用古文,既便于伸缩吞吐,又易得古拙意趣。谢云先生正是这样,在他的篆书作品中,即或有些字大篆中没有,也择小篆而仍用大篆之笔意,以求用字笔法的统一,也因其对古文字的把握,在书法功力方面的长期锤炼和深厚艺术修养的蕴涵。

他的篆书用笔盘屈劲健、刚柔相济,或瘦硬、或丽、或凝练、或明澈,不拘陈法,信笔而为。充分发挥软毫生宣渗墨之长,枯湿浓淡,曲直坚柔,照应交响。结体则似松还紧,雍容大方,不更作通常左低右高之势,可谓得散盘之遗。整幅章法也不求头尾之齐平,行列之明晰,大大小小,轻轻重重,粗粗细细,方方圆圆,长长短短,浓浓淡淡,枯枯湿湿,皆率意为之,斑驳绚丽,饶有金石气息,天真烂漫,流露出自然童趣。

谢云先生虽年届八秩,却仍像年轻人一样,作书具有时代气息。不雕不凿,不露斧痕,不作俊貌,似还俊,不奇而奇,放逸可观,着实不易。我们从他颇具童心、颇得天趣的笔墨意态中,从他看似随便的运毫使转中,可以窥见他无有罣碍,不计得失,不计工拙,不矜持,不刻意,无所求的心态,这是真正进行艺术创作所需要的心态。在这种心态下创作,才有可能得清新之气而使氤氲满纸。谢云先生积数十年功力,不断尝试,不断探索,作篆书选择草篆作为自己创新的突破口,作为体现自己独特风格的载体,以与自己的行草隶楷相呼应,我以为这正是他独具睿智的表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谷有荃   虚斋不虚

谷有荃(1927~2010),别号虚斋,湖南耒阳人。中国当代著名书法篆刻家。书法兼擅各体,尤工篆书、章草。治印以秦汉为宗,兼撮众长,秦玺、汉印、元朱文印皆得其妙。

1948年肄业于广州市立艺专,同年12月参加湘南游击队;1951年调中原大学学习;1953年毕业于华中高等师范(今华中师范大学)1948年受业于岭南著名书法家麦华三;1961年师事著名金石书法家唐醉石;1980年起从事书法教学工作。曾任湖北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湖北书画艺术专修学院副院长。生前为湖北经济学院教授、湖北省文史馆馆员、中国书协会员、东湖印社社长、湖北省书法家协会顾问、《书法报》顾问。

书法作品曾参加多次全国书展及郑州国际书展,并为国内外文博部门收藏。治印以秦汉印风为宗。先后在湖北、江苏、广东等地举办篆刻作品展。2003年首批入选湖北档案馆书画名人

主要著作有《书法教学通论》、《谷有荃书法篆刻选集》、《谷有荃篆书苏轼赤壁二赋》、《谷有荃石鼓文补墨迹》、《谷有荃书千字文六种》等。

谷有荃先生幼年读私塾时即开始接受良好的书法启蒙教育,经数十年刻苦磨砺、广泛涉猎、深入研究,不仅在书刻技艺、艺术理论和古文字研究等诸多方面打下扎实根基,而且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书法篆刻作品并出版了多种专著,可谓硕果累累,珠玑满目。

他写石鼓文,并没有沿袭前人的临习方法,而是忠实原鼓风貌,雄强磊落,纯和大方。他所临大篆《史墙盘》四条屏,计280余字,自始至终,一丝不苟、一气呵成,可见临习功力之深。一般人临钟鼎、临石鼓、临秦刻石等,常常是要么为有其形,几不见笔;要么任性而为,离帖甚远,形无形,神无神。谷有荃先生则不然,他由形达神,又善扬笔墨之长,重在一个字,故能墨融笔畅,意趣盎然。

谷有荃先生还擅长用小篆或大篆书写长达数百乃至上千字的巨制,这首先要克服篆字字数有限的困难。所以我们在他的长篇巨制中,不仅能看到他扎实的书法功底,也能看到在古文字方面的扎实功力。

其篆书精到、流美、有雄强之气

中锋用笔,圆润遒劲,不急不滞,干净利落,匀平中有婀娜之态,法度规范而又清新活泼,流美中有深厚之感。

小篆于平衡对称中尽曲直伸缩之妙,大篆结字则无论奇正、虚实、疏密、向背、对比、照应皆能在出奇制胜中不失稳健,在规整匀平中自寓巧思,从而达到齐而不齐,平而不平的效果,耐人寻味。

 

 

 

 

图片

 

 

图片

 

 

 

图片

 

自强不息

 

 

图片

                   

                                篆书斗方 胸罗万象神方畅 腹有诗书气自华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包俊宜 江苏太仓人,1956年出生于贵州贵阳。师从陈恒安先生,1982年毕业于贵州大学历史系。现为中国书协理事,贵州省政协委员,贵州省书协主席,贵阳市文联主席。书法作品先后参加第一至六届全国展、第一至五届全国中青展,多次应邀参加中国书协主办的大型展览,并赴日本、新加坡、美国、巴西及我国港、澳、台地区展出。《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青年报》、《中国书法》、《书法》、《书法报》、《青少年书法》等多种报刊专题介绍其艺术成果。出版有《包俊宜书法篆刻选集》、《包俊宜书〈赤壁赋〉》、《对山集·包俊宜卷》

包俊宜的书法,给人的印象是四个字草情篆意。草情,是指他在行草书方面表现出来的取法高雅,格调不凡,在笔墨挥洒间流露出别样的才情和睿智;篆意,指他在篆隶书中具有深厚的传统功底,线条圆润遒劲而颇具新的审美趣味,多古树新花之意趣。等。

他不纯以篆法写篆书,而是熔汇汉隶、魏碑的意味,既有金文姿态的秀雅神韵,又有隶魏笔法的古拙趣味,其势开合自如,其境变幻莫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附:草书作品

 

图片             图片

 

 

  图片                 刘江       凌云健笔 老而弥坚

年届80多岁高龄的刘江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书法家、篆刻家、教育家和学者。

 刘江先生的艺术,素以气势开张、骨力雄强著称。张驰合度,沉稳中寓奇崛;质朴雄强,平实处见绚烂。通过多年的锤炼,以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艺术手法,从中国传统审美高度上,完成了骨与肉、力与气、神与韵的统一,在传统的古典神韵中透发着新鲜的现代意味,于艺林独树一帜。

近年来,先生的艺术,愈加洗练而精美,凝神静气,骨力洞达,如石之坚,如水之净,会心之处,一派天籁……

 

图片

                                   万善万福

 

 图片

             左边为释文:潺潺涧水......

 

 

图片

                            甲骨文:助人为乐

 

 

图片

 

               左边为释文:湖上长堤......

 

 

    图片

                 小篆:福慧双修

 

  图片     图片

           左边为释文:涌金门外......采莲船                大篆:宁静致远

 

 

图片

                     大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边为释文:花谢花飞......

 

 

图片

                       左边为释文: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图片

 

 

 

 王友谊   广收博取的王友谊篆书

王友谊,1949年生于北京平谷。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书法本科。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书法协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政协平谷区委员会常委。

王友谊先生20世纪80年代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书法本科,是现代教育模式培养的专业人才,名副其实的科班出身,他的得天独厚是在书法专业方面经过了系统的学习。

我们从他的创作实践中很容易找到他理论支撑的痕迹,感受到他创作前的理性思考和创作中的感性挥毫。他对他的每一幅作品从用字、用笔、用墨、结体到篇幅、形制、章法布局乃至纸材选择等力图完整和出新。在组织属于自己的书法语言以表达自己的书法语境时力求清晰和明确。务使一篇有一篇的想法,一篇有一篇的特点,尽可能不雷同、不重复、不概念化。

在篆书上,他至少取得三个方面的时代性进展:第一,金文的书写性表现;第二,简版帛书的用笔借鉴;第三,甲骨文结字对方块字形的突破。

表现形态和艺术语汇的丰富多样是他书法创作的基本特色,也是他真正进入艺术创作的显著标志,形成了自己苍茫、古茂、自如的风格境界。

王友谊先生所以更多地选择大篆,首先是大篆在用笔的多样和造型的丰富上给予自己更多的施展空间,更便于表达那吞吐收放、纵横捭阖的书艺感受,更容易彰显自己的艺术个性和自己所追求的恢弘又多样的艺术境界。

王友谊先生篆书基本功深厚。我们从那动辄数百字的契文四屏如《论语·为政》节录,《论语·八侑》节录,金文八屏如《大学》节录等,就可以看到他对古文字的谙熟程度。从他或遒练隽逸的用笔,或整饬或疏朗的结体等,就可以看到他驾驭笔墨及炼字造型的能力。

王友谊先生以更带写意性的草篆和枯涩然也润畅的笔墨,为自己寻找探索的路径,从而使自己广收博取、尽情发挥,不只是现在,就是以后,那驰骋的空间也是非常广阔的。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韩天衡篆书 集古出新说韩篆

 

 韩天衡,中国书协理事、上海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篆刻院院长、西泠印社副社长

 韩天衡先生对当代篆刻的复苏与推广具有他人无法替代的开创之功,他的既具深厚传统功底又具强烈时代气息的篆刻风格获得了印坛的一致推重,人们曾以“韩流滚滚”来形容他对当代青年印人的影响,而他本人也因为在篆刻教育方面成果的丰硕,而被当今印坛推上了“盟主”的地位。

 由此观之,我们评论韩天衡先生,似更宜将他作为篆刻家来看待。但其实不然,韩先生的书法,尤其是篆书(草篆),风格独特,迥出时流,将其置放于当代著名书家之中显然毫不逊色。由于他的印名大于书名,往往书名为印名所掩,这样似不利于我们对韩天衡先生的全面研究与解读。

 韩天衡先生印从书出,一手奇崛雄逸的草篆令书界叹赏。他首创的“草篆”,在经典式篆书中大量使用了草书的表现手法,从而赋予篆书以崭新生命力,使篆书更富于运动感和节律美。

 韩天衡作篆,逸笔草草,很多字在结构上多取隶法,简捷易识,用笔直来直去,既无传统隶书的蚕头雁尾状,也不拘泥于小篆的笔笔中锋,而是将大、小篆、隶书互相融合,参以行草笔意,章法采用纵有行、横无列的形式,注重个性的张扬,在粗头乱服,不计工拙的任情挥酒中表达着自己对篆书的独特理解。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5.林健   曲也奇崛 直也奇伟

林健 1942年出生,福建省福州人,字力帆。师从沈觐寿、陈子奋先生。致力研讨秦汉篆隶,融于书法篆刻创作之中,作品风格雄浑豪放,跌宕多姿。

出版有《篆刻字汇》、《补砚斋书法篆刻》、《力帆林健印存》、《临汉祀三公山碑示范CD片》、《补砚斋集临篆刻文字类编》。

我们在读秦汉篆书中那些经典之作时,似能领会到他们在镌刻时以刀代笔、刚锐俊爽的风神。林健先生的篆书,则使我觉其有以笔代刀之感。下笔毫不迟疑,用笔简洁劲利,线型刚锐明净。犹如篆刻中的冲刀,一往无前。折笔处或一笔自成,或两笔相接,皆干净利落,不露斧痕。中含机巧者,是在大量直笔中时用曲笔,既丰富了线型,又能化板为活,有的还颇带汉碑额中的曲笔的意趣。而无论是直笔的挺健还是曲笔的环转,都能于遒练雄劲中见到他经过长期锤炼、刻苦磨砺所业已具备的书法功力以及他对邓石如、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齐白石等前贤大家书篆的理解。在直曲用笔之外,林健先生还时用隶笔磔法甚或楷书捺法。当然,可以看出他是很谨慎的,并非处处、字字、时时都用,不结积习,又要协调,才给人以奇兵突出且浑然无碍之感。况且其轻重粗细,起落收放,似平而实不平,自然蕴藉含蓄。再从结字章法来看,大小长短,向背伸缩,随形而就,不强求整齐划一,皆疏朗有致,似不经意实经意,尤谙计白当黑之理,其着毫于纸,得笔墨瘦腴润燥之趣,又饶有金石气息,雄劲奇肆,跌宕多姿。

所以,我们读林健先生的篆书作品,可以看出他不是简单地化圆为方、省曲就直。他的创新,仍然首先是扎根于篆书优秀传统深厚的土壤中,而后又不断提炼、融合、丰富其书法语言而成就其自身风格的。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6.石开   盘曲古拗藏巧思

有不少篆刻家同时也是篆书书家。特别是个性强烈又作为篆刻家的 篆书书家,他们的篆书作品,让我们很容易感觉到有别于一般纯粹的篆书书家了。石开先生就是这样的篆书书家。

这首先表现在他书写中对篆书点线的理解与表达,而这种理解与表达又与他对篆刻中刻线的理解与表达分不开。他把篆刻中以刀镌石而表现出的那种坚挺、瘦硬、圆细但有厚度,盘曲古拗如铁的线型质感用在了篆书书法中,充满了浓厚的金石气息。

其次是他篆书的结体造型甚或某些章法都很明显受到秦权量诏版铜镜汉篆以及封泥和汉印文字的影响,但又按照自己的审美取向,取舍、扬弃、融会、彰显,变成了自己的语言。其书笔简而形方,犹带隶意,然字虽方,却有意无意间或平正、或向右下倾斜,而不是通常习惯了的向右上倾斜,加上字的大小不拘,布局的有行无列,或缜密或疏朗,常给人以轻松随意之感,然而细审之,你会发觉他在伸缩移位、方圆互用、点线结合、转折随形等诸多方面,都暗藏巧思,似无意而实有意,有意中又似随意,故能渐去斧痕,渐趋自然。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