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柴胡汤

 学中医书馆 2013-01-21
小柴胡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柴胡25g  半夏  生姜  黄芩各9g
大枣12枚人参9g  甘草6g
    上7味,以水1200ml,煮取600ml,去渣,再煎取300ml,
温服lOOml,日3次.
  (功效]和解少阳。
  (主治)
  主证:口苦,咽干,目眩,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嘿嘿不欲
饮食,心烦喜呕,苔白薄,脉弦。
    副证: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
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或经水时来时
断,寒热有时如疟状。
    上述八个或证称“或然证”。此者,因邪犯脏腑阴阳轻重不
同,有者出现,有者不出现,故不能确为本方证之必须依据而列
入副证。
    或然证之概念:“或”者,疑或不定之义,尤在泾曰:“或
者,未定之辞也。”简而言之,为或有,或可见之意.《伤寒论》
之或然证,多集中在少阳、少阴证之中,以补充主症之不足。
    或然证与主证的关系:《伤寒论》指的或然证,是概括主症
以外,而病机相同,时所出现的不同见症。尤在泾在语释小柴胡
汤证时指出:“以少阳为半表半里,其气有乍退乍进之机,故其
病有或然不然之异。”小柴胡汤四人主证为纲,七个或然症为目,
以纲张目,把邪在半表半里,邪正进退之时表现的各个不同见
证,与主症的从属关系,表示非常清楚。所以说或然证与主证的
关系,是纲与目的关系,是主要症状与次要症状,或与兼证的关
系。[小柴胡汤证的研究]
  (临证加减)
  1.渴加知母、石膏。
  2.渴加天花粉,或石斛,去半夏。
  3。腹痛去黄芩,加白芍。
  4.心下悸,小便不通加茯苓。
  5.心下饱满或闷,加桔梗、枳壳。

  6.心下痞满,加黄连、枳实。
  7.无汗加麻黄,有汗加桂枝。
  8.口苦而酸,为肝胆实热,加龙胆草、青皮、炙甘草。
  9。饮水过多,发为水结胸证者,去大枣,加牡蛎。
  lo.伤寒夜静,昼发热,为热在气分,加山栀子、黄连、知
母、地骨皮;昼夜发热而躁者,热在血分,合四物汤加山栀子、
黄芩、熟地代生地。
   11。内热甚,错语心烦不得眠者,合黄连解毒汤(或加酸枣
仁、山栀子)。
    12.内热甚,头目昏暗,心下痞,恶心,纳食不进,四肢倦
怠,肌肉疼痛,合平胃散。
  13.湿热甚,湿温、疫疠、呈疟,合五苓散,名柴苓汤。
  14.夏月发热烦渴,小便不利,伤寒阴阳难分之疑难证,加
麦门冬、五味子、黄连。
    15.发热咳嗽,饮冷水暂止者,加桑白皮、杏仁。
    16.寒热不调,腹痛者,去黄芩加白芍效佳,如加砂仁、木
香、白芍尤佳。
    17.伤寒伤风证,寒热头痛,自利证者,或一切痰证,似伤
寒者,加白术、陈皮、麦门冬、白芍,名柴胡半夏汤,如热甚者
去人参。
    18.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老年性便秘:基本方为柴胡20g,半
夏15g,人参lOg(或党参15g),炙甘草6g,生姜16g,炒莱菔
子30g,当归15g,白芍15g,桃仁log,木香]Og,大枣5枚。
每日l剂,水煎早晚分服。若热象明显者,加败酱草30g,黄芩
12g;腹胀痛较甚者白芍增至20g,加元胡lOg,川朴15g,大腹
皮12g。治疗期间停用其他中西药.
    19.小柴胡汤加味配合安宫牛黄丸治疗狂证:基本方为柴胡
25g,黄芩、半夏、人参、胆南星、甘草各lOg,茯苓15g,菖蒲
12g。阴伤酌加麦冬、玄参、天花粉;瘀血加水蛭、丹参;大便

不通加大黄。每日1剂,水煎服。并用安宫牛黄丸每次1丸,每
日2次口服。用8"~12剂。[山东中医杂志,1997,clo,:457
    20。小柴胡汤为主治疗结节病:均经病理学确诊,其中累及
眼、胸、肝、皮肤等开始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辅以芋艿丸(芋
艿、荸荠、海蜇)9g,每日 2次,消肿片(乳香、没药、草乌、
地龙、马钱子、松香子等)2—4片,每日3次。无芋艿丸用内
消瘰疬丸(大黄、海藻、生地、浙贝、夏枯草、白芨、玄参)
9g,每日2次.疗程1一4年。[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c8,:493]
    21.小柴胡汤内服外洗治疗湿疹:内服药用柴胡、黄芩、金
银花、防风、白藓皮各15g,桂枝、蝉蜕、丹皮、当归、半夏各
lOg,黄芪30g,大枣5枚,甘草3g。每日1剂,水煎服。外洗
药用大黄、黄连、黄芩、地肤子、蛇床子、百部各30g。每日工
剂,水煎后先熏后洗。
    大半夏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半夏15~30g  人参9g  白蜜15g
    上3味,以水1200ml,和蜜扬之,煮取250ml,温服
lOOml,余下再分2次服。
  (功效}补虚和胃,降逆润燥。
  (主治)
  主证;反胃呕吐,朝食暮吐,心下硬满,神疲乏力,苔白
薄,脉虚缓。
  副证:胃脘疼痛,形体瘦弱,大便干燥。
  (临证加减]
  1.久病血亏而大便如羊粪者,加当归、熟军、火麻仁,郁
李仁,以养血润肠通便。
    2。如郁久化热伤阴,热伤阴络而便血,兼见口干口苦者,
加黄芩、麦门冬、柴胡、白芨,以清热养阴,宁络止血。

    3.上腹部隐痛,饥饿时痛,大便色黑而无热者,为气虚便
血之证,加生黄芪、生地炭、白芨,以补气摄血。
    4.胸腹胀满,便秘者,加枳实、厚朴、槟榔,以理气宽中,
导滞破结。
    5.因情志不畅,时发呕吐,嗳气者,加乌药、厚朴、青皮、
陈皮,以疏肝理气。
    6.面色咣白,畏寒肢冷等寒多明显者,加川椒、生姜,以
温中散寒。
    7.面浮,目窝微肿,心悸而心下有水气者,加桂枝、车前
子、茯苓,以温化水饮。
    8。大半夏汤加味防治化疗引起的消化道毒性反应:本方用
姜半夏、人参各12g,苏叶lOg,黄连、生姜各6g。从化疗之日
起,每日1剂水煎,取液200ml,加白蜜30ml  摇匀频服,每
次30—50ml;用至化疗结束后两周.
    9。大半夏汤为主治疗噎嗝症:用大半夏汤加代赭石、旋覆
花,病情缓解后用六君子汤善后。[福廷中医药,1960,c8,:359]
    10.大半夏汤治妊娠恶阻:药物组成用量为党参30g,半夏
20g,白蜜50g(兑服)。水煎服,每日1剂。气虚甚者党参改为
红参15g;胃热加黄连3g,竹茹工5g;兼外感加紫苏lOg,藿香
12g;有痰加茯苓12g,陈皮12g。C0川中医,1985,cs,。封三]
   11.人参二两,茯苓二两,生姜三两,白蜜五合,半夏三升
洗。凡五物,以蜜内六升水中,扬之过百,以余药合投中,煮取
三升,分四服。治胸中乏气而呕欲死;亦治干呕,名范汪方半夏
锤。[医心方]
    12.枳壳麸炒去瓤、半夏不制各二两,陈皮不去白三两,人
参一两。上四味,用泉水五大升,人白沙蜜四两,调匀,用杓扬
药水二百四十遍,煮取一大升,去滓,分作三服,一日服尽,食
后服。治胀满呕吐,名橘皮枳壳汤。[御药院方]
    13.半夏(汤泡)、陈皮、茯苓、桔梗、槟榔、甘草各等份。

为粗末,每服三钱,加生姜三片,水煎服。治胀满,名大半夏
汤。r证治准绳1
    14.半夏、陈皮、赤茯苓各钱半,生姜五片。水煎服。治晕
奎,晕船呕吐,名大半夏烫.r杂病源流犀烛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