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追怀与展望

 xjjk雅儒 2013-01-23

xjjk雅儒

追怀与展望

类别:百家杂谈 作者:五岳丈人 [个人杂文集] 日期:2013-1-23 16:18:42  
编者按:作者对思想文化作了阐述,并将东西方思想文化作了比较,比较符合实际情况,有一定道理。
  放眼整个思想文化体系,立足于东西方文明之比较,不难发现:中国的国家统一思想是有何等厚重与发达,关于人生的生命价值问题,索悟的又是何等的昌明。中国的文化偏重为一个整体而活,追求个体人生内在的人文主义和自然主义。而西方文化呢?则崇尚(更多地表现在)个体人生的精神自由,讲求外在的人文主义张扬。中国人重视整体性的和谐,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彼此融洽,依从于社会的道德力量,维持整体秩序的平和。携切于文化,相对而论,西方人着重于主义局部的差别分析,强调尊重独立体的个人,这种个体人生自由所存在的价值,依赖法律给予社会秩序以保障,也可以说:东西方的思维方式是同一平面,两个方向的碰撞。
  世界有谁能够否认得了呢!中华的思想文化是一个有别于西方状貌的另外体系。它的文化区类“经史子集”各成一家,各有迹传,各有特色,追求统一,讲究民本与和谐,主尚仁义,事态中庸,自强包容,主治人生。《礼记.大学》言的精妙:“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修身,修身而后齐家,齐家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可以说,在如今的年代,中国文化是否可以重心勃发,既要靠知识精英阶层在学术思想方面开展各种有影响效应的活动,同时还得要在日常生活层面上对普通大众展现高贵文化魅力地给予以吸引和诱导。看当代中国的现状,只有当传统高雅,思意的文化成为社会普遍性认同并向往的生活,文化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才能更加凝集人们对自我历史价值的认同。
  论之于文化,在如今的世界,可以说没有哪一个民族是单纯的,都是不同程度的混合体。民族,作为文化的融合与塑造对象,其在相当多的时候是以被动态的面貌出现的,当文化借助于人口的交互流动融合信任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民族认同也就成了自然水到渠成的事了,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的保障和基础,是国家获得统一并维持稳定的先决条件。文化只有在不断的斗争与探索中才能不断地更新,丰富,走向壮大。任何一种理念形态的文化形式都得要立足于某种特定的社会时代环境。
  中华民族在古代创造了人类最为灿烂,辉煌的文明,其有一个根本的核心就是在于对人文主义的彰扬,不断地经受着思想精神的磨砺。作为知识阶层的精英,其们在付出了极为沉重的代价之后,才不断地引导出了有反思和审视。远的不说,以近的来看,回顾近现代的文化偏激和迷茫,作为中国人,真的该要好好地静下心来,以理性的眼光,客观地继承,对待,并立足于创新地发扬传统的优良品格,敢于自我批判,敢于自我扬弃,一而贯之地兼容并蓄,为古老而又完备的文化系统注入一些新鲜的活力。检讨所犯下的过错,立足于世界文化思想和思维视觉大碰撞的的特殊时代,作为一代奋起的中国人,必须得要从文化精神上觉醒一个民族主体化意识,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改变今天中国社会群体性的肤浅与麻木现状,纠正思想纷乱,自治力薄弱,审视意识缺失的基本情态,也必须得要给一些迷茫,自我狂胀的人以当头棒喝,将一些醉生梦死者们敲醒,从灵魂上改变吸大麻者们的沉沦,高歌鼓舞士气,予以振奋,激扬一个伟大民族的古老优秀精神。
  就是在当今这个时代,任何一个民族都得要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做竭尽全力的斗争,不仅仅是有形的,地域空间上的,更应该是思想文化空间里的。从战斗学的角度来讲:打垮,打掉一个民族,国家最彻底有效的手段无疑就是打垮其思想文化精神,让其失去赖以生存的文化基础。而且,文化战争,并非就是人的心态,理智所能够控制的,它的无形,它的潜移默化,根本不存在有形的边际,从而使得文化主权,在当今这个时代尤为显得重要,应该被摆在最突出最想要的位置,成为每一个国家决策者们不得不要优先考虑的问题。
  立足现在,放眼未来,宽泛地说:文化全球化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人类社会也只有借助于文化全球化为基础,才能真正实现地球人的一体化。类比古代的中国,可以极为肯定地说:今天的中华民族不是什么单一的民族,即便就是狭隘性的汉族也不例外,其是由多民族经过长期融合汇聚而成。
  文化思想艺术交流并非就是单方面的输入或输出,而是相互间的互为补充,共同创造,相互融合和排拒的历史交往不变的旋律。世间的事物总归都是相对的,有矛必有盾,有宽必有窄,有阴必有阳,只有当两者互为协调,互为和谐,才能洋溢有生生勃发的气息,激昂出雄豪,壮阔出大美来,并保持常态地形成一个规模宏大的体系,意象华妙地永载于历史。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物质经济社会面貌的变化也在作用与反作用方面对文化的改造具有着某些决定性的意味,使得具有交往性质流动体的人经过实践改造而获得精神物质的过程。在时光的琴弦上,文化拥有着自己不灭的琴音,在空间的大书上,文化拥有着自己流芳千古的诗行。只有坚信文化的道路是人生的终极归宿,人才能成为大我的人,民族国家才能成为繁荣,昌盛,富有吸引力的民族国家。
  基于文化的传承性所带来的传统观,整个人类历史文化发展的历程,长久了稳定便会渐渐地产生僵化,而僵化又在根本性上催生了社会心理的反抗,导致政治出现动荡,政治动荡便又会演化出社会的朝代更替,从而促进了思想文化尤其是审美艺术的变迁,让文化的老旧体系又生长出新的枝叶,从而焕发青春秀美的容颜。在不断的变革与改造中弃渣而补益,使得人类的文化在一个个时代,山脉般地连缀出了一个个高峰,固然层次不齐,却在清寒与冷寂里产生了一批批的伟大巨匠,诞生了一部部佳香奇作,连绵不绝,艳相辉映,亘代相出,竞互耀煌,以绚丽多姿的富态,光彩壮大了文化系统的存在,使一个个有效个体的人留下了生命可以被证明的痕迹,使一个个民族独具了自己的吸引力。
  观思时代图景,得要承认:生活是离不开文化内容的,只有当文化在其内涵精神与智慧思想真正地注入与生活当中,产生出实际的效应和影响,才会对生活的本身展现出有相当性的塑造作用。在世界的今天,真的得要努力发挥中国文化自身所涵蕴的具有普遍性的智慧和精神。基于高扬和提升中华民族优秀精神的需要,基于对传统文化了解并进一步认知的需要,基于应对世界当前挑战的需要,今天的中国人真的尤其需要学习中国的历史和哲学。换个角度说:一个连本国,本民族基本文化历史掌故都不了解的人,还谈什么研习它人,世界化,简直就是扯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