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评论:细节是点燃情感的导火索

 雁南飞香 2013-01-23
  细节是点燃情感的导火索
                                  ——读秧土先生的散文《关于粮食的碎片》
                                                                          风中耳火
    好久没有看到秧土先生的文章了,甚是期待,想不到他不负期望,深思许久,终于给我们拿出了一篇耐人回味的沉实之作。
    此文给笔者印象最深的是,作者以凝练质朴的笔触,给我们描摹了有关粮食的一些生活细节,读后深长思之回味无穷。
    首先,作者在不动声色叙写有关粮食的细节中,还加进了富有特色的民俗文化。应该承认,写文章并不是仅用华丽的词汇就能产生它应有的艺术效果,最好是用典型的细节去打动人心,也只有细节才能让人记住你的作品,等到若干年过去,兴许你的文章的题目早已遗忘,但你所叙写的那些生动的细节却让人记忆犹新。从这篇散文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实录场景,记叙生活细节深得其中三味,从一开篇就连续举出一些生活细节,诸如吃饭时,孩子们不能轻易动筷,而是要等到大人到场才能吃饭,体现了一种尊敬长辈的风尚;其次说吃饭时不能轻易敲碗,否则就会得罪谷神;还有盛饭时不能将筷子插到碗上,不然就不吉利等等,道出了北方乡间种种延续已久的规矩,并显示了作者对民俗风情的认知和感悟,让人读后唏嘘长叹。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父亲为了多见粮食“披着星光偷偷跑到别人不常去的沟沟叉叉里,开垦小片荒地,以填饱我们的肚子,”而弟弟对饭食的挑剔却遭到父亲的训斥;都体现了父亲对土地的一往深情和对粮食的敬畏之心。
    读罢此文,一个勤劳又不失威严的农民形象跃然纸上,他代表了一个时代的人们深爱土地、勤恳劳作而又节俭粮食的特点,真实而又不加雕琢的为我们塑造了一位令人敬重的长者。尤其是从起初的夜晚开垦到后来领儿子去看他的劳动成果,都能引起人们心中的共鸣。从某种角度而言,作品以一串“碎片”连缀而成,实际却是作者以真实而鲜活的细节,整合成了一部包含心酸意味的厚重历史,由此可见,作品不但富有深邃的历史感,还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感谢作者给我们奉献了这样一篇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佳作。
     2011年11月5日下午定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