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品味语言中体味作者情感

 雁南飞香 2013-01-22
  这是一则《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片段。在教学中,为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我充分让学生研读文本。在学生自主研读文本的过程中,揣摩体味文本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师:针对国民党反对政府的悲观论调,鲁迅先生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我们在读这一句时,应该读出一种怎样的感情?
    生:自豪、骄傲。
    师:非常好,同学们齐读一遍,认真俯一下这一感情。
    (生齐读)
   
【让学生在朗读中体味作者的感情,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师:哪些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呢?
    生:第七段中“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 ”
    师:找的非常准。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个例子,请同学们仿照例子列出这几种人。如:我们有像孔子一样诲人不倦埋头苦干的人。
    生:我们有像陈胜一样揭竿而起拼命硬干的人。
    生:我们有像海瑞一样铁面无私为民请命的人。
    生:我们有像孙中山那样追求真理舍身求法的人。
    师:可是刚才我们所举的可都是古人啊,人家国民党反对派说的可是现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呀。
    生:不是这样,文章第八段这样写“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就是说有很多。
    师:你理解的非常到位,请你把第八段读一下。
    (该生读第八段)
    师:好像力度不够,读这一段时应该读出一种怎样的感情?
    生:应该是愤慨。尤其是“那简直是诬蔑”,表达了对对方谬论的驳斥。
    师:说的很好,请你用愤慨的感情把这一段读一遍。
    (该生读第八段,读完后掌声一片)
    师:鲁迅先生听完你的朗读也会感动的。谁能说出“这一类人们”指的哪些人吗?
    生:指当时那些积极抗日,挽救民族危亡的人们,如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革命队伍。
    师:理解的非常到位,这一类人们,鲁迅先生把他们称为什么?
    生齐答:中国的脊梁。
   
【老师适当的点拨,可以帮助学生在理解、分析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师:对,有了他们,中国就可以挺起自信的胸膛;有了他们,中国就可以昂首阔步地行走在世界的舞台!
    说明:语文课标中所要求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决不应是课堂上老师灌输给学生的,而应该是在具体的语言品味和揣摩中学生自己体味出来的。在这一个教学片段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品味,较好地领悟到鲁迅先生在这篇文章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达到了情感上的共鸣,获得了独特的审美体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