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理创新与领导艺术

 雪峰读书 2013-01-22


管理创新与领导艺术

主讲人:刘峰 教授
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主任

  今天我讲的主题是管理创新与领导艺术。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领导工作概括起来有两件大事,一是出主意,二是用干部。

  我觉得毛泽东同志当年的这个论述对于今天的领导工作依然适用。不过我们今天要用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意识准确地把握毛泽东的论述。领导干部主要的职责是出主意,但并不意味着出主意是领导干部的专利。因为进入21世纪,广大人民群众的素质普遍提高,很多的主意,企业的、社会的、广大的员工都可以出。首先我们应该意识到不是所有的主意都由领导者去出,应该把很多适合社会中介组织、适合企业、学校、医院,适合方方面面出的主意交给下级去出。

  再一个我们要理解毛泽东所说的出主意,它的最终、最后的主意,从领导者和领导班子那里产生出来。至于这个主意最初、最先从哪里出来的,从今天看来是无关紧要的。我们想把它说得更清楚一点,给各位干部交流。实际上今天的县市长,今天的领导干部要想做好领导工作,一方面是出主意,更重要的是选主意。选择的“选”;定主意,决定的“定”。出主意和选主意合起来才构成今天我们说的领导决策的全过程,。不少的干部误认为领导决策就是出主意的过程,而且所有的主意都由自己来出,从而限制了我们思维的空间,限制了我们决策的质量。所以今天我们强调领导者既要出主意,更要选主意,把自己出的主意和别人出的主意放在一起加以权衡、比较、判断,最后形成一个可行、可靠的方案。我觉得这样来理解毛泽东所说的出主意,对大家来说可能更加适用。

  毛泽东所说的第二件大事用干部,这个我们今天也要进行全新的理解。用干部的“用”,这个词本身一不小心就会把我们引入一种错误的理解。为什么这样说呢?人不是工具,干部也不是工具。严格的说,人是不能用的,干部也是不能用的。但是毛泽东共产党咱们几十年来,已经赋予了用人、用干部的全新的含义,准确的含义。实际上用人是用制度,通过制度、通过环境来发挥干部的作用,用干部是使干部发挥作用,发挥积极的作用。而这个“用”是一种作用,是一种影响力,是一种领导力的概念。这样看来毛泽东的出主意、用干部给我们最大的启发,那就是领导工作千头万绪,不要什么都去抓,什么都去做。而应该集中精力抓好这两件大事。领导工作的大趋势,就是不断地减少领导工作的数量,具体业务、事务少做,要腾出精力提高领导工作的质量。那应该抓好出主意、用干部这两件大事。,用今天大家熟悉的话来说,抓好决策和用人这两件大事。

  刚才我们是从毛泽东的出主意、用干部谈起,现在我们讲第二点。

  第二,从邓小平的领导就是服务谈起。

  邓小平有句名言“领导就是服务”。大家可能非常熟悉这种论述,可是我们想过没有?“领导就是服务”,那是邓小平同志作为第二代领导集体提出来的。我认为他提出了两个转变。一个是大家十分熟悉的,“以阶级斗争为中心,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大的治国的方略上来,效果非常的好,举世公认。再一个很多人没有意识到,那就是领导的方式,由“以领导者为中心”转变到“以被领导者为中心”。领导就是服务,领导者给谁服务?给人民群众服务,给被领导者服务。邓小平这一观念,和当今世界上先进的管理理念是完全一致的。但是我们很多领导干部忽略了邓小平这一论述的深刻的意义。很多事情不是由领导者去干,直接去干,而是咱们当干部的,当市县长的,以及在座的在各个部委局的,在政府各个部门工作的,你去给老百姓创造环境,提供必要的条件,包括市场的监管,包括社会事务的管理,包括公共服务,你退到后面,退到侧面,把舞台的中央留给群众、留给社会、留给企业,让他们去创新、创造。我们领导者要善于当配角,要善于当公仆,这是领导真正的含义。

  所以这一年跟大家一起学习领导的科学、研究领导的艺术,我觉得对我本人最大的启发,就是邓小平的领导理论,“以领导者为中心”转变到“以被领导者为中心”这个根本的转变。怎么样当好领导?就是看你手下的人,看你被领导的人,他的工作业绩提高了,那么你的领导也就有效了。不是让你下场去踢球,不是让你下场去开机器,搞开发区,你直接去招商引资。很多的市县长直接招商引资,似乎很有成绩。但是后来呢?用不了几年,当地的经济依然发展不上去,为什么呢?这是我们领导者的错位,你是提供服务的,是搭建舞台、搭建平台的。真正的这个舞台搭好了,让我们的社会充满活力,让我们的企业去独立决策,那么你这个政府领导就当好了。所以我们认为毛泽东说的两件大事,严格地说,还是领导者为中心。只不过领导者琐事不干,抓大事。到了邓小平又进一步。领导者不仅抓大事,而且更加科学艺术。搭好舞台,让下级去干事,更加接近了领导的本质。

  第三点,江泽民同志说,各级领导者都要学习研究领导科学。

  什么是领导科学?按照江泽民同志的论述,领导科学就是要研究领导工作的特点、规律。咱们在场的领导干部对此都有着深切的体会。领导工作千头万绪,但是毕竟它有一定的特点和规律。你抓住这个特点和规律,抓住这个牛鼻子,抓住这个主要矛盾,那么你就得心应手,事半功倍。我觉得江泽民同志这种论述更有利于我们切实地转变领导的方式,更新领导的观念,进一步提升领导的艺术。领导工作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对于在座的,我们听课的,有各个层次的领导干部,你是高层的,你是省、市一级的领导,很可能是七分艺术,三分学。你到乡镇一级,那可能是七分科学,三分艺术。在座的市县主要领导同志,你可能是五分科学,五分艺术相得益彰。科学化和艺术化是相辅相成不能够只强调一个方面。

  第四,到了胡锦涛同志,到了温家宝同志新一代领导集体上任以后,特别强调行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强调群众利益无小事。

  很快地新一代领导集体,赢得了全国人民的普遍的认同。他们这种清明务实的风格,形成了特有的一种领导魅力。这中间也给在座的领导干部启发。因为要想做好一名领导者,就要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同。

  几代领导人都给我们提出了很有益的启示。毛泽东当年打土豪、分田地,解放新中国,赢得人民群众认同。邓小平改革开放,每一个决策,要看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这里的实质也是要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认同。到了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代表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代表生产力前进的方向,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这里既是我们当领导做决策的依据,也是为了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那么现在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的党中央,在这方面,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在座每一个人都必须在这个问题上,进一步加深理解,领导是干什么的?没有人民群众对你的认同和拥护你一事无成。所以今天课程有两个重点。

  第五条,领导者重在决策。

  因为在座的都担任一定的职务。但是我们主要的决策是做什么呢?做决策。这是毛泽东强调的两件大事,第一件大事做决策。怎么样做决策,我分五点来展开。

  第一小点,讲打开空间,创新思维。一个组织,一个政府部门,它的重要职责在领导,而领导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于决策,在于做决断。决策是我们领导班子集体做出来。关于重大问题的决策、决断,你作为一个领导干部,随时地,及时地给下级回应,这只是在命令。个人的决定,随时的决定,我们称之为决断。那么决策、决断重在选择,而选择重在打开空间。这个选择的方向,一定要多,没有多就没有选择。选什么?有时候需要我们选工作的力度。咱们作为政府部门的领导人,一个正确的决策还不够,还要选择合适的力度。力度不到,正确的决策没有效果。可是力度过了,过犹不及。引起各方面不必要的反弹和矛盾。大家都有这方面的体会。要选力度。尤其还要选时机。一个成熟的领导者,成功的领导者,在座的领导者,一定要选合适的时机,什么时候执行这个决策,什么时候结束这个决策的执行,都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和角度。尤其提醒各位,决策的同时要选择合适的人去执行。你的决策,王师长决策是这样,让我来执行,我拥护你也认同你的人和决策,可是我能力不够。我九牛二虎之力,结果把你决策得一塌糊涂,不是你的决策错了,而是我这个人你选错了。你让老高或老李去做,他很可能不费多大的力气,就轻而易举把你的决策执行得非常妥当有效率。所以做决策一定要选合适的人结合起来考虑。这是你成熟的标志之一。要选择合适的激励机制,激励的措施,决策与激励,如果你是张皮的话,那么效果就不会好。如果你做决策的时候,同时考虑对执行者和相关者有什么样的激励措施,有什么样的激励艺术,那么这个效果一定是最好的。所以我们说,决策的重点在于选择。选择在于打开空间,那么打开空间多项思维才可以取得一个创新这样一个效果,如果我们只有一个方案和思路,那谈不上创新。这是我们说的第一点打开空间。

  第二个小点,要缩短时间,抓住机遇。邓小平当年要求我们决策要及时,机遇要抓住。一个好的决策,好的机会稍纵即逝。你抓不住这个机会,你就落伍,再抓不住这个机会,你就失败。大家都很熟悉“东北现象”。为什么出现“东北现象”,全国抓住了改革开放,好的机遇。可是我们东北地区的某些干部,在当时可以说犹豫不决,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抓住这么好的一个机会。所计划经济的路子越走越远,落后于沿海,落后于珠三角、长三角。加入WTO以后,掀起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高潮,又有一些东北的干部,再一次丧失机遇,所以有了“新东北现象”。我觉得今天我们在一起学习,应该很好地理解邓小平论述,决策不及时,机遇抓不住,你的工作老是处于被动。那么这个实质在哪里?就是有的领导干部、有的市县长,追求最优决策。我在平时调研的时候,接触国很多的市长和县长。他们对我的启发很大,但是也提出一个问题,他们不约而同都认为决策要最优、最好追求十全十美。但是今天我们一定要知道这个世界上十全十美的最优的决策是没有的。你追求最优,你就一再犹豫一再等待。这个决策你永远抓不到机会。为了避免最优决策,我们就建议诸位,第一个,决策不是十全十美,是九全九美,是八全八美。你抓住机会,制定这个决策,组织实施。然后用第二个决策去弥补第一个。那么第二个也不是十全十美怎么办?你的思维要跑到前面去,知道用第三个决策,弥补第二个。说到这里,我还没完全讲完,也许大家就清楚了。我们要用多次决策,分段的决策,分部的决策,来代替一次性的最优决策,学会分段决策,才能及时决策。也能够在实践中,随时调整。邓小平当年让沿海一部分人富起来,这个决策好,但是不是最优,为什么不让郑州、西安富起来,为什么不让沈阳富起来,它不是最优的。可是分三步走,等到沿海一部分人富起来以后,我们更有条件来支持中西部进步开发发展,今天我们中央强调,西部要加速,东北要攻坚,东部要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东西联动,带动中部。所以,等东部发展起来了,然后第二步开发西部,第三振兴东北,然后东西联动,带动中部。现在我们中央的思路非常清楚,他是分多步决策,最后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就像你的孩子明年就要考大学,都想考北大清华,最优的,可是北大清华名额有限,虽然你的孩子十分的聪明,由于你那个省、市分特别高,不能够如愿,所以你孩子的压力就可能很大,这是最优决策造成的。如果你听了课,受了启发,你人在浙江,先让他考浙江大学;人在江苏,先让他考南京大学; 人在湖北,先让你的孩子考武汉大学,华工;在广东考中山大学。因为你的孩子很聪明在高中毕业轻而易举就考上了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工学院、中山大学,这些一流的学院。四年以后,等你孩子本科毕业,再做第二次决策,你帮助他做决策恰恰是今日领导者成功的秘诀,帮助下级做决策,我收回主体。那么四年以后,再让你孩子考北大和清华的研究生,也许非常容易达到你的目的。因为北大清华连续四年本科生不扩招,可是研究生每年扩招20%以上。你作为这些一流大学的本科毕业生,再到北大清华读研究生,应该说不难的。你分两步决策,同样圆了你孩子的梦,圆了你的梦,达到你预期的目的。如果你能够理解这一点,看看我们中央的决策,你思路就会更加清楚。邓小平是分三步走,到了江泽民同志,把邓小平的第三步,分成新三步。只有这样分步决策,我们才能有板有眼,有条有理,每一个决策再来随时调整。随时在实践的过程中加以修整。所以我们领导者,做决策的第二点就在于,要缩短时间,要快速决策,要变一次性为多次,变最优决策为次优决策。这个十全十美,变为九全九美,而九全九美是比较现实的,十全十美是理论上的,做不到,也没有必要。

  那么决策第三小点。叫关注结果,提高绩效。我们市县长,我们在座的这些政府官员,做决策不是纸上谈兵,我们最关注的是决策产生的效果、后果。这应该是决策的重中之重。大家都知道愚公移山的故事,家喻户晓,愚公移山的精神感动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精神可嘉,与我的看法是一样的。但是你想过没有,90高龄的愚公发现太行、王屋二山挡住了去路。移山是为了找出路,可是愚公移着移着,我的任务是移山,我的使命是移山,移不动了就让儿子,儿子老了让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移着移着把最重要的目的和预期的结果,找出路这个真正的目的丢掉了。所以这是一个真正的路径依赖。哪怕遇到山体滑坡、泥石流、沙尘暴袭击北京、天津挖山不止。这就提醒我们,中国沿海一部分发达地区,尤其是南方一些政府的官员,就特别值得咱们学习,他们不仅是愚公移山,他们强调愚公移人,愚公移民。哪里有出路,我们就把人移到哪里去,哪里有效力,哪里有需求,我们就移到哪里去。人民群众在哪里需要我们服务,我们就把我们的服务提供到哪里。山不过来,我们人过去。愚公移山,不要局限在移山这个手段上,真正的目的不是移山,而是找出路,我们做决策,你是首先的主要领导,你关注的首先是目的。希望大家一边听,一边认真地思考。关注目的、关注结果十分重要。就像当年说摸着石头过河,这话本身完全正确,有很多的市县领导,一旦摸起石头来,上午摸石头,下午摸石头,我的任务就是摸石头。那么王市长去年摸了九九八十块石头,这么能干。考察他,于是提拔他,带领大家继续摸石头。我们一定要知道,摸石头只是手段而已。摸石头是为了过河,过河是到那边为了建一个新工厂,建新工长是为了促进就业,是为了创造效益。我们习惯于多问一个为什么?你的决策一定有了一个目的性。

  在座的干部都熟悉,美国有一个在经济决策上很有影响力,甚至超过小布什的这样一个人。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格林斯潘一辈子做决策,两个问答,一问为什么?这次要调整利率、汇率,调整百分点零点二五,为什么要调整利率,这时候调,问你问我,问向相关的人,问清楚了再做。先有目的后决策。第二问得什么,这个利率调整了给美国的经济财政,社会发展到底带来什么样的后果,结果,好的列一列,一二三四五。带来坏的,不利的结果,掰着手指头算一下,一二三四五,好的结果抓住它,放大它,落实它,我们讲关注结果。不利的结果我们避开它,减少它。负的结果太多了,不做这个决策。在这里,我要特别提醒诸位领导干部,一定要关注结果,预期的结果。就像你现在听我们开讲座,那么你首先要关注目的,为什么要听这个课是想听了以后转变一些观点,对你多少有一些思考,工作中有一些参考。那么我在这里讲课,教书跟你做市长是一样的。我们都要关注事情和决策的结果。

  中国的传统文化,往往有它负面的影响。尽管你我都知道,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个个能够如数家珍。但是在决策上,对我们负面的影响有哪些?我不愿意多说,但是仅仅结合这个问题点一点,很多古人是不问结果的。比如说有这么一个记忆,小时候读书,老师总是教导我们,“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这话有道理吗?可以说有它有道理,让你埋头苦干,先修炼内功。但是用我们领导科学的观点来看,这句话是完全错误的。不问收获,没有收获耕耘干什么?我们小学二年级读语文课本,诗人李白去上学,碰到个老太太铁棒磨成针,这么粗的一个铁棒,什么时候能磨成针吗?不问结果,这样磨就能当劳模,就给你提拔重用。所以我们就不去创新,不去问结果,不去问目的。一个部门一个城市,一个领导者,如果不关注目的,这种决策一定是盲目的。

  所以我们强度四个观点。

  第一,过程没有结果重要。你是主要领导,你主要管决策的结果,预期的、最后的结果,对于这个过程,可以交给各个乡镇,各个部门,各个部委局去办,交给各路精英。如果你能在这一点有所感悟,那么这堂课听了就值得。少管过程,多管结果,这是领导决策。

  第二个观点,目标没有目的重要。传统的管理强调目标管理,责任到人。1958年杜拉克先生提出这个观点在全世界都得到认同,效果也不错。可是40年之后,杜拉克老人依然健在,他说目标管理有点过时了。当时我一听,就很震惊,目标管理怎么过时,原来他是有意图的。他说在座与不在座的,咱们是主要的领导者,我们要高举目的,降低目标。把目的举到、抬到第一位,把具体的目标降到第二位。目标服从于目的。什么是目的,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上这个项目,为什么要进行社会管理,为什么要提供公共服务。先问为什么,要跟咱们的价值观连在一起。尤其现在中央、国务院强调,以人为本,更应该关注目的和价值,然后考虑具体干什么,与任务相通,目标是第二位。目标没有目的重要。许多时候你定了明确的目的,大的方向,再让下级去定具体的目标。那么大家一定要听清楚我的话里隐含的意思,把具体的目标交给下级去制定,你管方向,管目的,管价值。

  第三个观点成本没有价值重要。在第二点上再进一步。毛主席当年教导我们,我印象特别深刻,要节约闹革命,对我们影响很大,我特别接受,这是对的。可是有的干部、官员,就把节约看得过于重要,把成本管理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排序排错了。有的干部为了节约把革命耽误了。其实节约是为了革命。咱们讲领导学,强调人力资源,强调人才的培养。人力资源的开发,体能的开发成本一块钱;技能的开发,成本三块钱;而智能的开发9块钱。体能、技能、智能开发的成本分别是1:3:9。如果咱们在座的当领导的,只关注成本,我们就不必搞干部培训,智力开发。因为成本太高。别忙,我们关注价值。在同样的时间内,体能创造的价值一块钱,技能创造的价值10倍,10块钱。智能创造的价值是100块钱。体能、技能、智能创造的价值分别1:10:100。如果我们关注价值,就知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我们在座的领导干部的思路就更加清楚。我们当然要关注投入了,可是投入是第二位的。21世纪政府管理的精华所在,恰恰我们更加关注结果和效果。这个效果、结果就跟我们讲的创造的价值相连。人民群众需要这种服务,需要这种辅导,需要这种领导,那么我们可以用很高的代价去提供服务。这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

  第四句话效率没有效益重要。上个世纪深圳人讲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当然有进步意义了。可是现在我们客观地说,这句话也过时了。效率不可能是生命,有时候效率越高越没命。爬楼梯,谁爬得快,谁死得快。为什么?楼梯放错位置了。很多干部,忙忙碌碌,看起来效率很高。比如说你一门心思抓经济建设,抓GDP,你GDP上去了,可是人民群众的就业呢,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呢,SARS一来,血淋淋的教训提醒我们。所以我们必须要考虑最根本的东西,效益。这个效益不仅是经济效益,它是社会效益。我觉得一个政府官员,首先考虑的,应该优先考虑就业。而我们过去为了经济的增长,片面强调减员增效,你想过没有,我们关注的真正的目的,即政府是干什么,为人民服务的。那么多员工都被你减掉了,下岗了,社会就产生了不稳定因素。促进就业是我们一个主要的职责,主要的工作我们应该做好。所以我们强调效率没有效益重要,而且这个效益还是综合的效益。尤其是提供社会正义,社会安全,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方面,而不仅是GDP的增长。所以中央最近强调的,三中全会公报提出的五个统筹,对你、对我都很有启发。所以我们这里讲,做决策。 第三小点,我正在讲的,关注结果,提高绩效至关重要。

  第四小点,思路要完整,而且要及时调整。这个大家一听就懂,而且我多年的调查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我们全国好多市县,我都跑过。从我实际的调查研究中,结合理论的学习,我们领导者做决策,四个要素才完整。

  一是目的。就是当时说的,为什么要作这件事,目的清楚。第二目标具体,干什么?第三,怎么样去干,怎么样去配制资源,调查人马,方式方法。这是途径,达到目标的途径是第三,别打住,别停住。试问怎么变,应变,就是对策。市场经济的特点,不确定性比较明显。我们随时要调整决策,合起来要听一听,一问为什么?二问干什么?三问怎么样去干?四问怎么样去变,应变。那么具体的为什么是目的,干什么是目标,怎么样去干是途径,怎么样去变,应变是对策。因此很清楚。一目的,二目标,三途径,四对策。 我们要抓住这四个要素,你的决策的思路才完整。可是我们不少的领导干部,过去抓两个要素,目标途径,或者倒过来说途径目标。连西方的管理理论,都公然是这样写在教科书上,途径目标理论,目标途径理论,目标干什么,途径怎么干?今天我们打开空间,思路完整。为什么要实现这个目标,他真正的目标是什么?我们更加了解上级的意图,中央的部署,所以先问为什么?

  目的领先。我再说一遍,是领导干部真正成熟的突出标志,有目的地工作,有目的地决策,有目的地领导。尤其是这后面的对策怎么样应变,给我们的启发是很实实在在的。

  目的、目标属于决策的战略层面,比较宏观比较刚硬,轻易不要修正。而途径和对策比较柔,它是属于决策的,战术的、技术的层面,应该授权,应该果断地把途径、对策的制定调整,交给你的下属,交给你手下的四梁八柱。而你最主要的来确定目的、方向,确定具体目标。这样上下级各自决策定位,都有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决策的修正。怎么修正?从对策开始,倒过来。因为目的今天我们在一起学习,我想把这个思路讲得更清楚一步,更清楚一些。一个目的可以有十个目标。一百条途径,一千条对策,所以我们基层的干部一定是对策要服从于途径,途径要服从于目标,目标最后要服从于确保这个目的。所以修正决策从对策开始修正,对策本身就是柔软的。有一句俗话说,我专拣软的捏。在修正决策的时候,对策是软的,起保护作用的,先从对策开始修正,保途径。对策调整过,还行不通,改途径;途径改过,还有阻力,改目标。目标的修正就要抓到你市县长主要领导者的手里。目标改过了,还有阻力,那就说明目标背后的指导思想有问题,目的有问题。很多的决策都是目的不清楚。就像深圳、上海股票市场,为什么问题多多?那是因为要建立这样一个股票市场的目的不正确。建立之初,甚至建立之后很长时间我们某些决策者,都没有搞清楚这个目的。股票市场的真正目的,还是合理地、有效地配置资源。第二才是给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融资。一旦明确了真正的目的,那么下面的目标都好办,途径也容易找到。所以我们强调四要素,制定决策顺序是:一、目的;二、目标;三、途径;四、决策。而修正决策的时候完全倒过来,一、对策;二、途径;三、目标,最后改目的。不到万不得已不改目标、不改目的。这就叫领导者做决策的第四条,思路要完整,随时还得调整。

  决策的第五点,也是最后一点,要挑战现状,勇于变革。我们领导的本质,是追求突破、追求创新,不满足现状。所以我们应该去预测一些变化、去适应一些变化。有时候有意识地去推动、去制造一些变化、变革,领导者不可能四平八稳。但是这种变化过于剧烈,很多的老百姓接受不了。这就需要我们综合地提升领导艺术。让老百姓能够接受这些积极的变化,进而和你一起去推动这些变化。这是我们今天给大家讲课的一个重点:领导者重在决策。

  下面我讲最后一个问题,领导者要善于激励。

  它的主体词、关键词在于激励、在于用人。其实用人的重点就是激励。在国外,没有用人这个说法,但是他们也用人,他们统统用激励来代替用人。我们不必照抄照搬国外的做法,结合中国的国情,我来把最后一个问题也细分为五点,给大家沟通、思考,但愿给诸位一些启发。

  第一小点,认识自我,以身作则。领导者首先应该会领导自我,发现自我,认知自我。人贵有自知之明;尤其是领导者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长处、短处,知道自己的使命感,甚至经常听到自己内心的一种呼声、一种呼唤。你自我激励了,才有可能去激励别人;自我管理好了,才能去管别人。领导者通过自己的行动,给下属、给别人树立一个榜样,这是领导者又一个实实在在的本质。以身作则就是给大家树立榜样。领导的“领”,带领、率领、引领,怎么领?我想给大家说得深刻一点。工人是用手中的工具——锤子来进行工作的;农民是用自己的锄头、镰刀去工作的。领导者呢?是通过自身去领导,通过自己去领导别人。所以领导者要讲诚信,领导者要真诚,领导者要自我发动。毛泽东英雄气概,自信人生两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首先把自己发动起来,再去发动群众,顺理成章。所以今天我们讲用人也好,激励也好,都要从自我开始,认识自我,发动自我,以身作则。

  第二小点,善于激励,六个用人。我们为什么说善于激励,又说到六个用人呢?用人是个大概念。首先领导者,你的一个决策已经定位,不是你自己去干;而是让手下的人去干。下级有功,你有功;下级无功,你就有错误,你就对不起组织,也对不起人民。所以作为一个行政的领导者,作为用人应该包含六个内容:一是识别人;二是选拔人。识别人也是你的基本功之一。谁长谁短,然后选拔到合适的岗位上。位置决定价值。根据每一个人特长、需求,安排一个合适的岗位。位置放对了,手下的人升值,人才升值;把手下的人位置放错了,手下的人就贬职,谈不上人才。所以识别人、选拔人是用人的前提。第三是使用人。第四是管理人。使用人和管理人是用人的两大重点。而使用人的重点是激励,点题了。管理人的重点是控制。所以第三是使用人,第四是管理人,用人的两个重点。第五,培养人。第六,留住人。培养人、教育人,非常重要;但是也非常困难。而留住人才,在今天市场经济的这种新的形势下,在加入WTO这样新的环境下,留人越来越难。因此培养人、留住人,后两个是用人的难点。干部们不要以为培训是很容易的。把一个人素质从不够高,提到很高,有时候是很难的;而留人是更难的。大的用人包含识别人、选拔人,两个前提;使用人、管理人,两个重点;培养人、留住人,两个难点。而这两个难点慢慢地,我们要在这方面多下工夫。让你手下的人都成为人才,你就更超脱。就能像我前面讲到的,希望大家做到的,你就能够更加管住结果,提高绩效。所以我们说是六个用人。

  第三点,我们讲叫先激后励,制度优先。我觉得这个问题对大家也非常有用。我们都知道领导重在用人,用人重在激励,可是“激”跟“励”不是一回事。“激”是对明天、对未来,让他明天想干,愿意干,把浑身的本事、能力发挥出来,有自信心去干;但还没有干。“激”在行为之前,面对明天;“励”是对昨天、对过去的评价、反馈。没有评价、没有反馈,就没有激励,所以必须及时地对过去的员工的行为,随时地给出评价。所以“激”对未来,“励”对过去;而且激励要及时。越及时效果越好。天下激励人最及时的地方就在体育场上。运动员跑了一万米,为中国增光。升国旗、奏国歌,精神激励;发奖金、奖汽车,物质激励,越跑越快。“东方神鹿”、“中国神鹿”——王军霞,大家都知道。其他运动员也这样,只要你在体育场上跳高跳过去了,拿了冠军了,你正在擦汗,还没反应过来,还在气喘吁吁,体育官员就跑步到你跟前,把奖牌套到你脖子上。如果都改成年底评比一下,再发奖牌,没有人当体育运动员。激励要及时,越及时效果越好。而且这个“激”跟“励”要一致起来,“激”是激的动机、动力;而“励”是强化它行为的后果、结果。激励一致,它的实质就是激励与决策要一致。激励是提供决策执行的动力、动机;而反过来,决策提供激励的依据。激励什么人呢?激励那些执行你决策的人,把你决策执行到位的人。

  毛泽东一辈子对刘邦评价很高。刘邦为什么成功?革命成功以后,刘邦在洛阳南宫召开中层以上干部大会,总结经验。王陵说,皇上,你最善于激励人。我们干的好了,你怎么样呢?奖。夸奖,褒奖,嘉奖。“奖”在咱们中国文化里准确的含义——精神激励。刘邦给他点头。王陵说你第二个字就是“赏”。赏钱,赏物,赏土地,赏字画,赏财宝。“赏”在咱们中国语言里就是物质激励。刘邦又给他点头,强化他。他说你第三手就更加绝妙,那就是封。你打下郑州,郑州归你管;你打下洛阳,洛阳归你领导;你打下西安,西安统统地都给你。这个“封”用我们今天领导科学的语言来表述,那就是授权。今天在座的市县长在这儿听课,听我讲到这儿,一定要切实转变观念。在21世纪想当好行政官员,不是更多地使用你的权力,不是多用权,而是要少用权;而且要授权,要分权。这是大趋势,无人阻挡。你把权力给了下级,下级才更有能力,更有可能做好你布置的工作。刘邦说,我取得成功靠四个字,你说了三个,其实第四个字更重要,什么呢?用。一、奖;二、赏;三、封;四、用。奖——精神激励;赏——物质激励;封——授权激励;用——用人激励。正是我们在讲的主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刘邦不如张良,让张良当外脑,给他职务,让他出主意。这个讲的就是咱们一开始提到的。领导者不一定出主意;但我可以选主意。我可以评判你这个主意好不好。刘邦接着说,连百万辎重,攻必克,战必胜。带兵打仗,我刘邦不如韩信,在座的人人都知道,于是拜韩信为大将,让他带兵打仗。刘邦干什么呢?将将,就是用干部。也提醒在座的诸位,你在日常工作中,你抓头头,让头头去抓业务,不是你自己去抓业务,不是你自己去招商引资,不是你自己去提高GDP。你是抓头头,让头头去抓;抓骨干,让骨干去干。领导艺术通常是间接的。越间接,效果越好。第三个人是萧何。镇国家,抚百姓,不绝钱粮。行政后勤管理,办公室管理,那是萧何的强项,让萧何搞管理,三人杰,我能用之,所以得天下。说得非常清楚。

  今天我们回忆这段历史,结合我这里讲的领导艺术,用人艺术,同志们的思路就会更加清楚。所以我们一定要考虑激励,多种激励措施:物质的、精神的、情感的、权力的、信任的。激励的手段要多,激励要及时,而且激励要与决策的目标一致。更重要的,我刚才提到要有激励的制度。用人的制度要公平、公开。如果没有这个制度,激励艺术起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而恰恰被我们忽略的就是这个制度。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就说过制度不好,好人也会犯错误。这个制度首先是用人制度。用人制度的实质就是激励制度,激励机制。我们中国《国家公务员条例》,公务员制度,它有两根支柱:第一个支柱就是激励机制,激励制度;第二是约束。所以我们从这方面打开思路,会有很多的收获。

  第四小点叫联合整合,扩大资源。一位领导者,一位市长、县长、部长,不仅要用内在的资源,传统的管理,内部的队伍,人的管理,财务,业务。而今天21世纪你要打开思路,广泛地跟各种社会中介组织、媒体、企业、社区、临近的城市交流。一个好的领导者一定要整合利用外部的资源,学会协作,学会协调,学会共赢。把自己的和别人的资源整合起来为你所用,这才是真正的有现代眼光的人。如果我们只把眼光局限在内部,你的路会越走越窄。

  中央改革开放25年来,为什么我们中国蒸蒸日上?我们改革开放借助于世界上最好的为我所用的文化、资源、技术管理,我们的市场打开了。同样,你的一个市、一个县,咱们现在强调区域经济,可是不管是长三角还是珠三角,很多的市县各自为政,产品结构雷同,为什么?我们在座的好多人思路没有打开,总是考虑自己一个市、一个县,没有跳出来考虑。那个观念还是传统的。从行政区域这个角度由小看大,看不大,你的资源就越来越贫乏。那么我们今天好的领导,比如说你是扬州,你就可以借助于镇江、南通,尤其是南京、上海,这些兄弟城市,周围地区的一些优势为你所用,加强联系,实现共赢发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路。

  最后一点,就是要更新领导观念,形成新的用人观。用人就是用人才,用人就是使你手下的人发挥作用。就给大家讲这一个小时的课,我花了好长时间在备课,就是讲这个用人。用人就是使人发挥作用,而不是只是控制他。用人是影响他,而影响力实际上是一种软权力。我们今天的观点,就是要想用人,软权加硬权。硬权力是组织赋予你的权力,要用好;而软权力是你个人的品德、素质、能力、专长:业务的专长、领导艺术的专长。有的人善于决策、决断专长。像邓小平决策,举重若轻。越是重大问题的决策,轻松自如,从容、冷静而且正确。周恩来值得我们学习,决策的专长举轻若重,再小的事,特别慎重、认真。都值得我们学习。所以你考虑专长,领导工作千头万绪,你不可能样样都精通。讲到最后,提醒大家要学会谦虚起来,不要认为自己每一个方面都行。你认为每一个方面都行,恰恰最后你自己不行。所以我们强调软权力加硬权力,而且顺应这个大趋势。软权力,硬权力搭配使用。尽量少用一点硬权力,多用一点软权力。这个软权力更加清明,更加务实,人民群众认同你,接受你;而且从时间先后上,要先用软权力,后用硬权力。软权力能达到作用,就不要动用硬权力;硬权力也不会减少。而且我还告诉大家,软权力多了,慢慢地也能够转化成你的硬权力。为什么?你用影响力,人民群众拥护你,上级领导看到你,你有政绩,你就有机会担当更重要的领导职务,于是你就有了更大的硬权力。所以我们一定要更新观念,要提升自己的领导艺术。

  今天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